疾病早筛,尿比血更理想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3-05-29 点击数:
简介:每人每天都要排出1500毫升左右的尿液,每次顶多瞧上一眼,就会按下马桶按钮,将其送入下水道。

在普通人看来,颜色是尿液反映健康的一大信号,但在临床、实验室中,尿液的功用可不止这些。

疾病早筛,尿比血更理想 凡是能反映疾病状态、可以监测到的变化都可算作生物标志物。

目前,临床出镜率

【千问解读】

每人每天都要排出1500毫升左右的尿液,每次顶多瞧上一眼,就会按下马桶按钮,将其送入下水道。

在普通人看来,颜色是尿液反映健康的一大信号,但在临床、实验室中,尿液的功用可不止这些。

疾病早筛,尿比血更理想

凡是能反映疾病状态、可以监测到的变化都可算作生物标志物。

目前,临床“出镜率”最高的当属血常规、肿瘤标志物检查。

疾病早筛,尿比血更理想

近年来,疾病标志物的研究一直是热点和难点,尤其是血液、尿液等领域,发现了不少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标志物。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高友鹤表示,血液流经全身,一旦发生变化,各个组织、器官都会受影响,甚至无法正常工作,导致机体生病。

因此,机体对血液有严格的稳态调节,像是一种“缓冲”机制。

遇到一个被引入血液的变化,机体会及时通过肝、肾、肺等进行调整,将有害物质“排”出去,让血液维持相对稳定。

比如餐后两小时,肝门静脉内血糖浓度最高,此时机体会分泌胰岛素减少血糖;血氧浓度减少时,机体会增加呼吸深度或频率,提高血氧。

正常机体的血液波动范围比较有限,大部分变化在血液中存在的时间不长,只有一个短暂的“窗口期”。

血液标志物的应用可能受到一定限制,很难发现早期变化。

如果血液已呈现出较明显变化,可能说明内环境调节能力已受损,是“已患病”状态。

就目前来看,不少患者是因症状就诊,确诊时疾病往往已有一定进展,甚至已处于癌症晚期。

尿液由血液过滤而生,恰恰含有不被机体容纳的部分。

比如血浆中,有些蛋白或多肽代谢物很快被排泄进尿里,在血里的变化无法被检出,但尿却会不断“收集”它们。

此外,尿液属于“废料”,没有维持稳态的必要,成分很“原始”,能累积种类更多、幅度更大,甚至在早期、很微小的敏感变化也可以在尿里有所体现。

这样看来,尿液是比血液更理想的早期标志物来源。

不同于血液标志物,受饮水量、代谢、生活方式等影响,尿液蛋白组成、丰度的变化较大,有反映身体很多不同状态的潜力,但现阶段的研究比较少,无法对应出多种状态的尿液变化。

尿蛋白变化能反映很多问题

尿液检查是最早开展的医学检验项目之一。

早在远古时期,尿液就被当作疾病的“信使”,古印度医生曾用尿液招蚂蚁,以判断患者是否“尿糖”;古埃及人相信,将妇女的尿液浇在麦子上,有助判断是否怀孕;公元前400年,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发现成人与儿童发烧时尿液颜色和气味的变化,指出尿液检查的重要性。

经历了大量试验,尿中蛋白、糖等有价值的成分逐渐被识别、检出,检测技术也不断提升,从滤纸、离心沉淀到镜检。

如今,尿液检查已成为常规检查中的一项,但通常只会检测六七种化学成分。

临床中,通过对尿液中红细胞的测定,可判断是否存在泌尿道感染、肾结石、前列腺增生,以及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白细胞有助发现泌尿系统炎症,如尿道炎、急慢性肾盂肾炎等;生理性结晶一般无临床意义,但也是尿路结石的诊断依据之一;如果尿液检查中发现肿瘤细胞,一般可判断为来自泌尿生殖系统的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

尿蛋白是尿液信息的重要“传达者”,也是肾脏疾病诊治中的常规检测项目。

但目前临床只能检测数量有限的蛋白指标,难以早期、全面地反映机体情况。

其实,仅尿蛋白这一项就包含数千种微量蛋白,约30%来源于血浆,均与机体免疫和代谢密切相关。

如今,尿液蛋白质组学已广泛应用于发现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比如尿液可直接接触膀胱肿瘤实体,极有可能含有肿瘤分泌的蛋白质分子,帮助发现膀胱癌。

“PubMed”数据库公布的可用于标记人类疾病的蛋白质,涉及10种癌症、31种泌尿外科疾病和15种非泌尿道疾病。

尿液蛋白质变化可反映远距离部位的失调,比如脑肿瘤、新冠肺炎、肝纤维化、自闭症等。

高友鹤表示,在动物实验中,尿液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早期变化。

研究人员将肿瘤细胞注射到小鼠脑中,第二天,小鼠尿液中就可检出蛋白变化,但直到第10天,磁共振还无法观察到明显肿瘤。

此外,实验第1~2周,肝纤维化小鼠的尿蛋白质均呈现一致改变,且早于各种转氨酶在血中的变化,如果按照尿蛋白变化的时间点进行实验性治疗,甚至可终止纤维化进展。

类似变化也出现在老年痴呆症、抑郁症小鼠实验中。

2021年11月,西湖大学研究人员发表在《细胞》子刊的研究发现,与健康组相比,新冠肺炎患者的尿液中可筛选出20种蛋白标志物,当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肾损伤指标仍在正常范围内,单位体积的尿液蛋白含量已发生显著改变,提示尿液能更灵敏地反映疾病水平。

英、澳两国科学家发表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上的研究发现,自闭症患儿尿液的化学成分不同于正常儿童,使自闭症的及早诊治成为可能。

高友鹤表示,目前的研究均表明,通过对尿液标志物的研究,把“发现早期疾病”变为“在疾病发生的更早期发现”是有前景的,但任重道远。

增强留尿意识

如今,尿液蛋白质组学已成为备受关注的标志物领域之一,近年来在正常人体、急性肾损伤、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等疾病中已进行了大规模蛋白质组学研究,尿液蛋白质组学数据库已基本建立,也筛选出了部分有价值的标志物。

但尿液蛋白质组学仍处于早期“发育”状态,并不是概念化、稳定的知识体系。

与血液等生物样本相比,尿液蛋白质检测的优势在于完全无创、可重复取样,易被患者接受;尿中的蛋白质及肽段稳定、不易降解,易于保存。

但不同于通过某个标志物的具体数值判断疾病,尿液蛋白信息量大,某一疾病往往不是对应单一尿液标志物,而是一系列或一组。

由于研究技术及分析工具的局限性,不同研究所测得的蛋白质图谱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此外,尿液常在不同个体或同一个体的不同阶段,表现出较大波动,甚至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就已显示出明显差异,既是尿液标志物的优点,也是研究的难点。

近年来,虽然尿液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人们还未重视尿液的重要性。

就研究领域来说,2017年7月“PubMed”数据库统计显示,血液生物标志物研究论文有39万余篇,而尿液生物标志物研究只有近2.8万篇,数量少了一个量级。

单个研究机构的研究样本和疾病种类也都比较有限。

此外,健康状态下,人们也不会有意识地保存尿样,更不会主动到医院做尿液检查,但就研究而言,健康状态下的尿样可在后续协助诊断时做对照。

高友鹤表示:“目前,动物模型上已证明了尿液是早期标志物的来源。

”但对尿液蛋白质组学在医学应用上的潜力来说仍是冰山一角,尿液的潜在价值尚未被充分挖掘,还需要深入研究。

如果能号召更多群众、体检机构或公立医院在体检和看病时,捐献或留存尿样,用于疾病早期诊断研究,也许未来,临床可通过一系列尿液标志物,判断疾病处于哪一阶段,或是否需要治疗。

全球致死率最高的10大疾病,狂犬病排第一!

世界上有许多种疾病,那么死亡率高的疾病是什么呢?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十大疾病是什么?现在,巴拉排名网络边肖介绍了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十大疾病,癌症仅排名第二,第一种疾病(狂犬病)肯定会死亡!常见原因:狂犬病病毒通过动物传播给人类常见症状:怕水、怕风、阵发性咽部痉挛、呼吸困难等。

狂犬病是由人类被生病的动物咬伤和感染引起的。

不要低估狂犬病。

狂犬病患者的死亡率接近100%。

患者通常在3 ~ 6天内死于呼吸或循环衰竭。

潜伏期各不相同,大多数在3个月内。

因此,被动物咬伤后,最好尽快接种狂犬病疫苗。

  1、狂犬病常见原因:未完全理解常见症状:局部肿块、疼痛、溃疡、出血、梗阻等症状晚期癌症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不可治愈的疾病。

一般来说,没有办法治疗晚期癌症。

最重要的是减轻病人的痛苦。

因此,晚期癌症的死亡率为99.2%。

常见原因:血液动力学因素,如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血液流变学异常,如高脂血症和糖尿病常见症状:心悸、胸痛、头痛、呕吐、偏瘫等。

若不及时抢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为100%,若抢救成功,死亡率为60%。

即使采用目前最先进、最完善的治疗方法,仍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无法完全照顾好自己。

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在所有死亡原因中排名第一。

主要症状:代谢性酸中毒等尿毒症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指由各种肾脏疾病引起的肾功能进行性不可逆下降。

尽管目前的医疗水平是肾移植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疗,但该国每年只有5000多名肾移植受者,大约150名等待移植的病人中只有一人有机会接受肾移植。

所以许多病人的死亡率仍然很高。

  2、晚期癌症常见原因:由艾滋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症状:持续发热、虚弱、盗汗和全身淋巴结肿大艾滋病毒感染者在几年内不会发展成艾滋病患者,甚至长达10年或更长的潜伏期。

然而,它们被发现后无法治愈,只能靠药物维持很长时间。

即使吃药也最多只能延长5-10年的寿命。

从010到1010的常见症状:运动迟缓、肌强直、静态震颤、异常姿势和步态、认知/精神异常、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感觉障碍这种疾病的最大危害在于患者生活质量的严重下降,无法照顾自己,以及各种并发症的频繁发生。

而且不能根除帕金森氏病,充其量只能减轻痛苦。

常见原因:由病毒感染、化学物质、辐射和遗传引起常见症状:发热、贫血、明显出血倾向或关节痛等。

白血病也是一种在我们的社会里让人闻起来很难闻的疾病。

它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疾病。

目前,通过合理的综合治疗,白血病的预后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相当多的病人可以治愈或长期稳定,但这种治疗的费用相当高。

  3、心脑血管疾病常见原因:未知原因常见症状:慢性进行性无痛性淋巴结病,伴有发热、盗汗等。

淋巴癌也是世界上最难治愈的疾病之一。

但是现在经过治疗,病人可以有5到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需求。

然而,这种治疗是相当昂贵的,所以一般家庭可能负担不起这样的治疗一次又一次。

常见原因:糖尿病和高血压是肾脏疾病恶化的重要因素常见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腔有尿味。

慢性肾功能不全是由肾实质损伤引起的,导致萎缩和衰竭。

慢性肾功能不全。

慢性肾衰竭是肾功能不全的一个严重阶段。

其原因包括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和高血压,它们是肾脏疾病恶化的重要因素,然后导致诸如厌食、恶心、呕吐和口腔中的尿味等症状。

  4、尿毒症常见症状:婴儿发育迟缓、进行性衰老这种疾病极其罕见,全世界只有48例。

但这是最棘手的疾病之一。

大多数生来患有这种疾病的儿童将在13岁左右死亡,因为他们的身体会迅速衰老。

死亡率非常高。

2个地方长出奇怪的毛毛,可能在提醒你:疾病找上门了

强哥今年的第8次相亲又失败了,千算万算,没想到败在了他突出的鼻毛上。

强哥今年42岁,早前结婚过一次,因为性格不合离婚了,单身了好几年,家里人看着他一个人孤零零的,心里十分着急,于是到处托人做媒。

为了增加相亲的成功率,强哥还特意置办了几身行头,结果相亲碰到的女性不是嫌弃他年龄大,就是嫌弃他没有房。

好不容易今天碰上一个谈得来的,对方吃饭的时候忽然发现他的鼻毛有几根非常明显地“冒”了出来,还是白色的。

这几根鼻毛当场就让她倒了胃口,并且觉得阿强是一个不爱干净的人。

一、为什么有些男性的鼻毛总是往外跑?鼻毛顾名思义是生长在鼻腔内的毛发,它是呼吸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可帮助阻挡空气内的灰尘、细菌等直接进入人体。

同时,它还具有湿润鼻腔的作用,可以避免让人直接吸入冷空气,降低鼻炎、鼻窦炎以及肺部疾病的发生几率。

为啥有些男性的鼻毛不好好“工作”,非要往外冒呢?这其实是雄性激素分泌旺盛的表现,当男性体内雄性激素分泌过多时,会刺激体毛生长,让鼻毛变得更容易“跑”出鼻腔外。

除了鼻毛长外,很多人还存在鼻毛变白的情况,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二、鼻毛变白,是怎么回事?1、衰老人在年龄增加后,体内的色素细胞功能会逐渐衰退、减少,继而让毛发褪色变白。

但如果是年轻的时候就鼻毛发白,则可能是由于遗传引起。

2、营养不良毛发与其他组织一样需要营养滋润,当身体处于营养不良的情况下,毛发得不到充足的滋养也容易发白。

3、疾病罹患白癜风等特殊疾病时,会导致人体内的黑色素脱失,继而导致毛发以及局部皮肤变白。

4、药物影响长期服用去甲肾上腺素、儿茶酚胺类药物会导致体内内分泌以及血液循环受到影响,鼻腔血液流通不畅、气血不足的情况下容易让鼻腔内的毛囊功能下降,诱发鼻毛变白。

5、精神压力大精神紧张、焦虑不安等不良情况容易让给毛发提供营养的血管发生痉挛,导致黑色素功能障碍,影响黑色素的形成与运输,最终导致鼻毛变白。

鼻毛天天跑出鼻腔外会对人的外在形象带来很大的影响,潜意识里就会给对方打低分,一些鼻毛老往外跑的人,该如何处理呢?三、如何减少鼻毛过长产生的尴尬?鼻毛过长可以用专门的剪刀对其适当修剪,剪到看不见即可,不用剪得太短,修剪之前要把工具消毒。

很多人觉得修剪过于麻烦,会直接把鼻毛拔掉,但这个做法很不可取。

拔鼻毛会让鼻腔内的黏膜受到损伤,细菌会因此而有机可乘进入鼻腔,可能会引起鼻黏膜炎症等发生。

同时还可能会降低身体的免疫力,导致身体患病的风险增加。

关于鼻毛就给大家说到这里,最后再给大家提个醒,一些奇奇怪怪的毛毛,一定要小心。

四、这些地方长出奇奇怪怪的毛,也要注意1、耳朵我们的耳道本身很狭长,且是个盲端通道,日常通风情况不好。

在洗澡、游泳的时候很容易进水,让耳道潮湿。

一些人在日常喜欢用棉签、耳勺等掏耳朵后,这样一来容易让外耳道局部皮肤出现破损,导致其屏障能力减弱,让细菌有机可乘。

一旦发生感染会让耳朵“长毛”,这其实是霉菌块成团的表现,会诱发真菌性外耳道炎发生。

真菌性外耳道炎会导致耳道流水、耳痒、耳朵出现闷胀堵塞感等,长此以往下去可能会导致听力下降、骨膜穿孔。

2、眼睛正常情况下我们的睫毛是向前方弯曲生长的,当出现向后方生长且眨眼时会扎到眼球时,多半是出现了倒睫。

倒睫主要症状为眼部异物感、流泪、眼红、眼痛等。

倒睫一般是由于眼部疾病引起,如眼睑外伤、沙眼、睑缘炎等,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拔除的话,可能会刺激角膜、结膜,影响角膜的透明度导致视力下降。

身上的毛毛关乎健康,鼻毛出现往外窜的情况,其实是很正常的,影响形象的情况下可以在日常适当进行修剪即可,注意不要直接拔掉。

参考资料:[1]《【健康科普】鼻毛不起眼,却大有用处~》.重庆市人民医院智慧服务.2022-02-11

加入收藏
               

疾病早筛,尿比血更理想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