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推出“睡眠旅行”服务 让旅客们在车上睡个饱

近日,香港有家旅行社专门针对这群夜不成眠的人们,推出了一项名为睡眠旅行的服务,让旅客们在车上睡
【千问解读】
睡眠不足已成为困扰当代年轻人的首要问题,有些人是因为压力太大睡不着,有些人则是因为工作太忙没时间睡觉,不管是哪种,基本上第二天早上起来都是一副疲态,并且循环往复进入恶性循环。
近日,香港有家旅行社专门针对这群夜不成眠的人们,推出了一项名为“睡眠旅行”的服务,让旅客们在车上睡个饱。
在注意到不少乘客容易在地铁、公共汽车上打盹后,香港乌鲁旅游公司创始人弗兰奇·乔告诉《华盛顿邮报》:“香港人工作压力太大,需要一个睡觉的空间,但他们的生活空间太小。
因而,为其提供合适的休息环境无疑是一个商机。
”据乌鲁旅游公司官网介绍,睡眠服务包括长达6小时、76公里的无目的地行程,票价根据座位从299~399港币不等(约合人民币245~327元)。
睡眠巴士上备有空调、耳塞、眼罩、颈枕和毛毯,一切都是为了让乘客睡得更香。
更人性化的是,对于那些中途醒来的旅客,旅行社精心设计了沿途路线:经过以落日美景而闻名的赤鱲(音:liè)角机场,有“小迈阿密”之称的屯门浩和街,还有碧海山峦与禅寺大佛交相呼应的大屿山岛,旅客们甚至可以下车留影,让旅途不至于太无聊。
据悉,睡眠巴士首班车已于10月22日发出,车票一经发售便被抢购一空。
同时,体验过旅行的乘客们都给出了满意的评价,似乎摇摇晃晃的巴士要比卧室大床更适合入眠。
网站“聪明的睡眠技巧”总结了巴士座椅具有神奇催眠魔力的几点原因:一是汽车行驶时摇摆类似于婴儿被哄睡的动作。
弗兰奇·乔也表示:“公共汽车的运动就像一位母亲在怀中摇晃婴儿,十分舒适。
”二是车辆上稳定的白噪音能有效分散注意力,让人感到安心。
三是由于公共交通工具上拥挤狭窄的空间,二氧化碳浓度会快速升高,这会使人大脑缺氧且变得迟缓,产生困倦感。
首批乘客中的杨先生说:“我坐长途巴士时总是打瞌睡,看到这辆巴士的行程有76公里,我想这应该能让我睡个好觉。
”
天下霸唱有没有新作品,天下霸唱推出新作
喜爱传统武侠小说的读者,可从这部新作中获得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
天下霸唱是一位极具开创力的写作者,其写作创造力和开拓意识令人惊叹,他的《鬼吹灯》系列开创了盗墓惊险类小说之先河。
新作《大耍儿(1—4卷)》是其耗时5年的精心之作,讲述主角少年墨斗,因不甘被校门口“站点儿的”白白欺压,与性格各异的兄弟们携手共进,逐步在大时代拼搏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地,最后蜕变为一代风云人物的故事。
据介绍,该书同样也是一部开创性作品,作者用一连串令人目不暇接的故事,写出了只有上世纪末的中国大地才能孕育的城市武侠江湖,幽默、生猛、热血,一群少年的狂野青春,澎湃激荡的英雄梦想,洋溢着充满活力的人情世故。
据悉,该书故事惊心动魄,人物精彩纷呈,作者驾驭超长篇架构的优秀能力,为读者提供了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可谓“一旦展卷,再难释手”。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认为,这是“一部有文学野心的书,天下霸唱以他的方式,确认着四十年来天津青年与时代、与中国大地的联系,探索建立理想生活的路径,其精神气质与武侠小说的磊落正义一脉相承。
既是热血的,也是感伤的;既是反讽的,也是重构的。
” 《繁花》作者、茅盾文学奖得主金宇澄则认为:“天下霸唱用说书人讲故事的方法表现了他眼中的复杂世相,既有博人解颐的包袱、市井的话口,又有对命运的苍劲讲述,是一部亦庄亦谐、且俗且雅的当代话本体长篇小说。
” 此外,这部新作特邀著名连环画家庞先健、朱双海绘制了19幅插图,并由90后新锐获奖设计师山川操刀设计,既体现了该书在传统创新之间游走的特点,又以白描方式还原了1980-1990年代城市风情和小说场景。
(原标题《天下霸唱推出新作!《大耍儿(1—4卷)》展现城市武侠江湖》)
香港在回归祖国之前就发生过一起灵异事件是怎么回事?
九广铁路广告闹鬼事件在1933年,香港广九铁路公司拍摄了一段宣传片,广告的大致内容就是有七个小孩子一起在玩火车游戏。
但广告在播出后,人们发现本来视频中只有七个孩子,可突然多了一张人脸,令人感到十分诡异。
之后有传言说是当初有一个拍摄此广告的小孩子死了,人们议论纷纷。
其实这则广告本身就给人很诡异、阴森的感觉,整个画面较为昏暗,可能和当时的拍摄技术与天气有关。
而且这个广告开头的背景音乐,听起来也挺吓人的,让人心里瘆得慌。
所以整个广告都充满了诡异感,当人们被这些内容所影响后,就容易将事情往诡异的方面设想。
九广铁路广告闹鬼事件真相关于这则广告多出一个人脸的情况,是拍摄角度导致的。
因为在拍摄的时候摄像机不会360度无死角的进行转圈拍摄,这样会出现一些地方被遮挡的情况,所以我们就看到了人脸,而我们也不知道当时参与拍摄的到底有几个孩子,可能是八个,甚至可能人数更多。
而关于其中有一个小孩死了的传言完全是被捏造的,有一次圣诞晚会上,广九铁路公司将当时参与拍摄广告的孩子都请过来了,并拍下了照片,并没有那个孩子不见。
这就向人们证实了这件事情是个谣言,所谓的九广铁路广告闹鬼事件都是人们想象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