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记忆,是“峰终定律”吗?

现场人非常多,几乎每个项目都要排队一个小时以上。
朋友不断说后悔,下次再也不想来了。
没想到几天之后再聊起这个事情,他的态度完全改变了。
她觉得那天过得很棒,很期待再去一次。
我问朋友:当时排队的痛苦都忘记了吗?朋友说:很奇怪!现在完全想不起排队的糟
【千问解读】
周末我跟朋友一起去了游乐场。
现场人非常多,几乎每个项目都要排队一个小时以上。
朋友不断说后悔,下次再也不想来了。
没想到几天之后再聊起这个事情,他的态度完全改变了。
她觉得那天过得很棒,很期待再去一次。
我问朋友:“当时排队的痛苦都忘记了吗?”朋友说:“很奇怪!现在完全想不起排队的糟心,只记得过山车的刺激和离开时美丽的焰火。
”如果你也体验过“过程有些糟心,回忆起来却很美好”的感觉,可能就是经历着“峰终定律”。
这个现象是指,人们对于某一段经历的记忆,只会记得“高峰时”和“终结时”的感觉,即“峰值”和“终值”体验,而过程中的其他体验对我们的记忆几乎没有影响。
这是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发现。
1996年,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内曼等人进行了一个著名的实验。
实验中,682名须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病人体内的检查器械在检查结束后被立即撤走,这会给病人带来剧烈的疼痛感,但疼痛很快就终止了;另一组病人体内的检查器械在检查结束后没有被立即撤走,而是停留了一段时间,病人仍然会感到不舒服,不过没有很强的疼痛感。
结果发现,第二组病人对结肠镜检查的体验竟然要比第一组好得多,愿意再进行检查的意愿还增加了10%。
明明第二组承受痛苦的时间更长,反而体验更好,这是为什么?那就是“最后的感觉”影响对整个经历的记忆。
卡内曼认为,我们有两个自我,一个是经验自我,一个是记忆自我。
经验自我关注的是“此刻”我的感受,记忆自我关注的是“过去”整体的印象,而影响我们决策的,是记忆自我。
也就是说,我们不会绝对理性地分析每段经历,而是凭着印象中的好坏去做决定。
但记忆有限,只能挑重点去记,一个事情中,最高峰的体验和结尾的体验就是我们大脑记忆的重点。
知道了大脑这个特性,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定律指导现实行为。
比如,有些人学习、刷题的时候总是很痛苦,是因为他们总是把难题放到最后,以“一顿死磕”“焦头烂额”作为“做作业”这件事的结尾。
利用峰终定律,可以换个思路,把最拿手的题放到最后来做,给自己一个愉悦的结尾,以后想起做作业这件事心里会轻松些。
还有,如果和亲友旅行途中有不少争执,就争取在旅行结束时创造一些高兴、感人的时刻,这样回忆起来这段经历也是美好的。
工作场合也适用,结束了繁忙的工作,给自己一些小奖励,那么这一天的体验就会好很多。
总而言之,尽量在各种经历中创造特别美好的体验,且最好放在结束时。
专科生自考本科!!你的顺序可能搞反啦!!
而对于那些希望通过自考提升自己的专科生们来说,这条路虽然充满挑战,但也充满了希望。
不过,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信息不对称而走了一些弯路。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自考本科那些事儿,看看你是不是也有可能“顺序搞反”了呢? 选对赛道,事半功倍 ,咱们得明确一件事:大自考与小自考,到底该怎么选?大自考,就像是马拉松,你需要独自跑完全程,虽然经济实惠,但是耗时长;而小自考呢,更像是短跑接力赛,虽然起跑费劲点儿,但因为有队友(校考科目少),所以能更快到达终点。
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的形式,这一步至关重要。
四川的小自考制度相对成熟,如果你在四川或者能接受异地考试的话,不妨考虑一下这条捷径哦! 门槛不高,但规矩要守 接下来,咱们聊聊报考条件。
自考专科几乎可以说是零门槛,只要你有一颗上进的心,就能迈入这个大门。
但是,自考本科虽然没有报考限制,但在申请毕业时,得拿出专科毕业证才行。
此外,像护理学、医学检验技术这些专业,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报考的,你得具备相应的前置学历。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咱们还是得按规矩来,毕竟,规矩也是为了保护咱们的权益嘛! 总的来说,自考之路并不孤单,只要方向对了,路就不会太远。
无论是选择大自考还是小自考,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努力。
当然了,别忘了随时关注政策的变化,以免错过了什么重要信息。
希望每位自考生都能顺利拿到心仪的毕业证书,开启人生新篇章! 声明:本文素材源自网络,仅供分享,不代表作者立场。
真实性读者自辨,争议不担责。
如侵权,请告知,即删。
考生快收藏最新版参考教材目录!用对方法自考直接上岸!
可以了解到自己在理解方面的准确性如何。
根据书本/考纲的内容做出属于自己的复习材料。
结合自己的理解重新组合编排。
这也是一个消化的过程。
把书本的内容变成自己理解的内容。
自考冲刺复习注意事项 备考中,最主要的是要了解命题的出题方向,包括考试的题型、关键字,甚至是重复出现的问题。
分析真题是了解考试情况和考点分布的绝佳途径。
考生最后两周的备考冲刺一定要对照教材目录进行知识回顾,如果能顺利回忆起该章节的内容、重点并能进行串联,就是掌握得不错的。
有模糊或者构建不起来框架的地方,就是你的知识盲区,一定要好好复习课本。
心态是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考生考前要做好心态上的调整。
这也是最重要一点,尤其是临近自考前三天,考生要注意作息,放平心态,自考不难,一定可以上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