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冬至古诗词

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
【千问解读】
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冬至古诗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朔旦冬至摄职南郊,因书即事年代 (唐)权德舆 大明南至庆天正,朔旦圆丘乐七成。
文轨尽同尧历象,斋祠忝备汉公卿。
星辰列位祥光满,金石交音晓奏清。
更有观台称贺处,黄云捧日瑞升平。
谪官辰州冬至日有怀 (唐)戎昱 去年长至在长安,策杖曾簪獬豸冠。
此岁长安逢至日,下阶遥想雪霜寒。
梦随行伍朝天去,身寄穷荒报国难。
北望南郊消息断,江头唯有泪阑干。
奉酬中书相公至日圜丘行事合于中书省斋移止 (唐)武元衡 郊庙祗严祀,斋庄觌上玄。
别开金虎观,不离紫微天。
树古长杨接,池清太液连。
仲山方补衮,文举自伤年。
风溢铜壶漏,香凝绮阁烟。
仍闻白雪唱,流咏满鹍弦。
冬至夜寄京师诸弟兼怀崔都水 (唐)韦应物 理郡无异政,所忧在素餐。
徒令去京国,羁旅当岁寒。
子月生一气,阳景极南端。
已怀时节感,更抱别离酸。
私燕席云罢,还斋夜方阑。
邃幕沉空宇,孤灯照床单。
应同兹夕念,宁忘故岁欢。
川途恍悠邈,涕下一阑干。
冬至夜作 (五代)韩偓 中宵忽见动葭灰,料得南枝有早梅。
四野便应枯草绿,九重先觉冻云开。
阴冰莫向河源塞,阳气今从地底回。
不道惨舒无定分,却忧蚊响又成雷。
辛酉冬至 (宋)陆游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宋)苏轼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冬至日 (宋)苏辙 佳节萧条陋巷中,雪穿窗户有颜风。
出迎过客知非病,归对先师喜屡空。
冬至日 (宋)苏辙 阴阳升降自相催,齿发谁教老不回。
犹有髻珠常照物,坐看心火冷成灰。
酥煎陇坂经年在,柑摘吴江半月来。
官冷无因得官酒,老妻微笑泼新醅。
冬至 (宋)朱淑真 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
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
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
描写小猫外貌的句子
三角形的鼻子两侧长着许多胡子,闲着的时候它常在阳光下捋捋自己的胡子。
我最喜欢小猫。
我家里也养着一只猫。
头的毛色黑白相间,周身全是花色,只有脚是白色的,像是穿着一双洁白的袜子,漂亮极了。
另外一只则是一只长着虎皮斑纹的小猫咪,一张童真的脸蛋,配着那双眼睛里除了黑色瞳孔外嫩黄色的水汪汪的大眼睛很是漂亮,头发一般细的乳白色胡须把那张小脸衬托的可爱极了。
去年秋天,我家养了一只小猫。
它全身的毛为橙色,隐约带着点白,摸起来很舒服无比;一对眼睛像无暇的蓝宝石;粉红的鼻子和一张可爱的有趣的小嘴。
小猫咪披着一件黑白相间的大衣,它有一双灵敏的耳朵,还有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
它脚下有厚厚的肉垫子,走路静悄悄的,老鼠见了都怕它。
小猫长大后爱吃肉和鱼。
小猫的毛色十分的多,有黑白相间的,有黄白相间的,还有一身白色的,一身黄色的,一身是灰的,而我最喜欢黄白相间的小猫。
小猫背上的毛是白色的,腹部是白色的。
小猫的眼睛是绿色的,千问网,每当到了夜晚,小猫的眼睛就会发出绿光。
如果夜晚,小猫没有回家,整夜跑得无影无踪,可能就是去捕捉老鼠了。
那只小猫一身金黄色的毛,闪闪发亮,像刚刚擦过油似的。
妈妈从邻居家借来一只小猫。
它是一只花白相间的花猫,它的头、背、尾巴都是花的,其余部分都是白的,它长着一双绿宝石的眼睛。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嫦娥古诗(四年级语文古诗词鉴赏之嫦娥)
此诗咏叹常娥(即嫦娥)在月中的孤寂情景,抒发诗人自伤之情。
前两句分别描写室内、室外的环境,渲染空寂清冷的气氛,表现主人公怀思的情绪;后两句是主人公在一宵痛苦的思忆之后产生的感想,表达了一种孤寂感。
全诗情调感伤,意蕴丰富,奇思妙想,真实动人。
嫦(chánɡ)娥(é)——朝代:唐(tánɡ)代(dài) 作者:李(lǐ)商(shānɡ)隐(yǐn) 云(yún)母(mǔ)屏(pínɡ)风(fēnɡ)烛(zhú)影(yǐnɡ)深(shēn), 长(chánɡ)河(hé)渐(jiàn)落(luò)晓(xiǎo)星(xīnɡ)沉(chén)。
嫦(chánɡ)娥(é)应(yīnɡ)悔(huǐ)偷(tōu)灵(línɡ)药(yào), 碧(bì)海(hǎi)青(qīnɡ)天(tiān)夜(yè)夜(yè)心(xīn)。
译文: 云母屏风上烛影暗淡,银河渐渐斜落晨星也隐没低沉。
嫦娥应该后悔偷取了长生不老之药,如今空对碧海青天夜夜孤寂。
韵译: 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下灵药,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注释: 常娥:原作“姮娥”,今作“嫦娥”,神话中的月亮女神,传说是夏代东夷首领后羿的妻子。
云母屏风:以云母石制作的屏风。
云母,一种矿物,板状,晶体透明有光泽,古代常用来装饰窗户、屏风等物。
深:暗淡。
长河:银河。
晓星:晨星。
或谓指启明星,清晨时出现在东方。
灵药:指长生不死药。
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
碧海:形容蓝天苍碧如同大海。
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嫦娥》鉴赏: 就内容而论,这是一首咏嫦娥的诗。
然而各家看法不一。
有人以为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以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有人以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以为应当作“无题”来看。
兹且当作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
以此而论,着实写得贴情贴理。
语言含蕴,情调感伤。
前两句描绘主人公的环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
室内,烛光越来越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暗影,越发显出居室的空寂清冷,透露出主人公在长夜独坐中黯然的心境。
室外,银河逐渐西移垂地,牛郎、织女隔河遥望,本来也许可以给独处孤室的不寐者带来一些遐想,而这一派银河即将消失。
那点缀着空旷天宇的寥落晨星,仿佛默默无言地陪伴着一轮孤月,也陪伴着永夜不寐者,此时连这最后的伴侣也行将隐没。
“沉”字正逼真地描绘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动态,主人公的心也似乎正在逐渐沉下去。
“烛影深”“长河落”“晓星沉”,表明时间已到将晓未晓之际,着一“渐”字,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流逝。
索寞中的主人公,面对冷屏残烛、青天孤月,又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尽管这里没有对主人公的心理作任何直接的抒写刻画,但借助于环境氛围的渲染,主人公的孤清凄冷情怀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围的意绪却几乎可以触摸到。
在寂寥的长夜,天空中最引人注目、引人遐想的自然是一轮明月。
看到明月,也自然会联想起神话传说中的月宫仙子──嫦娥。
据说她原是后羿的妻子,因为偷吃了西王母送给后羿的不死药,飞奔到月宫,成了仙子。
“嫦娥孤栖与谁邻?”在孤寂的主人公眼里,这孤居广寒宫殿、寂寞无伴的嫦娥,其处境和心情不正和自己相似吗?于是,不禁从心底涌出这样的意念:嫦娥想必也懊悔当初偷吃了不死药,以致年年夜夜,幽居月宫,面对碧海青天,寂寥清冷之情难以排遣吧。
“应悔”是揣度之词,这揣度正表现出一种同病相怜、同心相应的感情。
由于有前两句的描绘渲染,这“应”字就显得水到渠成,自然合理。
因此,后两句与其说是对嫦娥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不如说是主人公寂寞的心灵独白。
至于这位寂处幽居、永夜不寐的主人公究竟是谁,诗中并无明确交待。
诗人在《送宫人入道》诗中,曾把女冠比作“月娥孀独”,在《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诗中,又以“窃药”喻指女子学道求仙。
因此,说这首诗是代困守宫观的女冠抒写凄清寂寞之情,也许不是无稽之谈。
唐代道教盛行,女子入道成为风气,入道后方体验到宗教清规对正常爱情生活的束缚而产生精神苦闷,三、四两句,正是对她们处境与心情的真实写照。
但是,诗中所抒写的孤寂感以及由此引起的“悔偷灵药”式的情绪,却融入了诗人独特的现实人生感受,而含有更丰富深刻的意蕴。
在黑暗污浊的现实包围中,诗人精神上力图摆脱尘俗,追求高洁的境界,而追求的结果往往使自己陷于更孤独的境地。
清高与孤独的孪生,以及由此引起的既自赏又自伤,既不甘变心从俗,又难以忍受孤孑寂寞的煎熬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在这里被诗人用精微而富于含蕴的语言成功地表现出来了。
这是一种含有浓重伤感的美,在旧时代的清高文士中容易引起广泛的共鸣。
诗的典型意义也正在这里。
孤栖无伴的嫦娥,寂处道观的女冠,清高而孤独的诗人,尽管仙凡悬隔,同在人间者又境遇差殊,但在高洁而寂寞这一点上却灵犀暗通。
诗人把握住了这一点,塑造了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
这种艺术概括的技巧,是李商隐的特长。
拓展资料: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
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
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县病故,死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作者终身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牛李党争的实质就是太监当权,本诗就是讽刺太监当权的黑暗、讽刺宪宗的皇权旁落。
子曰:“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嫦娥》即是“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这类诗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