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权舆》原文及翻译注释?诗意解释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10-02 点击数:
简介:古诗词经过时间沉淀、岁月更迭,愈发让诗意更加的浓厚,下面为大家整理了 诗经国风《权舆》原文及翻译注释 ,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权舆》原文 《权舆》 诗经国风 於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无余。

于嗟乎,不承权舆! 於我乎,每食四簋,今也每食不饱。

于嗟乎,不承权舆! 《权舆》的出处 《权舆》出自:《秦风权舆》是中国

【千问解读】

  古诗词经过时间沉淀、岁月更迭,愈发让诗意更加的浓厚,下面为大家整理了诗经·国风《权舆》原文及翻译注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经·国风《权舆》原文及翻译注释,诗意解释


  《权舆》原文

《权舆》

诗经·国风

於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无余。

于嗟乎,不承权舆!
於我乎,每食四簋,今也每食不饱。

于嗟乎,不承权舆!


  《权舆》的出处

  《权舆》出自:《秦风·权舆》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权舆》译文

  唉我呀!曾客居华馆大屋,如今每顿饭供应都不丰富。

可叹啊!待遇远不如当初!

 

  呜呼哉!曾经餐餐多美好,如今每天挨饿顿顿吃不饱。

可怜啊!远远不如从前好!


  《权舆》的注释

  权舆:本指草木初发,引申为起始,见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

 

  於(wū):叹词。

 

  夏屋:大的食器。

夏,大;屋,通“握”,《尔雅》:“握,具也。

”渠渠:丰盛。

《广雅》:“渠渠,盛也。

 

  于嗟乎:悲叹声。

 

  承:继承。

 

  簋(guǐ):古代青铜或陶制圆形食器。

毛传:“四簋,黍稷稻粱。

”朱熹《诗集传》:“四簋,礼食之盛也。


  简短诗意赏析

  此诗主人公感叹今昔生活待遇的差别之大,讽刺君主忘却旧臣、对贤士有始无终,抑或是没落贵族叹息生活今不如昔。

全诗二章,每章五句,二章结构相同,在反复咏叹中作强烈的对比。



  更多古诗词的原文及译文:

  1、“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原文翻译
  2、“白居易《上阳白发人》”的原文翻译
  3、“陆机《门有车马客行》”的原文翻译
  4、“范成大《菩萨蛮·湘东驿》”的原文翻译
  5、“陈亮《南乡子·风雨满苹洲》”的原文翻译
 

蒹葭出自诗经哪部分 是一首怎样的诗

《诗经·蒹葭》出自《诗经·秦风》,是一首怀人古体诗。

诗中的"伊人"是诗人爱慕、怀念和追求的对象。

本诗中的景物描写十分出色,景中含情,情景浑融一体,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情感,给人一种凄迷朦胧的美。

蒹葭是一首怎样的诗蒹葭一般指《秦风·蒹葭》,《秦风·蒹葭》全诗分为三章,第一章写作者在一个深秋早晨,来到河边追寻自己思慕的心上人。

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借景抒情,表明离情别绪。

第二章把水乡清秋的景物同诗中主人公的相思情感交融在一起,渲染气氛。

第三章描绘出一位痴情者的心理状态,描绘出他对恋人的强烈感情。

全文写景抒情,全诗三章,重章叠唱,情景交融,表现了主人公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之情。

蒹葭原文及译文原文:《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唐朝的国风有多开放?为什么唐朝帝王喜欢把孙子当儿子养?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加入收藏
               

诗经·国风《权舆》原文及翻译注释?诗意解释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