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准语文教师经典诵读能力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1-10 点击数:
简介:经典诵读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语文学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强化经典诵读能力是语文教师培养的题中之义,应该从准语文教师——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抓起。

加强对经典的诵读和研习,既需要系统有效的经典诵读内容,又需要

【千问解读】

经典诵读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语文学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强化经典诵读能力是语文教师培养的题中之义,应该从准语文教师——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抓起。

加强对经典的诵读和研习,既需要系统有效的经典诵读内容,又需要恰当的方式方法。

在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经典诵读能力及文化素养?

1

打造“基础—专业—拓展”阶梯式课程内容体系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课程中,本来就有较多经典诵读的元素。

首先,要强化原有文学、语言课程中的诵读元素,有机融入诵读教学,如结合古代文学课程,对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文的经典篇章进行梳理,在理解中进行研习、背诵,这是经典诵读内容最基础的部分。

其次,应契合信息时代的背景,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经典诵读”“经典名篇记诵”等课程,为经典诵读的开展提供专业支持。

在筛选、整理师范生必备经典名篇目录的基础上,建设经典诵读线上学习资源库,包括示范诵读音频、诵读指导视频、诵读教学案例等,与教师线下教学的朗读、吟诵等方法的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结合起来。

在学生进行“经典诵读”和“名篇记诵”实训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各种打卡小程序、作业反馈APP等,对学生实训成果进行跟踪评价。

最后,应充分利用当地可用的文化资源,开发播音员、主持人、吟诵专家、特级教师进课堂的“教师口语”拓展课程。

学生在与名家名师的面对面交流和沟通中,深化对诵读的认知理解,更好地实践诵读理念,研习诵读内容,自觉提升文化素养。

课程是经典诵读学习的重要支撑,能够提供相对系统的诵读学习的知识框架。

在打造“基础—专业—拓展”阶梯式的课程内容体系和协同机制中,也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注重打造第二课堂学习共同体。

要精心设计第二课堂的诵读学习与实践内容,充分利用诵读社团、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等,将学期中分散学习与节假日集中培训、演练、实践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联动,形成“课内学习—学生线上打卡—小组互评—教师相机点评”的自我提升、同伴共学、教师助学相结合的日常诵读学习方式。

在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引导的“诵读学习共同体”中,全方位提升师范生诵读能力。

2

探索“做—教—学—研”一体化诵读能力培养模式

在打造诵读能力养成课程群的基础上,北京联合大学相关研究团队探索建立了“任务驱动+教师引领+实践提升+研究反思”的“做—教—学—研”一体化诵读教学新范式。

做,指的是真实任务驱动,即让学生在完成任务、在做的过程中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在获得成就感中激发内驱力,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我们在比赛、演出、授课、研究等系列真实任务中,组建优秀师范生诵读团队,让他们积极参与诵读排演、备课、资源库建设等活动,强化诵读学习的内驱力。

具体做法有:打造经典诵读节目;参加国家级、省部级各类比赛,参与各级各类电视台、大学生艺术节或社区的展演活动,在比赛、演出实践中激发学生诵读兴趣和潜能;与北京市多所中小学合作,指导师范生在中小学开展系统诵读教学,主办中小学生诵读展演活动,在具体实践中磨砺诵读能力;师生协作开展诵读项目研究、撰写论文、教材编撰和资源库建设,巩固、反思诵读学习成效,提升诵读理论素养。

教,指的是课程教学和教师系统的课程指导。

除了结构化、有机整合的诵读内容外,还包括:一是建构诵读学习理论体系,根据语文教师成长的实际需求,对师范生诵读水平的测试、认知、理解与实践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整合朗读学、吟诵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深度加工与改造,建构针对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诵读及诵读指导理论体系。

二是开展针对性的诵读方法教学,针对不同文体内容,引导学生系统掌握朗读、吟诵等当前接受度较高的诵读方法,并在研究实践中探索二者有效结合的途径。

学,指的是师生在各类诵读任务中主动学习和进行实战演练,只有主动的学习才能给师范生带来真正的成长,体验到诵读的真正魅力。

研,就是反思、研究和探讨。

我们鼓励师范生在诵读学习与实践后进行有效反思,以研究提升诵读素养,引导其在教学课任务完成后进行教学反思,思考诵读教学的成效;有目的地针对诵读学习、教学或研究的问题撰写相关论文,进行诵读专题研究;组织学生参与编撰诵读类相关书籍,在实践中深化对诵读理论、内容和方法的理解。

“做—教—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使师范生诵读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3

整合校内外资源搭建诵读能力提升平台

提升学生的诵读能力,还需要整合校内外资源,搭建诵读学习与实践的展示平台。

在课程团队上,我们组建经典诵读骨干教师课程团队,同时充分利用北京的文化资源,邀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单位的著名播音员和主持人、首都师范大学吟诵专家、中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进课堂,让学生在系统学习诵读、感受诵读名家风采的过程中,体悟汉语言文学作品声音的魅力,发自内心地爱上诵读。

在学习途径上,我们采取校内学习与校外培训、会议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建设国内外优秀诵读教学案例及资源库,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在诵读教学实践方面,我们加强与各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合作,在诵读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诵读和执教能力;在诵读节目展示平台上,积极和各电视台、广播电台、演出场馆等媒体平台合作,实现诵读学习效果与社会效应的提升。

总之,通过建构课程内容、创新诵读培养模式和搭建诵读能力提升平台,能够切实引导学生提升诵读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阅读鉴赏能力、口语表达、教姿教态等综合素养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提升。

这些师范生将来成为语文教师,这些方面的能力素养会对他们未来要从事的语文教学工作大有裨益。

(作者单位系北京联合大学)

《中国教育报》12月06日 第06版

作者:韩卫娟

茶艺与茶文化专业有哪些学校 全国共计57所大学名单汇总

全国开设茶艺与茶文化专业的学校有昆明学院、信阳农林学院、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等,共计57所大学。

其中包含4所本科、53所专科;48所公办、9所民办。

圆梦小编将在下文为2025年高考生展示:全国各省市区开设茶艺与茶文化专业的大学名单一览表。

一、茶艺与茶文化专业有哪些学校1.昆明学院(云南昆明)2.信阳农林学院(河南信阳)3.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江西景德镇)4.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山东青岛)5.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6.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广东广州)7.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河南郑州)8.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9.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广东广州)10.漳州科技职业学院(福建漳州)11.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杭州)12.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宜昌)13.抚顺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抚顺)14.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15.闽北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南平)16.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湖北武汉)17.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广东惠州)18.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江西南昌)19.天门职业学院(湖北天门)20.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云南昆明)21.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宜宾)22.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新乡)23.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宜昌)24.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25.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泉州)26.贵州农业职业学院(贵州贵阳)27.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海南三亚)28.广东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东莞)29.江西水利职业学院(江西南昌)30.云南旅游职业学院(云南昆明)31.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32.安顺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安顺)33.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抚顺)34.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广东广州)35.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36.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雅安)37.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江西赣州)38.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山西太原)39.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江苏南京)40.重庆旅游职业学院(重庆)41.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信阳)42.武夷山职业学院(福建南平)43.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达州)44.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45.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安徽合肥)46.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合肥)47.九江职业大学(江西九江)48.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49.贵州盛华职业学院(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50.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镇江)51.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天津)52.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53.黄山职业技术学院(安徽黄山)54.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55.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浙江绍兴)56.江西婺源茶业职业学院(江西上饶)57.浙江宇翔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湖州)根据上文可知,江西省开设茶艺与茶文化专业的大学有: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江西水利职业学院广东省开设茶艺与茶文化专业的大学有: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惠州城市职业学院福建省开设茶艺与茶文化专业的大学有: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漳州科技职业学院、闽北职业技术学院圆梦小编建议大家:根据茶艺与茶文化专业开设大学的档次级别、所在省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报考!最后还要提醒2025年高考生:在新高考省份,茶艺与茶文化专业100%的大学都要求学生的选考科目为“不提科目要求”。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就业方向广泛,涵盖文化机构管理、影视制作、文化创意产业及文化旅游等领域。

毕业生可担任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机构的管理与策划,或进入文化产业公司参与项目策划与运营。

此外,还能在政府部门从事文化政策研究与管理工作。

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重视与支持,该领域就业前景乐观。

文化企业数量增加,对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增。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将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未来职业发展空间广阔。

一、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1、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就业方向:事业单位人员,公务员(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省级机关),公务员(地市级机关),公务员(区县级及以下机关),房地产项目策划专员/助理,文案策划,记者/采编,初中教师,助理/秘书/文员,考研。

2、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就业前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培养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及文化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宽阔的文化视野和现代管理意识,熟悉文化法规及政策,具备较强规划、决策、组织、策划、创意以及沟通表达能力,具备较强社会调研和信息处理能力,能够在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政府文化管理部门及文化事业单位从事文化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与策划、文化贸易与交流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人才。

由此可见,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是一个比较好找工作的专业,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发展前景和工资待遇都还不错。

所以,2025年有意报考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同学,不必过度担心“文化产业管理真的没出路吗?文化产业管理就业率很低吗?文化产业管理真的很难就业吗”等问题。

同时,小编也要提醒大家:即便被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录取,也要努力学习、争取学有所成,这样才助于你学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找到与文化产业管理对口的最好的出路。

以下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文化学,中国文化史,中国文化交流史,产业经济学,管理心理学,文化市场营销学,管理信息系统,文化管理学,会计学,应用统计,公共事业管理学,文化产业概论,文化资源概论,公共部门公共关系,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管理理论与实践,艺术基础,美学概论,世界文化简史等。

二、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工资高吗?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工资一般多少钱一个月?根据学职平台职业调查公布的数据可知:1、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工资在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四川等省份算高,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三年内平均能拿到6000元以上的工资;2、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工资在这些省份不算高,平均月薪一般在6000元以下的省份是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江苏、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贵州、陕西。

三、文化产业管理不适合什么人?哪些人不适合学文化产业管理?根据圆梦志愿提供的数据可知:1、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对高考生体质要求为:“不能准确识别红、黄、绿、蓝、紫各种颜色中任何一种颜色的导线、按键、信号灯、几何图形者不能录取”由此可以推断,不符合以上条件的人,都是不适合学文化产业管理的人。

加入收藏
               

如何提升准语文教师经典诵读能力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