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麟之趾》原文及翻译注释?诗意解释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9-29 点击数:
简介:古诗词经过时间沉淀、岁月更迭,愈发让诗意更加的浓厚,下面为大家整理了 诗经国风《麟之趾》原文及翻译注释 ,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麟之趾》原文 《麟之趾》 诗经国风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麟之趾》的出处 《麟之趾》出自:《周南麟之趾》是中国古代

【千问解读】

  古诗词经过时间沉淀、岁月更迭,愈发让诗意更加的浓厚,下面为大家整理了诗经·国风《麟之趾》原文及翻译注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经·国风《麟之趾》原文及翻译注释,诗意解释


  《麟之趾》原文

《麟之趾》

诗经·国风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麟之趾》的出处

  《麟之趾》出自:《周南·麟之趾》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麟之趾》译文

  麟的脚趾呵,仁厚的公子呵。

哎哟麟呵!

 

  麟的额头呵,仁厚的公姓呵。

哎哟麟呵!

 

  麟的尖角呵,仁厚的公族呵。

哎哟麟呵!


  《麟之趾》的注释

  麟:麒麟,传说动物。

它有蹄不踏,有额不抵,有角不触,被古人看作至高至美的野兽,因而把它比作公子、公姓、公族的所谓仁厚、诚实。

趾:足,指麒麟的蹄。

 

  振振(zhēn真):诚实仁厚的样子。

公子:与公姓、公族皆指贵族子孙。

 

  于(xū虚):通吁,叹词。

 于嗟:叹美声。

 

  定:通“顁”,额。

 

  公姓:诸侯之子为公子,公子之孙为公姓。

或曰公姓犹言公子,变文以协韵。

 

  公族:与公姓义同。


  简短诗意赏析

  这是赞美诸侯公子的诗歌。

此诗以麒麟比人,祝贺人家多子多孙,且子孙品德高尚,如同麒麟。

全诗三章,每章三句。

三章回旋往复,反覆唱叹,通过视觉意象与听觉效果的交汇,营造出一种兴奋、热烈的诗情画意。



  更多古诗词的原文及译文:

  1、“辛弃疾《清平乐·题上卢桥》”的原文翻译
  2、“周邦彦《解连环·怨怀无托》”的原文翻译
  3、“欧阳修《长相思·花似伊》”的原文翻译
  4、“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的原文翻译
  5、“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原文翻译
 

蒹葭出自诗经哪部分 是一首怎样的诗

《诗经·蒹葭》出自《诗经·秦风》,是一首怀人古体诗。

诗中的"伊人"是诗人爱慕、怀念和追求的对象。

本诗中的景物描写十分出色,景中含情,情景浑融一体,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情感,给人一种凄迷朦胧的美。

蒹葭是一首怎样的诗蒹葭一般指《秦风·蒹葭》,《秦风·蒹葭》全诗分为三章,第一章写作者在一个深秋早晨,来到河边追寻自己思慕的心上人。

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借景抒情,表明离情别绪。

第二章把水乡清秋的景物同诗中主人公的相思情感交融在一起,渲染气氛。

第三章描绘出一位痴情者的心理状态,描绘出他对恋人的强烈感情。

全文写景抒情,全诗三章,重章叠唱,情景交融,表现了主人公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之情。

蒹葭原文及译文原文:《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唐朝的国风有多开放?为什么唐朝帝王喜欢把孙子当儿子养?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加入收藏
               

诗经·国风《麟之趾》原文及翻译注释?诗意解释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