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王夫人的身上都被贴上了哪些标签?

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红楼梦》作为一部演绎家族兴衰、展现人生百态的小说,当然少不了“母亲”的形象,如尊贵和气的贾母,含辛茹苦的李纨,慈爱无度的薛姨妈,愚蠢可
【千问解读】
王夫人是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贾政的妻子,贾珠、贾元春、贾宝玉之母。
下面由千问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红楼梦》作为一部演绎家族兴衰、展现人生百态的小说,当然少不了“母亲”的形象,如尊贵和气的贾母,含辛茹苦的李纨,慈爱无度的薛姨妈,愚蠢可笑的赵姨娘等等。
当然,最值得思量的当是那位光环满头、痛苦满心、孤独满身的母亲--王夫人。
一、最初,她光环满头,春风得意,荣耀是她的标签。
王夫人是官宦世家小姐,“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是其家族势力的写照。
年轻时的王夫人,是“着实响快,会待人,倒不拿大”的人,可以说是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女子。
在嫁入贾府为贾政之妻后,更是好运连连。
在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王夫人头胎便生了嫡男贾珠。
母凭子贵,王夫人自然受到婆家的尊重和宠爱。
贾珠也是个争气的孩子,并没有因为家世和身份而成为一个纨绔子弟,反而是勤奋刻苦、少年得志,在十四岁便中了秀才。
好妈妈便是好老师,在贾珠成才的过程中,与王夫人的悉心教导是有莫大的关系的,教子有方的光环,王夫人也是实至名归的。
接下来,王夫人又生下了爱女元春,而且是生在了大年初一,成了极好的兆头。
成人后,才貌双全入选入宫中先为女官,后才德出众,成为了皇妃。
贵为皇妃之母、皇上的丈母娘,王夫人头上的光环越来越亮了。
第三胎,王夫人又生下了宝玉,更让人称奇的是宝玉是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而来的。
玉向来被封为祥瑞之物,衔玉而来的宝玉,在样貌上与他的爷爷又是一个模样,而且还“聪明乖觉处,百个不及他一个”,王夫人是更加自豪了,对宝玉也是百般慈爱。
拥有三个出色孩子的王夫人,闪闪光环满头戴,春风得意心自在。
二、接着,她噩运临头,痛彻心扉,不幸是她的标签。
俗话说,物极必反,乐极生悲。
随心随意、顺风顺水的日子总是显得那么短暂,渐入中年的王夫人却遭受沉重的打击--贾珠早逝。
贾珠作为王夫人的长子,王夫人必定是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寄予了大量的期望,是王夫人最大的骄傲和最坚固的依靠。
然而,这一切都随着贾珠的病亡付之东流了,如何不令王夫人肝肠寸断。
看到宝玉挨打,她又想起了贾珠,痛哭流涕地说:“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
对待孙子贾兰,她似乎是个“冷漠”的祖母,究其背后的原由更多的是睹孙思子、痛上加痛的逃避。
为了逃避丧子之痛的折磨,王夫人便不怎么管事儿了,把管家的事务交给了自己的侄女王熙凤,自己一心的“斋僧敬道”,可见她的痛苦程度。
都说女儿是娘的贴身小棉袄。
痛失爱子的王夫人,是多么需要自己的小棉袄暖心宽慰啊。
然而,宫院深深深几许,一道宫墙使得痛苦中的王夫人与深宫中的女儿元春咫尺天涯。
为了慰籍思女之心,她还把自己极讨厌的赵姨娘的女儿探春养在身边,悉心教导。
在好不容易与爱女有了省亲相见之时,一家子“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
特别是女儿一句“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而如今落得“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王夫人知道了女儿生活的不如意,更是哭的哽噎难言了。
伴君如伴虎,王夫人深知女儿的处境,伤在女儿身,痛在为娘心,王夫人的痛再添一层。
虽然长子早亡,爱女在深宫,但王夫人还有一个衔玉而生的幼子宝玉在眼前,也是莫大的慰藉和依靠。
但是,这个宝玉却是个极不令人省心的孩子。
抓周抓的是“脂粉钗环”,被老爹便斥为“将来酒色之徒耳”。
长大些,仍是淘气异常,“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不愿苦读四书五经、讨厌仕途经济,被王夫人称作“孽根祸胎”、“混世魔王”。
为了这个“混世魔王”,王夫人可是操碎了心,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衣要最好、食要最精、住要最阔、行要最安,伺候的丫鬟小厮也是最多、最好的。
在袭人向她谏言时,她也道出了自己在宝玉管教方面的苦衷和无奈:“我何曾不知道管儿子,先时你珠大爷在,我是怎么样管他,难道我如今倒不知管儿子了?只是有个原故:如今我想,我已经快五十岁的人, 通共剩了他一个……”。
尽管如此,王夫人还是在尽力的清除着影响宝玉前程的一切隐患。
出身名门、受到严格封建正统教育的王夫人本来就甚是讨厌妖媚的女子,所以她厌恶赵姨娘、辞掉贾兰妖妖娇娇的奶娘。
宝玉长大后,她为了保证宝玉的“健康成长”,避免将来成为“酒色之徒”,更是严密监督防守,稍有风吹草动,她便如临大敌,迅速出击。
对近身丫鬟金钏与宝玉无意偶有的亲密举动,她怒扇耳光、迅速辞退,继而金钏羞辱跳井身亡。
大观园出现秽物绣春囊,她更是气色更变,连夜抄检大观园,驱逐了晴雯、芳官、四儿等一批疑似“狐媚子”的女孩子,继而晴雯病亡、芳官为尼。
王夫人大规模的“清儿侧”行为,目的还是严防她们带坏了她仅有的宝玉。
为此,她也落下“狠毒”的印象。
可怜天下父母心,即便如此,追求真性世界和人格理想的宝玉还是成不了凤姐嘴里的“我们里头的货”,甚至成为了“叛徒”。
宝玉虽为王夫人所出,却不能被王夫人所用,指望宝玉当官作宰、光耀门楣,实在是遥不可及的幻想,苦苦以宝玉为法的王夫人怎能不伤心绝望。
三、最终,她儿女尽失,难享天伦,孤独是她的标签。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人在老年的时候,能够子孙满堂、承欢膝下,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
比如像王夫人的婆婆贾母一样,一大堆孙子孙女经常陪着聊天打牌,猜灯谜、玩牙牌,尽享受天伦之乐。
但是王夫人却是没有这样的福分,她与孙子贾兰之间并不是多么亲近,且贾兰天生“牛心”,性格孤僻。
再者,从李纨的判词“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
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中可以看出,贾兰似乎也走了父亲贾珠的老路,中第不久也早逝了。
远在深宫的女儿元春,也在“虎兕相逢”之时,“荡悠悠,把芳魂消耗”。
最珍爱的儿子宝玉,在家族败落、爱情幻灭之后,一切也随之幻灭,万念俱灰,斩断红尘,从哪里来的又回到哪里去了,又复归了大荒山的本性世界。
唐代白居易的《燕诗示刘叟》中有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
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
辛勤养育两子一女的王夫人,在垂垂老矣之时,外在的有形的“家”败落了,子女也如鸟儿一样“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任凭她怎么呼唤,仍旧是“声尽呼不归”,她内在的无形的精神之家也幻灭了。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
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孤独和悲凉必定是伴随王夫人余生的色调!
红楼梦贾宝玉人物形象 性格特点是什么
他与身边的人关系复杂,特别是与林黛玉有深刻爱情纠葛。
虽然未有个人作品,但他的形象和故事被广泛探讨。
影视作品中,贾宝玉形象多样,但都力求展现其复杂性格和命运。
红楼梦贾宝玉性格特点叛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表现在他不愿走科举考试的道路,追求自由平等,鄙弃功名利禄,反对仕途经济的叛逆性格等等。
他采取“偏僻而乖张”的方式,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
他蔑视权贵,鄙视他人,鄙视功名利禄,反对仕途经济的叛逆性格等等。
他的叛逆行为虽然有些幼稚,但也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
他的叛逆性格对封建社会的封建规范造成了冲击,也代表了封建思想的衰落。
软弱怯懦贾宝玉性格特点之一就是软弱怯懦。
他在王夫人和晴雯的死面前,没有为晴雯求情,没有为自己辩解,没有为自己讨回公道。
虽然他爱黛玉、湘云,但却被晴雯所伤。
这种软弱怯懦的性格体现了他内心的脆弱和胆小,没有勇气面对现实的残酷。
这种懦弱的性格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人们的软弱和胆小,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不敢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维护自己的权益。
热爱自由的性格贾宝玉热爱自由,他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追求自己的幸福和满足。
他的独立性格使他放弃了婚姻的束缚,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
这种自由的态度使他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不受他人束缚。
他的热爱自由的性格使他成为一个更加真实和自由的人。
贾宝玉最后是什么结局根据不同的文学作品和改编形式,贾宝玉的最后结局有多种说法:电视剧版本:在某些电视剧改编中,贾宝玉被描绘为离开家族,出家为和尚。
剧中可能还涉及到了贾宝玉的儿子贾桂重振家业的情节,以及皇帝给他的封号“文妙真人”。
原著小说版本:在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红楼梦》中,贾宝玉中了举人,并留下了儿子贾桂继续重振家业。
他自己则离开了尘世,出家为和尚,并且被封为“文妙真人”。
曹雪芹原著版本:在曹雪芹的原著中,贾宝玉的结局更为凄惨。
他因家道中落,沦落到乞丐的地步,失去了往日的光鲜亮丽。
其他说法:有观点认为贾宝玉最终死于冰天雪地之中,而不是出家做和尚。
综合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结论,贾宝玉的最后结局在不同的版本中有不同的描述,包括出家和死亡两种可能性。
具体哪一种结局更接近曹雪芹原著或高鹗续作的真实意图,可能需要进一步的阅读和研究来确定。
红楼梦中刘姥姥的人物形象 有哪些事迹
她曾三进荣国府,带来了欢声笑语无限。
刘姥姥的形象塑造得很成功,她善良正直,聪明能干,很重情义,而且有那种坚韧不拔的毅力。
刘姥姥的人物形象刘姥姥坦率纯真、智谋过人、知恩图报。
她曾三进荣国府,带来欢声笑语无限。
刘姥姥这个艺术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她善良正直,聪明能干,很重情义,而且有那种坚韧不拔的毅力。
在这个老太太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坦率纯真刘姥姥初进荣国府,作者通过她的眼睛,从俭真的角度出发,以她所熟悉的农家田舍,对比贾家的雕梁画栋,富丽堂皇,衬托出封建贵族家庭的豪华,显示出天壤之别的贫富悬殊!智谋过人刘姥姥一出场就显得见识不凡,她虽然是一个长年累月在家没经过世面的乡下老太太,但比那务农为业只会唉声叹气的女婿狗儿强得多了。
为改变女婿王家当前的贫困状态,刘姥姥给女婿狗儿出谋划策,要去有一星半点瓜葛的荣国府攀亲告债。
知恩图报刘姥姥自从得到贾府接济后,据她自己讲生活大有好转,接近了小康之家了。
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
一旦度过了难关,就扛着新摘下的瓜果菜蔬,进城答谢。
红楼梦中刘姥姥的事迹刘姥姥,是曹雪芹所著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人物。
是一位来自乡下贫农家庭的谙于世故的老婆婆,凤姐女儿巧姐的命运与她密切相关,巧姐判词和《留余庆》曲中均提及刘姥姥。
这个老婆婆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刘姥姥在回目上出现了四次:第6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39回“刘姥姥是信口开河”、41回“刘姥姥醉卧怡红院”、113回“忏宿冤凤姐托村妪”。
从篇幅上看,第6回、40回、41回三大整回,以及39回后半回、42回前半回、113回前半回、119回后半回,都是浓墨重彩的刘姥姥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