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令狐郎中原文及赏析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韵译 你是嵩山云我是秦川树,长久离居; 千里迢迢,你
【千问解读】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韵译 你是嵩山云我是秦川树,长久离居; 千里迢迢,你寄来一封慰问的书信。
请别问我这个梁园旧客生活的甘苦; 我就像茂陵秋雨中多病的司马相如。
注解 ⑴嵩:中岳嵩山,在今河南。
⑵双鲤:指书信。
⑶梁园:梁孝王在梁地大兴土木,以睢阳为中心,根据自然景色,修建了一个很大的花园,称东苑,也叫菟园,后人称为梁园。
⑷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东北,以汉武帝陵墓而得名。
赏析 这是公元845年(会昌五年)秋天,作者闲居洛阳时回寄给在长安的旧友令狐绹的一首诗。
令狐绹当时任右司郎中,所以题称“寄令狐郎中”。
首句“嵩云秦树久离居”中,嵩、秦指自己所在的洛阳和令狐所在的长安。
“嵩云秦树”化用杜甫《春日忆李白》的名句:“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云、树是分居两地的朋友即目所见之景,也是彼此思念之情的寄托。
“嵩云秦树”更能够同时唤起对他们相互思念情景的想象,呈现出一副两位朋友遥望云树、神驰天外的画面。
次句“双鲤迢迢一纸书”是说令狐从远方寄书问候自己。
双鲤,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 这里用作书信的代称。
久别远隔,两地思念,正当自己闲居多病、秋雨寂寥之际,忽得故交寄书殷勤问候自己,格外感到友谊的温暖。
“迢迢”、“一纸”显出对方情意的深长和自己接读来书时油然而生的亲切感念之情。
三、四两句“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加。
”转写自己目前的境况,对来书作答。
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曾为梁孝王宾客。
梁园是梁孝王的宫苑,此喻指楚幕。
作者从公元829年(大和三年)到837年(开成二年),曾三居绹父令狐楚幕,得到令狐楚的知遇;公元837年(开成二年)应进士试时又曾得到令狐绹的推荐而登第,此处以“梁园旧宾客”自比。
司马相如晚年“尝称病闲居,.既病免,家居茂陵”,作者公元842年(会昌二年)因丁母忧而离秘书省正字之职,几年来一直闲居。
这段期间,他用世心切,常感闲居生活的寂寞无聊,心情悒郁,身弱多病,此以闲居病免的司马相如自况。
下元节:传承千年的民俗盛宴与精神寄托
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情感,是先辈们智慧与信仰的结晶,于农历十月十五这一特定时刻,在历史长河中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溯源:的神秘渊薮 下元节的起源与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将宇宙划分为天、地、水三界,并尊奉天官、地官清虚大帝、水官洞阴大帝为三界主宰,分别对应上元、中元、下元。
三官的诞辰分别为农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这三天也被称作“上元节”“”和“下元节”。
其中,下元节正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
在道教信仰里,水官被视为掌管水域、消灾解厄的神灵。
古人认为,在这一天,水官会下凡来到人间,考察人们的善恶,为百姓消灾解厄。
基于这样的信仰,下元节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具有宗教意义的节日,道观会设立道场,举行修斋设醮等仪式,祈求水官的庇佑和恩赐。
演变:民俗文化的多元融合 随着历史的发展,下元节在民间不断演变和丰富,融入了诸多民俗元素,成为了一个集祭祀、祈福、于一体的综合性节日。
祭祀祖先是下元节的重要习俗之一。
中国人有在月圆之时举行祭祖活动的传统,下元节作为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自然也成为了人们追思先人的时刻。
在这一天,人们会在家中或祠堂设立香案,供奉祖先的牌位或照片,点燃香烛,献上丰盛的祭品,表达对祖先的感恩之情和缅怀之意。
通过祭祀祖先,人们不仅传承了家族文化,更凝聚了家族情感,让后人铭记自己的根脉所在。
除了祭祀祖先,下元节还有祭祀炉神的习俗。
炉神通常被认为是,在道教中,太上老君是炼丹和炼器的祖师。
对于从事冶炼、铸造、锻造等与炉火相关行业的工匠们来说,下元节祭祀炉神是对行业祖师的尊崇和感恩。
他们希望通过祭祀炉神,祈求工作顺利、平安吉祥。
美食:舌尖上的节日记忆 下元节也有其独特的节令食品,这些美食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更承载着节日的寓意和祝福。
在北京地区,有做“豆泥骨朵”(豆沙包子)的传统。
豆泥骨朵以红小豆为馅料,经过精心制作而成。
豆沙的香甜软糯,包裹在松软的面皮之中,每一口都充满了节日的温馨。
在闽西客家地区,人们则会制作糍粑、米果、芋子包、豆腐等食品。
糍粑由糯米制成,象征着团圆和幸福;米果和芋子包则以其独特的风味,展现了客家美食的魅力;豆腐寓意着清清白白、吉祥如意。
这些美食不仅是下元节的特色食品,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传承:现代社会的文化坚守 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下元节的庆祝活动可能不如古代那样盛大,但这个节日在一些地区和文化中仍然保持着它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人们以多种方式庆祝下元节,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在一些地方,人们会举行放水灯的活动。
他们制作各种精美的灯笼,如莲花灯、仙鹤灯等,这些灯笼不仅用于装饰,还会被放入水中漂流。
放水灯寓意着光明和吉祥,象征着驱除不祥,带来好运。
当一盏盏水灯在水中摇曳前行,仿佛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在水中流淌。
此外,下元节期间,一些道观和民间组织也会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民俗展览等,让更多的人了解下元节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下元节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下元节,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历史和文化的节日,在岁月的长河中历经沧桑,却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它让我们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有机会停下脚步,缅怀祖先、感恩生活、祈福未来。
让我们珍惜这一传统节日,传承和弘扬其中的优秀文化,让下元节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古人寄一封信要花100两银子,直到后来的清朝出现就结束了
古时候的驿站 寄一次信要花100两 这100两银子有多贵,这么说吧,一个五品官员的俸禄才80两。
当时承担全国快递业务的主要是官方建立的各种驿站,制度比较完善,主要是为朝廷服务,比如边关军务、各种文件、大臣出差路居等等,普通民众要是想用这样的官方服务只能是花大价钱。
所以说大家可别被电视剧给忽悠了,古时候能写信的人可都是大户人家,那时候相亲的条件没准就是问对方有没有寄过信?(开玩笑)。
古时候的镖局承担快递业务 但是也很贵 后来出现了镖局,这是专门为商人和平民服务的新事物,但是运送的费用也不低,给你送一封信也得收1两银子,因为路上可能会遇到一些“”,镖师都是花钱雇的习武之人,最后还是清朝的一项制度让快递费彻底降下来。
清朝的一项制度让快递费彻底降下来 图为邮票 的时候,洋人的各种新制度、新事物不断冲击着这个古老的国家,其中就包括了现代邮政制度。
1878年清朝在天津、上海等5个地方设立邮政机构,邮政制度开始建立,之后又慢慢地推广,这样就方便多了,要想邮递个东西,轮船、火车都可以使用,这些公共服务有着清廷的支持,很快就显示除了他的威力,费用降低了,效率提高了。
人们开始使用邮票,据说当时的一枚“龙票”到现在都是个很值钱的物件,而镖局这样的机构就慢慢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随机文章《史记.项羽本纪》节录中国古代狗的历史问题世界边缘的六大神秘古迹,24年打造地底的雄伟教堂墨菲定律和吸引力法则,怎么对付墨菲定律(调整心态/需内心强大)蒙娜丽莎的背后骷髅头,纪念丽莎·盖拉尔迪尼逝去的儿子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