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马说原文和翻译3篇

你还记得哪些经典的文言文呢?下面
【千问解读】
你还记得哪些经典的文言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言文马说原文和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文言文马说原文和翻译1
马说用了借物喻人的方式,把伯乐比喻为知人善任的贤君,把千里马比喻为未被发现的真正人才,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抨击。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祇辱 一作:只辱)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食马者 通:饲)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
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注释 1、伯乐:孙阳。
春秋时人,擅长相(xiàng)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2、千里马:原指善跑的骏马,可以日行千里。
现在常用来比喻人才;特指有才华的`人。
3、而:表转折。
可是,但是。
4、故虽有名马: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
故:因此 。
虽:即使。
名:名贵的。
5、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没)。
祗(zhǐ):只是。
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
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
6、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
骈,两马并驾。
骈死:并列而死。
于:在。
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引申为马厩。
7、不以千里称也:不因日行千里而著名。
指马的千里之能被埋没。
以:用。
称:出名。
8、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9、一食:吃一顿。
食,吃。
10、或:有时。
11、尽(1):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12、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
13、石(仍读“shí”),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石约等于一百二十斤。
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14、食马者:食,通“饲”,喂。
15、其:指千里马,代词。
16、是:这样,指示代词。
17、虽:虽然(与前面的虽不一样,这里指虽然) 18、能:本领。
19、足:足够。
20、才 :才能。
21、美:美好的素质。
22、外见(xiàn):表现在外面。
见:通“现”,表现;显现。
23、且:犹,尚且。
24、欲:想要。
25、等:等同,一样。
26、不可得:不能够得到。
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27、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28、求:要求。
29、策之:驱使它。
策: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指鞭策,驾驭。
之:代词,指千里马。
30、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的方法。
以:按照。
道:正确的方法。
31、食之:食,通“饲”,喂。
32、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
这里指喂饱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材:通“才”,才能。
尽(2):竭尽,发挥出。
33、鸣:马嘶。
34、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35、执:拿。
36、策:马鞭。
37、临:面对。
38、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39、其(1):难道,表反问语气。
40、其(2):大概,表推测语气。
41、邪:通“耶”,表示疑问的语气词,意为“吗” 42、知:懂得,了解,认识。
文言文马说原文和翻译2
「原文」 马说 王令 东郭之儿,生而未尝逢马,意其四足而甚大者皆牛也。他日,适市而逢马焉,惊而呼曰:“是牛,何以是班班也?”其闻者笑之。
语诸市人,而市人笑之。
东郭之儿自失焉,归而语诸长者,则马也。
以是不语者三日。
东郭之先生,闻而过之曰:“孺子亦有所失乎?”曰:“非也。
吾常以马为牛,既知其为马矣,吾惭而未言,将无以见市人也!”先生曰:“噫!马信为马矣,孺子以为牛,孺子之过也。
市人乃能笑孺子者,是以马云也。
苟不以马而以他使是非,几不能不以牛为马,其于孺子有间乎?孺子殆未之学耳,市人固不足惭也。
” 「译文」 东郭(地名)的一个小孩,有生以来未曾见到过马,心想四条腿很大的动物都是牛了。
一天,他到市场上碰见了马,惊呼道:“这头牛,怎么端庄强壮啊?”听见的人们都笑他。
传扬于市场的人,市场的人全笑他。
东郭的小孩茫然失措,回家说给长者听,原来是马啊。
因为这事他三天没有说话。
东郭的先生,听说后责备他道:“小孩也有觉得难为情的事吗?”回答说:“不是。
我一直以为马就是牛,已经知道那是马了,我惭愧得没什么说的,今后没有脸面见市场上的人了!”先生说了:“唉!马就是马,小孩以为是牛,是小孩的错。
市场的人们可以取笑小孩的,是就马这件事。
如果不以马的事而以其他的事来分辨是非,(他们)几乎连指牛为马都做不到,他们和小孩又有什么区别呢?小孩只是没有学到而已,所以不必在市场的人们面前惭愧什么。
”
文言文马说原文和翻译3
马说文言文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ù)一石(dàn)。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文言文翻译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
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
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扩展阅读:作者简介 韩愈(公元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汉族,河南河阳(今河南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南省邓州市,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
792年及第后,先后为节度使推官、监察御史,德宗末因上书时政之弊而被贬。
唐宪宗时曾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
819年(元和十四年)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
穆宗时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宪宗元和时曾积极参加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的战争,任裴度的行军司马;思想上,崇奉儒学,力排佛老,同时宣扬天命论,认为“天”能赏善罚恶,人只能顺应和服从天命。
他的这种有神论思想,适应了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文学上,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主张文以载道,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
韩愈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是一个语言巨匠。
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有“文起八代之家”的美誉,作品都收录在《昌黎先生集》里。
2024罗马尼亚语专业录取分数线!附最好4所大学排名
2025届考生如果想要报考罗马尼亚语专业,建议参考具体院校分数线及录取位次,以降低落榜风险。
罗马尼亚语最好4所大学排名显示,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分别位居前三强的位置,更多院校分数线及排名信息可在下文中查阅。
一、2024罗马尼亚语专业录取分数线罗马尼亚语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罗马尼亚语基础和广泛文化知识的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注重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熟练掌握听、说、读、写、译等技能,并深入了解罗马尼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状。
毕业生可在外事、经贸、文化等领域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等工作,为促进中罗两国的交流与合作做出贡献。
这里以山东、贵州2024年招录数据为例,为大家列举罗马尼亚语专业院校的收分门槛。
1、山东2024年罗马尼亚语在山东的招生院校共有1所,考生想要就读罗马尼亚语院校,至少要考到545分及以上,省排名位次需在84642名以内。
山东数据显示,2024年收分最低、最容易考的罗马尼亚语院校是天津外国语大学(545分)。
需要注意的是,罗马尼亚语专业大学不限选科要求,大家在报考前要提前了解清楚专业选科要求。
2、贵州2024年罗马尼亚语在贵州的招生院校有1所。
数据显示,贵州考生想要就读罗马尼亚语院校,至少要考到399分及以上,省排名位次需在138617名以内。
2024年收分最低、最容易考的罗马尼亚语院校为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校分数为399分。
院校专业选科要求为:有1所不限选科要求(物理组),如天津外国语大学。
二、2024罗马尼亚语最好4所大学排名根据软科2024年罗马尼亚语专业排名数据来看,上榜的罗马尼亚语院校有4所,其中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分别位居冠亚宝座,专业实力等级为A+级。
下面是罗马尼亚语最好大学排名一览表: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北京外国语大学A+1上海外国语大学A+2北京语言大学B3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B4
孤舟浮江,诗心映世:马周诗句中的寒微之志与家国情怀
这位以政论文章闻名史册的能臣,仅存的两首诗作却成为解读其精神世界的密钥,在山水意象与人生哲思间,勾勒出初唐知识分子的精神图谱。
一、孤舟映日:寒微境遇中的诗意突围 《凌朝浮江旅思》开篇 太清上初日,春水送孤舟 ,以晨曦初照、孤舟漂流的意象,构建出极具画面感的羁旅图景。
这种 孤舟 意象并非简单的写景,而是马周早年困顿生活的隐喻——他出身清河茌平寒门,少孤贫而好学,精研《》《春秋》却久困场屋。
诗中 山远疑无树,潮平似不流 的视觉错位,恰似其怀才不遇的生存困境:远山隐于雾霭,暗喻仕途渺茫;潮水看似凝滞,实则暗涌流动,隐喻着诗人内心对机遇的渴望。
这种寒微书写在 岸花开且落,江鸟没还浮 中达到极致。
花开花落的瞬间轮回,与江鸟沉浮的动态捕捉,既是对自然规律的观察,更是对人生无常的哲思。
北宋张耒在《马周》诗中 布衣落魄来新丰 的描述,恰与此诗的孤寂意境形成互文,共同勾勒出寒门士子在盛世中的精神困境。
二、邓林栖枝:知识分子的精神突围 马周现存另一残句 何惜邓林树,不借一枝栖 ,虽仅十字却振聋发聩。
此句化用《·逍遥游》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的典故,却翻转出新的意蕴:当邓林(神话中昆仑山神木)般的机遇近在咫尺,诗人却选择 不借 的傲骨。
这种选择绝非消极避世,而是知识分子在专制体制下的精神突围——贞观十一年,他以《陈时政疏》直谏唐太宗 积德累业,恩结人心 ,展现出比借枝栖息更深远的政治抱负。
这种精神特质在《凌朝浮江旅思》的结尾 羁望伤千里,长歌遣四愁 中得到升华。
面对千里羁旅的哀愁,诗人选择以诗长歌消解,而非攀附权贵。
这种 不借枝栖 的独立人格,与同时代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的悲愤形成对照,更显其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三、政论诗心:双重文本中的士人担当 马周的诗歌与其政论文本构成奇妙的互文关系。
在《陈时政疏》中,他痛陈 百姓承丧乱之后,比于隋时才十分之一,而供官徭役道路相继 ,这种以民为本的忧思,与《凌朝浮江旅思》中 羁望伤千里 的悲悯一脉相承。
其政论文 自古明王圣主虽因人设教,宽猛随时,而大要以节俭于身、恩加于人二者是务 的论述,恰可视为 长歌遣四愁 的另一种表达——将个人愁绪升华为家国担当。
这种双重文本的创作特征,在初唐文人中颇具代表性。
马周既能在《请劝赏疏》中提出 劝农务本 的具体政策,又能在诗中保持 岸花开且落 的审美距离,这种 入世 与 出世 的平衡,使其成为研究唐代文人精神世界的典型样本。
四、历史回响:寒微之志的永恒示 马周诗句在后世文人中引发持续共鸣。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的禅意,与 潮平似不流 的静观哲学遥相呼应;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的超脱,暗合 长歌遣四愁 的精神境界。
这种跨时空的共鸣,源于寒微文人共通的生存体验——在时代洪流中保持精神独立,在困顿境遇里坚守理想主义。
在当代语境下,马周诗句的价值更显珍贵。
当现代人面对 内卷 困境时, 何惜邓林树,不借一枝栖 的傲骨,为知识分子提供了精神坐标;当社会焦虑蔓延时, 岸花开且落 的哲学思考,为浮躁心灵注入清凉剂。
这种超越时空的精神力量,正是经典诗歌永恒魅力的最好证明。
从孤舟漂流的寒微书生到位极人臣的贞观,马周的人生轨迹恰似其诗句的双重变奏——既有 春水送孤舟 的凄清,亦有 一语君王见胸臆 的豪迈。
他的诗句不仅是个人命运的文学注脚,更是初唐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镜像。
当我们在苏州河畔诵读 太清上初日 时,听到的不仅是千年前的江涛拍岸,更是一个时代寒微之士的灵魂回响。
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或许正是诗歌给予文明最珍贵的礼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