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鸡鸣》原文及翻译注释?诗意解释

《鸡鸣》原文 《鸡鸣》 诗经国风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
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
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
《鸡鸣》的出处 《鸡鸣
【千问解读】
古诗词经过时间沉淀、岁月更迭,愈发让诗意更加的浓厚,下面为大家整理了诗经·国风《鸡鸣》原文及翻译注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鸡鸣》原文
《鸡鸣》
诗经·国风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
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
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
《鸡鸣》的出处
《鸡鸣》出自:《齐风·鸡鸣》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鸡鸣》译文
公鸡已经喔喔叫,上朝的官员都已到。
这又不是公鸡叫,是那苍蝇嗡嗡闹。
东方已经曚曚亮,上朝的官员已满堂。
这又不是东方亮,是那明月有光芒。
虫子飞来嗡嗡响,只愿与你同入梦乡。
上朝官员快散啦,你我岂不让人恨!
《鸡鸣》的注释
朝:朝堂。
一说早集。
匪:同“非”。
昌:盛也。
意味人多。
薨薨(hōng 轰):飞虫的振翅声。
甘:愿。
会:会朝,上朝。
且:将。
无庶:同“庶无”。
庶,幸,希望。
予子憎:恨我、你,代词宾语前置。
简短诗意赏析
历来对此诗的解读争论颇多,大致有“诗人介入式”“半联句体”“问答联句体”三种不同的阐释方式;对此诗的主旨也有争议,主要有“思贤妃”“刺荒淫”“美勤政”“贤妇警夫早朝”等说法。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句式以四言为主,杂以五言,句式错综,接近散文化。
此诗以男女对话展开,创意新颖,构思巧妙,好似一出小品,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更多古诗词的原文及译文:
1、“辛弃疾《清平乐·题上卢桥》”的原文翻译
2、“周邦彦《解连环·怨怀无托》”的原文翻译
3、“欧阳修《长相思·花似伊》”的原文翻译
4、“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的原文翻译
5、“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原文翻译
蒹葭出自诗经哪部分 是一首怎样的诗
诗中的"伊人"是诗人爱慕、怀念和追求的对象。
本诗中的景物描写十分出色,景中含情,情景浑融一体,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情感,给人一种凄迷朦胧的美。
蒹葭是一首怎样的诗蒹葭一般指《秦风·蒹葭》,《秦风·蒹葭》全诗分为三章,第一章写作者在一个深秋早晨,来到河边追寻自己思慕的心上人。
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借景抒情,表明离情别绪。
第二章把水乡清秋的景物同诗中主人公的相思情感交融在一起,渲染气氛。
第三章描绘出一位痴情者的心理状态,描绘出他对恋人的强烈感情。
全文写景抒情,全诗三章,重章叠唱,情景交融,表现了主人公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之情。
蒹葭原文及译文原文:《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唐朝的国风有多开放?为什么唐朝帝王喜欢把孙子当儿子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