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若璩:清初考据学的代表人物,他有何著作?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18 点击数:
简介: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阎若璩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阎若璩,字“百诗”,号“潜丘”,生于明九年(1636年),卒于清四十三年(1704年),山西太原人

【千问解读】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阎若璩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阎若璩,字“百诗”,号“潜丘”,生于明九年(1636年),卒于清四十三年(1704年),山西太原人,客居江苏淮安府山阳县,著名的考据学家和经史学家。

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汉学”,清代学者以治经为主,运用训诂、考据的方法,以达“通经致用”之目的。

由于这种方法与汉人儒学家的治学精神相符,故名“汉学”。

清初的这种学风,开自顾炎武和阎若璩。

阎若璩治学极为严谨,“事必求其根底,言必求其依据,旁参互证,多所贯通”,“沉潜三十余年,尽得其症结所在,作《古文尚书疏证》八卷,引经据古,一一陈其矛盾之故”。

阎若璩通过潜心专研,确证了东晋梅赜(zé)所献的《古文尚书》是伪作,推翻了这部延续千年的文学经典,这在当时的学术界实在是一件惊而又前无古人的盛事。

《古文尚书》系用古文字书写,西汉时在旧宅壁中发现,比当时流传的今文《尚书》多25篇。

南朝、隋、唐、宋以来学者传诵的均是东晋梅赜所献的《古文尚书》。

但自宋、元时期开始有人怀疑此书是后人伪作,但难以考辨其真伪,故尚无定论。

阎若璩在二十岁的时候读《古文尚书》,即怀疑其是伪作,于是,他沉潜三十余年,乃尽得其症结所在,作《尚书古文疏证》八卷。

阎若璩的《古文尚书疏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从篇名、篇数、典章制度、历法、聚读、地理沿革、古今行文异同等多方面进行考证,得出了科学的结论,从而确定《古文尚书》是一部伪作。

阎若璩在考证伪《古文尚书》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本证、旁证、实证、虚证、理证的考据方法,为考据辨伪学说创立了通例,对有清一代的钱嘉学派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且也奠定了他在清代学术界的重要地位。

伪《古文尚书》千百年来被后人诵读学习,视其为神圣经典,也是宋、明理学的重要依据。

阎若璩论证此书乃是伪作,使理学家们自此进退失据,沉重地打击了理学,乃至触动了儒家经典的权威,对后世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黄宗羲在读完《古文尚书疏证》前四卷之后就说:“一生疑团,见此尽破矣!”并且亲自为之作序。

则说阎若璩是“百年以来,自顾炎武以外,罕能与之抗衡者。

” 清代经学家江藩(1761—1831年)在《汉学师承记》中更是推阎若璩为“清代‘汉学’的开山祖师。

” 近代大学者梁也说:“阎若璩之所以伟大,在其《古文尚书疏证》也!” 阎若璩不迷信古人,对有疑惑的地方,进行反复考证,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因而能够在学术上取得丰硕的成果和重大的成就。

阎若璩还有其他的重要著作,比如他所著的《四书释地》、《四书释地续》、《四书释地又续》、《四书释地余论》诸书,穷力于古,考辨精实,校正了前人对古地名附会的许多错误,同时涉及到四书中的人名、物类、训诂、典制等,被后人称为历史地理学中的佳作。

阎若璩还著有《经学论》、《孔庙从祀末议》、《生卒年考》、《去周至关辨》《晋境不得至介休辨》等,其中有很多都是前人未发之高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张石顽:清初医学家,名璐,字路玉,晚号石顽老人

张璐(1617~约1699),清初医学家。

名璐,字路玉,晚号石顽老人。

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明按察使张少峰之孙。

少颖悟,习儒而兼攻医。

明亡后弃儒业医,隐居洞庭山十余年,行医著书,至老不倦。

离乡十六年,辑医书一帙携归故里,故名之曰《医归》。

将其中《伤寒绪论》、《伤寒缵论》刻行。

中。

取《医归》残稿,从头检点,并易名《医通》。

另著有《诊宗三昧》一卷(1680),专明脉理;《本经逢原》四卷(1695),《千金方衍义》三十卷等。

后世汇辑成《医书七种》(又名《张氏医通》)。

张氏与喻昌、吴谦齐名,是清初三大医家之一,堪称一代宗师,临床经验极其丰富。

所著《张氏医通》卷帙浩繁,而叙述条理清晰。

系统具体。

为医家案头必备之工具书。

1、六部脉中,有少冲和之气者,即是病脉。

或反见他脏之脉,是本脏气衰,而他脏之气乘之也。

如脾胃虚损,则肝木乘之,故肝强脾弱,右关脉必弦也。

2、贵人脉,常清虚流利。

富人脉,常和滑有神。

贱者之脉,多壅浊。

贫者之脉,多蹇涩。

先富贵而后贱,则气郁血衰,脉必不能流利和滑也。

3、富贵之人恒劳,心肾精血内戕,病脉多虚,纵有表里客邪,不胜大汗大下,全以顾虑元气为主。

贫贱之人藜藿充肠,风霜切体,筋骸素惯疲劳,脏腑多系坚固,即有病苦忧劳,不能便伤神志,一以攻发为先。

4、肥人肌肉丰厚,胃气沉潜,初感风寒,未得即见表脉,但鼻塞声重,涕唾稠黏即是风寒所伤。

若虽鼻塞声重,而咳痰不出,极力咯之,乃得一线黏痰,甚则咽腭肿胀者,乃风热也。

瘦人肌肉浅薄,胃气外泄,即发热头痛,脉来浮数,多属于火,但于辛凉发散之中当顾其阴。

5、西北之人,惯受风寒,素食煤火,外内坚固,所以脉多沉实,一切表里诸邪,不伤则已,伤则必重,非大汗大下不能中病。

滇粤之人恒受瘴热,惯食槟榔,表里疏豁,所以脉多微数,按之少实,搏有风寒只宜清解,不得轻用发散。

江南之人禀赋最薄,脉多不实,且偏属东方木,火最盛,故温病为多,搏发热身痛,不可大发其汗,只宜轻剂解肌。

6、新病虽各部脉脱,中部存者,是有胃气,可治。

久病而右手关尺软弱,按之有神,可卜精血之末艾,他部虽危,治之可生;若尺中弦急,按之搏指,或细弱脱绝者,不治。

7、下指浮大,按久索然者,正气大虚之象。

下指濡弱,久按搏指者,里病表和之象。

下指微弦,按久和缓者,久病问安之象。

大抵病人之脉,下指虽见乏力,或弦细不和,按至十余至渐和者,必能收功。

若下指似和,按久微涩,不能应指,或渐觉弦硬者,必难取效。

随机文章塞普蒂米乌斯·西弗勒斯拱门简介关于神射手哲别 他的生平资料和他的功绩如何?谁是明朝最后一个武状元?尼古拉特斯拉的惊世预言,精准预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开始结束时间切尔诺贝利巨鼠,因为核辐射发生了基因突变/凶残的吃人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揭密清初第一大疑案纪实:孝庄太后是否下嫁多尔衮?

在野史中人们经常将她称为“”,而在影视剧中,专门有一部连续剧,由出演的大玉儿传奇,而这位文皇后到底是否如野史所说呢?又是否真的如传闻中一般下嫁给呢?今天湘妹子带您一起来看看! 孝庄,名为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的次女,生于明四十一年(1613年),二十六年(1688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崩逝,一生经历了三朝,两辅助幼帝,算是引领大清走向兴盛的操盘手。

崇德元年(1636年),称帝,改国号为清,而按古制需要分封五宫后妃,此时的布木布泰被封为永宝宫庄妃。

庄妃在皇太极的心中虽然没有姑姑和后来的姐姐,但是从生育子女方面来看,孝庄皇后还是非常有分量的,他一共为皇太极生下了三女一子。

在天聪三年(1629年)生下皇四女,天聪六年(1632年)生下皇五女,天聪七年(1633年)又产下皇七女,到崇德三年(1638年)正月,正好是宸妃海兰珠所生的皇八子夭折的第二天,布木布泰产下了皇九子福临。

福临的降生,给刚痛失爱子的皇太极来说,是个极大的安慰。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极驾崩,生前没有立储,在姑姑孝端皇后和孝庄的齐心安排下,皇九子福临登上了皇位,母凭子贵,布木布泰便成了孝庄太后,称圣母皇太后。

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福临因为出痘于养心殿病逝,由顺治帝的第三子继位,改元康熙,当时的康熙只有8岁,孝庄太后又担当起了辅助第二任的任务,被后人称有“两朝兴国太后”的美誉。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孝庄太后走完了她的一生,享年75岁。

然而在她死后,并没有葬在皇太极的昭陵,也并没有像其他葬于清东陵帝后一样葬在风水墙内,而是葬在界墙之外,这是为何呢?史书记载说孝庄太后临终前有叮嘱孙儿:“太宗皇帝的山陵奉安已久,就不要再惊动他的亡灵了,况且我又舍不得你们父子俩,就将我葬在你父亲的孝陵附近吧!”,虽然是如此记载,却让很多人表示怀疑。

据初年,《野史大观》中有《太后下嫁摄政王》、《太后下嫁贺诏》、《太后下嫁后礼制》三篇文章中有专门提到孝庄太后下嫁摄政王多尔衮,其中的细节描写也是非常真实,也有传闻道孝庄太后在嫁给皇太极之前,早就和多尔衮私订终身了,是皇太极横刀夺爱,而多尔衮为了保住福临继位,也为了保全心爱的女人,宁可自己放弃皇位,退而求其次,当个摄政王。

的传言,野史中记载甚多,那么这流传百年来的太后下嫁是否属实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孝庄太后与多尔衮青梅竹马私订终身之说,孝庄太后生于蒙古科尔沁,而多尔衮出生在满洲赫图阿拉,两人所在位置相差甚远,不可能认识,也不可能青梅竹马,更不可能私定终身。

另有人说在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皇太极在娶孝庄的姑姑哲哲时,多尔衮也跟着迎亲队伍去见到了孝庄,并与之相恋,这一说法更是荒唐,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孝庄太后才一两岁,更不可能相恋了,那为何有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之说呢? 清初诗人张煌曾有过一首《建夷宫词》,里面有一句话:“大礼恭逢太后婚”,也就是说太后结婚,但诗中的描写也有不合理之处,因为诗中提到的大婚在慈宁宫,而据载,慈宁宫在撤离皇宫时就被焚烧了,而重修是在顺治十年(1653年),皇太后才搬进去住,可是多尔衮在顺治七年(1650年)便去逝世,又何谈大婚!然而,还有很多支持太后下嫁一说的,直至今日,否定者有之,肯定者也有之,事实真相到底如何,全凭您个人揣夺了! 随机文章请问秦始皇到底有什么政绩呢?明皇帝独宠老妃…白头叹没子!太监突跪地「一句话」吐真相探寻南极血瀑布之谜,将会更加大出血的血瀑布(是卤水)霍金和爱因斯坦谁厉害,爱因斯坦霍金谁贡献大/缺一不可人工引爆美国黄石火山爆发后果,足以吞噬地球/毁灭性灾难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阎若璩:清初考据学的代表人物,他有何著作?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