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没杀曾静为什么风流皇帝乾隆继位就动手了

分类:历史 时间: 2025-04-27 14:03:47 作者:小菜

【菜科解读】

主要是舆论环境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近年来成为了一代网红,这固然得益于《雍正王朝》、《传》等一系列影视文化作品的宣传,但最主要的,还是雍正本身的性情和做派,得到了广大网友,特别是直男们的追捧与热爱。

朱批上那一句“朕就是这样的汉子”,瞬间圈粉无数,一个说话直率、快意恩仇的非典型帝皇形象跃然纸上。

正是这种性格的存在,才造就了古今皇室第一奇书《大义觉迷录》的诞生,这部书可谓空前而绝后,除了雍正,再也没有别的皇帝会去干这种有失身份又的事情。

简单说一下这件事,就是曾静与张熙等“大V”,通过类似今天“自媒体”的形式,在民间大肆宣扬雍正帝得位不正的故事,并以此为中心,衍生出各种版本,说得绘声绘色煞有介事。

作为“文字狱”盛行的朝代,这种出格的做法很快就被地方官员掌握了,三下五除二把曾静等人拿下,并紧急上报皇帝,等候京城下旨查处。

换成其他皇帝,遇到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必然是龙颜大怒,别说砍头了,凌迟加诛九族基本上就是曾静等人的归宿。

可雍正不同,他当然也生气,但更多的却是委屈——自打继位以来,在强大的“八爷党”暗中造势下,关于自己的传言是愈演愈烈,哪怕自己夙兴夜寐勤政爱民,仍然有很多人愿意相信篡位的说法,导致朝野舆论压力很大。

偏偏对老八那群人还不能简单地镇压掉,唯有继续用优秀的治国表现来攻破谣言。

其中的苦与累根本无处诉说。

如今居然连民间老百姓也来编排自己,这算啥事?他们眼里还有我这个皇帝吗?越想越气,越想越委屈,直男雍正悲愤之下,做出了一个令皇族百官目瞪口呆的决定:亲自上阵,逐条辩驳,朕一定要把事实说清楚!曾静与张熙在雍正属意下,获得了免费游京城的机会。

没过多久,他们更有幸见到了被他们黑过无数次的男主角——本人。

雍正亲自用了数天时间,与曾静张熙摆事实讲道理,用最佳辩手的表现,说得曾静等人悔不当初。

见二人已服软,雍正继续自己的计划,组织笔杆子亲信开始整理自己多日来教育曾静张熙的课件,还原当年自己继位的每个细节,逐条驳斥朝野间一个个不实的言论,最终出版了千古奇书《大义觉迷录》。

拿到新书样稿后,美滋滋的雍正第一时间找到曾静与张熙,语重心长地说,朕不杀你们,同时保证子孙后代也不杀你们。

你们不是“大V”吗?以前怎么黑我的,今后带着这本书,就怎么给我洗白回来!曾静与张熙捡回小命,自是连连磕头赌咒发誓,下半辈子就只干这件事了。

雍正感觉很满意,同时要求各地官府量化印刷《大义觉迷录》,配合曾静等人的宣传,务必保证万民接受自己的教化。

结果雍正去世后,一上台,立马干了两件事:第一,要求各地官府全面收回《大义觉迷录》,从此严禁任何形式的外流;第二,将曾静、张熙重新抓起来,旋即砍掉脑袋。

与雍正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乾隆认为,这两个屁民活着完全就是让皇室颜面无存。

皇帝是什么身份?屁民又是什么身份?皇帝与屁民辩论,天威何在?至于《大义觉迷录》,乾隆嘴上不说,心里不知抱怨了多少回,傻父皇,难道你不懂什么叫越描越黑吗?屁民本来就是爱看热闹唯恐天下不乱,本来他们只能以讹传讹,您倒好,各种细节都出来了,这不是给人材料去加工吗?而且他们还会说,不心虚你辩解干嘛?此时,整个舆论环境也大不相同。

雍正在位时政敌环伺,如履薄冰;乾隆是秘密立储制度受惠第一人,一个反对者都没有,大权在握不受掣肘,自是为所欲为。

纵观乾隆一朝,文字狱之兴盛远超前代,其发端正肇始于此。

纪晓岚的墓室中为什么会枯坐着7名清朝女子

《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部电视剧相信很多朋友们都有看过了,从这部剧当中我们熟知了纪晓岚和和珅这俩个人。

不过在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在文才方面确实属实,但是剧中的风流倜傥、玉树临风、戏斗权贵却是假的。

这个家伙外形根本不是一表人才,在和珅面前显得猥琐,相形见绌。

而和珅才是貌比潘安的人。

少年成名。

纪晓岚真名叫纪昀,他的字是晓岚,一生经历了雍正、乾隆和嘉庆三朝,享年81岁,是个政坛‘’差一点‘’不倒翁,还是个高寿的人物。

纪昀6岁时参加童子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由此获得了‘神童’的绰号。

纪晓岚更是学霸,在23岁时,他参加顺天府乡试,以第一名解元夺魁,可谓青年才俊。

在30岁时,他参加正科会试,中了二甲第四,全国排第七名,并以此入选翰林院庶吉士,从此开始他仕宦生涯。

乾隆老儿要篡修《热河志》,纪晓岚常伴左右,因而,他与乾隆有了君臣友谊。

为此,纪晓岚还连升六级,官职一直升做到福建提督学政,为正三品,相当于现在的省教育厅厅长,年龄不大,在福建教育界说话是有些份量的。

乾隆觉得纪晓岚是学富五车的人,外放到地方是大材小用。

就其他召回京呆在自己的身边,为自己添光增彩。

庇护亲家被贬。

本来,受到皇帝青睐,应前途无量了。

但纪晓岚并非和珅,这个书呆子硬是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纪晓岚有个亲家叫卢见曾,纪的女儿嫁给了卢的孙子为妻。

这个卢见曾有能力,而道德课却没有上好。

卢见曾因治理水患屡建功勋。

乾隆老儿就让他当了两淮盐运使。

这是个肥差,卢见曾上岗后,私下里捞了好处。

可卢见曾退休后的第六年,这以权谋私的事泄了出来,,乾隆就决定派人下去调查。

闻知风吹草动,纪晓岚就发挥了聪明才智,他派人给卢亲家送去一盒茶和一袋食盐,这是向卢暗示:皇帝要来查(茶)盐的问题。

卢曾经是一方大员,收到礼物后,心有灵犀,作了对抗中央纪检委的准备工作。

乾隆不是吃素的,很快知道了纪晓岚的举动。

一怒之下,将纪晓岚发配到边远的乌鲁木齐去赎罪。

有点活该,谁叫我们的老纪不知道民生的重要性,而袒护贪官呢?修编《四库全书》有功。

而乾隆对他不信任。

三年后,想在历史上留一笔的乾隆想修编《四库全书》,又将他召回京城,做了《四库全书》的总编。

纪晓岚在这个位置上一干就是十三年,书成之日,乾隆龙颜大悦,提拔他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但乾隆对老纪有芥蒂,有一次纪晓岚可能是喝了点酒,斗胆劝乾隆减少南巡次数,乾隆劈头盖脸直接开骂:“汝一书生耳,何敢妄谈国事!联以汝文学尚优,故使汝领《四库》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耳,汝何敢妄谈国事!”这一顿臭骂,让纪晓岚知道自己在乾隆心目中的份量。

他尴尬得无地自容、差点就戒烟了。

御史曹锡宝弹劾和珅家奴刘全有不法行为,而乾隆也首当其冲地怀疑是老纪暗中唆使,又臭骂了老纪。

可见,这个书虫并不受皇帝待见!晚年的老纪谨小慎微,极少过问政事,借写他的《阅微草堂笔记》来逃避现实。

嘉庆继位后,知道他的文才,迁任他为吏部尚书.但老纪早没有了意气与锐气。

他深知伴君如伴虎,这一时期,他基本上不再参与朝政,成了单纯的文学“青年”,专心搞文学创作。

嘉庆十年(1805年),这哥走了狗屎运。

被皇帝封为协办大学士、还加了太子少保衔。

同年二月十四日酉时,因喘病复发,纪晓岚病逝于京城珠巢街本宅。

这就是纪晓岚的一生,真实的历史面目与影视剧大相径庭。

不但没有打抱不平、针砭时弊的义举,还是位见风使舵,察言观色的官痞子。

除文化方面,于国于民在政治上没有多少作为。

若不是生逢《四库全书》重编的时候,他可能 就是一个腐儒,在教育界干到退休,再回家含饴弄孙、最后寿终正寝。

纪晓岚因病去世。

嘉庆皇帝亲自为他书写墓碑内容。

纪晓岚好色成性。

上个世纪的文革时期,他的墓穴被人给挖开了。

据说当人们打开纪晓岚的墓穴时,发现墓室里还枯坐着七个清朝女子!根据他自己的《阅微草堂笔记》,在17岁的时候,他娶了邻县进士马周菉的二女儿马月芳为妻,马月芳是个大美女,可老纪是好色之徒。

市井街坊传言,他的性欲异于常人,一天至少做爱5次,连风华正茂的马氏就吃不消。

于是求神告奶奶般地恳请其纳妾,于是纪晓岚颇有积蓄的老纪先后又纳了六个小妾。

其中有个叫郭彩符小妾,13岁时就嫁给了24岁的纪晓岚。

在30岁便因病去世,纪晓岚曾经为她赋诗一首表悼念。

还有个叫沈明轩的,也是在13岁的时候嫁给了50岁的纪晓岚,尽管是爷孙恋,但纪晓岚老当益壮,这个沈明轩后来还给他生下四个儿子。

而沈明轩也是不到30岁就去世了。

读过《阅微草堂记》的人都知道。

老纪曾经梦到沈明轩的鬼魂来找自己风流快活,老纪是什么角色也就可见一斑了。

所以,纪晓岚墓穴里的七具女尸,应该他的一妻六妾。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仅作为参考研究使用,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站长!
历史 >雍正没杀曾静为什么风流皇帝乾隆继位就动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