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德尔为何能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晋升为司令?与莫斯科战役有什么关系?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6-08 点击数:
简介:1941年3月份,苏联为自己的大意和轻敌复出了惨痛的代价,仅仅3个月就损失了280多万的兵力,大片大片的国土沦丧。

纳粹德国将闪电战术发挥的淋漓尽致,尤其是在基辅战役期间,彻底消除了中央集团军群的侧翼威胁,形势一片大好。

不过,德军各部的消耗也很大,尤其是坦克,像第3装甲师的坦克只剩下个位数,急需休整。

但德军统帅部似乎没有停止的意思,尽管将领们再次

【千问解读】

1941年3月份,苏联为自己的大意和轻敌复出了惨痛的代价,仅仅3个月就损失了280多万的兵力,大片大片的国土沦丧。

纳粹德国将闪电战术发挥的淋漓尽致,尤其是在基辅战役期间,彻底消除了中央集团军群的侧翼威胁,形势一片大好。

不过,德军各部的消耗也很大,尤其是坦克,像第3装甲师的坦克只剩下个位数,急需休整。

但德军统帅部似乎没有停止的意思,尽管将领们再次反对,但进攻莫斯科的“台风行动”还是开始了。

也正是这场战役,成就了莫德尔的个人辉煌。

莫德尔为何能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晋升为司令?与莫斯科战役有什么关系?

莫斯科战役,第3装甲师不再担任“尖刀”。

其实,德军统帅部十分清楚部队面临的困难,中央集团军群还在进行基辅会战的“扫尾”和清剿,尤其是装备、物资弹药等没有到位,再加上几十万兵员的减员,德军的战斗力大幅下降。

但在他们看来,莫斯科战役必须进行,而且是越快越好。

首先,就在基辅会战之际,斯大林在莫斯科周围建立了两道新防线,将最后的预备队也用上了,集中了125万人的部队和近千辆坦克。

不过,这些匆忙建立起来的防线并不完备,漏洞百出。

也就是说,尽快进攻,就是不给对手太多的准备时间。

其次,乘胜追击,摧毁苏联抵抗的意志。

苏军呆板的战术在德国“闪击”战面前,毫无招架之力,接连失败、士气低落。

与不断胜利的德军相比,此时士气正旺, 应该乘势而为,迅速攻占莫斯科,彻底瓦解苏联军民的斗志,加快战役进程。

莫德尔为何能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晋升为司令?与莫斯科战役有什么关系?

更严峻的是,参战官兵都穿着夏装。

“巴巴罗萨计划”中,就没有考虑会在冬季解决苏联问题,再加上“猪队友”意大利在巴尔干失利,以及基辅会战耽误了几个月。

所以,留给进攻的时间不多,必须克服困难,尽快恢复对莫斯科的攻击。

解决的方法就是,中央集团军群各部向斯摩棱斯克转进的同时,大量的装备和补给也开始满负荷的调运。

几乎被打光的第3装甲师只有3天的休整时间,好在一批新的发动机及时运到,维修人员加班加点,坦克数量恢复到70多辆。

由于在基辅战役中,第3装甲师消耗过大,此次行动,莫德尔所部只能担任掩护任务。

莫德尔不以为然,战役一开始,他依然将全师分成三个战斗群,向苏军两个集团军的结合部猛冲,苏军没有想到德军会这么快进攻,防线瞬间崩溃。

莫德尔为何能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晋升为司令?与莫斯科战役有什么关系?

德军取得“台风行动”第一阶段的胜利,莫德尔4个月从师长升为军长。

莫德尔的一个战斗群一天推进了136公里,创下二战单日进攻距离最远的记录。

两周后,第3装甲师到达距莫斯科只有100多公里的位置。

苏军再一次被打蒙,他们完全低估了德军持续作战的能力,甚至德军自己也没有想到,胜利会来得这么容易。

“台风行动”第一阶段战役胜利结束,在布良斯克地区50万苏军放下武器。

对于这样的胜利,德军上下格外看中,这是在克服种种困难后取得的大胜利,官兵们无不欢欣鼓舞。

国内的媒体趁机大肆宣传,仿佛“战局已定,苏联完蛋了”。

莫德尔为何能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晋升为司令?与莫斯科战役有什么关系?

10月底,为完成对莫斯科的最后一击,德军重新调整兵力。

当然,更多的还是“论功行赏”一番,莫德尔以优异的表现,和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的照顾,晋升为上将,并担任第41摩托化军军长职务,隶属第3集团军群。

从师长到军长,仅过了4个月。

这样的提拔,在德军中引发了争论,莫德尔的粗鲁、爱骂人的毛病,再次成为人们反对他的主要原因。

在胜利面前,他们并不看重他的战绩,或者说没有显示出他的实力。

说白了,莫德尔的“人缘差”。

尽管非议很大,但莫德尔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

其实,在他心里早就暗暗较劲,一定要拿出实力,让他们“闭嘴”。

可是,苏联的雨季来临,意味着严寒的冬天就快到了。

一夜之间,苏联的公路变得泥泞不堪,德军几乎寸步难行。

莫德尔为何能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晋升为司令?与莫斯科战役有什么关系?

冰冷的秋雨除了将德军冻得瑟瑟发抖外,行军和后勤运输成了大问题,50万辆军车中有15万在泥沼里报废。

尽管莫斯科已经近在咫尺,但攻击速度逐渐慢了下来。

苏军在斯大林的严令下,越来越顽强,“保卫莫斯科”成为当时最响亮、最振奋人心的口号。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斯大林重新启用朱可夫,接管莫斯科的防务。

此刻他手里有近250个师,又占尽了“严寒”的优势,战争的天平开始向苏联一方倾斜。

而德军从最初的136个师,实际缩减至83个师,而且远离大后方,补给困难。

11月,苏联的秋雨过后,第一次寒潮袭来,气温就骤降到零度以下。

穿着夏装的德军站在野外不停地跺脚取暖,坦克也不得不整夜空转,防止被冻住。

到了12月份,气温达到零下40度,德军终于在距莫斯科17公里外停了下来。

莫德尔为何能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晋升为司令?与莫斯科战役有什么关系?

苏联开始大反攻,莫德尔不到3个月从军长升为集团军司令。

莫德尔意识到,德军再也没有能力组织进攻了,“必须收缩防线”。

他一面命令工兵对退路进行清障作业,一面开始遣返伤员,并在后方建立后勤支援点,以备不时之需。

果不其然,朱可夫下达了反攻的命令,苏军在900公里的战线上全线反击。

“喀秋莎”火箭炮发出怒吼的尖叫声,身穿大皮袄,脚蹬滑雪橇的苏军,高喊着“乌拉”口号,向德军阵地冲击。

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博克元帅下达了撤退命令,莫德尔带领第41摩托化军开始后撤,为加快速度,他命令丢到重装备,轻装撤退。

莫德尔为何能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晋升为司令?与莫斯科战役有什么关系?

“兵败如山倒”,局面相当混乱,莫德尔不止一次担任“交通警察”,指挥撤退。

当然,他有远见地建立防御阵地,此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一面命令殿后的部队埋设地雷,一面将沿途的村庄烧毁,目的就一个,让追击的苏军“也不好受”。

面对混乱的局面,莫德尔手提手枪,表情严肃,在他的叫骂声和呵斥中,第41摩托化军保持着有序撤退。

不仅如此,他还组织小型装甲战斗群对苏军展开反冲锋,迟缓苏军的追击。

10天后退160公里,站稳了脚跟。

尽管莫德尔只剩下不到一个团,但依然要求更多的燃料、弹药和增援部队,他要进行不断地反击。

不夸张地说,他是当时整个东线唯一反对撤退的将军。

他甚至责骂友军擅自撤退,将自己的部队置于危险之地。

莫德尔为何能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晋升为司令?与莫斯科战役有什么关系?

1942年初,朱可夫调集了4个方面军,从两翼对德军中央集团军群进行合围,交汇点就是勒热夫。

统帅部的要求是,“不计任何成本,保住勒热夫”。

就在此时,当军长不到3个月的莫德尔升任第9集团军司令。

这下,再也没有异议了。

一是自撤退以来,莫德尔表现出良好的战斗素养,不慌不乱地指挥部队撤退;二是他一直反对撤退,这完全符合“某人”的想法。

更重要的是,第9集团军本就是个烂摊子,没人愿意接,也没人有能力接。

也就是说,莫德尔是不二人选。

也正是“兵败莫斯科”,展现出了莫德尔善于防守的一面。

他终于以能攻善守的实力,让先前对他有争议的人,彻底地“闭上了嘴”,也让他成为二战中最有能力的“防御专家”。

蒙山大佛消失秘密,为何突然消失600年?

蒙山大佛论高度,是世界第二大佛,论年代则是世界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

蒙山大佛生于北齐551年,1千5百多岁,比四川乐山大佛早162年,它高66米,比已炸毁的西方公认“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扬大佛高,时间还要久远100多年。

就这么一尊大佛却从人们的视野中奇怪消失600年。

蒙山大佛为何会奇怪“失踪”600年?佛像哪去了?蒙山大佛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区西南二十多公里的蒙山。

据史籍载蒙山大佛建成于北齐时的公元551年,是我国最早的露天摩崖石刻大佛。

元代以后,蒙山大佛奇怪“失踪”。

直至六百多年后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才被山西太原当地一个叫王剑霓的老人发现。

蒙山大佛消失秘密,为何突然消失600年?佛像全高六十多米,至今已有近1500年的历史,比已炸毁的西方公认“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扬大佛高,时间还要久远100多年,比四川乐山大佛低,但比其建造时间早162年,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露天摩崖石刻大佛。

在《北齐书》“幼主恒纪”中记载着“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一夜燃油万盆,光照宫内。

”这个“宫”就是指历史上著名的晋阳宫,遗址在晋源镇古城营村九龙庙一带。

晋阳西山在哪里,《北齐书》中并未讲明。

晋阳西山即太原西山,这里的天龙山天龙寺、龙山童子寺、蒙山开化寺三处都有大佛,到底哪处才是“西山大佛”呢?当年武则天曾专门为大佛制作了硕大的袈裟,可见其兴盛,然而随着朝代的更替,饱受战火摧毁和自然侵蚀的大佛在元末时佛头崩落,腹部以下掩埋于土石间。

1983年时,一位叫“王剑霓”的太原人,在普查地名时,重新发现了蒙山大佛。

发现当时还有一处地名叫做大肚崖,觉得非常神秘。

北朝时期,太原已是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冲撞交汇的前沿,随着三个少数民族主体性政权在并州地区的确立,太原逐渐成为多民族融合与北方贸易的中心区域。

而这一阶段,北朝这个异族统治的开放、创新、萌动的执政状态,也正是佛教在山西境内迅速发展的动因。

著名高僧佛图澄,得到后赵石勒政权的大力支持,在山西境内弘扬佛法、广收门徒,以致魏晋时期佛门高师名僧多出其门下。

与释道安齐名的高僧法济、支昙、慧远、法显等都是山西人氏。

其中雁门楼烦人慧远,菜叶网,与鸠摩罗什一起被后世佛界奉为泰山北斗。

而平阳人法显则是中国历史上赴印度、斯里兰卡访学的第一人,著有《佛国记》一书。

东魏时期代县僧人昙鸾是净土宗的开山鼻祖之一,东魏孝静帝称其为“神鸾”,日本佛界称其为本师,并尊山西交城玄中寺为祖庭。

佛教的繁荣直接推动了寺庙建筑的发展,有关资料显示,北魏、东魏、西魏皇室出资筹建寺院约47处,王公大臣筹建寺庙约830余处,民间出资筹建寺庙约三万余处。

这一时期的佛像,多广额高鼻,长眉丰颐,很似北魏鲜卑人的体征。

体态衣纹多劲直,形象肃穆,身躯雄伟健壮,显示出游牧民族粗犷、豪放的气质风貌。

狗狗为什么突然像狼一样嚎叫 狗狗突然狼嚎

不知道铲屎官们有没有经历过,被狗狗突然“狼嚎”给吓着。

本来狗狗“狼嚎”预示着这些事情,你都知道吗? 一、召集同伴 狗狗的祖先是狼来的,狼召集同伴就会通过狼嚎的方式,来告诉同伴自己在哪里。

而且如果狗狗在家很无聊的话,会通过狼嚎来看看周围有没有伙伴,如果这时有一只狗狗回应了,那么接下来你就会听到长达十多分钟的交响曲。

我的小伙伴,你在哪? 二、有人离世了 在民间有一种说明,狗狗狼嚎说明附近有人离世了,虽然有一点难以相信,但这本来是有一点道理的,狗狗的听觉是人类的好几倍,能隔好远就能听到有人离世发出的哭声。

三、好无聊 铲屎官每天都要出门上班,有些铲屎官为了幸免狗狗拆家,就会把狗狗关在笼子里面。

狗狗在狭小的笼子里面拘束着,而且没有人陪狗狗玩,狗狗就会觉得很无聊,就会想通过狼嚎宣泄自己的情绪。

放我出去 四、对铲屎官不服 狗狗难免会有淘气捣蛋的时候,会犯一些错误。

当它们犯了错误,被铲屎官揍了之后,有些狗狗会对铲屎官产生一些情绪,从而就会发出狼嚎声,来宣泄自己的情绪,让铲屎官知道自己不服。

这种情况哈士奇见得就比较多了,每当它犯了错误,千问网,被铲屎官揍了之后,它就会在笼子里面狼嚎,像是在说“等我出去,我就去把沙发拆了”。

等我哭完,我就拆了这个家 五、肚子饿了 狗狗在肚子饿的时候,也是会通过狼嚎来表达自己的,所以铲屎官如果听到狗狗在自己面前狼嚎,要看看是不是忘记给狗狗喂食了。

六、发情期到了 狗狗发出狼嚎声,也有可能是它发情期到了,发出狼嚎是想吸引异性,也是在宣泄自己暴躁的情绪。

如果狗狗是发情期到了,记得要看好狗狗,幸免狗狗偷偷跑出去了。

如果狗狗发情期到了,该如何照顾呢? 1、注意卫生 母狗在发情的时候会出现流血的情况,所以主人要给母狗穿上生理裤,幸免弄脏地板。

同时要注意清洁,勤换生理裤。

2、安抚情绪 当狗狗处于发情期的时候,它们的情绪波动会比较大,这个时期可以给狗狗多互动一下,分散它的注意力,再给点零食哄哄狗狗,缓解它们的情绪。

3、补充营养 这个时候的狗狗胃口会变得没有那么大,而且身体的营养流失会比较快。

所以这个时候要给狗狗补充营养,选择一款适口性好,营养丰富的狗粮。

结语:你家狗狗在何时会“狼嚎”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加入收藏
               

莫德尔为何能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晋升为司令?与莫斯科战役有什么关系?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