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的魏武卒方阵是怎么做到以五万兵力能碾压秦国二十万兵力的?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5-23 点击数:
简介:说到吴起这个人其实也还是挺厉害的一个人,他厉害到什么地步呢?话说他能以五万兵力直接的碾压掉秦国的二十万兵力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倒是为什么呢?其实玄机就是吴起他自己发明了一个叫“魏武卒方阵”的东西,那么这个东西到底是怎么做到碾压地方二十万大军的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 旧不胜新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原则。

八国

【千问解读】

说到吴起这个人其实也还是挺厉害的一个人,他厉害到什么地步呢?话说他能以五万兵力直接的碾压掉秦国的二十万兵力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倒是为什么呢?其实玄机就是吴起他自己发明了一个叫“魏武卒方阵”的东西,那么这个东西到底是怎么做到碾压地方二十万大军的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

吴起的魏武卒方阵是怎么做到以五万兵力能碾压秦国二十万兵力的?

旧不胜新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原则。

八国联军才几万人,但是击溃了百万清军,大多数清军是不战而逃。

同样的道理,吴起的五万魏武卒是战国时代的第一支精兵,使用铁质武器,军纪严明,战术先进;秦军号称五十万伐魏,实际只有三十万人,这三十万人大部分是农民,少部分是武士,说白了是一群乌合之众。

吴起以五万精兵击败了秦军中军大阵后,其余秦军不战而逃,于是演变成了一场追击战,大部分秦军在逃亡途中被魏军斩杀,少部分则逃回了秦国。

吴起是天纵英才,兵家之学无师自通,他本人不仅兵法出神入化,自身武功也十分高强,曾经一人击杀同乡三十余人。

吴起在河西担任太守时,奉命组建魏国河西守军,他挑选士兵的原则就是身强体壮,尊守军纪。

身强体壮的标准是:身穿三层铠甲,头戴铁盔,腰佩阔身短剑,身背二十石强弩并带箭五十支,肩扛长戈一支,背三天干粮,日行一百里后尚能保持战力!遵守军纪有一个趣闻,大致跟商鞅变法时徒木立信一样:吴起让军士射辕门之孔,射过者重奖!因此魏军的军纪十分严明,因为士兵们知道有功必有重赏,有过则必有重罚,谁也做不了弊,谁也例不了外。

吴起的魏武卒方阵是怎么做到以五万兵力能碾压秦国二十万兵力的?

吴起训练魏武卒以重步兵为主,以骑兵为辅,组成攻击力与防守力皆强的步骑混编武卒方阵。

当时魏国正在扩张阶段,因此魏武卒与列国有无数次交锋,无一败绩,战斗素养与战斗意志都十分的强。

当时的秦国则是车战老兵,简单的说就是以车兵为主,步卒为辅,一辆战车配武士两名,步卒七十二人。

面对魏国的崛起和吴起灭秦的威胁,秦国举国成兵三十万,出击魏军意图一战击败吴起,收复河西。

吴起的魏武卒方阵是怎么做到以五万兵力能碾压秦国二十万兵力的?

以老战车、青铜骑兵和未经严格训练的新步兵相互混杂的三十万秦国大军,被吴起的五万精锐武卒击溃,伤亡过半。

幸好秦国还有五万老秦骑兵,也就是所谓的绝死轻兵,他们奋力抗住吴起的攻势,才避免了秦军的全军覆没。

如果吴起手中有十万魏武卒,则秦军亡矣;如果吴起没有离开魏国,则秦国休矣。

吴起作为一代名将,对秦国的伤害是巨大的,也告诉秦国落后就要挨打!

卫国出了商鞅吴起这样的文臣武将,为什么还是无法成为强国

众所周知,在战国时期,秦、楚、赵、魏、齐、燕、晋这七个国家因为实力雄厚被称为“”。

殊不知,在春秋初期,卫国也算得上能够称霸天下的头号种子选手。

卫国人才济济,不仅有这样的政治人才,还有这样的商业大亨,军事上也有这样的战神,那么为什么后来沦落为虾米之国呢? 卫国在西周建国时候是大国,是周王朝大国,地位非一般。

并且卫国是生存时间最长的周代诸侯国之一,立国前后共计838年,传35君,和等同为周王室后裔,建国时间且比秦国还要长远。

时期,烽火不断,礼乐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各国之间明争暗斗,即便像这样的小诸侯国,也不遗余力地参与其中,各国都企图在这乱世分得一杯羹。

但是卫国却无欲无求,竟仿佛像个苦行僧。

卫国不仅不参与战国纷争,反而还不断地自贬封号以求安居一隅。

公元前346年,当时的卫国国君遬,把自己的封号由“卫成公”自贬为“卫成侯”。

公元前320年,卫国国君嗣又把自己的封号由“侯”贬为“君”。

与此同时,国家领土不断被周边国家侵占,卫国的历任国君却无动于衷,整个国家最后仅有濮阳一地。

自进入战国之后,卫国除了在战国前期内部外,便一直处于半死不活、苟延残喘的状态。

公元前343年,魏国废姬君。

公元前254年,卫国终被魏国兼并,成为其附庸。

在这一年卫国在实际上已经灭亡。

公元前241年,秦攻魏,把卫国原有的濮阳一带归入东郡,卫又成了秦的附庸。

此时的卫国仅剩下一城的名义上的城邦国家。

但是一直到公元前209年卫君角被废为庶人,卫国才彻底灭亡。

卫国的“窝囊废”做法似乎也获得了他们想要的结果,虽然最终被灭,但是在战国时期,它确实存活时间最长的一个国家。

公元230年,秦灭韩;公元228年攻破邯郸俘虏赵王,赵国灭亡;公元225年,魏国灭亡;公元223年秦军攻下都城寿春,楚国灭亡;公元222年,燕王被秦军俘虏,灭亡;公元221年没有抵抗就像秦国投降,齐国灭亡。

从公元230年到221年只用了十年时间就灭亡了六国,从此天下尽归秦国所有,但有卫国却始终没被秦国盯上。

看来,以次求退也不失是个好方法。

随机文章解密:宋代变法名臣王安石为何会一直刁难苏轼?法国圣女百年不腐尸身,126年宛如活人海因里希概率安全法则,从55万起机械事故中得出的科学结论什么人可以葬在龙脉上,十世善人/紫薇命格才能葬在龙脉上(出皇帝)卡灵顿事件,再次发生卡灵顿事件/造成灾难性混乱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秦军方阵到底有多厉害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能够横扫六国大军呢

古代军队作战时采用很多队形,其中就有方阵。

这是一种将军队在野外开阔地上排列成方形阵式。

一般由前军、中军和后军相互嵌套排列而成,方阵平面呈现“回”字形状,可能源于“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很多学者认为方阵为创造。

《公问对》载:“黄帝兵法,世传握奇文”,“考其辞云:四为奇,四为正,余为握奇。

奇,余零也。

” 所谓“握奇阵”,就是将一支军队分为八个小方阵,四正四奇总为八阵,按井字形、环形配置,大将居中掌握,称为“握奇”。

军队环卫前后左右,形成八个活动区。

做到一处受敌,多方可救。

“其形井字,开为九焉,五为阵法,四方闲地”。

认为,黄帝创立的这种方阵是阵的最初形式,后来的就是依据这种八行方阵演变而来的。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方阵。

由于缺少史书记载,对于的了解,我们一般依据知识。

1974年,在陵坑中发现大量兵器,其中:一条6.3m长的矛柄遗痕,加上矛头,整个长矛接近7m。

不过,让考古学家疑惑的是,这么长的刺杀兵器,一般士兵端平都十分吃力,秦军是怎样用来作战的? 之后,专家进行大胆推测:秦步兵应该用此来组成长矛方阵。

这样一来,长矛的威力才能显示出它集体的力量。

在兵马俑坑,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另外两种长柄刺杀兵器:戟和铍。

戟长约在2.8m,即在戈前加装了矛头,可以钩砍,也可以直刺;很可能也是靠某种队形去冲击对手。

可见,长矛、铍和戟长短之间既有专业分工,又可以互相保护。

进一步印证了秦军方阵的存在。

根据考古发现,专家为我们描绘了这样的秦军方阵:秦军方阵,长矛手利用长矛长度优势杀伤敌人,抵车;铍手在长矛手身后,当长矛手的阵型被打乱时,以较小的突击阵型,利用极强的突刺能力将突入的敌人推出去;当方阵陷入混战时,戟手以单兵为单位加入战斗,肃清阵内之敌。

当然,在作战时,如没有短兵相接时,秦军就通过秦弩重创敌人的主力。

要知道,的弩,有效射程可达100米,是当时世界上最精准的武器,甚至还拥有一套自己的瞄准系统。

这样一来,秦军方阵中弩、步、车、骑按规则分布。

根据地形地势,敌我方力量优势对比,秦军方阵的统帅以最有效的方式调集着内部资源。

难怪秦军方阵可以一扫六国大军。

随机文章喜马拉雅山脉红雪之谜,仿佛山脉哭泣流下的血泪多地惊现2017年巨大不明飞行物,空中盘旋30分钟后消失销售28法则是什么意思,8成的利润来自2成的客户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多拉巨炮,仅炮弹就重达7吨(体积比人还大)揭秘世界上最早的黑洞,原生黑洞比原子核还小/还会瞬间消失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吴起的魏武卒方阵是怎么做到以五万兵力能碾压秦国二十万兵力的?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