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阳之战真有陨石吗?刘秀是如何击败王莽的?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4-10 点击数:
简介:昆阳之战是发生在新朝末年的一场战役,当时刘秀仅有2万不到兵力,却战胜了43万新军,创造了历史上著名以少胜多的战役。

不过双方兵力相差实在太过悬殊,导致有人说昆阳之战是因为天降陨石所以刘秀才能击败王莽,当然这种说法是不可能发生的,如果真有陨石降落那整个人类都会有危险。

所以很多

【千问解读】

昆阳之战是发生在新朝末年的一场战役,当时刘秀仅有2万不到兵力,却战胜了43万新军,创造了历史上著名以少胜多的战役。

不过双方兵力相差实在太过悬殊,导致有人说昆阳之战是因为天降陨石所以刘秀才能击败王莽,当然这种说法是不可能发生的,如果真有陨石降落那整个人类都会有危险。

所以很多人怀疑昆阳之战的真实性,这次就为大家讲讲这场战役的背景,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昆阳之战真有陨石吗?刘秀是如何击败王莽的?

公元23年,王莽一手导演的新朝已经呈现崩溃之势。

由于施行各种打着高大上旗号的“圣母婊”法令,原本挤压在各阶层的问题纷纷出现暴雷。

随着赤眉与绿林等义军的风起云涌,西汉留下的军事体制也被彻底撕裂。

发生在当年的昆阳之战,就是后人理解这段历史缘由的最佳切入口。

在各路义军爆发的初期,王莽的长安宫廷将主要目标对准了源自山东半岛的赤眉。

不仅因为他们声势浩大,还在于主要成员来自社会底层。

对于这些大字不识一个的草莽,以复兴儒家盛世进行标榜的新朝,断定自己无法同对方好好交流。

因此,大部分可以动用的军事资源都被用于这个战场。

加之官军向来轻视普通流民的实力,也就更愿意从这些“软柿子”身上捞取功绩。

昆阳之战真有陨石吗?刘秀是如何击败王莽的?

相比之下,源自南方荆州的绿林集团就显得比较特殊。

虽然也有流民构成初期的主力,但因为躲避在险要的山地而躲过了第一轮攻击。

随后又利用对新朝偏师的几次胜利,打响了自身的品牌效应。

他们的后发制人,也在很大程度上牵制了北方战场上的新朝主力。

当部分地方豪强势力加盟进来,绿林军又开始进一步极限扩张,并打出了复兴汉室的政治旗号。

他们甚至找来汉朝的宗室后裔刘玄,推举为新的皇帝,并因此吸引到更多地方势力的投奔。

这其中就有生活在南阳的刘縯、刘秀兄弟。

公元22年,发展到到数万人的绿林军开始北上进入河南等地。

通过击败临时增援的新朝部队,顺利攻取了诸如昆阳这类地方城镇,势力直逼非常重要的大城--洛阳。

也就是说,王莽的新朝实际上被大体驱逐回了关中等地。

长此以往,支离破碎的关东各地也将纷纷脱离自己控制,进而造成局势的全面失控。

于是,王莽下令集中可以调集的全部军事力量,在次年对绿林军控制的河南展开重点围剿。

昆阳之战真有陨石吗?刘秀是如何击败王莽的?

对于这场事关王朝生死的决战,长安宫廷可谓不惜血本。

不仅下令由大司空王邑和司徒王寻为统帅,还为其准备了规模庞大的兵家参谋队伍。

地方上的各州郡被要求提供辖区内精锐,由长官亲自率领到位于天下中枢的洛阳集结。

很快就凑出了近10万人的作战部队。

然而,由于西汉后期的衰败和新朝自身的破坏性制度,当时的地方州郡部队已经被大大削弱。

除了少量还有战斗力的核心之外,大部分人都是流于形式的凑数。

由于来自各不同地区,彼此间没有任何协同作战能力,很难形成值得一提的战斗水平。

原本居于汉朝武力金字塔顶层的边军与匈奴番兵,也因为新朝自己的敌视和胡乱消耗,丧失了南下增援的实力。

因此,他们就不得不依赖极不可靠的地方治安部队来完成作战任务。

昆阳之战真有陨石吗?刘秀是如何击败王莽的?

为了震慑绿林军,也是为了鼓舞己方的低落士气,这支东平西凑的王师也使用了很多非常规手段。

首先是对外吹嘘兵力数字,号称总计有42万大军云集中原腹地。

接着,挑选身高近2.3米的巨毋霸担任基层军官,作为全军的形象代言人使用。

最后,为了弥补兵源战斗力差问题,又饲养起大量的野兽作为心理战武器。

除了常人可以想见的虎豹,还有体格巨大的战象与犀牛。

此时的绿林军,已非常明显的分为传统流民部队和加盟土豪武装。

作为集团主要大佬的王凤,就是前一类人的代表。

像刘秀这样的破落宗室,则因为在地方上有号召力而成为后者的典型。

他们是迫于形势而自动联合,但彼此间的能力差异也在大战中非常明显。

传统流民部队往往倾向于死守或大范围撤退,而土豪武装则更清晰敌我形势,并主张以防御带动突然反击。

当然,这些因素都不妨碍他们在实际操作层面上优于对手。

王莽任命的指挥官都非常清楚,自己率领的是一支可能随时溃散的大军。

基层的地方指挥官大都寻求自保,不可能在逆势情况下卖力。

因此,除了数量非常有限的直属部队,他们也不会信赖任何分支力量。

至于那些被认可为兵学大师的所谓参谋,也不过是夸夸其谈的嘴炮高手,对实际策略没有什么贡献。

昆阳之战真有陨石吗?刘秀是如何击败王莽的?

5月,新朝王师从洛阳基地赶往颍川,并准备直接攻取昆阳。

当时,还有一支绿林军部队正在围攻附近的宛城。

但新朝军队却没有直接去那里解围,而是按照既定方针的将昆阳包围起来。

刘秀曾尝试以麾下的3000精锐进行阻击,也迫于对方的庞大体量而暂避撤退。

但考虑到当时新朝军队的糟糕状况,不修改原计划的乱折腾,才会是指挥官会优先考虑的事情。

况且除了数量,官军在实际上没有太多优势可言。

于是,漫长的昆阳围之战就在围困中开始。

官军首先部署了覆盖范围极广的营地和工事,然后再忙于打造大型攻城器械。

但无论是撞击城门的冲车,还是居高临下的塔楼,都无法突破昆阳守军的防御。

昆阳之战真有陨石吗?刘秀是如何击败王莽的?

刘秀提前带入城中的部队,成为了防御作战的中坚力量。

这些地方豪杰与亡命之徒,即便遭到官军的弩弓压制也毫无投降之意。

甚至倒逼进攻者不太敢与他们近身交战,只能不断用箭矢向城内投射。

期间,官军还尝试挖掘地道弄塌城墙,也被机警的守军发现后破坏。

至于刘秀等人,则已经在围城营地完成前离开昆阳,到东南各地区召集援军。

依靠自己的宗室身份和影响力,说服了部分其他绿林头领加入自己的队伍。

但在援军完成准备的月底,昆阳城内的粮草已经耗尽。

城中的绿林准备向官军投降,但后者却因为预估就要得手,而直接拒绝了这个提议。

等到6月1日,刘秀等人指挥的10000援军也重新返回昆阳附近。

昆阳之战真有陨石吗?刘秀是如何击败王莽的?

为了迅速打破僵局,刘秀以土豪骑兵为主的千人作为精锐,由自己率领作为大军的前锋。

他们所要面对的几十万对手,则大都还停留在自己的单独营地内。

因此,当负责外围警戒的新朝骑兵被击溃后,他们之间的协同作战就变得更加的不可能。

绿林军则可以对落单的小股官军发起袭击,也能攻打位于外围的敌方军营。

数次规模非常有限的胜利,就对新朝的王师造成了巨大震撼。

王邑与王寻却不太敢调动大部分兵力进行反击。

他们既担心昆阳城内的守军借机杀出,也害怕大规模调动直接造成混乱,让全军不攻自溃。

因此,他们下令各营地的驻军不得擅自移动,更不能盲目出击,自己则率领万名精锐迎战刘秀的先锋。

然而,刘秀也已经将自己的部队规模扩大到3000,并以无可争议的战斗力优势压制对方。

通过短促而激烈的骑兵突袭,一举斩杀了作为敌方主将的王寻,进而瓦解了新朝军队的士气。

在整个过程中,附近营垒内的官军都坚决闭门不出,坐看主将几人的直属部队被斩杀殆尽。

昆阳之战真有陨石吗?刘秀是如何击败王莽的?

最终,在昆阳被围攻很久的绿林军也倾巢而出,主动进攻城市周围的各新军营地。

本来就没有多少士气的官军士兵,也借机大肆出逃,并因为踩踏而造成大面积死伤。

王邑等少数高官,最后靠着轻骑快马而逃出战场,并留下更多士兵任由敌方屠杀。

同时,为供养军队而堆积起来的大量辎重,也变成了绿林军扩张的资本。

在昆阳之战结束后,原本还在新朝手中的洛阳便无兵可守。

攻占这里的绿林势力,可以继续向西冲进关中。

王莽新朝的真实实力,也因为战败而暴露无遗。

规模更大且水平更高的其他叛军,也将从原先的中立区中蹦出。

至此,王莽的理想国也被正式判了死刑。

陨石是什么?我参观并研究他们在我们星球

    由陨石撞击行星表面造成的撞击坑是最基本的宇宙过程之一。

信用:Eshma/Shutterstock  据The Conversation(伊丽莎白·科瓦列娃):据我们所知,成千上万颗小行星正在我们的太阳系中漫游。

这些是由金属、硅酸盐和冰组成的建筑块,是在时间之初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及其卫星聚集时遗留下来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小行星安静地绕着太阳运行——但有时它们会相互碰撞,或者与行星及其卫星碰撞。

撞击行星表面的小行星被称为陨石。

当陨石以每秒10公里到70公里的超高速移动时,碰撞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波,并在行星表面的适当位置留下一些东西。

  这些陨石或撞击坑看起来像伤疤。

一些行星比其他行星坑坑洼洼:月球上有成千上万个陨石坑,但地球上只有200个已确认的陨石坑。

这有几个原因。

首先,陨石在到达表面之前会在我们的大气层中减速甚至燃尽。

其次,地球的70%被水覆盖——我们只能在陆地上看到环形山。

地球也有构造板块,它们移动并不断更新地表。

  我是研究撞击坑的地球科学家。

我已经参观了地球上10个已确认的陨石坑,这些地方多种多样,包括亚马逊丛林、北极圈、中欧和南非。

我甚至研究了阿波罗任务收集的月球样本。

  撞击坑是最基本的宇宙过程之一。

它通过吸积(质量的积累)负责行星体的增长。

例如,月球是年轻的地球和一颗更小的行星忒伊亚碰撞的结果。

  已经证明恐龙灭绝是由大规模撞击事件造成的。

因此,研究撞击坑可以拓宽我们对地球演化和生命以及它可能的未来的理解。

  研究撞击物  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完成博士论文答辩后,我搬到了南非的自由州省。

最近的、最有趣的地质遗址是Vredefort撞击坑。

它是世界上最古老和最大的已知撞击结构,可以追溯到大约20亿年前,直径在180公里到300公里之间。

  我和其他研究人员每年都会去几次弗德福特,收集各种数据。

撞击坑研究帮助我结合了我的两大爱好——变质岩石学(岩石如何从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和矿物变形(它们如何在压力下改变形状和结构)。

  那么,撞击坑形成后会发生什么呢?在陨石撞击行星表面的那一刻,强烈的热量(达到数千摄氏度)和压力(数百万个大气压)的结合。

陨石被摧毁,部分目标蒸发。

  那个碰撞点就是众所周知的撞击坑。

它周围和下面的地面充满了被称为撞击岩的岩石。

这些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撞击物不是由任何自然过程形成的,而是由陨石撞击形成的。

独特的变形特征在已经存在于行星表面的矿物中形成。

  有时,会发现新的矿物,例如柯石英和铁闪石,它们是石英的高压变体,以及钙闪石,它们是锆石的高压变体。

另一个是撞击钻石,叫做朗斯达雷特。

  尖端技术  当然,研究撞击物并不像用肉眼观察或放在传统显微镜下观察那么简单。

一种称为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的技术正在推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

它已经使用了几十年,但近年来,它的质量和精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TEM是一种以难以置信的高分辨率观察撞击岩的微米和纳米结构的方法。

使用薄的、特别制备的样品,小到几纳米的特征——大约是人类头发直径的1/10000——可以根据它们的组成、形状、晶体结构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来表征。

晶体中的单个分子及其图案可以被识别和成像。

我们甚至可以通过分析分子的排列来确定我们正在看的是什么矿物。

太阳系五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壮丽陨石坑

  据The Conversation(海伦·布兰德和娜塔莎·斯蒂芬):撞击坑发生在太阳系的每一个固体上。

事实上,这是今天影响大多数地外天体表面的主要过程。

  然而,在地球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陨石坑往往会因为活跃的地质作用而消失,但在太阳系的其他地方,有一些真正雄伟的撞击陨石坑的例子被保存下来,供所有人观看。

  在这里,我们挑选了太阳系的亮点。

  1.南极——月球艾特肯盆地  我们的第一个陨石坑很大:月球上最大、最深、最古老的撞击坑。

它的直径为2500公里,深度为6.2至8.2公里,大约形成于42亿年前。

顾名思义,它位于月球远端的南极,尽管从地球上可以看到陨石坑边缘是一条黑暗的山脉,就在月球光明面和黑暗面的边界上。

  这是月球科学家参观和了解月球地质的首选地点。

陨石坑挖掘的深度几乎和地球上最深的海洋海沟一样深。

它让我们对月球地壳内部有了独特的看法,暴露了42亿年的历史。

  2019年,中国航天局的一辆漫游车嫦娥4号在盆地着陆,并在那里进行了首次科学实验。

其中最有趣的一个是月球微生态系统,这是一个种子和昆虫卵的集合,旨在观察生命是否能在表面的一个微小生物圈中繁荣发展。

    美国宇航局的月球轨道飞行器激光高度计拍摄的彩色编码地形图,显示南极-艾特肯盆地为蓝色。

鸣谢:美国宇航局/戈达德  2.火星无名陨石坑(S1094b)  火星上有许多着名的陨石坑,从火星漫游者的家园(代表好奇心的盖尔陨石坑或代表毅力的杰泽罗)到火星陨石的假设源区(图廷或莫哈韦)。

但是这颗红色星球上最新的环形山之一实际上是相当引人注目的。

  虽然火星漫游者声称探索火星表面是所有的荣耀,但绕火星运行的卫星几十年来一直在做出自己的发现。

美国宇航局的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RO)于2005年发射,但仍在运行,其16年多的火星表面图像让我们可以逐年进行比较,突出数据集之间的差异。

  在平安夜2021上,美国宇航局的InSight任务在这颗红色星球上探测到了一次大型“火星地震”,MRO的数据后来帮助确定了这是对火星另一侧的新影响。

  使用轨道飞行器上的背景相机数据,可以从太空中清楚地看到充满活力的新鲜撞击喷出物(“被撞击抛到一边的物质毯子”),多亏了InSight,我们甚至知道它听起来像什么。

    平安夜2021火星撞击事件。

鸣谢: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JPL加州理工学院/马林空间科学系统/彼得·格林德,作者提供    2021年12月24日流星体撞击火星亚马逊平原的前后位置对比。

鸣谢:美国宇航局/JPL加州理工学院/MSSS  3.木卫三,恩奇链    木卫三上一连串的撞击坑。

鸣谢:美国宇航局/JPL/布朗大学  恩奇环链是木卫三上的一个链状陨石坑,木卫三是木星的伽利略卫星之一。

根据最新统计,木星拥有90多颗卫星,这是一个独立的迷你行星系统。

  木星的引力产生了塑造卫星的潮汐力,并给了我们一些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有趣的地质特征,从木卫一的火山到木卫二的地下海洋。

在木卫四和木卫三这两颗卫星上也发现了一连串的陨石坑。

  当旅行者1号飞船在1979年给我们一些这些卫星表面的首批照片时,这些陨石坑链首次被发现。

他们被认为可能是坍塌的熔岩管,这是在火星和月球上观察到的特征。

  然而,它们的起源一直存在争议,直到舒梅克-列维9号彗星撞向木星时被观测到。

人们看到彗星分裂成多个碎片,这让人们了解了这些链是如何形成的——木星的引力将物体分成许多碎片,这些碎片相互撞击在一起。

  恩奇环链是一个由13个陨石坑组成的链,从木卫三上的黑暗地带穿越到明亮地带。

它长162公里,宽约10公里。

  欧洲航天局的Juice任务将在21世纪30年代访问木星系统,让我们比以往更详细地看到表面。

我们甚至可能发现更多的环形山链。

  4.谷神星奥卡托尔陨石坑    谷神星奥卡托尔陨石坑。

鸣谢:美国宇航局/JPL加州理工学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MPS/德国航天中心/国际开发协会  谷神星是火星和木星之间的主要小行星带中最大的天体。

它又大又圆,足以被认为是一颗“矮行星”(还有冥王星和三个不太出名的例子,厄里斯、马克马克和豪梅亚)。

  谷神星上的奥卡托尔陨石坑令人印象深刻,因为它的中心有一个亮点,从太空和夏威夷莫纳克亚天文台的地球上都可以观察到。

  美国宇航局的黎明任务于2015年进入谷神星周围的轨道,并拍摄了奥卡托尔陨石坑中被称为“斑点5”的亮点。

这是一个三公里宽的圆顶,覆盖在陨石坑底部明亮的盐层上,可能是热液活动的结果。

    黎明号拍摄的奥卡托尔陨石坑及其亮点。

鸣谢:美国宇航局    这幅由美国宇航局黎明号飞船拍摄的马赛克图像结合了谷神星表面上空低至22英里(35公里)高度的图像。

鸣谢:美国宇航局/JPL加州理工学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MPS/德国航天中心/国际开发协会/PSI  奥卡托尔陨石坑本身直径92公里,深3公里。

模拟显示,撞击器(形成陨石坑的太空岩石)直径约5公里,在2000-2500万年前撞击谷神星。

  5.维纳斯·奥雷利亚  金星有时被称为地球的孪生兄弟。

就大小而言的确如此,但我们所拥有的金星表面图像显示,这些行星有着非常不同的特征。

  最好的这样的图像是在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宇航局的麦哲伦飞船拍摄的。

金星有厚厚的多云大气层,可见光相机无法看透表面。

麦哲伦号配备了可以“看到”表面的雷达——但图像可能更难解读。

  在雷达中,黑暗的地形非常平滑,明亮的地形非常粗糙。

这使得撞击坑在雷达图像中非常突出。

喷出物非常粗糙,尤其是在周围火山平原的映衬下,所以它们在图像中显得明亮。

  这是奥雷利亚,金星上一个32公里的撞击坑。

  你可以看到它在周围灰色平原的映衬下非常显眼。

亮白色喷出物边缘的黑色地形是撞击时融化的平滑岩石流。

  说到金星上的火山,最近阿拉斯加大学费尔班克斯分校的一个小组利用麦哲伦数据发现了金星上的第一座活火山  未来10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有三项金星探测任务正在进行中,所以希望我们很快就能更多地了解我们神秘的孪生兄弟。

加入收藏
               

昆阳之战真有陨石吗?刘秀是如何击败王莽的?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