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皇俄国为何不向波斯扩张?

【千问解读】
说到沙皇俄国大家也知道的当时她们也是异常的强大的,话说经常性的入侵经常入侵奥斯曼帝国和清帝国,但是仔细会发现其实非常非常少的向波斯扩张,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波斯很厉害?沙皇俄国打不过吗?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沙俄侵略成性,在欧洲站稳脚跟之后,对南方的扩张一直就没有停止过。
它的南方主要是2个国家——奥斯曼帝国、波斯帝国。
沙俄跟奥斯曼的死磕,还是有点名气的,最要的战争就打满10次。
最终奥斯曼被打出血,沙俄赢得黑海的出海口,还越过高加索山脉。
事情还没结束,一战爆发双方又开打……
回到本题,沙俄跟波斯的关系如何呢?1个字“打”,早在彼得大帝的18世纪,沙俄就派兵夺取波斯在里海西岸、南岸的土地。
后来,波斯诞生强悍的君王“纳迪尔沙”,跟沙俄签订《占贾协议》(1732年),沙皇被迫吐出吞下的战果。
进入19世纪初,沙俄的屁股又坐不住了,再次派兵攻打波斯,1804年,征服位于格鲁吉亚东南部的占贾汗国。
占贾汗国的汗王出自卡扎尔部落,跟波斯君王一样,有着强烈的亲波斯情节。
时任波斯君王“法特赫·阿里”,手里握着1支精锐善战之旅,很快就出兵占贾汗国,并赶跑沙俄人。
没几年,沙俄就不行了,因为1812年拿破仑东征!好机会来了,奥斯曼、波斯这对冤家握手言和,准备给沙俄1个趁火打劫。
沙俄全力对付拿破仑,自然在高加索地区的防御弱爆,没几下就被波斯人攻打进来。
沙皇亚历山大一看形势不妙,赶紧派出使者约奥斯曼人谈谈,以归还部分高加索领土为条件,换取奥斯曼人退出战场。
既然奥斯曼人安静了,那么沙皇就调出原本对峙的军队,集中到东边来对付波斯人。
波斯人也不怕,反正你沙俄两线作战,我跟拿破仑一东一西耗死你。
可惜,拿破仑那边败于沙俄的寒冬……
1812年10月拿破仑惨败东归,11月沙俄就开始报复波斯人,科特利亚列夫斯基将军率军偷袭波斯军队,防备不足的波斯军队崩溃。
到1813年,沙俄的军队已经打到波斯重地大不里士,波斯人被迫签订《古利斯坦条约》,割让格鲁吉亚、巴库,并放弃海军在里海的航行权。
1年之后,沙俄又挑起事端,毫无斗志的波斯军队再次战败。
1815年,两国再次交割土地,沙俄从波斯手里完全获得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及里海沿岸的大片土地。
积弱积贫的波斯,彻底被打到在地,已经无力左右政局,只能看着英国、沙俄在伊朗高原角逐。
英国人依托英属印度,从东边逐渐蚕食,而沙俄从北方狂暴而来。
1907年,英国、沙俄斗累了,双方没力气就同意划分势力范围。
于是,1个条约下来,波斯就被两国瓜分,成为半殖民地。
历史的后遗症还是挺重的,直到二战后的冷战时期,英国、苏联依然在这块土地上有着较强影响力。
百家姓为何会有复姓?中国的复姓是怎么来的?
在中国的百家姓中,大多都是单字的姓氏,但也有一部分为双字的复姓,比如大家所熟悉的慕容、司马、欧阳等等,那么这些复姓是怎么来的呢?为何会复姓产生呢?复姓,是由两个及以上的汉字组成的姓氏。
很多人以为复姓全部都是起源于历史的北方的少数民族,本来是错误的,多数的复姓都是起源于历史汉族。
复姓的来源比较多,有官名来的,如太史、巫马、乐正等;以封邑来的,如令狐、羊舌、段干等;以居住地而来的,如东郭、南郭和闾丘等;还有以祖先名字而来的,如公良、公羊和颛孙等;有些则源于少数民族改姓而来,如拓拔姓和尉迟、万俟等,也有以物品名称而来的谷梁姓,甚至有如赫连这样自创的姓氏。
中国的复姓分为汉族复姓和少数民族复姓。
南宋史学家郑樵在《通志略·氏族》中,把从西汉到唐朝少数民族的汉式复姓划分为“代北复姓”“关西复姓”“诸方复姓”三大流派。
宋朝以来又陆续增加了“鲜卑复姓”“契丹复姓”“女真复姓”“蒙古复姓”“满洲复姓”,以及中华南方少数民族的复姓流派。
在《中国姓氏大辞典》中显示,中国从古至今各族用汉字记录的双字姓有9012个、三个字的姓有4850个、四个字的姓有2276个、五个字的姓有541个、六个字的姓有142个、七个字的姓有39个、八个字的姓有14个、九个字的姓有7个、十个字的姓氏有1个。
复姓在中国曾经是很多的,但是现在这有些复姓已经基本消失,像公孙、即墨、公良、第二等,都已经很难找到。
到现代,因为中国的人口太多,导致了很多重名的。
曾经有一段时流行单姓改复姓,但是这些后改的复姓在本质上并不算是复姓,因此也并没有被国家列为复姓。
蒙山大佛消失秘密,为何突然消失600年?
蒙山大佛生于北齐551年,1千5百多岁,比四川乐山大佛早162年,它高66米,比已炸毁的西方公认“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扬大佛高,时间还要久远100多年。
就这么一尊大佛却从人们的视野中奇怪消失600年。
蒙山大佛为何会奇怪“失踪”600年?佛像哪去了?蒙山大佛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区西南二十多公里的蒙山。
据史籍载蒙山大佛建成于北齐时的公元551年,是我国最早的露天摩崖石刻大佛。
元代以后,蒙山大佛奇怪“失踪”。
直至六百多年后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才被山西太原当地一个叫王剑霓的老人发现。
蒙山大佛消失秘密,为何突然消失600年?佛像全高六十多米,至今已有近1500年的历史,比已炸毁的西方公认“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扬大佛高,时间还要久远100多年,比四川乐山大佛低,但比其建造时间早162年,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露天摩崖石刻大佛。
在《北齐书》“幼主恒纪”中记载着“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一夜燃油万盆,光照宫内。
”这个“宫”就是指历史上著名的晋阳宫,遗址在晋源镇古城营村九龙庙一带。
晋阳西山在哪里,《北齐书》中并未讲明。
晋阳西山即太原西山,这里的天龙山天龙寺、龙山童子寺、蒙山开化寺三处都有大佛,到底哪处才是“西山大佛”呢?当年武则天曾专门为大佛制作了硕大的袈裟,可见其兴盛,然而随着朝代的更替,饱受战火摧毁和自然侵蚀的大佛在元末时佛头崩落,腹部以下掩埋于土石间。
1983年时,一位叫“王剑霓”的太原人,在普查地名时,重新发现了蒙山大佛。
发现当时还有一处地名叫做大肚崖,觉得非常神秘。
北朝时期,太原已是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冲撞交汇的前沿,随着三个少数民族主体性政权在并州地区的确立,太原逐渐成为多民族融合与北方贸易的中心区域。
而这一阶段,北朝这个异族统治的开放、创新、萌动的执政状态,也正是佛教在山西境内迅速发展的动因。
著名高僧佛图澄,得到后赵石勒政权的大力支持,在山西境内弘扬佛法、广收门徒,以致魏晋时期佛门高师名僧多出其门下。
与释道安齐名的高僧法济、支昙、慧远、法显等都是山西人氏。
其中雁门楼烦人慧远,菜叶网,与鸠摩罗什一起被后世佛界奉为泰山北斗。
而平阳人法显则是中国历史上赴印度、斯里兰卡访学的第一人,著有《佛国记》一书。
东魏时期代县僧人昙鸾是净土宗的开山鼻祖之一,东魏孝静帝称其为“神鸾”,日本佛界称其为本师,并尊山西交城玄中寺为祖庭。
佛教的繁荣直接推动了寺庙建筑的发展,有关资料显示,北魏、东魏、西魏皇室出资筹建寺院约47处,王公大臣筹建寺庙约830余处,民间出资筹建寺庙约三万余处。
这一时期的佛像,多广额高鼻,长眉丰颐,很似北魏鲜卑人的体征。
体态衣纹多劲直,形象肃穆,身躯雄伟健壮,显示出游牧民族粗犷、豪放的气质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