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出自唐代:刘禹锡的诗的《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思乡写风秋天 刘禹锡的简介 刘禹锡(772-84
【千问解读】
出自唐代:刘禹锡的诗的《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思乡写风秋天 刘禹锡的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秋风引》刘禹锡 古诗翻译及注释翻译秋风不知从哪里吹来,萧萧地送来了大雁一群群。
清早秋风来到庭中的树木上,孤独的旅人最先听到秋风的声音。
注释⑴引:一种文学或乐曲体裁之一,有序奏之意,即引子,开头。
⑵至:到。
⑶萧萧: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晋陶潜《咏荆轲》:“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雁群:大雁的群体。
⑷朝:凌晨。
庭树:庭园的树木。
⑸孤客:单身旅居外地的人。
汉焦赣《易林·损》:“路多枳棘,步刺我足,不利孤客,为心作毒。
”这里指诗人自己。
闻:听到。
《秋风引》刘禹锡 古诗鉴赏诗以“秋风”为题;首句“何处秋风至”,就题发问,摇曳生姿,而通过这一起势突兀、下笔飘忽的问句,也显示了秋风的不知其来、忽然而至的特征。
进一步推寻思索还暗含怨秋的意思,与李白《春思》诗“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句有异曲同工之处。
秋风之来,既无影无迹,又无所不在,它从何处来、来到何处,本是无可究诘的。
这里虽以问语出之,而诗人的真意原不在追根究底,接下来就宕开诗笔。
“萧萧送雁群”一句写耳所闻的风来萧萧之声和目所见的随风而来的雁群。
化无形之风为可闻可见的景象,从而把不知何处至的秋风绘声绘影地写入诗篇。
结合前两句诗,脱胎于屈原《九歌》“风飒飒兮木萧萧”和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而可以与这两句诗合参的有韦应物的《闻雁》诗:“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但韦诗是以我感物,以情会景,先写“归思”,后写“闻雁”。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指出,这样写,“其情自深”,如果“倒转说”,就成了一般人都写得出的普通作品了。
这首《《秋风引》刘禹锡 古诗》前两句所写的秋风始至、鸿雁南来,正是韦诗后两句的内容,恰恰是把韦诗倒转过来说的。
它是远处落想,空际运笔,从闻雁思归之人的对面写起,就秋风送雁构思造境。
至于韦诗前两句的内容,是留到篇末再写的。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把笔触从秋空中的“雁群”移向地面上的“庭树”,再集中到独在异乡、“归思方悠哉”的“楚客”,由远而近,步步换景。
“朝来”句既承接首句的“秋风至”,又承接次句的“萧萧”声,不是回答又似回答了篇端的发问。
它说明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却又附着它物而随处存在,此刻风动庭树,木叶萧萧,则无形的秋风分明已经近在庭院、来到耳边了。
孤客最先闻”诗写到这里,写足了作为诗题的“秋风”,诗中之人还没有露面,景中之情还没有点出。
孤客最先闻。
”才画龙点睛,说秋风已为“孤客”所“闻”。
这里,如果联系作者的另一首《始闻秋风》诗,其中“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两句,倒可以作“闻”的补充说明。
当然,作为“孤客”,他不仅会因颜状改变而为岁月流逝兴悲,其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更是可想而知的。
这首诗主要要表达的,其实正是这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但妙在不从正面着笔,始终只就秋风做文章,在篇末虽然推出了“孤客”,也只写到他“闻”秋风而止。
至于他的旅情归思是以“最先”两字来暗示的。
如照说,秋风吹到庭树,每个人都可以同时听到,不应当有先后之分。
而惟独孤客“最先”听到,可以想见,他对时序、物候有特殊的敏感。
而他如此敏感的原因。
这就是对“最先闻”的解释。
这些评语都称赞这一结句曲折见意,含蓄不尽,为读者留有可寻味的深度。
从全诗看来,却必须说“不可闻”,才与它的苍凉慷慨的意境、高亢劲健的风格相融浃。
两个结句,内容相似,一用曲笔,一用直笔,却各尽其妙。
对照之下,可悟诗法。
这首诗借景抒情,主要表达的其实是这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它说明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却又附着它物随处存在,风吹树动,萧萧木叶,那无形的秋风分明已经近在庭院、来到耳边了。
《秋风引》刘禹锡 古诗创作背景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了一段长时期的贬谪生活。
这首诗作于被贬期间。
因秋风起、雁南飞而触动了孤客之心,有感而作。
刘禹锡名句推荐 庭前雪压松桂丛,廊下点点悬纱笼。
作者:刘禹锡:出自《更衣曲》夜如何其夜漫漫,邻鸡未鸣寒雁度。
作者:刘禹锡:出自《更衣曲》撩乱舞晴空,发人无限思。
作者:刘禹锡:出自《柳花词三首》池台竹树三亩馀,至今人道江家宅。
作者:刘禹锡:出自《金陵五题·并序》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
作者:刘禹锡:出自《汉寿城春望》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作者:刘禹锡:出自《金陵怀古》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作者:刘禹锡:出自《杨柳枝/柳枝词》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作者:刘禹锡:出自《杨柳枝/柳枝词》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作者:刘禹锡:出自《始闻秋风》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作者:刘禹锡:出自《始闻秋风》
2025年北京朝阳区初三一模区排名出炉
2025年北京市朝阳区初三一模区排名(五分一段表)出炉,总分440分,最高分429分,仅1人;399分以上1557人。
更多数据,跟随自主选拔在线一起查看。
好题推荐:2025届全国初三大联考试题及答案汇总2025年北京朝阳区初三一模区排名2025年朝阳初三一模区排总分区排4291414207413249407594406676404897403100540112703991557398171439521563922608390294038832613873429386359038537493814353376507637256203636609355738834780033021017728710518温馨提示:为了方便大家下载练习,自主选拔在线团队特汇总整理高清无水印版《2025年北京朝阳区初三一模试题答案》PDF版,大家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北京中考升学交流群】。
扫码加群群内有各区重点初高中试题、中考签约、点招等北京中考政策分析,还有以大学为目标的初高中升学规划指导,欢迎广大考生家长加入。
扫码进群领取无水印版试题及答案(北京初中)点击进群
宋室龙旗:两宋十八帝的王朝兴衰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