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诗人的诗词名句 精选145句

那些
【千问解读】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诗句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代诗人的诗词名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代诗人的诗词名句1
1、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增广贤文》 2、莫将死句入诗中,此诀传来自放翁。
——袁枚《仿元遗山论诗》 3、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
——张问陶《论诗十二绝句》 4、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5、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 6、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8、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司空图《漫书五首》 9、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黄庭坚《寄黄几复》 10、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11、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曹植《赠白马王彪》 1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13、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汉乐府民歌《悲歌》 14、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杜甫《梦李白》 15、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杜甫《赠卫八处士》 16、悲莫悲兮生别离。
——屈原《九歌·少司命》 17、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汉书》 18、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于谦《咏煤炭》 19、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20、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王维《杂诗三首》 2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22、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23、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黄仲则《癸已除夕偶成》 24、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进学解》 25、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悯农》 26、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
——贾岛《戏赠友人》 27、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
——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2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 2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30、寸寸山河寸寸金。
——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3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32、陶陶然乐在其中。
——杨炯《登秘书省阁诗序》 33、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
——顾炎武《又酬傅处士次韵》 34、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 35、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白居易《琵琶行》 36、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7、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
——戴善夫《陶学士醉写风光好杂剧》 38、百闻不如一见。
——《汉书》 39、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史记》 40、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
古代诗人的`诗词名句2
1、绮席凝尘,香闺掩雾。——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 2、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袁枚《马嵬》 3、思归未可得,书此谢情人。
——李白《送郄昂谪巴中》 4、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王昌龄《闺怨》 5、月色入高楼,相思两处愁。
——秋瑾《菩萨蛮·寄女伴》 6、羡他虫豸解缘天,能向虚空织罗网。
——元稹《织妇词》 7、春来秋去相思在,秋去春来信息稀。
——鱼玄机《闺怨》 8、琵琶弦上说相思。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9、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
——张籍《征妇怨》 10、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曹丕《燕歌行》 11、天与短因缘,聚散常容易。
——晏几道《生查子·狂花顷刻香》 12、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13、春闺月,红袖不须啼。
——元好问《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 14、但怪得、当年梦缘能短。
——吴文英《三姝媚·过都城旧居有感》 15、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16、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17、问别来、解相思否。
——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18、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19、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 20、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古代诗人的诗词名句3
1、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朱庆馀《宫词》 2、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苏轼《贺新郎·夏景》 3、君安游兮西入秦,愿为影兮随君身。
——傅玄《车遥遥篇》 4、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
——晁补之《摸鱼儿·东皋寓居》 5、闺中红日奈何长。
——冯延巳《浣溪沙·春到青门柳色黄》 6、君在阴兮影不见,君依光兮妾所愿。
——傅玄《车遥遥篇》 7、相思一夜天涯远。
——晏几道《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 8、写不了相思,又蘸凉波飞去。
——朱彝尊《长亭怨慢·雁》 9、谁分含啼掩秋扇,空悬明月待君王。
——王昌龄《西宫秋怨》 10、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欧阳修《诉衷情·眉意》 11、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李煜《长相思·一重山》 12、辜负我,悔怜君,告天天不闻。
——牛峤《更漏子·春夜阑》 13、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苏轼《贺新郎·夏景》 14、相思了无益,悔当初相见。
——朱彝尊《忆少年·飞花时节》 15、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牛希济《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16、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李白《清平调·其三》 17、金章紫绶千馀骑,夫婿朝回初拜侯。
——王昌龄《青楼曲二首》 18、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
——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19、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
——王国维《点绛唇·屏却相思》 20、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晏殊《玉楼春·春恨》
古代诗人的诗词名句4
1.读君诗句骨毛寒,直恐吟来得意难。——孔武仲《次韵酬昌秋侠见贶之句》 2.雕琢文章字字精,我经此处倍伤情。
——崔涂《过长江贾岛主簿旧厅》 3.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
——韩愈《符读书城南》 4.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赵恒《劝学诗》 5.仍闻圣主知书癖,凤阁烧香对五车。
——鲍溶《夏日怀杜悰驸马》 6.荒斋读书罢,出门步青春。
——苏泂《郊行吊古呈友人》 7.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
——皮日休《读书》 8.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杜甫《柏学士茅屋》 9.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赵恒《劝学诗》 10.身病多思虑,亦读神农经。
——张籍《卧疾》 11.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韩愈《符读书城南》 12.十五好诗书,二十弹冠仕。
楚王赐颜色,出入章华里。
——颜之推《古意·十五好诗书》 13.枕上从妨一夜睡,灯前读尽十年诗。
——白居易《岁暮寄微之三首》 14.读书已废虚长夜,护塞无共负盛秋。
——陆游《秋夜·老觉人间岁月遒》 15.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杜甫《柏学士茅屋》 16.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馀。
——韩愈《符读书城南》 17.香杀柑花麝不如,晚窗重理读残书。
——郑会《斋中独坐》 18.此去定知偿隐趣,石田春雨读书耕。
——殷尧藩《送刘禹锡侍御出刺连州》 19.作赋凌屈原,读书夸左史。
数从明月宴,或侍朝云祀。
——颜之推《古意·十五好诗书》 20.灯下书如蚁,花前饮似鲸。
——陆游《秋懹·望远目犹明》
古代诗人的诗词名句5
1.少年弄文墨,属意在章句。——孟浩然《南归阻雪》 2.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苏轼《柳氏二外甥求笔迹》 3.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叶采《暮春即事》 4.尝闻读书者,所贵免征伐。
——邵谒《下第有感》 5.平生剩久观书债,四库留人未许休。
——陆游《九月初作·碧海仙蓬感旧游》 6.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朱熹《朱子家训》 7.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孟浩然《自洛之越》 8.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朱熹《劝学诗》 9.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叶采《暮春即事》 10.十年作贡宾,九年多邅回。
春来登高科,升天得梯阶。
——姚合《送李馀及第归蜀》 11.作赋凌屈原,读书夸左史。
数从明月宴,或侍朝云祀。
——颜之推《古意·十五好诗书》 12.尝闻读书者,所贵免征伐。
——邵谒《下第有感》 13.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朱熹《朱子家训》 14.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王禹偁《清明》 15.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孟浩然《自洛之越》
古代诗人的诗词名句6
一、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二、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杜甫《绝句二首》 四、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
——令狐楚《春游曲三首》 五、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觉春风换柳条。
——韩滉《晦日呈诸判官》 六、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七、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八、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九、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十、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十一、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韩愈《晚春》 十二、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十三、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韦庄《菩萨蛮》 十四、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韦庄《思帝乡·春日游》 十五、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钱惟演《木兰花》 十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 十七、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张籍《春别曲》 十八、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十九、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二十、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二十一、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杜甫《腊日》 二十二、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杜甫《春日忆李白》 二十三、寒随一夜去,春还五更来。
——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二十四、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杜甫《客至》 二十五、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二十六、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二十七、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二十八、风弱知催柳,林青觉待花。
——卢僎《岁晚还交台望城阙成口号先赠交亲》 二十九、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刘方平《春怨》 三十、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孤舟浮江,诗心映世:马周诗句中的寒微之志与家国情怀
这位以政论文章闻名史册的能臣,仅存的两首诗作却成为解读其精神世界的密钥,在山水意象与人生哲思间,勾勒出初唐知识分子的精神图谱。
一、孤舟映日:寒微境遇中的诗意突围 《凌朝浮江旅思》开篇 太清上初日,春水送孤舟 ,以晨曦初照、孤舟漂流的意象,构建出极具画面感的羁旅图景。
这种 孤舟 意象并非简单的写景,而是马周早年困顿生活的隐喻——他出身清河茌平寒门,少孤贫而好学,精研《》《春秋》却久困场屋。
诗中 山远疑无树,潮平似不流 的视觉错位,恰似其怀才不遇的生存困境:远山隐于雾霭,暗喻仕途渺茫;潮水看似凝滞,实则暗涌流动,隐喻着诗人内心对机遇的渴望。
这种寒微书写在 岸花开且落,江鸟没还浮 中达到极致。
花开花落的瞬间轮回,与江鸟沉浮的动态捕捉,既是对自然规律的观察,更是对人生无常的哲思。
北宋张耒在《马周》诗中 布衣落魄来新丰 的描述,恰与此诗的孤寂意境形成互文,共同勾勒出寒门士子在盛世中的精神困境。
二、邓林栖枝:知识分子的精神突围 马周现存另一残句 何惜邓林树,不借一枝栖 ,虽仅十字却振聋发聩。
此句化用《·逍遥游》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的典故,却翻转出新的意蕴:当邓林(神话中昆仑山神木)般的机遇近在咫尺,诗人却选择 不借 的傲骨。
这种选择绝非消极避世,而是知识分子在专制体制下的精神突围——贞观十一年,他以《陈时政疏》直谏唐太宗 积德累业,恩结人心 ,展现出比借枝栖息更深远的政治抱负。
这种精神特质在《凌朝浮江旅思》的结尾 羁望伤千里,长歌遣四愁 中得到升华。
面对千里羁旅的哀愁,诗人选择以诗长歌消解,而非攀附权贵。
这种 不借枝栖 的独立人格,与同时代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的悲愤形成对照,更显其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三、政论诗心:双重文本中的士人担当 马周的诗歌与其政论文本构成奇妙的互文关系。
在《陈时政疏》中,他痛陈 百姓承丧乱之后,比于隋时才十分之一,而供官徭役道路相继 ,这种以民为本的忧思,与《凌朝浮江旅思》中 羁望伤千里 的悲悯一脉相承。
其政论文 自古明王圣主虽因人设教,宽猛随时,而大要以节俭于身、恩加于人二者是务 的论述,恰可视为 长歌遣四愁 的另一种表达——将个人愁绪升华为家国担当。
这种双重文本的创作特征,在初唐文人中颇具代表性。
马周既能在《请劝赏疏》中提出 劝农务本 的具体政策,又能在诗中保持 岸花开且落 的审美距离,这种 入世 与 出世 的平衡,使其成为研究唐代文人精神世界的典型样本。
四、历史回响:寒微之志的永恒示 马周诗句在后世文人中引发持续共鸣。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的禅意,与 潮平似不流 的静观哲学遥相呼应;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的超脱,暗合 长歌遣四愁 的精神境界。
这种跨时空的共鸣,源于寒微文人共通的生存体验——在时代洪流中保持精神独立,在困顿境遇里坚守理想主义。
在当代语境下,马周诗句的价值更显珍贵。
当现代人面对 内卷 困境时, 何惜邓林树,不借一枝栖 的傲骨,为知识分子提供了精神坐标;当社会焦虑蔓延时, 岸花开且落 的哲学思考,为浮躁心灵注入清凉剂。
这种超越时空的精神力量,正是经典诗歌永恒魅力的最好证明。
从孤舟漂流的寒微书生到位极人臣的贞观,马周的人生轨迹恰似其诗句的双重变奏——既有 春水送孤舟 的凄清,亦有 一语君王见胸臆 的豪迈。
他的诗句不仅是个人命运的文学注脚,更是初唐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镜像。
当我们在苏州河畔诵读 太清上初日 时,听到的不仅是千年前的江涛拍岸,更是一个时代寒微之士的灵魂回响。
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或许正是诗歌给予文明最珍贵的礼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诗剑交辉与歧路殊途:李白与高适的真实关系考辨
然而拨开历史迷雾,这对曾同游梁宋的诗人,实则经历了从诗酒唱和到政治对立的复杂转变,其关系轨迹折射出盛唐文人命运与时代洪流的剧烈碰撞。
一、梁宋之游:文学知音的短暂交集 天宝三载(744年),李白被 赐金放还 后,经引荐与高适相遇于洛阳。
三人结伴游历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在禹王台煮酒论文,在孟诸泽猎鹰赋诗,留下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的千古佳话。
高适在《宋中别周梁李三子》中赞李白 李侯怀英雄,肮脏乃天资 ,杜甫更以 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 的诗句,记录这段文人雅集。
但这段友谊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
李白当时名满天下,杜甫年辈较晚且对其崇拜有加,而高适年过五十仍 落魄无成 ,诗名未显。
这种地位差异导致:李白与杜甫互赠诗作达17首,与高适却仅存1首赠诗;高适赠李白诗作亦仅1首,远少于赠杜甫的3首。
这种文学互动的疏离,暗示三人关系亲疏有别。
二、安史裂痕:政治立场的根本分歧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彻底改变二人命运轨迹。
永王李璘招募李白时,高适已任淮南,奉命平定永王叛乱。
在《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中,高适明确主张 永王必败 ,并最终将李白下狱。
这种政治对立绝非偶然:高适始终秉持 报国知身命,要须在长策 的务实态度,而李白则怀揣 为君谈笑静胡沙 的浪漫理想,二人对政治时局的判断存在本质差异。
值得玩味的是,高适虽平定永王之乱,却未对李白落井下石。
李白在狱中作《送张谒高中丞》称 高公镇淮海,谈笑却妖氛 ,既显怨怼又含敬意;高适虽无营救记载,却也未公开抨击李白。
这种 君子绝交不出恶声 的克制,彰显盛唐文人的精神风骨。
三、诗酒余韵:文学传统的双重映照 尽管政治立场对立,二人诗歌创作仍存在深层呼应。
李白《行路难》中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的困境,与高适《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的苍凉形成互文;李白 仰天大笑出门去 的豪放,与高适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的旷达,共同构成盛唐精神的双面镜像。
这种文学共鸣超越个人恩怨。
李白从璘虽为政治误判,但其 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 的报国热忱,与高适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的边塞情怀本质相通。
二人诗歌共同塑造了盛唐文人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的精神图谱。
四、历史镜像:文人命运的盛唐注脚 李白与高适的关系轨迹,实为盛唐文人命运的缩影。
李白 天子呼来不上船 的狂放,最终沦为政治牺牲品;高适 五十始为官 的隐忍,却成就封侯拜相的仕途。
这种命运分野既有个性差异,更源于时代局限——当安史之乱打破 的幻象,文人必须在 兼济天下 与 独善其身 间做出抉择。
从文学史视角审视,二人关系更具象征意义。
李白代表浪漫主义诗歌巅峰,高适则是现实主义边塞诗旗手,二者关系恰似盛唐诗歌的双子星座。
他们的离合悲欢,既是个体命运的沉浮,更是整个时代精神裂变的文学注脚。
当后世吟诵 天生我材必有用 与 战士军前半死生 时,看到的不仅是两位诗人的才华碰撞,更是一个文明在盛世崩塌前的精神挣扎。
李白与高适的关系史证明:真正的文人友谊从非简单的情感投契,而是价值观与时代精神的深刻对话。
这种对话虽充满矛盾与张力,却共同铸就了中华文明最璀璨的诗歌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