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湿花房,风斜燕子,池阁昼长春晚。

【千问解读】
雨湿花房,风斜燕子,池阁昼长春晚。
檀盘战象,宝局铺棋,筹画未分还懒。
谁念少年,齿怯梅酸,病疏霞盏。
正青钱遮路,绿丝明水,倦寻歌扇。
空记得、小合题名,红笺青制,灯火夜深裁剪。
明眸似水,妙语如弦,不觉晓霜鸡唤。
闻道近来,筝谱慵看,金铺长掩。
瘦一枝梅影,回首江南路远。
吕渭老(生卒年不详),一作吕滨老,字圣求,嘉兴(今属浙江)人。
宣和、靖康年间在朝做过小官,有诗名。
南渡后情况不详。
赵师岌序其词云:“宣和末,有吕圣求者,以诗名,讽咏中率寓爱君忧国意。
”“圣求居嘉兴,名滨老,尝位周行,归老于家。
”今存《圣求词》一卷。
《选冠子·雨湿花房》吕渭老 鉴赏
词作上片主要写主人公目前的倦怠心情与懒散情态。
“雨湿花房,风斜燕子,池阁昼长春晚”,开首三句写景,点出气候和时令。
三句写来有区别,先说第三句,其中有主人公的活动,即晚春时候,他呆在池畔楼阁中,无聊地度过这长长的白天。
“昼长”是晚春的自然现象,然语气中带有不耐的意味。
前二句则是主人公从楼阁上望见的外界景色:花儿被雨打湿,燕子被风吹得斜斜地飞,原来外面天气不好,正刮风下雨。
晚春时本已开始凋谢的花儿,现又被雨打,那将凋谢得更迅速;燕子体小轻捷,现在却被风吹得轻捷不起来,只能斜斜歪歪地飞。
总之,主人公所见到的景象是令人不愉快的,似乎风雨正在加速春天逝去。
此景是主人公主观选择的,同时也给闷在楼阁上的主人公增添了烦闷。
这里“雨湿花房,风斜燕子”中的“湿”、“斜”二字作动词用,与周邦彦《满庭芳》中“风老莺雏,雨肥梅子”中“老”、“肥”用法近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接下至上片结束,分三层写主人公的倦怠心情与懒散情态。
首先,“檀盘战象,室局铺棋,筹画未分还懒”,写下棋。
下棋的目的是为了消磨时光,排遣烦闷,以度过漫长的晚春白昼。
摆开檀木棋盘,布好棋局,可是在尚未分胜负之时,自己就懒得再下了。
其次,“谁念少年,齿怯梅酸,病疏霞盏”,写饮酒。
青梅煮酒,是晚春独特的活动。
宋晏殊《诉衷情》词:“青梅煮酒斗时新,天气欲残春。
”可是,主人公却怯于品尝带酸味的新鲜青梅,病厌厌地亦疏远了美酒。
“霞盏”,即霞杯,酒杯,代指美酒。
以上两层均写的是在室内的活动情况。
在室内既无法排遣,那就到外面去看看。
“正青钱遮路,绿丝明水,倦寻歌扇,”第三层写的是主人公来至室外之所见。
此时天已晴了,飘落的榆钱堆满路上,碧绿的柳条轻拂着明净的池水,虽是晚春景色,却也明朗宜人。
可是主人公却没有心情去听歌观舞。
“歌扇”,歌舞时所用之扇。
这里指代歌舞。
从以上所描写的三层内容来看,这位主人公无论做什么事,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天气阴雨还是晴朗,他都提不起精神,倦怠、懒散到极点。
三层写得极有层次,一层深于一层,中间穿插“谁念少年”问语,既表现主人公苦闷至极、不禁脱口而呼的情态,亦点明他是男性;而且在写法上有变化,避免了平直呆板。
词作下片,前半回忆往昔怀心上人相聚时的欢乐,后半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况。
开首三句,“空记得、小阁题名,红笺青制,灯火夜深裁剪,”回忆当初二人在一起时的活动和欢乐。
“题名”,《唐书?选举志》:“举人既及第,又有曲江会题名席。
”李肇《国史补》:“既捷,列书其姓名于慈恩寺塔,谓之题名会。
”这里只是题写姓名之意。
“红笺”,一种精美的小幅红纸,多作名片、请柬或题诗词用,这里是指后者。
“青制”,当是用墨笔书写之意。
当初二人在小楼上,用精美的纸写诗,签上名,并在灯光下共同对诗润饰加工直到深夜。
“裁剪”,这里指对诗文的润饰加工。
回忆是如此的甜蜜温馨,心上人的形象自然而然地浮现在主人公脑际,“明眸似水,妙语如弦,不觉晓霜鸡唤”三句,描写心上人的形象。
只拈出眼睛与声音,并未全面描绘。
写她的眼睛似秋水般明净,这样写,不仅以点带面地突出了她的美丽;而且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也表现了她的智慧与聪明。
“妙语如弦”,不仅写了她有“妙语联珠”的口才,也写出她说话似唱歌般美妙动听的声音。
如此描写,不仅不落俗套,且富特色,予人以极深印象。
面对那一双美目,耳听那美妙的话音,主人公沉浸在幸福之中。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突然晓鸡一声,才知天已亮了,真是良宵苦短。
从以上所写来看,主人公和其心上人有共同的爱好和雅兴,文化修养相近,是美满的一对。
然而词人在此六句句首冠以“空”为领字,一切美好的回忆都是徒然的,因为他们终于分离了。
接下词人调转笔触,写对方情况,“闻道近来,筝谱慵看,金铺长掩”三句,听说她近来懒于看筝谱,不弹奏乐器,门户久闭,足不出户,不接待客人。
“金铺”,门上兽面形铜制环钮,用以衔环,这里代指门。
三句通过两个行动,表明心上人亦正为相思所苦。
由此看来,二人的分离并非由于感情破裂,而是有其他人为的原因。
结二句,“瘦一枝梅影,回首江南路远”,主人公想象心上人如此思念自己,如此自我折磨,她必然消瘦了。
“瘦一枝梅影”,以梅为喻,描绘出心上人的倩影,虽瘦却风韵依然,楚楚动人,也写出了心上人的高洁品格。
想及心上人目前之情况,恨不得立即回到她身边,可是江南路遥,相隔千里,只有无可奈何。
五代·后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上“风流薮泽”载:“长安有平康坊,妓女所居之地,京都侠少,萃集于此。
兼每年新进士以红笺纸游谒其中,时人谓此坊为风流薮泽。
”唐·韩翃《送万巨》诗:“红笺色夺风流座,白纻词倾翰墨场。
”“本词用“题名”、“红笺”及“筝谱”等词,看来词人所思念之女子当是位
风尘中人物。
他们志趣相投,相爱极深,却不得不分离,也许就是这个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