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小雅《鸳鸯》原文及翻译注释?诗意解释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10-09 点击数:
简介:古诗词经过时间沉淀、岁月更迭,愈发让诗意更加的浓厚,下面为大家整理了 诗经小雅《鸳鸯》原文及翻译注释 ,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鸳鸯》原文 《鸳鸯》 诗经小雅 鸳鸯于飞,毕之罗之。

君子万年,福禄宜之。

鸳鸯在梁,戢其左翼。

君子万年,宜其遐福。

乘马在厩,摧之秣之。

君子万年,福禄艾之。

乘马在厩,秣之摧之。

君子万

【千问解读】

  古诗词经过时间沉淀、岁月更迭,愈发让诗意更加的浓厚,下面为大家整理了诗经·小雅《鸳鸯》原文及翻译注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经·小雅《鸳鸯》原文及翻译注释,诗意解释


  《鸳鸯》原文

《鸳鸯》

诗经·小雅

鸳鸯于飞,毕之罗之。

君子万年,福禄宜之。


鸳鸯在梁,戢其左翼。

君子万年,宜其遐福。


乘马在厩,摧之秣之。

君子万年,福禄艾之。


乘马在厩,秣之摧之。

君子万年,福禄绥之。


  《鸳鸯》的出处

  《鸳鸯》出自:《小雅·鸳鸯》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鸳鸯》译文

  鸳鸯双双轻飞翔,遭遇大小罗与网。

祝福君子万年寿,福禄一同来安享。

 

  鸳鸯相偎在鱼梁,喙儿插进左翅膀。

祝福君子万年寿,一生幸福绵绵长。

 

  拉车辕马在马房,每天喂草喂杂粮。

祝福君子万年寿,福禄把他来滋养。

 

  拉车辕马在马槽,每天喂粮喂饲草。

祝福君子万年寿,福禄齐享永相保。


  《鸳鸯》的注释

  鸳鸯:鸭科水鸟名。

古人以此鸟雌雄双居,永不分离,故称之为“匹鸟”。

 

  毕:长柄的捕鸟小网。

罗:无柄的捕鸟网。

 

  宜:《说文解字》:“宜,所安也。

”引申为享。

 

  梁:筑在水中拦鱼的石坝,即鱼梁。

 

  戢(jí):插。

谓鸳鸯栖息时将喙插在左翅下。

 

  遐(xiá):长远。

 

  乘(shèng):四匹马拉的车子。

乘马引申为拉车的马。

厩(jiù):马棚。

 

  摧(cuò):通“莝”,铡草喂马。

郑笺:“今‘莝’字也。

”《说文解字》:“莝,斩刍也。

”秣(mò):用粮食喂马。

 

  艾:养。

一说意为辅助。

 

  绥(suí):安。


  简短诗意赏析

  这是一首祝贺贵族结婚的诗。

全诗四章,每章四句。

前二章以鸳鸯起兴,后二章以马起兴。

第一章描绘了鸳鸯双飞的美好画面,以捕得鸳鸯象征得到福禄;第二章进一步描写了鸳鸯双卧的情景,以鸳鸯安睡象征留得福禄;第三、四章以摧秣乘马,兴结婚亲迎之礼,充满了对婚后生活的美好憧憬。

对典型细节的描摹细致入微,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是此诗的两大艺术特色。



  更多古诗词的原文及译文:

  1、“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原文翻译
  2、“白居易《上阳白发人》”的原文翻译
  3、“陆机《门有车马客行》”的原文翻译
  4、“范成大《菩萨蛮·湘东驿》”的原文翻译
  5、“陈亮《南乡子·风雨满苹洲》”的原文翻译
 

蒹葭出自诗经哪部分 是一首怎样的诗

《诗经·蒹葭》出自《诗经·秦风》,是一首怀人古体诗。

诗中的"伊人"是诗人爱慕、怀念和追求的对象。

本诗中的景物描写十分出色,景中含情,情景浑融一体,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情感,给人一种凄迷朦胧的美。

蒹葭是一首怎样的诗蒹葭一般指《秦风·蒹葭》,《秦风·蒹葭》全诗分为三章,第一章写作者在一个深秋早晨,来到河边追寻自己思慕的心上人。

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借景抒情,表明离情别绪。

第二章把水乡清秋的景物同诗中主人公的相思情感交融在一起,渲染气氛。

第三章描绘出一位痴情者的心理状态,描绘出他对恋人的强烈感情。

全文写景抒情,全诗三章,重章叠唱,情景交融,表现了主人公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之情。

蒹葭原文及译文原文:《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戚家军用鸳鸯阵基本可以无伤击败倭寇 戚家军的战绩到底是什么样的

还不了解: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戚家军的,可以几乎无伤击败,戚家军的战绩如何? (1528——1588),字元敬,号南塘,祖籍山东牟县,出身将门家庭,其祖辈在开国时建立军功而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

因其家长期驻守在防倭的前线,所以戚继光比较了解倭寇为祸百姓的惨状,也熟悉倭寇的骚扰规律! 戚继光十七岁的时候接替病故的父亲成为登州卫指挥佥事。

嘉靖三十二年(1533)夏天,任职署都指挥佥事,在山东专职御倭!开始了一生的传奇,到任山东后,修筑海防,整顿军纪,2年的时间大大提升了山东的海防,受到了朝廷的赞誉!他曾在一本兵书写到: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达了他立志要荡平倭寇,还百姓以太平的雄心! 大名鼎鼎的鸳鸯阵 戚继光的大名鼎鼎的鸳鸯阵,是嘉靖三十八年(1559)秋,才开始操练的。

此时的戚继光调任浙江都司佥事,这里倭寇横行,明正规军战力太差,杀良冒功,戚继光上书请求征兵,他认为“堂堂全浙,岂无材勇”。

他的募兵地方选在了义乌县,义乌发生过一场波及数百公里的大规模民众械斗,戚继光发现了械斗中义乌人的血性和勇气。

他就是要把这股兵戎相见的勇气引导到抗倭的战场上去。

戚继光在其中挑选了3000名“乡野老实之人”,建立了一支新军。

严格军事训练后,戚继光教其一种阵法——鸳鸯阵。

这是戚继光根据江泽一带多水泽,道路曲折,难于大阵作战的地理特点,同时又是针对倭寇善于设伏,会冲锋,擅长短兵相接的作战方式而创造的克敌阵法。

鸳鸯阵综合各种兵器在一个战斗小组中,12个人为一组,最前1人为队长,次2人持牌(长,圆各一),次2人持狼筅,次4人持长枪,次2人持短兵器,最后1人是专门炊事的火军。

阵法的优点是集体互助为核心,长短兵器互相配合,机动,灵活,严密,能够发挥近战的勇敢精神。

此外其他战舰,火器等装备也精益求精。

因此这支新军在后面抗倭战斗中几乎是百战百胜,被人称之为“戚家军”。

戚家军战绩如下: 嘉靖四十年(1561),倭寇侵略台州,戚家军在戚继光带领下,1个多月的时间,水陆并进,九战九捷,消灭倭寇5000多人,救出百姓6000多人,这一次几乎毁灭性的打击了台州的倭寇。

而戚家军仅阵亡10人。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倭寇在台州被沉重打击后,南下骚扰福建,福州沿海千里,处处都有倭寇。

戚继光在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带兵进入福建。

此时戚家军已有6000人。

福建形势复杂,倭寇据点较多。

灭掉倭寇的牛田和林墩2个据点,歼敌3000多人,救出百姓3000多人,戚家军亦有伤亡。

戚继光拒绝了百姓的祝贺,说:士兵们伤亡,我怎么忍心接受道贺。

嘉靖四十二年(1563),戚继光奉命率领万余人戚家军再次援闽,与福建抗倭配合打击倭寇,歼敌2000多人,救出百姓3000多人,戚家军伤亡16人。

嘉靖四十三年(1564),戚家军肃清了福建境内的倭寇。

第2年戚家军继续南下,进入广东,灭掉了广东境内的残余倭寇。

至此,猖獗了20多年的沿海倭寇,在短短几年内,就被戚家军扫荡一空。

戚继光为平定倭寇,维护民族利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英雄业绩必将永垂史册。

时至今日,人们喜欢吃的一种“光饼”,中间有孔,可以穿线的饼子,就是当年戚家军行军打仗吃得干粮。

曳石游戏 结语: 每逢节,福建东部还有一种“曳石”的民间游戏。

传说是有一年,倭寇偷袭霞浦城,此时城里兵力空虚,倭寇已到城下,可是听到城中轰轰作响,掉头就跑。

原来戚继光在城内教给百姓一个退敌的方法,用绳子拖着石头满街跑,弄出声响迷惑敌人。

从此,每年八月十五,当地人都做这种游戏,纪念这位智勇兼备的抗倭英雄。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加入收藏
               

诗经·小雅《鸳鸯》原文及翻译注释?诗意解释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