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和李白都是唐朝诗人,为什么却是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而在历史上,这两个人也算是好朋友,尤其杜甫,对李白真的是迷弟一个。
然而我们读他们的诗作,却发现,李白好像一直都是豪气冲天,游山玩水的,但是杜甫却截然相反,总是忧国忧民未老先衰。
那么,究竟是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差
【千问解读】
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两个人同样都是生活在唐朝时期的大诗人,他们的诗在后世非常有名,这一点从每个人都会背的他们的诗就能看得出来。
而在历史上,这两个人也算是好朋友,尤其杜甫,对李白真的是迷弟一个。
然而我们读他们的诗作,却发现,李白好像一直都是豪气冲天,游山玩水的,但是杜甫却截然相反,总是忧国忧民未老先衰。
那么,究竟是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差别呢?
其实,诗仙李白并非一直游山玩水不缺钱,印象中穷困潦倒的诗圣杜甫,也并非所有时候都这么穷。
先看看李白的财政状况,虽说经常游山玩水,在诗歌里歌颂国家的大好河山,但晚年的李白,也确实有穷困潦倒的时候。
比如他曾经因为被牵涉入“永王案”而被流放,好在中途得到赦免。
但生活成了难题,只能流落到当涂,依附于当涂县令李阳冰,直到61岁那年去世。
他一生的心血诗集,也幸亏李阳冰慷慨解囊,才得以流传下来。
不过更多的时候,李白确实过着无忧无虑的“不差钱”生活。
在那天下太平的盛唐年间,这位大诗人的来钱路子也是极多。
最“简单粗暴”的一种,就是唐朝宫廷的赏赐。
他曾经做过唐王朝的“供奉翰林”,写了一票经典名诗,把唐玄宗和杨贵妃都哄得心花怒放,却无奈开罪于太监高力士,结果遭到了排挤。
但对李白恋恋不舍的唐玄宗,还是对李白“赐金放还”。
唐朝皇家的“赐金”,通常都出名优厚,所以李白很多豪迈诗篇,都写在这次“拿钱走人”后。
而且李白本人,也是个很有生意头脑的人,他在游山玩水的年代里,也捎带手做过生意。
开元年间时,他就在南陵做过倒卖铜铅的生意,这个生意在当时属于暴利行业,当然也十分辛苦。
不过李白却是做的有滋有味,不信听他的诗: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
要需问舞袖,佛尽五松山。
除此以外,李白早年的家庭条件也不错,出门带的钱不少。
所以才会有《上安州裴长史书》里“散金三十余万”的豪气。
他的两任妻子,一个是唐高宗时期宰相许圉师的孙女,一个是唐高宗时期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全是有钱人,自然也有钱供他糟。
就算是生意不顺,钱遭没了也没啥,全国都有他的崇拜者,走到哪里都有人请客。
哪怕后来获罪被流放,被流放前,好些崇拜者们也是排队请他喝酒,场面十分热烈。
放在盛唐年间,他真不差钱。
相比这不差钱的李白,与他齐名的杜甫,在好些后人眼里,却常是一副穷到家的模样,但事实上,杜甫是正宗的官宦人家出身,家里经济条件不差。
盛唐年间游历长安时,杜甫的诗文虽然暂不出名,仕途也不得志,但一直有家里的接济。
所以才有闲钱陪着李白游山玩水,结下深厚友谊。
到了安史之乱时期,杜甫虽然吃了不少苦,亲眼目睹了很多战乱,但他也做过唐肃宗朝廷里的左拾遗。
后来流落蜀中,更在节度使严武关照下作了幕府参谋,等于一直在做官。
此外,夔州都督柏茂林还帮杜甫买了四十亩柑橘园,另外还交给他两千亩山林,产业着实不小。
那一段时间,也是杜甫创作井喷的时代。
住在夔州的三年里,一口气写了四百多首诗。
但是中唐以来的战乱,却还是打乱了杜甫平静的生活。
晚年的杜甫还是离开夔州,路上遇到洪水饥荒,最终在770年,死于潭州往岳阳的小船上。
说起来,这两位唐朝最伟大的诗人,都是唐朝盛衰的见证者。
人生的起起落落,令人唏嘘不已。
如何查是不是正规大学?392所虚假大学名单都是哪些?
目前公布的392所虚假大学名单包括中国邮电大学、中国电子科技学院、首都医学院、北京国际金融学院、华北理工学院等,同学们在择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甄别。
一、怎么查是不是正规大学?所谓“正规大学”即经过国家教育部门批准设立、具有合法办学资格的高等教育机构,它们提供的教育服务、颁发的学位凭证都具有法律权威性,接受教育部门的监管和评估。
想要查询某院校是否是正规大学,可以通过以下途径:1、教育部官网/阳光高考信息网查询直接登录教育部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查询”网站,里面收录了最新一次公布的正规高校名单。
网址如下:https://hudong.moe.gov.cn/qggxmd/登录阳光高考信息网,主页点击“院校查询”进入院校库页面,即可查询所有教育部公布的正规大学名单。
网址如下:https://gaokao.chsi.com.cn/sch/search--ss-on,option-qg,searchType-1,start-0.dhtml2、查询院校官网、主管部门一般正规大学官网网址以“.edu.cn”结尾,且主管部门是各省市区教育厅、市教委或者国务院组成部门。
3、志愿填报系统中核实院校及专业代码在官网的高考志愿填报系统中,包含了正规院校及专业代码,一般输入名称就会直接显示。
4、咨询当地招考机构或教育部门可以前往当地的招考机构以及教育部门查询,还能查询高考成绩、咨询志愿填报方法及建议等。
5、涉外监管信息网查询主要针对中外合作院校及专业,该网站可以查询到国外院校的办学资质以及办学许可等信息,也能查到国内高校的国际交流项目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等。
官网网址如下:https://jsj.moe.gov.cn/6、圆梦志愿高考智能系统查询登录系统后点击主页的“找大学”选项,即可进入院校库搜索所有正规大学名称。
二、392所虚假大学名单都是哪些?虚假大学的特点在于它们的名称会跟正规大学名称很相似,且喜欢在名字上带上国字头、地域名等字样,如中国邮电大学、北京国际金融学院等都是虚假大学。
这份《人民日报》曝光的392所虚假大学名单虽然已经比较老旧了,但为帮助同学们择校,这里还是附上完整名单:
诗剑交辉与歧路殊途:李白与高适的真实关系考辨
然而拨开历史迷雾,这对曾同游梁宋的诗人,实则经历了从诗酒唱和到政治对立的复杂转变,其关系轨迹折射出盛唐文人命运与时代洪流的剧烈碰撞。
一、梁宋之游:文学知音的短暂交集 天宝三载(744年),李白被 赐金放还 后,经引荐与高适相遇于洛阳。
三人结伴游历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在禹王台煮酒论文,在孟诸泽猎鹰赋诗,留下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的千古佳话。
高适在《宋中别周梁李三子》中赞李白 李侯怀英雄,肮脏乃天资 ,杜甫更以 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 的诗句,记录这段文人雅集。
但这段友谊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
李白当时名满天下,杜甫年辈较晚且对其崇拜有加,而高适年过五十仍 落魄无成 ,诗名未显。
这种地位差异导致:李白与杜甫互赠诗作达17首,与高适却仅存1首赠诗;高适赠李白诗作亦仅1首,远少于赠杜甫的3首。
这种文学互动的疏离,暗示三人关系亲疏有别。
二、安史裂痕:政治立场的根本分歧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彻底改变二人命运轨迹。
永王李璘招募李白时,高适已任淮南,奉命平定永王叛乱。
在《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中,高适明确主张 永王必败 ,并最终将李白下狱。
这种政治对立绝非偶然:高适始终秉持 报国知身命,要须在长策 的务实态度,而李白则怀揣 为君谈笑静胡沙 的浪漫理想,二人对政治时局的判断存在本质差异。
值得玩味的是,高适虽平定永王之乱,却未对李白落井下石。
李白在狱中作《送张谒高中丞》称 高公镇淮海,谈笑却妖氛 ,既显怨怼又含敬意;高适虽无营救记载,却也未公开抨击李白。
这种 君子绝交不出恶声 的克制,彰显盛唐文人的精神风骨。
三、诗酒余韵:文学传统的双重映照 尽管政治立场对立,二人诗歌创作仍存在深层呼应。
李白《行路难》中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的困境,与高适《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的苍凉形成互文;李白 仰天大笑出门去 的豪放,与高适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的旷达,共同构成盛唐精神的双面镜像。
这种文学共鸣超越个人恩怨。
李白从璘虽为政治误判,但其 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 的报国热忱,与高适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的边塞情怀本质相通。
二人诗歌共同塑造了盛唐文人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的精神图谱。
四、历史镜像:文人命运的盛唐注脚 李白与高适的关系轨迹,实为盛唐文人命运的缩影。
李白 天子呼来不上船 的狂放,最终沦为政治牺牲品;高适 五十始为官 的隐忍,却成就封侯拜相的仕途。
这种命运分野既有个性差异,更源于时代局限——当安史之乱打破 的幻象,文人必须在 兼济天下 与 独善其身 间做出抉择。
从文学史视角审视,二人关系更具象征意义。
李白代表浪漫主义诗歌巅峰,高适则是现实主义边塞诗旗手,二者关系恰似盛唐诗歌的双子星座。
他们的离合悲欢,既是个体命运的沉浮,更是整个时代精神裂变的文学注脚。
当后世吟诵 天生我材必有用 与 战士军前半死生 时,看到的不仅是两位诗人的才华碰撞,更是一个文明在盛世崩塌前的精神挣扎。
李白与高适的关系史证明:真正的文人友谊从非简单的情感投契,而是价值观与时代精神的深刻对话。
这种对话虽充满矛盾与张力,却共同铸就了中华文明最璀璨的诗歌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