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寺院放得开:办市场、卖猪肉是怎么回事?还放高利贷

真实的相国寺是皇家寺院,占地540多亩,有64个禅、律院,养和尚1000多人,设个管
【千问解读】
真实的相国寺是皇家寺院,占地540多亩,有64个禅、律院,养和尚1000多人,设个管菜园的职事僧,不奇怪。
但种菜是自给,不产生利润。
好在相国寺的禅、律院零零散散,中间有个万人大广场,可以搞大型商业活动,搞展销会,搞集贸市场。
《东京梦华录》记载,大广场每月开5次展销会,包括每月1日、8日、15日、18日、28日,叫“交易大会”,规划明确,大三门卖珍禽异兽,第二、三门卖家具等生活用品,靠近佛殿及殿后的资圣门前,这两地儿卖书画文教用品,比如赵文秀笔、潘谷墨等。
尼姑、和尚也没闲着,尼姑兜售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生色销金花样幞头帽子、特髻、冠子、绦线等纯手工制品,和尚兜售佛牙、手链、护身符等。
许多货物独此一家,别无分号。
头面就是首饰,生色销金花样幞头帽子就是用金色丝线盘成各种花样的幞头、帽子,特髻就是用假发盘起的冠状髻。
张舜民《画墁录》记载,相国寺的和尚联合经营猪肉生意,带头者叫慧明。
这家伙不好好念经,专念美食经,厨艺高超,烤猪肉是一绝。
慧明肚大,一顿能吃下5斤。
有个杨大年,和慧明关系不错,经常在一块儿混饭吃。
老杨说,外面都嘲笑这里叫烧猪院,你不烦啊。
慧明说,那有啥办法,老杨说,干脆叫烧朱院好了。
也有放高利贷的。
南嘉熙年间,湘山报恩光孝禅寺的住持,想买盐,就拿出400贯搞个小金库,放贷,每月利息12贯,利率3分,利息用于购盐。
寺庙僧田多,可以收地租致富。
两浙路庆元府,天童寺地租每年可收谷3.5万斛,寺收3万斛。
江西靖安有个屠户张宝义,因剿匪有功做了官,钱巨多。
张保义出资重修被焚毁的宝峰寺,并买田几千亩给寺院,地租太多,于是盖几十所仓库储粮。
管仓库的和尚,叫知库僧,与鲁智深级别差不多。
蔡绦《铁围山丛谈》说,成都大慈寺,解毒丸有特效,专卖。
朱彧《萍洲可谈》说,抚州莲花寺的莲花纱出名,专卖。
庞元英《谈薮》说,浦城天庆观的道童所制雕花蜜煎品,天下第一,专卖。
《续长编》说,兖州道士炼铁卖。
《东坡题跋》说,信州僧人制砚卖。
《老学庵笔记》说,长沙寺和尚开当铺。
“”鲁智深不忌荤腥,否则来到相国寺,说不定还很不适应呢。
随机文章隋朝是怎样建立的?宋朝人民的宗教信仰有哪些?宋太祖的信仰是什么?龙吸水拍到真龙图片,疑似真龙快速飞过云层地球上13.8亿立方公里的海水从何而来,岩石中水分被重力挤出来黑洞为什么吞噬不了铁,黑洞拥有自主意识学会了挑食(细思极恐)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书仙传》是什么剧?用镜头将古装题材与宋代文化相结合
徐灿《永遇乐·病中》:读此词,难免会想起宋代词人李清照
江县(今苏州市西南)人。
明末清初女词人、诗人、书画家,为“蕉园五子”之一。
光禄丞徐子懋女,弘文院海宁陈之遴继妻。
从夫宦游,封一品夫人。
工诗,尤长于词学。
她的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兴亡之感。
又善属文、精书画、所画仕女设色淡雅、笔法古秀、工净有度、得北宋人法,晚年画水墨观音、间作花草。
著有《拙政园诗馀》三卷,诗集《拙政园诗集》二卷,凡诗二百四十六首,今皆存。
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徐灿的《永遇乐·病中》,一起来看看吧! 永遇乐·病中 徐灿〔清代〕 翠帐春寒,玉炉香细,病怀如许。
永昼恹恹,黄昏悄悄,金博添愁炷。
薄幸杨花,多情燕子,时向琐窗细语。
怨东风、一夕无端,狼藉几番红雨。
曲曲阑干,沉沉帘幕,嫩草王孙归路。
短梦飞云,冷香侵佩,别有伤心处。
半暖微寒,欲晴还雨,消得许多愁否。
春来也、愁随春长,肯放春归去。
诗是志的凝结,只有身处无可奈何之境,怀有之情,如同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时,才能写出好诗。
徐灿身遭国变,家事复有难言之隐,而己身又在病中,以其善感之心,如何能堪!因而写下这首优秀的《永遇乐》。
清晨,小雨未停,气温变冷,帐中的主人公抱着衰病之身,更加感受到节候的无常。
她是一夜未睡,还是临明惊醒,词中并未明说,只用“病怀如许”一句轻轻带过,随即详为叙写其情。
主人公整整一天都感觉到愁病之深,直到黄昏,未得纾解,那华美的博山炉,香气袅袅,也只是徒增愁怀而已。
恹恹,《定风波》有“年年三月病恹恹”语;悄悄,则出自《诗·庸风·柏舟》:“忧心悄悄。
”但是,令词人忧心的是什么呢?又打断不说,转为写景。
杨花轻浮无根,所以为薄幸;燕子不忘旧巢,所以为多情。
二者本非同类,不仅自然属性不同,人类所赋予它们的品质也不同,但现在却一齐来到了词人的窗前,细语低诉。
看似矛盾,联系作者的身世,正见出其万感横集,五中无主的状态,确是“剪不断,理还乱”,于是仍集中笔力写伤春。
红雨,喻落花。
《百舌吟》:“花枝满空迷处所,摇动繁英坠红雨。
”《将进酒》:“桃花乱落如红雨。
”但“几番”二字,却具见词人观察之细,感怀之深。
一夜风雨,摧折花落,原在意想中,不过,词人却在一样狼藉的落花中,发现凋零的时间还有长短的不同,因而更加感到夜间风雨之威,不管枝头花朵多么具有生命力,仍然是不堪摧残。
所以有“无端”之感,所以要“怨”。
过片由景到情,抒发主人公心中的感受。
起首三句,刻画了深闺中盼归的女子形象。
“嫩草”句出自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招隐之说,向有二解。
或曰招致山谷潜伏之士,或曰含有离开朝廷,避祸远引之意。
今取后者。
徐灿的丈夫陈之遴原为显宦,人清再仕,有亏品节。
徐灿虽然心中不满,格于身份,无以表之,所以在用典时,赋予微言大义。
可是,夜长梦短,连梦中都无法充分表达此中幽情,只有像一样,“制菱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这也就是“冷香浸佩”的意思。
在这样的感情形态中,自然逗出“别有伤心处”一句。
接下来三句,有两层意思。
天气阴晴寒暖不定,就病中的主人公来说,当然是难以将息;但反清复明之大业渺茫难知,努力总是伴随着失望,不也使人感到愁之无极吗?于是末三句就专门写愁。
渊源所自,见于赵德庄《鹊桥仙》“春愁元自逐春来,却不肯随春归去”以及《祝映台近·晚春》“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但翻进一层,又有发展。
赵、辛仅说到春天带来春愁,因而希望春归之时,再把原样的愁带走。
徐灿却认为,愁并不是静态的。
它随着春天的到来而到来,也随着春天的发展而增长。
它增长到这种程度,甚至连春天也不肯放走,意即主人公的心里将永远为春天而感伤,永远有排遣不尽的春愁。
这一写法,在前人的基础上,又翻出了新意。
读徐灿此词,难免让我们想起杰出的女词人。
的确,徐词化用李词之处甚多。
如“怨东风”数句,出自李《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永昼恹恹”数句,出自李《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半暖微寒”数句,出自李《声声慢》:“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词中的叠字,也和李清照的《声声慢》颇有渊源。
宋代以后的女词人,在创作时,心目中往往有李清照在,这首词也可以提供一个例证。
但徐灿和李清照虽然时代和身世有相同之处,但徐由于丈夫的仕清,显然有更多的难言之隐。
像“嫩草王孙归路”这样的感受,李清照的词中就不曾出现过。
因此,这两位不同时代的杰出女词人在对各自生活的感情体味上,仍然有不少非常个性化的东西,不独艺术上各出机杼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