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坂坡之战时,一代奸雄曹操犯了什么错?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
【千问解读】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
” 这是著名兵法家在其著作《兵法》中所说的道理,东汉末年的曹操年少时就很喜欢读《》,甚至还详细地给《孙子兵法》写了注释,而他本人也确实是当时很厉害的军事家,打过好多次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
但是在长坂坡追杀刘备的时候,曹操却很显然忘记了《孙子兵法》中的道理,犯下了一个致命错误,导致自己差点就被包了饺子。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已经彻底统一了北方,并且将原本的、都消化为自己的实力,于是训练水军开始南下,想要一举平定南方,彻底统一天下,奠定自己的不世之功,他的第一站便是荆州。
原本的荆州牧虽然没有太大的野心,无意争雄天下,但是本身的实力也非常强大,能够将处于的荆州,守护的严严实实,让曹操与都讨不了好。
然而这年八月,原本强大的刘表因病去世,他的第二个儿子刘琮在母亲与舅舅等人的拥护下,继承了荆州牧之位。
刘琮这个人从小就受到刘表的溺爱,基本上没干过什么事情,自然也就没有太多担当,根本就没有拼死一战的决心与勇气,等到曹操大军一来,他便直接不战而降,让曹操大军大举南下。
问题在于,当时的刘备还在荆州寄居,而刘琮根本就没有给他通知说自己投降了,于是等到曹操即将的时候,刘备才恍然惊觉,原来老对手已经来了。
当时的他仅仅占据着新野一座小城,根本没有实力与曹操的大军对抗,劝他控制住刘琮,夺取荆州牧之位,控制刘表留下来的军队,以此与曹操对抗。
然而刘备拒绝了,他说自己不忍心这样做,不能够去抢夺刘表儿子的东西,于是他只能够带着军队往南方撤退。
听到刘备撤离的消息,当地有十万左右的老百姓,拖家带口地跟随在后,众人都劝说刘备抛开这些老百姓,轻军前进,但是刘备流着眼泪说:“他们愿意跟随我,我又怎么忍心抛弃他们呢?” 于是刘备就带着这十万老百姓一起前进,行军速度大大减慢,曹操得知消息后,亲自率领五千精锐的五千虎豹骑作为急追,务必要拖住刘备,想要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将这个宿敌给灭掉。
曹操的虎豹骑本来就是天下间的精锐,而刘备又有着十万百姓拖累进度,于是刘备最终在当阳长坂坡被曹操追上。
就在曹操心急着要去追刘备的时候,他已经无意间犯下了致命错误,并且这个错误被荆州的将领王威给发现了。
王威得知曹操亲自率着五千人马去追刘备的时候,简直大喜过望,马上就找到了刘琮献上自己的计策: “曹操闻将军既降,刘备已走,必懈弛无备,轻先单进。
若给威奇兵数千,徼之于险,操可获也。
获操,即威震四海,非徒保守今日而已。
” 曹操听说您已经投降了,并且刘备又已经逃跑,他在荆州的两个对手都大势已去,那么曹军现在的形势必然是极其松懈没有防备,再加上他为了追上刘皇叔,脱离大部队,独自带着几千人马孤军深入到不熟悉的地方,这个时候只要您给我几千人马,在险要之地埋伏一波,必然可以擒获曹操,到时候我们就可以威震天下,时代局势的走向便大大不同。
从王威的这个发言来看,他绝对有资格算得上是当时一流的,曹操所犯下的那个错误,正是在不熟悉的地方孤军深入,而历史上另外一个孤军深入的著名例子叫做,因为急着要去追杀师弟,结果中了孙膑的埋伏,成为了孙膑兵马的箭下亡魂。
急着去抓刘备的曹操,与急着去抓孙膑的庞涓非常像,他们都朝着对手露出了自己的“可胜之机”, 孙膑抓到了那个机会,王威看到了那个机会,但是王威最终没有抓住,因为他的主公刘琮胆子很小,不敢去干这个事情,所以没有最终拍板,没有给王威兵马。
如果说刘琮能够给王威兵马的话,那么曹操被抓几乎是百分之百的,他为了追到刘备,近乎是一种不管不顾的姿态,其它事情全都没有管了,而是率领着五千虎豹骑一天一夜的功夫就跑了三百多里,才赶到长坂坡追上刘备,这个时候他的士兵与坐下战马,几乎都是精疲力尽的状态,全靠着“刘备已经撑不住,只要赶到就能胜利”的士气支撑。
这个时候若是王威带着兵马,都不需要有五千,哪怕是只有两千,在险要之地处设下埋伏,想要对付这样一支人困马乏,且对外部攻击完全没有半点心理准备,同时还不懂得当地地形的军队,难度并不算大,何况刘备也是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到时候他率军一反杀,曹操便是插翅难逃。
可惜,王威的眼光与计策固然好,但是却碰上了刘琮这么一个主公,于是便只能坐失良机了。
刘琮投降之前,曹操允诺他继续当荆州牧,但是在他投降以后,曹操便违背了诺言,将他给调到青州当刺史,刘琮无奈上路,当年荆州的官员将领纷纷追随曹操,跟从刘琮上路的便只有王威一人。
刘琮还没有去到青州,曹操便又派遣率军前去追杀,忠心护主的王威在乱军中被杀,于建安13年(公元前208年)逝世。
东汉末年是一个将星璀璨的时代,有着无数著名的将军,但其实我们所耳熟能详的、、于禁等人,他们的眼光与能力并不一定就能够强过王威,只可惜王威跟错了人,所以他虽然有着惊世之才,又有着与诸葛亮那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耿耿忠心,但是后人依然很少有听过他的名字。
这大概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选择大于努力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官渡之战时,一代奸雄曹操和袁绍打的正欢,刘表孙策为什么没有偷袭许昌
、韩遂在关中,在益州,在荆州,在江东,在辽东向来不参与中原的斗争,可以存而不论。
马腾和韩遂在关中,但名义上关中的最高军事长官是钟繇。
而且,关中的局势此时仍然处在混乱之中,并不明朗,各派表面上都服从朝廷,但主要精力用在相互厮杀。
钟繇是的司隶校尉,一直是服从汉朝朝廷的,至少表面上如此。
官渡之战时,钟繇给曹操送了两千匹战马,支持力度算是不小的。
马腾此时也是服从朝廷的,并且,在官渡之战的时候派率领一小支部队,跟随曹操参加了官渡之战。
刘璋此时和已经闹僵,和刘表也关系很糟糕。
早在时期,刘表就向朝廷揭发刘焉在益州私造车辇之类御用物品,有。
之后,益州发生了等人的叛乱,刘表表示支持。
甘宁被刘璋击败后,逃入荆州。
刘璋继位后,曾派益州重要人物赵韪率军进攻刘表,只是赵韪在前线突然回师成都,进攻刘璋,才就此作罢了。
官渡之战时,刘璋曾派了三百从征,以示对朝廷恭顺。
孙策此时已经平定江东,曹操在消灭吕布和袁术之后,也已经完全控制了江淮地区,两家是正面接触的。
但孙策此时的计划并不是北伐中原,而是想着溯江而上,与刘表争夺荆州,给他父亲报仇。
更重要的是,此时江东新定,人心不稳,江东地方豪强并未完全接受,中原流寓人士此时对孙氏也持观望态度,孙氏能不能站稳脚跟还很难说。
所以,孙策临死前曾叮嘱,如果在江东站不住脚,就要退回淮西。
而且,在此之前,在袁术称帝之后,孙策就与曹操结盟,要一起讨伐袁术,曹操也以朝廷的名义,拜孙策为破虏将军。
袁术灭亡后,孙策想让曹操表荐他为大司马,曹操不同意,双方关系转而恶化,但还没有完全破裂,依然维持着表面上的同盟关系。
官渡之战时,曹操以朝廷名义征召此时被孙策囚禁的,以及已经头像了孙策的华歆,孙策也都送给了曹操。
长江以南地区,从表面上看,刘表是当时实力最强的一家,也是除了袁绍之外,唯一有能力直接威胁曹操的势力。
而且,当时刘表还占据着襄樊,最前线的新野已经在南阳盆地之中,离宛城不远。
在官渡之战时,曹操就一直很担心刘表会突袭许都。
但等人认为,刘表没什么进取心,不会这么做,让曹操放心大胆的与袁绍进行战略决战,不要过分担心刘表会和袁绍夹攻曹操。
因为刘表当时和曹操的地盘直接接触,加之刘表左右的刘璋和孙策都与刘表为敌,所以刘表此时与袁绍是同盟关系,共同对抗曹操。
同时,刘表还要随时准备应付孙策和刘璋的进攻,尤其是孙策一直试图进攻黄祖,刘表也要随时准备支援黄祖。
此外,这段时期还发生了长沙的张羡叛乱,一直在和刘表打仗,还没有完全平定。
所以,投奔刘表后,曾建议偷袭,但刘表并未采纳这个意见。
这样,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当时的局面就是,袁绍与刘表结盟,把曹操夹在中间,但曹操与刘璋和孙策结盟,保持着对刘表的包围态势,而且是三面包围,迫使刘表不敢轻举妄动,曹操才能够专心致志的与袁绍进行战略决战。
而且,官渡之战时袁绍倾国而出,对曹操来说是事关生死存亡的大战,是输不起的战争。
相对而言,只有袁绍除了要面对曹操之外,周边没有其它比较强大的能够威胁到他的势力,处于比较有利的位置。
如果当时刘表按照刘备的建议,偷袭许昌,是否有可能成功呢?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刘备此时实际上并没有这个能力。
荆州当时在南方算是比较强大的,但开发程度也有限,人口比较多、经济比较繁荣的实际上都在长江以北,尤其是南阳郡,但南阳早就被曹操占领了。
刘表此时既要防御刘璋和孙策,还要在南线与张羡打仗,就算是他有心北上进攻曹操,实际上也并不可能抽调出太多兵力来。
随机文章古罗马皇帝德修斯简介沉船宝藏阿托卡夫人号,8吨黄金加古董价值26亿人民币北极为什么只有冬夏两季,地球绕太阳自转轴导致(冬季长达6个月)飞机迫降为什么要脱鞋,害怕鞋划破充气滑梯/影响飞机乘客逃生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发射40颗导航卫星/精度堪比GPS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