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四才子唐寅:传世画作赏析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07 点击数:
简介: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唐生、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绘画宗

【千问解读】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唐生、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绘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

人物画师承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

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

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

绘画上与沈周、、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

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并称“”。

3539 月泉图卷 手卷 水墨纸本 尺寸画心31×113cm;题跋31×135cm《月泉图卷》的特点:一、吴门四大家,有其三家合制。

《月泉图卷》唐寅作画心,长113厘米。

祝允明、文徵明题后跋,长135厘米。

祝允明题跋共计264字,文徵明题跋共计59字。

三家因赠送人的身份地位特殊,绘制与书写上都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准,不同于应酬之作。

且三家合制的作品,在他们各自的传世作品中都极为稀少。

二、唐寅晚年山水绘画风格大成后的体现。

此作创作于1515年,唐寅45岁,是唐寅从南昌宁王处脱身归里之作。

全卷充满了淡泊功利、看破人生、遁隐避世的思绪,这种情绪使得他的艺术风格变化更加明显,在笔墨技巧方面呈现了院体的面貌,又多融进了元以来文人画的笔墨韵味,工劲中兼有细秀圆润,勾描斫皴多用尖笔柔毫,墨色层次丰富,画面意境,亦虚亦实,亦简亦繁,疏密有致。

这些特征正是唐寅晚期的山水绘画风格大成的特点。

三、已存世尚未经考辨的又一幅别号图,对于丰富此类作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月泉图卷》是除了馆藏唐寅《悟阳子养性图卷》、《毅庵图卷》、《事茗图卷》、《双鉴行窝图册》、《梅谷图轴》、《桐山图卷》、《守耕图卷》、《款鹤图卷》以及艺术品市场拍卖唐寅《松崖别业图》、《野亭霭瑞图》作品以来,发现的又一幅别号图,极具研究价值。

0444 石林消夏图 立轴 设色纸本 尺寸110×42cm此图写石林消夏,画的似是吴门天平山景色。

近处平岗乱石,泉流淙淙流向山外,茂林板桥之上,有高士扶杖入山,不远处一红衣士人正回首相呼。

岗后悬崖斜出,危峰入云,泉流奔泻。

境界高旷幽绝,画法秀润,虚实生发。

石法用小斧劈细皴密擦,间用长线轻松勾勒,尚有周臣遗规。

而石上高耸的乔木,则与文徵明画法相近。

唐伯虎年轻时与文徵明极友善,又极佩服其人品学问,尝一度愿意委屈身份拜文徵明为师,故早年吸收文徵明画法自在常理之中。

画上落款未记岁月,从画法论,似是其较早时期的作品。

*1249 行书七古诗卷 手卷 水墨纸本 尺寸书法30×262cm;后跋30×40cm作品所书内容主要是自作诗三首,即“花下酌酒歌”和“席上答王履吉”(两诗均见于《唐伯虎全集》卷一,字句略有出入),第三首诗,似乎是当场发挥、作与云庄老兄的箴规之诗,故未见《唐伯虎全集》入录。

此件《自书诗卷》当是唐寅较晚年之作。

因所钤“逃禅仙吏”一印为1514年唐寅从南昌宁王处脱身归里以后所刻;所书诗文的内容充满了淡泊功利、看破人生、、借酒浇愁的感慨和思绪;书法风格亦吻合他晚年吸取米芾之长、揉合各体的面貌。

*1715 落花诗意图 立轴 纸本 尺寸34×60.5cm此幅水墨花鸟画,以水墨提炼形象,作者惜墨如金,落笔简静,满纸孤冷,画出了桃花的静与冷。

画中落花数点,或正飘扬于风中,或已落地为泥尘。

紫燕一双,蹁跹相对,中间隔着落花,顾盼交流,传达着生命的感伤。

落花与紫燕两种物象,一静一动,画面其余部分大片留白,孤寂空灵,传达着人生的渺茫、生命的寂寥、岁月的惆怅。

画面空灵亦是画家追求的一种境界,溥心畲曾说“凡画,以空灵为上。

”此作正是唐寅以无胜有的空灵妙作。

2430 野衲挑寒图 立轴 设色绢本 尺寸137.5×65.5cm款识:北风吹雪正漫漫,不独蓝关道路难。

野衲归来何所有,杖头挑得万峰寒。

唐寅。

钤印:唐寅私印(白) 南京解元(朱)鉴藏印:墨香室(朱) 王澍印(白) 延晖阁□珍赏(朱) 世德堂(白) 庄为龙印(朱)说明:张大千、王澍等鉴赏。

庞耐旧藏,庞耐直接得自于张大千。

2787 群卉图卷 手卷 设色纸本作者唐寅 文徵明 尺寸32×378.5cm文徵明题款:(一)祯祥为盖瑞庶根,紫玉团团襞积痕。

采啖直须三百本,一年一本作盘餐。

征明题。

钤印:「停云」、「征仲父印」、「玉兰堂」(二)色映三湘翠,花开九畹春。

银豪濡晓露,写彩倍精神。

征明。

钤印:「征明」(三)窈窕通幽一径长,野人缘径撷羣芳。

不嫌朝露衣裳湿,自喜春风屐齿香。

征明。

钤印:「征仲父印」(四)三月曲江微雨干,东风一日遍长安。

围烟簇粉春如海,总待新郎马上看。

征明。

钤印:「玉兰堂」(五)山榴藏百宝,笑口一时开。

吉兆应留子,公侯衮衮来。

征明。

钤印:「玉兰堂」(六)仙萼银宫发,天香玉殿披。

早香云露上,折取最高枝。

征明。

钤印:「征仲父印」(七)我老爱种菊,自然宜野心。

秋风吹破屋,贫亦有黄金。

征明。

钤印:「玉兰堂」(八)海棠初绽露华浓,碧玉阶前锦万重。

自愧无香甘冷澹,断肠应不惹游蜂。

钤印:「征明」(九)天上梅姬浅澹妆,露华肌骨雪衣裳。

若非有鸟通消息,谁识春风一面香?钤印:「征明」(十)犀甲凌寒碧叶重,玉杯擎处露华浓。

何当借寿长生酒,只恐茶仙不肯容。

钤印:「征明」(十一)得水能仙天与奇,寒香寂莫动冰肌。

山风透骨今谁有?淡扫娥眉参一枝。

嘉靖乙未(1535)二月十日,见六如兄所作 随机文章英国决心级核潜艇造价,4000万英镑让苏联不敢妄动世界上十大最神秘的木乃伊,外星人木乃伊毁掉你的三观木星和土星碰撞会怎样,会形成新的天体(人类可能会灭亡)长剑10巡航导弹威力,杀伤范围2公里能瞬间摧毁万吨级舰艇克莱因瓶为什么装不满,克莱因瓶只能存在于二维的平面画中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困顿才子终归尘:唐伯虎的悲剧人生终章

在苏州城外的桃花坞深处,54岁的在寒风中写下绝笔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 ,这位曾以 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名震天下的画家,最终在穷困潦倒中结束了跌宕起伏的一生。

他的结局不仅是个人命运的悲剧,更是文人群体在制度挤压下的集体缩影。

一、科场沉浮:从解元到阶下囚的命运转折 弘治十二年(1499年)的会试泄题案,彻底改写了唐伯虎的人生轨迹。

这位29岁便高中解元的才子,因与富弟徐经结伴赴考,被卷入科场舞弊风波。

尽管《实录》记载 言官劾考官程敏政受贿,及寅、经皆预焉 ,但现代学者考证,实为徐经通过家仆贿赂考官仆役获取考题,唐伯虎仅因考前豪言 必夺会元 而遭牵连。

这场冤案导致唐伯虎被 黜为浙藩小吏 ,这对心高气傲的才子而言无异于精神凌迟。

他断然拒绝赴任,在《与书》中剖白心迹: 计偕之辱,羞归故里 ,从此与仕途绝缘。

其妻(一说)不堪清贫改嫁,更让这位昔日解元沦为市井笑柄。

二、宁王惊魂:装疯求生的政治博弈 正德九年(1514年),44岁的唐伯虎迎来人生最后转机。

宁王朱宸濠以重金聘其入幕,这位落魄才子本欲借此重振声名,却在南昌目睹宁王暗中打造兵器、招纳亡命。

据《·宸濠传》记载,唐伯虎察觉宁王谋反企图后,上演了 佯狂使酒,露其丑秽 的脱身大戏。

在《致仕友书》中,他以隐晦笔触记录这段惊魂往事: 臣不得已,乃佯狂以处。

每旦,辄饮浊醪数升,醉则裸形踞地,歌啸自若。

这种近乎自毁的表演,终使宁王 恶而逐之 。

三年后宁王起兵反叛,四个月即被平定,唐伯虎的先见之明虽保住性命,却也彻底断绝了其仕进可能。

三、桃花庵主:困顿中的艺术涅槃 脱离宁王府后,唐伯虎在苏州城北桃花坞筑 桃花庵 为居。

这座用藏书典当换来的破旧宅院,成为他最后的艺术圣地。

在《桃花庵歌》中,他以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的,掩盖着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的悲凉。

晚年的唐伯虎靠卖画为生,却始终恪守文人风骨。

据《吴郡丹青志》记载,其画作 虽寸缣尺素,人争购之 ,但生活依旧困顿。

53岁时,他在给友人信中自述 三日无烟不觉饥 ,病中仍需友人接济。

这种生存困境,反而催生出《图》《骑驴思归图》等传世杰作,其画作中 孤高绝俗 的气质,正是其人生境遇的艺术投射。

四、身后哀荣:从草席裹尸到天价遗作 嘉靖二年(1524年)冬,唐伯虎在贫病交加中离世。

据《祝枝山墓志铭》记载,其 卒之日,家无隔宿粮 ,最终由弟弟唐申草草安葬于横塘王家村。

这位曾让 吴中争相延致 的才子,身后竟连块像样的墓碑都没有。

历史的吊诡在于,生前困顿的唐伯虎,其艺术价值在身后却不断攀升。

2013年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其《庐山观瀑图》以5.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亿元)成交,创下中国古代书画拍卖纪录。

这种生前死后境遇的巨大反差,恰似其《言志》诗中所写: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

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五、文化解码:才子悲剧的时代注脚 唐伯虎的结局绝非个人悲剧,而是明代文人困境的典型样本。

在科举取士的单一评价体系下,像他这样 性疏朗不羁 的才子,注定与官场格格不入。

其师沈周在《唐寅墓志铭》中一针见血地指出: 才高见忌,世道如此。

从文化史视角审视,唐伯虎的 风流 表象下,实则是知识分子在专制统治下的精神突围。

他以《桃花庵歌》构建的桃花源,与的武陵桃源形成跨时空对话;其装疯脱身的政治智慧,又与的 佯狂避世 一脉相承。

这种将个体命运升华为文化符号的能力,使其成为解读明代文人心态的重要标本。

当后世游客在苏州唐寅祠前驻足时,看到的不仅是江南才子的风流韵事,更是一个时代对知识分子的精神围剿。

唐伯虎用54年的人生,演绎了中国文人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的终极困境。

他的结局,既是个体生命的挽歌,也是整个文化群体在皇权专制下的集体悲鸣。

这种超越时空的精神共鸣,或许正是唐伯虎艺术生命永恒的真正密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困顿才子终归尘:唐伯虎的悲剧人生终章

在苏州城外的桃花坞深处,54岁的在寒风中写下绝笔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 ,这位曾以 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名震天下的画家,最终在穷困潦倒中结束了跌宕起伏的一生。

他的结局不仅是个人命运的悲剧,更是文人群体在制度挤压下的集体缩影。

一、科场沉浮:从解元到阶下囚的命运转折 弘治十二年(1499年)的会试泄题案,彻底改写了唐伯虎的人生轨迹。

这位29岁便高中解元的才子,因与富弟徐经结伴赴考,被卷入科场舞弊风波。

尽管《实录》记载 言官劾考官程敏政受贿,及寅、经皆预焉 ,但现代学者考证,实为徐经通过家仆贿赂考官仆役获取考题,唐伯虎仅因考前豪言 必夺会元 而遭牵连。

这场冤案导致唐伯虎被 黜为浙藩小吏 ,这对心高气傲的才子而言无异于精神凌迟。

他断然拒绝赴任,在《与书》中剖白心迹: 计偕之辱,羞归故里 ,从此与仕途绝缘。

其妻(一说)不堪清贫改嫁,更让这位昔日解元沦为市井笑柄。

二、宁王惊魂:装疯求生的政治博弈 正德九年(1514年),44岁的唐伯虎迎来人生最后转机。

宁王朱宸濠以重金聘其入幕,这位落魄才子本欲借此重振声名,却在南昌目睹宁王暗中打造兵器、招纳亡命。

据《·宸濠传》记载,唐伯虎察觉宁王谋反企图后,上演了 佯狂使酒,露其丑秽 的脱身大戏。

在《致仕友书》中,他以隐晦笔触记录这段惊魂往事: 臣不得已,乃佯狂以处。

每旦,辄饮浊醪数升,醉则裸形踞地,歌啸自若。

这种近乎自毁的表演,终使宁王 恶而逐之 。

三年后宁王起兵反叛,四个月即被平定,唐伯虎的先见之明虽保住性命,却也彻底断绝了其仕进可能。

三、桃花庵主:困顿中的艺术涅槃 脱离宁王府后,唐伯虎在苏州城北桃花坞筑 桃花庵 为居。

这座用藏书典当换来的破旧宅院,成为他最后的艺术圣地。

在《桃花庵歌》中,他以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的,掩盖着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的悲凉。

晚年的唐伯虎靠卖画为生,却始终恪守文人风骨。

据《吴郡丹青志》记载,其画作 虽寸缣尺素,人争购之 ,但生活依旧困顿。

53岁时,他在给友人信中自述 三日无烟不觉饥 ,病中仍需友人接济。

这种生存困境,反而催生出《图》《骑驴思归图》等传世杰作,其画作中 孤高绝俗 的气质,正是其人生境遇的艺术投射。

四、身后哀荣:从草席裹尸到天价遗作 嘉靖二年(1524年)冬,唐伯虎在贫病交加中离世。

据《祝枝山墓志铭》记载,其 卒之日,家无隔宿粮 ,最终由弟弟唐申草草安葬于横塘王家村。

这位曾让 吴中争相延致 的才子,身后竟连块像样的墓碑都没有。

历史的吊诡在于,生前困顿的唐伯虎,其艺术价值在身后却不断攀升。

2013年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其《庐山观瀑图》以5.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亿元)成交,创下中国古代书画拍卖纪录。

这种生前死后境遇的巨大反差,恰似其《言志》诗中所写: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

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五、文化解码:才子悲剧的时代注脚 唐伯虎的结局绝非个人悲剧,而是明代文人困境的典型样本。

在科举取士的单一评价体系下,像他这样 性疏朗不羁 的才子,注定与官场格格不入。

其师沈周在《唐寅墓志铭》中一针见血地指出: 才高见忌,世道如此。

从文化史视角审视,唐伯虎的 风流 表象下,实则是知识分子在专制统治下的精神突围。

他以《桃花庵歌》构建的桃花源,与的武陵桃源形成跨时空对话;其装疯脱身的政治智慧,又与的 佯狂避世 一脉相承。

这种将个体命运升华为文化符号的能力,使其成为解读明代文人心态的重要标本。

当后世游客在苏州唐寅祠前驻足时,看到的不仅是江南才子的风流韵事,更是一个时代对知识分子的精神围剿。

唐伯虎用54年的人生,演绎了中国文人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的终极困境。

他的结局,既是个体生命的挽歌,也是整个文化群体在皇权专制下的集体悲鸣。

这种超越时空的精神共鸣,或许正是唐伯虎艺术生命永恒的真正密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加入收藏
               

吴中四才子唐寅:传世画作赏析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