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食足兵典故出处介绍

诸葛亮还曾向刘备求情,饶过了蒋琬的死罪,究竟蒋琬身上有哪些优点吸引了诸葛亮呢?其实诸葛亮很早就在考虑接班人的问题了,可能我们会觉得是马稷或者是姜维,但诸葛亮去世后蜀军最高统领成了蒋琬。
这次介绍的成语“足食足兵”就和蒋琬有关,
【千问解读】
其实有很多人都不解,蒋琬为什么能当上诸葛亮的接班人,感觉蒋琬在蜀汉的存在感就偏低,而且也没做出过什么很大的贡献。
诸葛亮还曾向刘备求情,饶过了蒋琬的死罪,究竟蒋琬身上有哪些优点吸引了诸葛亮呢?其实诸葛亮很早就在考虑接班人的问题了,可能我们会觉得是马稷或者是姜维,但诸葛亮去世后蜀军最高统领成了蒋琬。
这次介绍的成语“足食足兵”就和蒋琬有关,一起来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蒋琬传》,时间是在蜀汉建兴年间,主人公是蒋琬。
原文如下:
建兴元年,丞相亮开府,辟琬为东曹掾。
举茂才,琬固让刘邕、阴化、庞延、廖淳,亮教答曰:“思惟背亲舍德,以殄百姓,众人既不隐于心,实又使远近不解其义,是以君宜显其功举,以明此选之清重也。
”迁为参军。
五年,亮住汉中,琬与长史张裔统留府事。
八年,代裔为长史,加抚军将军。
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
亮每言:“公琰讬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
”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蜀汉建兴元年(公元223年),丞相诸葛亮设立丞相府,征辟蒋琬担任东曹掾,并举荐他为茂才。
蒋琬坚决辞让给了刘邕、阴化、廖淳、庞延。
诸葛亮开导蒋琬说:“你离开双亲故旧,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所以举荐你为茂才。
如果让给别人,既会让其他人心中不安,又会是不明真相的人们心存疑惑。
所以,这次对你的举荐是非常合适的,可以表明朝廷对人才的清贵和慎重。
”不久,蒋琬被晋升为参军。
蜀汉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诸葛亮驻扎汉中,蒋琬与丞相府长史张裔留守成都,主持丞相府日常工作。
蜀汉建兴八年(公元230年),蒋琬接替张裔担任长史,又被任命为抚军将军。
诸葛亮多次在外征战,蒋琬都供给充足的粮食和兵器。
诸葛亮常说:“蒋公琰忠诚正直,是能与我一起辅佐王业的人。
”他还秘密地上表给后主刘禅说:“如果我不幸去世,国家大事可以托付给蒋琬。
”
本文要介绍的三国成语,便是文中提到的“足食足兵”,意为粮食充足,武备修整。
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论语•颜渊》中的“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
诸葛亮主政期间,蜀汉的经营大部分都汇集在丞相府中任职。
这其中既有蒋琬、费祎,也有马谡、张裔等人。
为何蒋琬能脱颖而出成为诸葛亮的接班人呢?这则成语故事做了一个很好的说明。
除了忠诚正直的性格之外,蒋琬还具备超强的工作能力,这其中尤以“足食足兵”令诸葛亮最为欣赏。
早在刘备时期,诸葛亮留守成都,主要负责的也是“足食足兵”之类的后勤保障工作,而诸葛亮完成得非常出色。
如今蒋琬负责这项繁琐而复杂的工作,达到的效果与当年诸葛亮一样,难怪诸葛亮会下定决心将身后事交给蒋琬。
阳和启蛰,品物皆春的意思是什么含出处,揭秘,典故,全诗赏析
2、阳和启蛰 品物皆春全诗《景德以后祀五方帝十六首其一》作者:佚名条风斯应,候历维新。
阳和扈蛰,品物皆春。
篪簧协奏,簠簋毕陈。
精羞丰度,景福攸臻。
3、阳和启蛰 品物皆春的出处典故这句话是出自《宋史·乐志》。
4、阳和启蛰 品物皆春揭秘和赏析阳和启蛰,品物皆春的意思是蛰虫始振,,蛰虫,是冬藏之虫,春天来了被惊醒,动而未出,春回大地,一片生机,也是比喻恶劣的环境过去,顺利和美好的时光开始了的意思。
这句话是出自《宋史·乐志》,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春天当作一年的美好开端,代表着新生与希望,预示着圆满顺利的未来,预示着新的希望。
沧海桑田是什么意思 典故由来是什么
意思是大海变成农田(桑田: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巨大。
现在通常用来比喻人事物的变迁或岁月的更迭。
沧海桑田是什么意思沧海桑田意思是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
比喻人世间事物变化极大,或者变化较快。
,桑田:农田。
沧海桑田读音是cāng hǎi sāng tián,简拼 chst,为联合式结构,沧海和桑田为并列词语,沧海桑田通常在源物备句子中作谓语、宾语、分句。
造句参考:离开几十年,今日重回故乡,已是人事全非,颇有沧海桑田之慨。
“沧海桑田”典故中所谓的“沧桑之变”是发生在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
由于地球内部的物质总在不停的运动着,所以会促使地壳发生变动,有时上升,有时下降。
挨近大陆边缘的海水比较浅,假如地壳上升,海底便会露出,而成为陆地;相反,海边的陆地下沉,便会变为海洋。
有时海底发生火山喷发或地震,形成海底高原、山脉、火山,它们如果露出海面,也会成为陆地。
但“沧海桑田”主要还是因为气候的变化。
沧海桑田的典故来源沧海桑田出自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意思是麻姑自己说道,自从到这里以来,已经眼见东海三次变为农田。
葛洪,晋句容人,字稚川,自号抱朴子。
好神仙导养之法,着《抱朴子》一书,述炼丹之法,建立长生理论。
而成书时间较晚的《神仙传》,收录数十位道教神仙的传记,书里记载这么一段故事:传说中的仙女麻姑,在和仙人王方平谈天叙旧时说道:自从上次接待你之后,东海已经三次变成农田了,时间过得真快。
刚才到蓬莱仙山去巡视时,看见周围的海水,比我上次去时又浅了一半,难道又将再度乾涸变成陆地?王方平于是感叹地说:一旦变成陆地后,行经东海,又要满是飞扬的尘土了。
后来这个故事演变成沧海桑田这句成语,桑田就是种农作物的田,也就是陆地。
沧海桑田原用来比喻环境变化很大,后也可用来比喻世事无常,变化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