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郎传业典故出处介绍

因为曹操当年花重金从匈奴人手里将蔡文姬给赎回,并且将她嫁给了董祀。
有人说其实曹操对蔡文姬也有意思,不过曹操出了名的爱人妻,如果他真喜欢蔡文姬的话不可能还让给别人。
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中郎传业”,就跟蔡文姬还有曹操有关,一起
【千问解读】
蔡文姬是三国时期的大才女,其实历史上关羽蔡文姬的记载并不是很多,但她和曹操之间的故事似乎一直都非常引人关注。
因为曹操当年花重金从匈奴人手里将蔡文姬给赎回,并且将她嫁给了董祀。
有人说其实曹操对蔡文姬也有意思,不过曹操出了名的爱人妻,如果他真喜欢蔡文姬的话不可能还让给别人。
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中郎传业”,就跟蔡文姬还有曹操有关,一起来看看当时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后汉书•列女传》,时间是在献帝建安年间,主人公分别为蔡文姬和曹操。
原文如下:
陈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
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
适河东卫仲道。
夫亡无子,归宁于家。
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
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
操因问曰:“闻夫人家先多坟籍,犹能忆识之不?”文姬曰:“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
今所诵忆,裁四百余篇耳。
”操曰:“今当使十吏就夫人写之。
”文姬曰:“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
乞给纸笔,真草唯命。
”于是缮书送之,文无遗误。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陈留郡董祀的妻子,是同郡蔡邕的女儿,名琰,字文姬。
她学识广博,很有辩才,而且精通音律。
蔡文姬后来嫁给了河东郡的卫仲道。
卫仲道后来去世,又没有孩子,文姬便回到了娘家。
献帝兴平年间,天下大乱,她被胡人骑兵掳走,嫁给了南匈奴左贤王,在匈奴一共十二年,生了两个儿子。
曹操早年与蔡邕关系密切,怜悯他没有后嗣,便派使者到匈奴,用金壁将蔡文姬赎回,又将她嫁给了董祀……
曹操问蔡文姬说:“听说以前夫人家有很多古籍,不知你还记得有哪些?”蔡文姬回答:“从前先父送给我四千多卷古籍。
这些年流离涂炭,已经全部遗失了。
如今我能背诵的也只有四百多篇。
”曹操说:“我现在就派十名数吏到你家去抄下来。
”蔡文姬回答:“我听说男女有别,按照礼节不能亲自传授。
请您给我一些笔纸,用楷书还是草书写出来都行。
”于是,蔡文姬回到家中,亲自缮写,然后送给曹操,没有漏掉或写错一个字。
本文要介绍的便是根据这个故事演变出来的一句成语,叫做“中郎传业”,意为有才并能继承父业的女子。
这句成语中的“中郎”,原本是汉代官名,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曾经在汉末担任过左中郎将一职,也被后人称为蔡中郎,在该成语中借指蔡邕。
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汉末名士,曾在朝中担任要职。
不过,在汉末混乱的局势下,蔡家的命运也随之起伏不定。
蔡文姬嫁给卫仲道数年后,丈夫去世,自己只好回到了父亲家中寡居。
谁知不久后董卓挟持朝廷前往长安,蔡文姬又在途中被少数民族骑兵掳走,后成南匈奴左贤王的妻子,最终曹操花费重金才将蔡文姬赎回,他的生活总算得以安定。
这里附带要说一句,曹操赎回蔡文姬,完全是出于对忘年之交蔡邕的缅怀之情,并无杂念。
至于有文艺作品中描述的曹操贪图蔡文姬的美色,并与之蔡文姬之间发生恋情,完全是文学作品的虚构,并非历史的真相。
阳和启蛰,品物皆春的意思是什么含出处,揭秘,典故,全诗赏析
2、阳和启蛰 品物皆春全诗《景德以后祀五方帝十六首其一》作者:佚名条风斯应,候历维新。
阳和扈蛰,品物皆春。
篪簧协奏,簠簋毕陈。
精羞丰度,景福攸臻。
3、阳和启蛰 品物皆春的出处典故这句话是出自《宋史·乐志》。
4、阳和启蛰 品物皆春揭秘和赏析阳和启蛰,品物皆春的意思是蛰虫始振,,蛰虫,是冬藏之虫,春天来了被惊醒,动而未出,春回大地,一片生机,也是比喻恶劣的环境过去,顺利和美好的时光开始了的意思。
这句话是出自《宋史·乐志》,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春天当作一年的美好开端,代表着新生与希望,预示着圆满顺利的未来,预示着新的希望。
沧海桑田是什么意思 典故由来是什么
意思是大海变成农田(桑田: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巨大。
现在通常用来比喻人事物的变迁或岁月的更迭。
沧海桑田是什么意思沧海桑田意思是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
比喻人世间事物变化极大,或者变化较快。
,桑田:农田。
沧海桑田读音是cāng hǎi sāng tián,简拼 chst,为联合式结构,沧海和桑田为并列词语,沧海桑田通常在源物备句子中作谓语、宾语、分句。
造句参考:离开几十年,今日重回故乡,已是人事全非,颇有沧海桑田之慨。
“沧海桑田”典故中所谓的“沧桑之变”是发生在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
由于地球内部的物质总在不停的运动着,所以会促使地壳发生变动,有时上升,有时下降。
挨近大陆边缘的海水比较浅,假如地壳上升,海底便会露出,而成为陆地;相反,海边的陆地下沉,便会变为海洋。
有时海底发生火山喷发或地震,形成海底高原、山脉、火山,它们如果露出海面,也会成为陆地。
但“沧海桑田”主要还是因为气候的变化。
沧海桑田的典故来源沧海桑田出自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意思是麻姑自己说道,自从到这里以来,已经眼见东海三次变为农田。
葛洪,晋句容人,字稚川,自号抱朴子。
好神仙导养之法,着《抱朴子》一书,述炼丹之法,建立长生理论。
而成书时间较晚的《神仙传》,收录数十位道教神仙的传记,书里记载这么一段故事:传说中的仙女麻姑,在和仙人王方平谈天叙旧时说道:自从上次接待你之后,东海已经三次变成农田了,时间过得真快。
刚才到蓬莱仙山去巡视时,看见周围的海水,比我上次去时又浅了一半,难道又将再度乾涸变成陆地?王方平于是感叹地说:一旦变成陆地后,行经东海,又要满是飞扬的尘土了。
后来这个故事演变成沧海桑田这句成语,桑田就是种农作物的田,也就是陆地。
沧海桑田原用来比喻环境变化很大,后也可用来比喻世事无常,变化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