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 夷陵之战中蜀国到底遭受了多大的损失?为何刘备宁愿病死白帝城也不愿意回成都?

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称臣,避免两线作战,一面任命陆逊为总指挥率军应战。
陆逊与刘备相持七八个月后,最终于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
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千问解读】
章武元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为了给关羽报仇,挥兵攻打东吴孙权,气势强劲。
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称臣,避免两线作战,一面任命陆逊为总指挥率军应战。
陆逊与刘备相持七八个月后,最终于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
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夷陵之战,是三国历史上东吴孙权和蜀汉刘备为争夺战略要地荆州南部五郡而进行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
夷陵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国历史上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
那么这场战争的经过是如何的呢?
公元221年7月,刘备亲率蜀汉军队数万人,对吴国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
当时,两国的国界已西移到巫山附近,长江三峡成为两国之间的主要通道。
刘备派遣将军吴班、冯习、张南率领约三万人为先头部队,夺取峡口,攻入吴境,在巫地击破吴军李异、刘阿部,占领秭归。
为了防范曹魏乘机袭击,刘备派镇北将军黄权驻扎在长江北岸,又派侍中马良到武陵活动,争取当地部族首领沙摩柯起兵协同蜀汉大军作战。
孙权在面临蜀军战略进攻的情况下,奋起应战。
他任命右护军、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统率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等部共五万人开赴前线,抵御蜀军;同时又遣使向曹丕称臣修好,以避免两线作战。
陆逊上任后,通过对双方兵力、士气以及地形诸条件的仔细分析,指出刘备兵势强大,居高守险,锐气正盛,求胜心切,吴军应暂时避开蜀军的锋芒,再伺机破敌,耐心说服了吴军诸将放弃立即决战的要求。
果断地实施战略退却,一直后撤到夷道、猇亭一线。
然后在那里停止退却,转入防御,遏制蜀军的继续进兵。
并集中兵力,准备相机决战。
这样,吴军完全退出了高山峻岭地带,把兵力难以展开的数百里长的山地留给了蜀军。
相持
公元222年正月,蜀汉吴班、陈式的水军进入夷陵地区,屯兵长江两岸。
二月,刘备亲率主力从秭归进抵猇亭,建立了大本营。
这时,蜀军已深入吴境二三百公里,由于开始遭到吴军的扼阻抵御,其东进的势头停顿了下来。
在吴军扼守要地、坚不出战的情况下,蜀军不得已乃在巫峡、建平(今四川巫山北)至夷陵一线数百里地上设立了几十个营寨。
为了调动陆逊出战,刘备遣前部督张南率部分兵力围攻驻守夷道的孙桓。
孙桓是孙权的侄儿,所以吴军诸将纷纷要求出兵救援,但陆逊深知孙桓素得士众之心,夷道城坚粮足,坚决拒绝了分兵援助夷道的建议,避免了分散和过早地消耗兵力的行为。
从正月到六月,两军仍然相持不决。
刘备为了迅速同吴军进行决战,曾频繁派人到阵前辱骂挑战,但是陆逊均沉住气不予理睬。
后来刘备又派遣吴班率数千人在平地立营,另外又在山谷中埋伏了八千人马,企图引诱吴军出战,伺机加以聚歼。
但是此计依然未能得逞。
陆逊坚守不战,破坏了刘备倚恃优势兵力企求速战速决的战略意图。
蜀军将士逐渐斗志涣散松懈,失去了主动优势地位。
六月的江南,正值酷暑时节,暑气逼人,蜀军将士不胜其苦。
刘备无可奈何,只好将水军舍舟转移到陆地上,把军营设于深山密林里,依傍溪涧,屯兵休整,准备等待到秋后再发动进攻。
由于蜀军是处于吴境二三百公里的崎岖山道上,远离后方,故后勤保障多有困难,且加上刘备百里连营,兵力分散,从而为陆逊实施战略反击提供了可乘之机。
陆逊看到蜀军士气沮丧,放弃了水陆并进、夹击蜀军的作战方针,认为战略反攻的时机业已成熟。
为此他上书吴王孙权说:交战之初,所顾虑的是蜀军水陆并进、夹江直下。
眼下蜀军舍舟就陆,处处结营,从其部署来看,不会有什么变化。
这样就有了可乘之机,击破蜀军,当无困难。
孙权当即批准了陆逊这一由防御转入反攻的作战计划。
反攻
陆逊在进行大规模反攻的前夕,先派遣小部队进行了一次试探性的进攻。
这次进攻虽未能奏效,但却使陆逊从中寻找到了破敌之法—---火攻蜀军连营的作战方法。
因为当时江南正是炎夏季节,气候闷热,而蜀军的营寨都是由木栅所筑成,其周围又全是树林、茅草,一旦起火,就会烧成一片。
决战开始后,陆逊即命令吴军士卒各持茅草一把,乘夜突袭蜀军营寨,顺风放火。
顿时间火势猛烈,蜀军大乱。
陆逊乘势发起反攻,迫使蜀军西退。
吴将朱然率军五千首先突破蜀军前锋,猛插到蜀军的后部,与韩当所部进围蜀军于涿乡,切断了蜀军的退路。
潘璋所部猛攻蜀军冯习部,大破之。
诸葛瑾、骆统、周胤诸部配合陆逊的主力在猇亭向蜀军发起攻击。
守御夷道的孙桓部也主动出击、投入战斗。
吴军进展顺利,很快就攻破蜀军营寨四十余座,并且用水军截断了蜀军长江两岸的联系。
蜀军将领张南、冯习及土著部族首领沙摩柯等阵亡,杜路、刘宁等卸甲投降。
刘备见全线崩溃,逃往夷陵西北马鞍山,命蜀军环山据险自卫。
陆逊集中兵力,四面围攻,又歼灭蜀军近万之众。
至此,蜀军溃不成军,大部死伤和逃散,车、船和其他军用物资丧失殆尽。
刘备乘夜突围逃遁,行至石门山,被吴将孙桓部追逼,几乎被擒,后卫将军傅彤等被杀。
后依赖驿站人员焚烧溃兵所弃的装备堵塞山道,才得以摆脱追兵,逃入永安城中。
这时,蜀军镇北将军黄权所部正在江北防御魏军。
刘备败退后,黄权的归路为吴军所截断,不得已于八月率众向曹魏投降。
同月,马良由南方往西北撤退时被步骘截击而死。
此战,刘备军几乎全军覆没,阵亡数万人,《傅子》更是记载吴军消灭蜀汉军八万余,刘备仅以身免。
刘备逃到白帝城后,吴将潘璋、徐盛等人都主张乘胜追击,扩大战果。
但此时刘备收拢散兵以及赵云的后军来援,永安驻军接近两万,陆逊已经失去攻克永安的机会。
再加上他顾忌曹魏方面乘机浑水摸鱼、袭击后方,遂停止追击,主动撤兵。
九月,曹魏果然攻吴,但因陆逊早有准备,魏军终于无功而返。
次年四月,刘备恼羞于夷陵惨败,一病不起,亡故于白帝城。
夷陵之战就这样结束了。
这一场战役可以说是刘备一生中最大的一次失败,蜀汉也经此一役一蹶不振,再也无法恢复往日的辉煌。
这也为日后诸葛亮北伐埋下了祸根,任凭卧龙神机妙算,却终究无法改变缺兵少将的窘境。
在这场战役中,蜀国到底遭受了多大的损失?
第一:皇帝离世
在蜀国刘备是犹如信仰一般的存在,也正是因为他蜀汉集团虽然前期屡屡受挫,核心班底却一直不离不弃。
他的人格魅力毋庸置疑,五虎大将威名赫赫,凤雏卧龙天下却甘愿为他付出一生。
可以说刘备的去世对于蜀汉来说是最严重的打击,因为没有刘备的蜀汉便犹如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
他在蜀汉的影响力无人可以替代,哪怕是“智多如妖”的诸葛亮都不可以。
第二:名将陨落
三军未动,张飞先行,伐吴之战刚刚提上行程,张飞便被麾下小人暗杀,并且割下了头颅。
刘备麾下有五虎大将,关羽因荆州之败早早丧命令蜀汉痛失一臂,马超因威望过高不敢委以重任,赵云因能力原因并不能坐镇一方,黄忠年迈虽有抱负之心却难堪大任。
所谓的五虎大将已经失去了年轻时候的辉煌,都因各种原因无法坐镇一方,仅有张飞一人可堪大任。
然而出师未捷身先死,伐吴之战蜀汉损失的第一位名将便是蜀汉巨孽—张飞。
虽然五虎大将都步入晚年,但是蜀汉并不缺乏优秀的将领。
在这场战役中,刘备带领了整整十位名将:吴班、冯习、张南、赵融、廖化、傅彤、辅匡、陈式、杜路、刘宁。
他们虽然在小说中名气不显,但他们却是五虎大将的接班人,蜀汉真正的核心力量。
可是十位名将却有四人战死,两人投降,真正生还者仅有四人。
第三:谋士归天
庞统,法正等人死后,虽然诸葛亮独领风骚,但是蜀汉依旧存在一批非常杰出的谋士。
而在这场战役中,虽然诸葛亮犹如坐镇后方没有参战,但是依旧有六位非常杰出的谋士为刘备出谋划策,他们分别是:刘巴、黄权、马良、宗玮、程畿,王甫。
在这六人之中,又以马良,黄权最为突出,其中黄权非常具备战略眼光,深受刘备喜爱;而马良更是被称之为诸葛亮的接班人,是当时仅次于诸葛亮的谋士。
然而随着战役的失败,马良、程畿,王甫三人因此丧命,黄权被逼无奈投降曹魏,最后归来的谋士仅有刘巴和程畿两人。
第四:精兵尽失
“夷陵之战”蜀汉投入的兵力与小说中描述的75万大军犹如天壤之别,真正投入的兵力仅有五万余人。
因此很多人产生质疑,这一场战役是否损耗了蜀汉的根基。
其实这一点毋庸置疑,刘备巅峰时期兵败也在十五万之内,荆州丢失后手中能兵力估计只有十万出头。
而当时刘备还需要派遣大军镇守汉中等地,因为能出兵五万余人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数字,称得上是倾国之力。
并且刘备率领的这五万人尽是百战之军,其战斗力非一般军队可以比拟。
但是随着战役的失败,这五万大军却仅有数万人生还。
为何刘备宁愿病死白帝城也不愿意回成都?
一,天子守国门,君主死社稷
白帝城可以说是益州的一道屏障,陆逊想长驱直入必然需要从此经过。
可以说此时的蜀汉已经在生死存亡的关头,白帝城不容丢失。
因此刘备需要向自己的失败买单,替蜀汉留住最后的尊严。
这时候,他必须摆出一副天子守国门的姿态,如果此时的他选择了回成都养病,对于经历过大败的蜀汉军队来说无疑又是一种打击。
将士们会认为刘备害怕了,所以将烂摊子交于他人。
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当时的刘备便是面临这种局面,所以他不能怂,必须留在白帝城。
二:核心力量已去,难以掌握益州
刘备巅峰之时,麾下有三股势力,其一以关于为首,早早便跟随刘备的嫡系:其二,以诸葛亮,黄忠为首来自荆州的力量:其三以李严等人为首的益州本土力量。
荆州未失之前,这三股力量可以互相制衡,有一个平衡点。
可是随着荆州丢失,荆州派系和刘备的嫡系都遭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尤其是荆州派系,直接陷入了有家难回的窘境。
这时候三大派系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关羽战死,刘备的嫡系地位一落千丈,五大三粗的张飞并没有头脑成为刘备嫡系力量的领导者;荆州力量也因为荆州的丢失,地位逐渐下滑,而益州党便趁机崛起。
这一点想必刘备看得很轻,但是他无能为力,此时只能被迫倚重益州党。
但是随着“夷陵之战”的失败,刘备手中再无制衡益州党的本钱。
刘备的嫡系力量在这一战中几乎损耗殆尽,荆州力量也在这一战中死的死,降的降。
这时候有一个难以置信的现实摆在刘备面前,从前跟随自己的关张赵,仅剩统兵经验不足的赵云,大批后起之秀战死,荆州力量也接连损耗甚至到了难以掌控的地步。
此时,原本便是用武力夺取的益州,如今的刘备还能如何制衡?
因此,刘备不能回去,回去便将面临两种局面:其一内部斗争愈演愈烈,其二被益州党推翻。
但是这两种局面,不论哪种都是刘备不希望看到的,饱受失败的蜀汉根本经不起一场内乱。
所以当夷陵之战失败以后,刘备选择了镇守白帝城直到去世也不愿意回成都救治。
并且在去世以后,刘备又将托孤重任交给了速来谨慎,与益州党十分融洽的诸葛亮,而蜀汉也正因为刘备的决定再一次化险为夷!
三国命运最好的一个人,竟是范阳卢氏的始祖
虽然诸葛亮确实是十分厉害的一个聪明人,但是他的更大的才能是在政治上,他的军事才能确实是被罗贯中夸大了。
但是正所谓,人无完人,他们这样的人我们才感觉更正常一些,只是这个凡事都有例外,也真的出现在了这里。
三国,真的有一个完美的人,你找不出他的缺点,他就是刘备的老师,卢植。
不知道有多少人了解这个人,但是卢植是的徒弟,这个马融是当时的大儒,因此学成以后就在老家教书的卢植,也依然名声很响亮。
巧合的是,刘备和卢植是老乡,而且刘备的祖先好歹也是一个王爷,就算后来再怎么落魄,也还有其他的亲戚帮衬,因此编制草鞋的刘备也是有机会到卢植那里读书的。
很多人都认为卢植是没有出生在适合的时代,如果能晚出生二十年,那一定会成为争霸天下的重要选手。
而且卢植是兼具文才和武功,不可多得的一个复合型人才,最最重要的是他的品格高尚。
他的儒学是当时士人们的楷模。
应该说,刘备后来的性格是受到卢植的影响的。
他是刘备人生路上的第一个贵人,卢植的名声在日后刘备的称霸路上提供了不少的便利。
卢植本人外在形象很好,记载说他的身材八尺二寸,有着远大的理想,而且是的海量,能喝酒一石不醉。
在他老师马融家读书的时候,马融经常安排歌舞表演,但是卢植作为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从来没有偷看过一眼,就算是他的老师都十分敬佩他的定力和心性。
男人,一般都是被两个东西牵绊,一个就算美色一个就是权力,但是卢植无疑对美色的耐力是十分高的,这就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而他敢于顶撞权臣关于废掉少帝的提议,足以说明他是一耳光不畏惧强权的人物。
但是也因此得罪了董卓,虽然在友人的劝解下,董卓没有杀死卢植,但是也被免官了。
此后,卢植就隐居了,不再过问世事。
而且,卢植更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范阳的始祖,后来的子弟中更是出现了很多赫赫有名的人物,比如时的神童。
随机文章张家界简介 雨吟滴翠特岗汀机场降落事故,每月4架飞机冲出跑道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多拉巨炮,仅炮弹就重达7吨(体积比人还大)爱因斯坦语言的时间晶体是什么,不存现实中的幻想晶体(打破时间)雅典娜是什么女神,竟为古希腊神话中的战争女神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官渡之战时,一代奸雄曹操和袁绍打的正欢,刘表孙策为什么没有偷袭许昌
、韩遂在关中,在益州,在荆州,在江东,在辽东向来不参与中原的斗争,可以存而不论。
马腾和韩遂在关中,但名义上关中的最高军事长官是钟繇。
而且,关中的局势此时仍然处在混乱之中,并不明朗,各派表面上都服从朝廷,但主要精力用在相互厮杀。
钟繇是的司隶校尉,一直是服从汉朝朝廷的,至少表面上如此。
官渡之战时,钟繇给曹操送了两千匹战马,支持力度算是不小的。
马腾此时也是服从朝廷的,并且,在官渡之战的时候派率领一小支部队,跟随曹操参加了官渡之战。
刘璋此时和已经闹僵,和刘表也关系很糟糕。
早在时期,刘表就向朝廷揭发刘焉在益州私造车辇之类御用物品,有。
之后,益州发生了等人的叛乱,刘表表示支持。
甘宁被刘璋击败后,逃入荆州。
刘璋继位后,曾派益州重要人物赵韪率军进攻刘表,只是赵韪在前线突然回师成都,进攻刘璋,才就此作罢了。
官渡之战时,刘璋曾派了三百从征,以示对朝廷恭顺。
孙策此时已经平定江东,曹操在消灭吕布和袁术之后,也已经完全控制了江淮地区,两家是正面接触的。
但孙策此时的计划并不是北伐中原,而是想着溯江而上,与刘表争夺荆州,给他父亲报仇。
更重要的是,此时江东新定,人心不稳,江东地方豪强并未完全接受,中原流寓人士此时对孙氏也持观望态度,孙氏能不能站稳脚跟还很难说。
所以,孙策临死前曾叮嘱,如果在江东站不住脚,就要退回淮西。
而且,在此之前,在袁术称帝之后,孙策就与曹操结盟,要一起讨伐袁术,曹操也以朝廷的名义,拜孙策为破虏将军。
袁术灭亡后,孙策想让曹操表荐他为大司马,曹操不同意,双方关系转而恶化,但还没有完全破裂,依然维持着表面上的同盟关系。
官渡之战时,曹操以朝廷名义征召此时被孙策囚禁的,以及已经头像了孙策的华歆,孙策也都送给了曹操。
长江以南地区,从表面上看,刘表是当时实力最强的一家,也是除了袁绍之外,唯一有能力直接威胁曹操的势力。
而且,当时刘表还占据着襄樊,最前线的新野已经在南阳盆地之中,离宛城不远。
在官渡之战时,曹操就一直很担心刘表会突袭许都。
但等人认为,刘表没什么进取心,不会这么做,让曹操放心大胆的与袁绍进行战略决战,不要过分担心刘表会和袁绍夹攻曹操。
因为刘表当时和曹操的地盘直接接触,加之刘表左右的刘璋和孙策都与刘表为敌,所以刘表此时与袁绍是同盟关系,共同对抗曹操。
同时,刘表还要随时准备应付孙策和刘璋的进攻,尤其是孙策一直试图进攻黄祖,刘表也要随时准备支援黄祖。
此外,这段时期还发生了长沙的张羡叛乱,一直在和刘表打仗,还没有完全平定。
所以,投奔刘表后,曾建议偷袭,但刘表并未采纳这个意见。
这样,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当时的局面就是,袁绍与刘表结盟,把曹操夹在中间,但曹操与刘璋和孙策结盟,保持着对刘表的包围态势,而且是三面包围,迫使刘表不敢轻举妄动,曹操才能够专心致志的与袁绍进行战略决战。
而且,官渡之战时袁绍倾国而出,对曹操来说是事关生死存亡的大战,是输不起的战争。
相对而言,只有袁绍除了要面对曹操之外,周边没有其它比较强大的能够威胁到他的势力,处于比较有利的位置。
如果当时刘表按照刘备的建议,偷袭许昌,是否有可能成功呢?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刘备此时实际上并没有这个能力。
荆州当时在南方算是比较强大的,但开发程度也有限,人口比较多、经济比较繁荣的实际上都在长江以北,尤其是南阳郡,但南阳早就被曹操占领了。
刘表此时既要防御刘璋和孙策,还要在南线与张羡打仗,就算是他有心北上进攻曹操,实际上也并不可能抽调出太多兵力来。
随机文章古罗马皇帝德修斯简介沉船宝藏阿托卡夫人号,8吨黄金加古董价值26亿人民币北极为什么只有冬夏两季,地球绕太阳自转轴导致(冬季长达6个月)飞机迫降为什么要脱鞋,害怕鞋划破充气滑梯/影响飞机乘客逃生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发射40颗导航卫星/精度堪比GPS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