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埚之战:明初对倭寇作战重大胜利 此后百余年,倭寇不敢复犯辽东

此战系明朝抗倭首次大捷。
大明王朝的海疆由此平静了数百年。
此后300多年,倭寇不敢再犯辽东。
大明王朝自朱元璋建国后,一场东南沿海持续不断的苦难,便是倭寇侵扰。
大批日本强盗成群结队
【千问解读】
公元1419年,明朝军队在望海埚大败入侵的倭寇,经此一战,明军在刘江的指挥下击毙敌寇742名,生擒857人。
此战系明朝抗倭首次大捷。
大明王朝的海疆由此平静了数百年。
此后300多年,倭寇不敢再犯辽东。
大明王朝自朱元璋建国后,一场东南沿海持续不断的苦难,便是倭寇侵扰。
大批日本强盗成群结队来中国抢劫,作恶长达两个多世纪。
说起这累累血债,今人依旧咬牙切齿。
当然也有“专家”常来论证,说这其中真正的日本人很少,反而中国人居多。
但查对历史,便知道这种观点是半瓶子醋。
从有记录的第一次倭寇入侵事件,即元朝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日本镰仓幕府统治者久明亲王组织船队,杀到浙江宁波打劫算起,到嘉靖四十五年(1566),最后一支大股倭寇团伙,被明将俞大猷戚继光联手跨国追杀,在越南万桥山团灭。
有中国海盗搀和的时期,只有嘉靖年间这一小段。
绝大多数时间里犯下滔天罪行的,都是货真价实的日本人。
鲜为人知的明初倭患
而除了沿海打成一锅粥的明中期嘉靖年间,倭寇侵扰加剧的另一个嚣张时代,便是大明王朝开国早期。
当时的倭寇们,身份还十分单纯,多来自日本的萨摩和鹿八岛地区。
那是日本素来穷山恶水且强盗多的地方。
除了小股的散兵游勇外,当时的倭寇侵华,还有很深的政府背景:许多日本的诸侯大名都组建抢劫队,瞅准机会就跑到中国捞一票。
当时日本内战加剧,富庶的中国,就被这群强盗一直当提款机。
这群人的作恶手段,更是恶名昭著:每年四五月间,乘船从日本出发,沿朝鲜一路南下打劫,暴行更丧尽天良,经常把刚出生的婴儿泡在滚水里,听孩子的惨叫声取乐。
抓到孕妇更要活活剖腹,然后打赌孕妇里的孩儿是男是女。
种种禽兽不如的行径,从那年代到二战时期,世代遗传七百年。
他们的疯狂杀虐,更造成了一个影响中国历史的严重后果:通商阿拉伯海海上丝绸之路,被他们搅得动荡不安。
为了防范倭寇,元朝政府开始厉行海禁,发展到明初更严苛到极致:贸易机构市舶司一度撤销,民间贸易完全禁止,沿海从辽东到海南岛,共部署五十万大军和数千艘战舰,外加森严的堡垒卫所。
这条畅通千年的传统贸易线,一度彻底断绝。
后人通常把这个严重事件,归结给明太祖朱元璋的闭关锁国思维。
但仔细看看前因后果便知,就是这群畜生闹的。
而比起元朝后期的软弱不作为,大明王朝对这群畜生的态度十分坚决:打!除了多次遣使赴日,强硬警告日本政府外,更常重兵围剿窜犯的倭寇。
特别是洪武年间,开国名将汤和主持抗倭工作后,战果立竿见影:几次组织舰队,冲到海上去追杀。
之后一直到朱元璋过世,明朝共经历六次大规模倭寇入侵,被明军成功逮着并痛击的有五次,漏网的一次,也都是虚晃一下仓皇溜。
敢来中国作恶的,绝大多数都没跑。
而一贯滑头无耻的日本政府,在大明的强硬下也服软:幕府将军足利义满统一日本时,正是大明永乐皇帝朱棣在位时。
面对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足利义满十分识相,之前他已被明朝建文帝封为“日本国王”,这会又赶紧拜码头。
趁着朱棣册封长子朱高炽为太子的大喜日子,热情洋溢的遣使朝贺,不想却被朱棣大翻老账,狠狠臭骂一顿:你们的倭寇常年骚扰我们沿海,管不管你看着办!
朱棣很生气,足利义满当然知道后果很严重,立刻组织严打,把对马岛上倭寇团伙的老窝都抄了。
二十个团伙头目绑到中国宁波,当着明朝官民的面活活蒸死。
这番卖命表演,总算哄了朱棣高兴,正式收下这个新小弟。
之后的几年里,以大明朝附属国的身份,中日之间朝贡贸易频繁,关系一度进入蜜月期。
但日本人的脾气,就是记吃不记打。
永乐八年足利义满过世,他儿子足利义恃虽然也接受明朝册封,却比老爹更滑头,对倭寇问题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之后的几年里,沿海倭寇侵扰再次增多,而每当明朝质问时,这货反而装糊涂:俺这里自身难保,倭寇窜犯在海上,俺真管不了。
日本滑头不管,朱棣除了继续给他施压,便是增兵严打。
还有如浙江平民严宝,自发组织民团协助官军作战,沿海的一些村庄,听说倭寇来了,老少爷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拿起武器准备冲,就这样官民同仇敌忾杀鬼子,陆续也打了不少胜仗。
但这群畜生,确实极难对付,打仗也狡猾。
尤其是跑得快,这个优良传统,也被日本人传给后代:从明朝抗倭援朝战争,到后来二战的惨烈战役,日军给对手的普遍印象,也是跑的快,不管死了几千几万,哪怕剩下点残兵败将,主帅总能跑得掉。
而到了永乐十七年六月,有一位明朝军人,终于创造了大明开国后的一大抗倭神迹:窜犯的倭寇,从主将到小兵,一个也别想跑,统统被我灭掉。
这个将军,叫做刘荣。
这场战斗,叫望海埚之战。
二:英雄血战望海埚
在威服四夷的永乐时代里,大明朝的仗虽然不少,但奈何马上皇帝朱棣太猛,经常御驾亲征,急了还亲自提刀冲。
基本抢了大多数风头。
同时期的战将,大多被衬得籍籍无名。
而刘荣却是个相对出名的人物。
甚至就连他的出生年份,至今还有多种说法。
更争议的是他的姓名,有一部分史料,也叫他刘江。
因为刘江,是他父亲的名字。
他是江苏宿迁人,当初投身军旅,是顶着父亲的名字参军的。
冒名的原因,《明史》上没说,野史说法很多,流传比较广的,是说他为了替多病的父亲服役。
无论这说法是否属实,就后来他的表现说,这是一个敢于担当责任的铁汉。
之后他跟着明朝开国名将徐达讨伐过蒙古,又协助还是燕王的朱棣镇守北平。
再后来先跟着朱棣造了建文帝的反,“靖难之役”三年里多次冲锋陷阵,大出风头。
朱棣登基后,又跟着北伐蒙古,立了不少功。
期间的名字,一直还叫刘江。
也正是这些年里,从徐达到朱棣,中国最能打仗的军事家,他都跟着打过。
从骑兵战到步兵战甚至水战,他也都陆续见识过。
从鞑靼的阿鲁台到瓦剌的马哈木,他更都勇敢的死磕过。
这是一位历经血战且经验丰富的战将。
而对这位爱将,朱棣也了解极深。
这人还极会动脑子。
靖难之役的时候,曾虚虚实实,把敌人优势兵力引进包围圈里。
当然也不是没毛病,有时候刚打了胜仗,就容易犯迷糊。
北伐鞑靼的时候,他在成吉思汗的起家之地瀚难河,打了个漂亮的夜袭,一口气渡河打垮蒙古兵。
高兴的朱棣当即把他提成左都督。
谁知几天后就犯浑,被敌人趁夜摸进大营,险些给端了窝。
气的朱棣差点砍了他。
而这番一惊一乍,也成了刘江军旅生涯里,最为刻骨铭心的教训。
四年以后,他再次证明了自己:北伐瓦剌的时候,他灵光一现,下令骑兵下马,变成步兵借地利优势袭击敌军。
果然收到奇效,一举打开战局。
这位被朱棣一手摔打的能将,此时已锤炼成熟。
也正是在这场大功之后,刘江就任辽东总兵。
这位忠诚而多谋的铁血战将,从此将承担一个重任:灭倭。
久负盛名的刘江,到任后就出人意料,除了整顿军备,加强防御外。
灭倭的思路,也和大家截然不同:别的地方的守将,要么修堡垒要么造战船,倭寇来了就狠打,打跑了就完事。
但刘江却认定,对这群畜生,打跑是不够的,打死才算完。
怎么打死?那要精心设一个套,彻底把他引进来灭掉。
他选的这个“套”,便是望海埚。
望海埚,位于辽东金线岛西北,洪武初年的时候,辽东名将耿忠曾在此地设立堡垒。
但历经岁月迁延,此时早已荒废。
名将的眼光,都是一样的火眼金睛,刘江也发现了这个小堡垒的价值:这里距离金州只有七十里,是倭寇来去的必经之路。
只要把关口扎牢,倭寇就跑不掉。
于是刘江火速行动,堡垒的外表没动,还是破败模样,内里却彻底翻修,还设置了烽火台,周边也增加了水师力量,更在海上遍布了侦查船,这个小堡垒,将变成倭寇的坟场。
永乐十七年六月,倭寇终于来了:两千倭寇乘坐大小战船三十余艘,杀气腾腾奔望海埚而来。
这是永乐年间一次规模空前的大规模入侵,登岸的倭寇不但人数众多,还装备有精良武士刀和火器。
显然是经过精心准备,要在辽东狠捞一票。
但刘江的准备,却是更充分,早早就收到了消息,也提前部署了伏兵。
倭寇陆续登岸,都指挥徐刚带领埋伏在望海埚山下的伏兵,甚至已经可以清楚听到这帮人哇啦哇啦的鸟语,看到他们丑陋而兴奋的模样,熏天的气焰,弥漫在伏击战士们眼前。
而一道严格的命令,也在潜伏的战士中悄然传达:见到战旗升起才能起身,听到炮声才能出击。
一旦战斗打响,不用命者军法从事。
在憋住了沸腾的怒火,经过了几乎漫长的等待后,随着百户江隆率领的“壮士”(特种部队)顺利绕到了倭寇背后,断掉了他们退路。
期待中的信炮声,终于轰鸣的响起,隆隆炮声中,战士们看到了望海埚山头上一个挺立的身影:刘江披头散发,手持猎猎战旗,迅猛的挥舞中,发出一声虎吼般的军令:杀!战士们压抑已久的怒火,如火山一般喷发了。
四下的伏兵大起,将猝不及防的倭寇团团围住。
明军复仇的攻击打响了,所有的战士,都不折不扣的执行着刘江的死命令:浴血奋战,有进无退。
明军两翼并进,火器弓弩并用,与倭寇展开了殊死的搏杀。
而这股倭寇也显然是狠角色,遭受到突然打击竟也不乱,还能平稳的结阵,选择明军的薄弱环节突围。
但未曾想明军的战斗意志更强硬,求生心切的倭寇一次次决死冲锋,又一次次被凶悍的明军狠狠打回来。
血腥的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夜,这群杀人如麻的禽兽,终于濒临崩溃了。
他们仓皇逃进了一处空堡内,企图依托险要地势,继续负隅顽抗。
而明军的战士们,这时更杀红了眼。
眼看倭寇缩进堡里,士兵们非但不退,反而各个请命,嗷嗷叫着要往里冲。
但先前豪气千云的刘江,这会却出人意料的淡定,反而下了个奇怪的命令:明军从西边扯开一个小口子,放这群倭寇逃命。
等到慌不择路的倭寇仓皇逃出来时,才发现又上了刘江的当。
明军紧跟着咬上来,又是一顿痛打,只有小部分倭寇顺利跑到了海上。
战后明军全力搜杀,前后共剁下一千多颗倭寇脑袋,外加一百三十个俘虏。
而那些侥幸逃到海上的倭寇,还没来得及喘口气,接着又撞上了死对头:这是江隆率领的“壮士”,也就是埋伏已久的特种部队,早等了半天憋足了劲,又是一顿痛打。
号称强硬的倭寇彻底怂了,慌不迭的求饶,全数被活捉。
至此,两千名凶残的倭寇,除了斩掉就是活捉,一个都没跑掉。
这是明朝开国以后,抗倭战争中第一次大捷。
立了大功的刘江,也得到了爵位封赏,被封为广宁伯,并恢复了原先的名字“刘荣”。
永乐十八年,这位战功卓著的老将与世长辞,赐谥号为“忠武”,以表彰他不朽的战功。
而这场看似规模不大,过程十分酣畅的胜利,对于整个十五世纪的中国沿海安全,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耍滑头的日本政府,早在永乐十六年再度派使者进京谢罪,而后的好些年,也大力捕杀倭寇。
而慑于明军这次辉煌的胜利,此后多年,倭寇的侵扰大少。
照着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里的话说,就是“至是,为江所挫,敛迹不敢为大寇”。
这群凶恶的禽兽,再次大规模卷土重来,要等到一百年后的嘉靖年间了。
官渡之战时,一代奸雄曹操和袁绍打的正欢,刘表孙策为什么没有偷袭许昌
、韩遂在关中,在益州,在荆州,在江东,在辽东向来不参与中原的斗争,可以存而不论。
马腾和韩遂在关中,但名义上关中的最高军事长官是钟繇。
而且,关中的局势此时仍然处在混乱之中,并不明朗,各派表面上都服从朝廷,但主要精力用在相互厮杀。
钟繇是的司隶校尉,一直是服从汉朝朝廷的,至少表面上如此。
官渡之战时,钟繇给曹操送了两千匹战马,支持力度算是不小的。
马腾此时也是服从朝廷的,并且,在官渡之战的时候派率领一小支部队,跟随曹操参加了官渡之战。
刘璋此时和已经闹僵,和刘表也关系很糟糕。
早在时期,刘表就向朝廷揭发刘焉在益州私造车辇之类御用物品,有。
之后,益州发生了等人的叛乱,刘表表示支持。
甘宁被刘璋击败后,逃入荆州。
刘璋继位后,曾派益州重要人物赵韪率军进攻刘表,只是赵韪在前线突然回师成都,进攻刘璋,才就此作罢了。
官渡之战时,刘璋曾派了三百从征,以示对朝廷恭顺。
孙策此时已经平定江东,曹操在消灭吕布和袁术之后,也已经完全控制了江淮地区,两家是正面接触的。
但孙策此时的计划并不是北伐中原,而是想着溯江而上,与刘表争夺荆州,给他父亲报仇。
更重要的是,此时江东新定,人心不稳,江东地方豪强并未完全接受,中原流寓人士此时对孙氏也持观望态度,孙氏能不能站稳脚跟还很难说。
所以,孙策临死前曾叮嘱,如果在江东站不住脚,就要退回淮西。
而且,在此之前,在袁术称帝之后,孙策就与曹操结盟,要一起讨伐袁术,曹操也以朝廷的名义,拜孙策为破虏将军。
袁术灭亡后,孙策想让曹操表荐他为大司马,曹操不同意,双方关系转而恶化,但还没有完全破裂,依然维持着表面上的同盟关系。
官渡之战时,曹操以朝廷名义征召此时被孙策囚禁的,以及已经头像了孙策的华歆,孙策也都送给了曹操。
长江以南地区,从表面上看,刘表是当时实力最强的一家,也是除了袁绍之外,唯一有能力直接威胁曹操的势力。
而且,当时刘表还占据着襄樊,最前线的新野已经在南阳盆地之中,离宛城不远。
在官渡之战时,曹操就一直很担心刘表会突袭许都。
但等人认为,刘表没什么进取心,不会这么做,让曹操放心大胆的与袁绍进行战略决战,不要过分担心刘表会和袁绍夹攻曹操。
因为刘表当时和曹操的地盘直接接触,加之刘表左右的刘璋和孙策都与刘表为敌,所以刘表此时与袁绍是同盟关系,共同对抗曹操。
同时,刘表还要随时准备应付孙策和刘璋的进攻,尤其是孙策一直试图进攻黄祖,刘表也要随时准备支援黄祖。
此外,这段时期还发生了长沙的张羡叛乱,一直在和刘表打仗,还没有完全平定。
所以,投奔刘表后,曾建议偷袭,但刘表并未采纳这个意见。
这样,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当时的局面就是,袁绍与刘表结盟,把曹操夹在中间,但曹操与刘璋和孙策结盟,保持着对刘表的包围态势,而且是三面包围,迫使刘表不敢轻举妄动,曹操才能够专心致志的与袁绍进行战略决战。
而且,官渡之战时袁绍倾国而出,对曹操来说是事关生死存亡的大战,是输不起的战争。
相对而言,只有袁绍除了要面对曹操之外,周边没有其它比较强大的能够威胁到他的势力,处于比较有利的位置。
如果当时刘表按照刘备的建议,偷袭许昌,是否有可能成功呢?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刘备此时实际上并没有这个能力。
荆州当时在南方算是比较强大的,但开发程度也有限,人口比较多、经济比较繁荣的实际上都在长江以北,尤其是南阳郡,但南阳早就被曹操占领了。
刘表此时既要防御刘璋和孙策,还要在南线与张羡打仗,就算是他有心北上进攻曹操,实际上也并不可能抽调出太多兵力来。
随机文章古罗马皇帝德修斯简介沉船宝藏阿托卡夫人号,8吨黄金加古董价值26亿人民币北极为什么只有冬夏两季,地球绕太阳自转轴导致(冬季长达6个月)飞机迫降为什么要脱鞋,害怕鞋划破充气滑梯/影响飞机乘客逃生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发射40颗导航卫星/精度堪比GPS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韩信为什么没有参与彭城之战?他当时在做什么
就在此时,韩司徒、常山王,以及河南王申阳先后来投,汉王势力大增。
有了居中运筹帷幄,汉王自觉没有也没关系,于是在十一月份返回关中,收回了韩信的兵权,重新调兵部将:他亲自率汉军主力及归降诸侯军,东伐西楚,与韩信一文一武则继续留守关中,萧何负责整治郡县恢复生产及征发秦民创建新军,韩信负责训练新军及平灭三秦王残兵。
其实,汉王自始至终还是更信任更欣赏张良的。
虽然韩信在“汉中对策”及“还定三秦”中表现的确出色,但在汉王眼中:张良身份高贵,智计出众,生性淡泊,神仙一般的人物,堪称帝王之师;韩信嘛,很会打仗,但身份低微、孤傲自负、忠奸不明,最多不过众犬之中最凶猛的一只而已。
既然有了张良在旁画策,汉王也就不再需要什么大将军了,终归还是兵权在自己手里更保险。
汉王用人的原则便是:绝不可将兵权长期放在一只功狗身上,否则狗若成虎,必成大患! 韩信被留在了后方,心中自然郁闷,但闷则闷矣,他却一点儿没有懈气。
因为他明白,汉王与张良根本不是的对手,有再多兵也不是,他们迟早会回来找自己的。
——汉王你等着吧,我会让你明白:你要夺取天下,就不能没有我。
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力创造自己被利用的价值,在关中多训练一些新军来,让大汉赢也赢得起,输也输得起。
再说,将一群农民训练成纪律严明、战斗力强大的战士,对一个兵家而言,不同样是得展所学么? 韩信终于成熟了,面对挫折,他已经能够成熟应对,再不轻易动摇。
一个人成功,就得志在要成功,不能丝毫踌躇。
成功不会落在一个性情脆弱的人身上,永远不会。
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汉二年三月,关中初定,汉王便携张良率大军自临晋渡河出关,降,虏殷王卬,得奇谋之士,宣布项羽弑义帝为大逆无道,召集天下诸侯共击之,赵王赵歇、代王,以及梁地武装部乃先后加入了以汉为首的反楚同盟,趁项羽还在齐地平乱,而集合了足足近六十万诸侯盟军朝项羽大本营彭城攻去! 这时候,韩信派人寄了封信给汉王劝他不要急于进攻彭城,言曰:“大王虽得诸侯军六十万,然未与项王会战,臣观项王势力,仍在强盛之际,大王切不可。
不如遣兵助齐而将项王先拖在齐地,然后遣一辩士策反九江布,而剪楚之羽翼,绝楚之粮线,待楚军孤立无粮,日渐疲敝,延至明年,大王乃鼓兵而东,乘其敝而与之敌,臣知其必胜矣!” 汉王不以为然:当初你小子只有区区数万兵,就能席卷三秦,现如今有了足足六十大军,大半个天下的兵都在这儿了,如此还打不过项羽,可能吗? 于是汉王回了一封书给韩信,无非就是说杀鸡焉用牛刀,寡人身边有张良陈平两大谋士,还有两大猛将,且天下豪杰云集麾下,对付项王绰绰有余,大将军您还是好好呆在关中训练新军吧,不要再阴天打伞瞎操心了! 韩信收到信后一声长叹:张良陈平聪明是聪明,但他们精通的是阴谋术与纵横家的学问,论军事部署,他们不行的;曹参周勃等人,又全都是一将之才,只能跟钟离眛季布之流过过招。
汉王本人,则最多只有指挥十万人军队作战的能力,而此次要协调与调动足足六十万诸侯盟军的作战布防,这已远远超出了他的指挥能力,一旦要打硬仗,必定会吃大亏的! 不过,让他吃点苦头也好。
否则他咋会看清楚我韩信的重要性呢? 汉王啊汉王,没有我你永远干不过项羽的,快点儿觉悟吧! 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韩信所料,彭城一战,汉王打得烂透了,近六十万大军,被项羽三万打的,溃不成军,连汉王自己都差点成了楚军的阶下之囚。
彭城之战是项王军事生涯的巅峰,亦是汉王此生最惨痛的一败,此战来势之猛,消散之速,用东南亚大海啸来比拟亦黯然失色,它简直就像一颗重量级的核弹爆炸,霎那间天昏地暗,霎那间又烟消云散,只见大地白茫茫一片,除了尸骨成堆,什么也不见。
惨哪!一夜之间,六十万大军损伤近半,尸体堆的几乎给睢水建起一座血肉大坝。
最终,汉王光杆司令般逃到了下邑(今安徽砀山县,西距彭城约两百里),收集残兵败将,开始对自己所犯的错误进行反思。
一个王者的荣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日月流转,永不停息。
一个王者的伟大,也不在于永不失败,而在于能在失败中反思失败,屡败屡起,永不认输! 跟他一起反思的,还有汉军头号谋士张良。
经此役后,张良认识到自己绝非一个玩儿军事的料,论天下将才,到底还是人家项羽和韩信最厉害啊! 汉王亦是同样的想法,先前他因疑忌韩信及轻视项羽,而遭此大败。
他后悔不送,因此决定不惜一切代价重振旗鼓再战,于是便与张良计议说:“子房啊,干脆,函谷关以东,老子不要了,送人,谁能帮我干掉项羽就送给谁!你看这天下,谁值得我送?” 一旁的周勃曹参等人羞愧的低下了头。
张良心中暗自好笑,关东之地如今本也不是你的,能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拿出来作奖品,汉王果然狡黠,不过口中却回答道:“九江王,楚枭将也,与项王有隙;彭越与齐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
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大王若割地与此三人,共谋破楚,楚必败矣!”言语之间,稍有责怪刘邦未有属韩信以大事、导致彭城惨败之意。
可汉王脸上的愧色只是一闪而过,继而笑道:“子房所言甚是,寡人必当联结信布诸雄,同破项王,共享天下!” 张良的下邑画策,是战争的一个转折点,亦彻底转变了汉王对韩信的态度。
汉王终于再没把韩信当成一只狗了,他总算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把最精锐的部队交给他指挥,把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他来完成,跟他同盟,与他合作,放手信任他,让他,才能真正打败强大到令人战栗的西楚战神项羽。
张良的下邑画策中虽有三人,但最关键人物还在韩信。
如果韩信不帮汉王打几场胜仗将局势稳住,纵使张良陈平这些谋士们有再多的纵横之术反间之计,也无法将英布彭越这些关键人物拉到汉阵营这边儿来。
因为乱世里最终讲究的还是实力,所谓辩士一言可抵,实际靠的是“一言”背后强大的军事实力,而非空言也! 于是,汉王紧急使人去关中请韩信来救火。
眼下汉军大败,楚军追击正急,问天下谁可阻挡项羽的兵锋,唯有韩大将军! 韩信想也没想,就带着刚训练好的关中新兵出发了。
临走之前,他命令围困废丘的部队堵住雍河下游,放水淹城,顺手灭掉了这位坚守不降的拗脾气雍王,以消除后顾之忧而轻装前进。
既然汉王与张良已经想通,韩信自然也就就不计前嫌了,归根到底,他们坐的是同一条船,船长有难,韩信不能见死不救。
随机文章世界上最酷的木乃伊,身披袈裟头戴墨镜(木乃伊中的犀利哥)上帝是7维空间的人,能改变过去现在和未来(超越神仙)aidma销售法则简析,消费者心理过程总结出的最佳销售策略二战纳粹女魔头伊尔玛·格蕾泽,女囚集中营看守长/专杀漂亮女人乌拉那拉为什么被废后, 乌拉那拉皇后被废之谜(犯大忌被废后)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