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何时开始吃药、吃什么药?血压应该降到多少?WHO最新建议

在之前的分享里面,我们主要参考的医学指导文件有两个:一个是在2019年发表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 年
【千问解读】
一直以来,对于大部分高血压患者而言,最为关心的几个问题无非就是:血压升高到多少,就要开始吃降压药?降压药有很多种,具体应该吃哪一种?还有就是,吃了药以后,血压控制到多少比较好?
关于这些问题呢,我在之前的好几期视频当中都有给大家做过分享。
在之前的分享里面,我们主要参考的医学指导文件有两个:一个是在2019年发表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 年修订版》;还有一个则是2020年发表的《国际高血压学会全球高血压实践指南》。
而就在2021年的8月下旬,由世界卫生组织WHO重磅发布了一份最新的《成人高血压药物治疗指南》。
在这份指南里,关于这几个高血压患者们都很关心的重要问题,医学专家们给出了一些与以往不同的新建议,因此,很有必要专门为大家来汇报一下。
大家应该不难理解,在确诊高血压的时候,高压(收缩压)和低压(舒张压)的数值越大,则高血压的程度就越严重。
因此,在当前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当中,就按照高压(收缩压)和低压(舒张压)水平的高低把高血压给分为了1级、2级和3级,分别对应的是轻度高血压、中度高血压与重度高血压。
那么,究竟血压值达到什么水平,就需要开始吃降压药呢?
以前我们介绍过,2020版《国际高血压学会全球高血压实践指南》建议的是:对于2级或3级的高血压患者,也就是高压≥160mmHg或者低压≥100mmHg的情况,应该开始服降压药治疗。
并且,这项医学指南还专门提到了:对于除高血压以外没有其他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医学指标异常的轻度高血压(1级)患者而言,是可以先不吃降压药,仅通过饮食调节、减重、运动锻炼等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预来进行治疗的。
不过,在最新的世界卫生组织《成人高血压药物治疗指南》当中,则建议应该更早就开始使用降压药物。
其中关于何时需要使用降压药的第一条建议就是:只要确诊了高血压,高压(收缩压)≥140mmHg或者低压(舒张压)≥90mmHg,那就可以直接启动药物治疗。
也就是说,按照这一版医学指南的建议,我们不需要等到高血压由轻度进展为中度以后再使用药物治疗,而只要是在确诊高血压以后就应该立刻开始使用降压药物。
不仅如此,这份指南还指出:某一些尚未达到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患者也可能需要服用降压药。
比方说,确诊过冠心病、安放过心脏支架或做过搭桥手术的患者;患有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还有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等,一旦他们的高压(收缩压)达到130~139mmHg的水平,也是建议使用降压药的!
前面说到的是什么情况下应该开始服降压药,接下来要说的是降压药该如何选。
现在市面上的降压药其实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传统的只含有单一药物成分的降压药;而另一类则是越来越被医生们所推崇的单片复方降压药。
单片复方降压药简单来说就是,一片药当中含有不止一种降压成分。
每次只用吃一片药,却相当于让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降压药在身体里发挥作用。
这种药物的好处在于,它能够实现两种不同药物成分之间1+1>2的降压效果,同时还避免了分别服用两种药物的不便利。
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在这份指南当中提出:从治疗的一开始,就建议优先选择单片复方降压药来进行联合治疗。
那么,单片复方降压药当中的药物成分应该如何选择呢?
在传统的五大类降压成分当中,世界卫生组织优先推荐的有四类:
第一类是噻嗪类利尿剂,代表成分是氢氯噻嗪;
第二类是长效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CCB),也叫地平类药物,代表成分有氨氯地平、左旋氨氯地平、拉西地平等;
第三类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也叫普利类药物,代表成分有培哚普利、依那普利、卡托普利等;
第四类则是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也叫沙坦类药物,代表成分有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等。
事实上,可供大家选择的、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原则的单片复方降压药种类并不少。
在2019年发布的《单片复方制剂降压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当中就有对这些药物进行汇总,比方说:
沙坦类+噻嗪类的单片复方制剂:缬沙坦/氢氯噻嗪、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奥美沙坦/氢氯噻嗪等;
普利类+噻嗪类的单片复方制剂:贝那普利/氢氯噻嗪;
沙坦类+地平类的单片复方制剂:缬沙坦/氨氯地平;
还有普利类+地平类的单片复方制剂: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等等。
这些理论上都是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原则的降压首选药物。
所以,大家需要理解的一点就是,单片复方降压药是降压治疗的一种新趋势。
对于新诊断的高血压患者,建议优先考虑这类药物;而对于高血压的老病号而言,如果您当前的血压比较稳定,那么不必换药,但假如当前血压控制并不理想,则也建议更换为这一类药物。
降压目标 更趋严格在了解了何时需要用药以及用什么药以后,最后一个问题就是:要把血压给降到多少。
世界卫生组织的这份指南指出,降压的目标与高血压是否还合并存在其他健康问题有关:
如果高血压患者没有同时合并存在其他的健康问题,那么,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内即可;
但是,如果高血压患者还同时合并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或心血管疾病风险很高的话,那么,是需要把高压(收缩压)给进一步降到130mmHg以内才行的。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这项最新的高血压指南提示我们:高血压的用药时机在不断地被提前,如果您并不抵触药物治疗,那么,应该在确诊以后尽早开始用药;而降压药物的选择则建议优先考虑单片复方降压药。
女性补充激素最佳时机是何时 更年期后要补充激素吗
女性补充激素最佳时机是何时几乎每位女性都会经历一个特殊时期——绝经。
绝经是自然规律,本质是卵巢“退休”,这是人体唯一不到生命终点提早停止工作的器官,标志着人体内不再分泌女性激素,但是人类的期望寿命不断延长,按照目前女性预期寿命80岁,意味着大多数女性约30年时间处于极低水平女性激素的状态之下。
本来,女性激素不只掌控生育,还和女性处于良好的状态息息相关。
长期缺乏女性激素会导致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泌尿道繁殖道易感染等老年疾病的发生,且不说刚绝经时绝大部分人会有各种身心不适,连五花八门的更年期症状就有几十种之多。
绝经后的女性,卵巢绝不可能再“复出”,而目前的激素药物半衰期都很短,也就是今天服用了身体里就有,明天不服用身体里就没有了。
建议女性定期随访检查,如果没有出现禁忌症,可以一直补充,没有终点站。
需强调的是,补充激素最佳时机,医学上有个“窗口期”,即绝经不超过10年、年龄不超过60岁。
这个时候开始补充激素好处多于风险,假如已经过了“窗口期”,预防老年病的益处就不那么明显了,因为自然衰老,老年病已经初露端倪,只能用激素改善一些局部问题,如老年性花园炎、反复尿路感染等。
为此,补充激素还是要赶早,“窗口期”内越早补充越早获益,缓解潮热、乏力、焦虑、睡眠障碍、易激动等血管舒缩病症以及减缓骨质丢失和预防骨折的获益风险比最高。
更年期后要补充激素吗到了更年期可以适当补充雌性激素,正确做法对处于良好的状态有帮助,因为更年期意味着身体逐渐衰老,也是卵巢功能下降的阶段,和年轻时相比所产生的雌性激素越来越少,在内分泌改变后许多人会有不良症状,包括情绪容易波动、潮热出汗、某个部位骨骼疼痛、睡眠质量降低、皮肤状态变差等。
而能通过良好习惯养成适当补充雌性激素,或者延缓卵巢衰老,调节内分泌,许多好处看得见。
闰二月什么时候送留娘糕
在闰二月的时候是怎么回事?很多地方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风俗讲究是怎么回事?有些地方会流行送留娘糕是怎么回事?通常在闰二月的任何一天送妈妈留娘糕。
2023闰二月何时送留娘糕闰二月的任何一天都可以是怎么回事?重要看个人方便。
一般来说是怎么回事?留娘糕就是闰月的一个民间风俗是怎么回事?所以没有特别具体的时间点是怎么回事?没必要非要在哪一天去送是怎么回事?只要在闰月结束前是怎么回事?都是可以送的。
只要传达了心意是怎么回事?便可以让父母开心是怎么回事?这份情意也能够感动到天神是怎么回事?从而保佑天底下的父母健处于良好的状态康、平平安安。
2023闰二月为何送留娘糕在我国民间是怎么回事?有“闰月年是怎么回事?留娘年”的说法是怎么回事?认为闰月年对母亲的身体处于良好的状态不利。
有些地方有女儿的人家是怎么回事?就有闰月年的时候给妈妈送花糕的说法是怎么回事?民间称作“留娘糕”是怎么回事?寓意是希望母亲处于良好的状态长寿是怎么回事?永远留在女儿身边。
这“留娘糕”也叫做“闰月糕”是怎么回事?本来也就是花糕。
在历史是怎么回事?人们为了讨母亲欢心是怎么回事?做闰月糕的时候是怎么回事?都要在花糕上“做出花样”是怎么回事?有的捏一条小鱼是怎么回事?有的捏一朵花。
而因为闰年一年有十三个月是怎么回事?因此花糕周围一定要有13颗红枣。
留娘糕有什么寓意留娘糕“13颗红枣”的寓意因为闰年一年有十三个月是怎么回事?因此有的花糕周围要放13颗红枣是怎么回事?《战国策》中有“日食三颗枣是怎么回事?百岁不显老”之说是怎么回事?用红枣表达对父母身体“结结实实”的愿望 。
留娘糕“锦鲤”的寓意锦鲤是风靡世界的一种贵族鱼是怎么回事?最大的特点是寿命很长是怎么回事?因此有的在花糕上面捏一条鱼是怎么回事?来表达对父母处于良好的状态长寿之意是怎么回事?鱼和“余”是谐音是怎么回事?也有年年有余之意 。
,千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