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清热颗粒 ——无汗退热治感冒,安全可靠疗效好

高温天气,人体为了散发体内的热能,毛孔扩张、出汗增多,此时若过度贪凉或忽冷忽热,极容易导致夏季感冒
【千问解读】
三伏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时段,在大家的一般印象中,呼吸道感染似乎很怕热,一般只在冬春季传播,殊不知夏天其实也是呼吸道系统发病频率极高的季节!随着气温升高以及空调的广泛使用,一冷一热,近期不少人受到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困扰。
高温天气,人体为了散发体内的热能,毛孔扩张、出汗增多,此时若过度贪凉或忽冷忽热,极容易导致夏季感冒,即大家俗称的热伤风。
热伤风属于风热感冒的一种,症状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轻、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黏或黄、鼻塞流黄涕。
此外,还常常伴有消化道的症状,如腹胀、腹泻、食欲不振等。
另外夏天气候潮湿,空气湿度大,导致体内多湿,体内多热多湿,加上各种诱因导致的人体抵抗力下降,外来风邪寒邪侵袭时,更容易形成寒包火型感冒。
如何防治夏季呼吸道疾病?
正确使用空调。
使用空调时尽量使室温维持在26℃~28℃之间,保证室内外温度差不低于7℃;大汗淋漓时要先擦干汗水,换掉湿衣服后再吹空调;使用空调时间不宜过长,开窗通风保证空气流通。
规律饮食作息,适当加强锻炼。
少吃生冷、辛辣食物,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及时补充水分;保持充分的睡眠,同时加强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
扶正祛邪,清热解毒。
夏季人体多热多湿,正气不足,加上外邪入侵,就易导致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
因此,呼吸道疾病的本质就是郁热在里,故当清之;病因是外感淫邪气诱发夹杂疠气毒邪而为,由口鼻传入所致,故应解毒。
因此,感冒时要及时判断自己的感冒类型,根据感冒类型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
感冒时常常会出现发热、出汗的症状。
中医认为,汗是人体津液受阳气作用蒸发从毛孔排出的液体,它是人体五液之一,属于清液。
《素问》:汗者精气也。
汗是体内精气,由于人体自稳调节功能活动的需要,或因疾病的原因被迫而出。
精、血、津液同源于水谷精微,又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转化。
汗为津液所化,而津液又与血密切相关,所以说血汗同源,汗为心之液。
也因此,出了大汗,如果不及时补水,就会伤津;同时,体质虚弱的人群也不宜使用发汗退热的方法。
白石清热颗粒——无汗退热治感冒
白石清热颗粒源于医圣张仲景的白虎汤。
重用生石膏的白虎汤又是张仲景《伤寒论》众方之最具代表的经典祖方。
由葛根、薄荷、蝉蜕、白茅根、红花、生石膏、板蓝根、北豆根、白花蛇舌草、金银花、芦根成份组成。
具有疏风清热,解毒利咽的作用。
主要用于外感风热,或风寒化热,表邪尚在;症见发热、微恶风、头痛鼻塞、咳嗽痰黄,咽红肿痛,口干而渴,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可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白石清热颗粒的药理研究
1、白石清热颗粒组方方解
解热作用
生石膏中富含微量的活性离子,直接作用于机体下丘脑热敏感神经元和内热源受体,对正常人体温无影响,对发热患者有强而快的退热作用。
抗病毒、抗炎、抑菌作用
板蓝根具有抗病毒,抗菌,清热凉血的作用,是重要抗病毒首选药;白花蛇舌草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的功效,是中药抗细菌杀病毒的首选药。
常用于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肺炎等。
金银花、白花蛇舌草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小鼠腹腔注射金银花注射液也有明显促进炎性细胞及吞噬细胞功能的作用。
2、白石清热颗粒解热作用的相关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白石清热颗粒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并且随着剂量的增加解热作用随之增强。
3、白石清热颗粒抗炎作用的相关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白石清热颗粒对巴豆油混合致炎剂引起的小鼠耳肿胀有极明显的抗炎消肿作用。
4、白石清热颗粒抑菌作用的相关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白石清热颗粒对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白石清热颗粒相关临床研究
白石清热颗粒治疗外感发热退热效果与时间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白石清热颗粒组在24h、48h的退热效果优于对照组,且在72h以上仍有退热功效,说明白石清热颗粒的退热作用起效快,药效平稳。
2、白石清热颗粒治疗外感发热中医辨证分型与疗效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白石清热颗粒治疗风热型、风寒化热型感冒总有效率分别为96.4%、96.2%,说明白石清热颗粒对中医辨证分型的风热型及风寒化热型感冒疗效均十分显著。
3、白石清热颗粒治疗外感发热西医诊断与疗效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白石清热颗粒治疗轻、中型上感总有效率为98.5%,重症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总有效率为82.5%,说明白石清热颗粒对轻、中型及重型均有显著疗效。
4、白石清热颗粒治疗外感发热临床疗效观察
研究结果显示:白石清热颗粒组的治愈率为 45%,总有效率为 96.3%,而对照组(感冒退热冲剂)的治愈率为 24.0%,总有效率为 88.0%。
经 X2检验,P < 0.01,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白石清热颗粒组治疗外感发热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5、白石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感冒发热106例
研究结果显示:白石清热颗粒在治疗小儿轻、中型上感及重型急性扁桃体炎效果十分显著,总有效率分别为98%、94%。
白石清热颗粒的安全性
急毒试验:测试结果表明,白石清热颗粒以最大浓度 [35%(g/ml)] 和最大给药体积(1ml/20g)每隔 4
小时给药一次,连续给药两次、四次、受试动物的无一死亡,因此未测出 LD50,属实际无毒。
长毒试验:大鼠给药 14 天及停药后 7 天,各脏器湿重及其所占体重的百分率未见异常,经过心、肝、脾、
肺、肾五个脏器的组织病理学镜检,各脏器均未见异常。
无毒副作用:无汗退热,疗效稳定,药性缓和的特点 , 除部分病人出现便溏、便次增多,停药后消失外,无其他毒副作用。
白石清热颗粒的产品特点
快:无汗退热,安全高效
精:经典处方,配伍合理
便:服用方便,薄荷口味
准:抗病毒、消炎、退热,三效合一
白石清热颗粒的产品优势
1、由葛根、蝉蜕、金银花、白花蛇舌草等11味纯中药精制而成,处方源于医圣张仲景《伤寒论》的经典组方白虎汤。
2、白石清热颗粒是具有抗病毒、抗炎、抑菌功效的解热镇痛药。
3、急毒试验、长毒试验结果未见任何中毒表现和病理改变,多年临床验证,用药安全可靠。
4、全国独家,颗粒剂型,服用方便,易吸收,起效快。
5、白石清热颗粒临床特点是不发汗快速退热,改善了西药在退热的同时伴有大量汗出,并由于发汗过多而导致病人身体虚弱、抗病能力减弱等现象。
无汗退热,适用范围广,尤其适合38.5度以下发热患者使用。
天干气躁,这些食物为你清热去火
同时这些清热去火的食物,对不同的上火病症有不同的作用,下面就为大家具体分类介绍。
具有清热去火作用的食生物类较多,一般针对上火时不同病症可分下列几类:1、清热解毒类:如菊花、黄瓜、板蓝根、番茄、竹笋、绿豆、豆腐、芹菜、荸荠、菱角、马齿苋、金针菜等,多有抗菌消炎作用,适用于各种实火症候。
2、凉血敛血类:如莲藕、梨、荸荠、生地、木耳、黄鳝、糯米、藕粉、荠菜、玉米须、芒果、鳗鱼、竹叶、白茅根、马齿苋等,可用于鼻衄、便血、尿血、牙龈出血等血热妄行的情况。
3、苦寒制火类:如苦瓜、苦菜、厥菜、丝瓜、田螺、茄子、小米、荞麦、兔肉、田鸡等,,可以寒凉之性化热降火,多用于实火症。
4、甘温除热类:如党参、白术、白菜、荔枝、栗子、大枣、胡桃仁、百合、黑芝麻、燕窝、蜂乳、高梁、茴香、刀豆、芥菜、樱桃、石榴、乌梅等,适用于气虚火旺的病况。
5、利湿泻火类:如冬瓜、西瓜、薏仁、扁豆、大麦、苋菜、甜瓜、赤小豆、黑鱼、鸭肉、鲤鱼、鲫鱼、泥鳅、莴笋、绿豆芽、鸡内金等,适用于各种实火症候。
6、补脏熄火类:如黑豆、山药、花生、牛乳、薏仁、白木耳、鸽蛋、鹌鹑、雀肉、鳝鱼、羊肉、狗肉、韭菜、桑椹等,适用于因脏腑虚弱、阳气不举所致的各种虚火症候。
7、攻下实火类:如大黄、知母、黄连、黄芩、香蕉、芹菜、马铃薯、芝麻、桃仁、海蜇、白萝卜等,适用于小便短黄、大便干结、口干口苦、腹胀纳差等症候。
8、滋阴降火类:如甲鱼、海带、紫菜、海参、菠菜、猪血、猪肝、红糖、乌鸡、南瓜、蛤蜊、银耳等,多用于阴虚火旺、五心烦热、潮红盗汗、夜不能寐等症。
吃清热去火的食物时,应当注意遵循下列一般原则:1、饮食品种要以松软稀酥、易于消化和吸收的食品为主,副食菜肴以蒸炖煮烧的品种为主,少食爆烤煎炸一类难消化的油腻之物。
2、多摄入水分,以补充机体上火发热时水分的丧失,并可促进新陈代谢,生津利尿,加速毒素的排泄和热量的散发。
3、不吃辛辣燥热的食品,如辣椒、干姜、生蒜、胡椒、浓茶、烟草、烈酒、咖啡、大葱等,以免生热助火、灼伤津液、加重病情。
4、实火者宜多食寒凉清热食物,如绿豆、茄子、冬瓜、丝瓜、苦瓜等,忌讳助阳兴热的食物,如韭菜、羊肉、狗肉、雀肉、高梁、龙眼、樱桃、杏子等。
5、虚火者应注意补充银耳、百合、桑椹、蛤蜊肉、龟肉等补益滋阴食物,不宜多食生冷瓜果以及各种寒凉食物。
清朝共有114名状元,为什么有三个省颗粒无收?
数据显示,从到清朝,一共产生了592名状元。
清朝近300年间,一共产生了114名状元。
那么,清朝的这114名状元,分别来自哪些地方呢? 它们分别是: 3人、直隶省 4人、江苏省 49人、安徽省 9人、江西省 3人、浙江省 20人、福建省 3人、湖北省 3人、湖南省 2人、河南省 1人、山东省 6人、陕西省 1人、四川省 1人、广东省 3人、广西省 4人、贵州省 2人。
显而易见,江苏省走出的状元最多,49人占了状元总数的4成。
加上江西省的3 人和安徽省的9人,两江地区的状元占了状元总数的一半有余。
两江地区繁华富庶,人烟稠密,老百姓比较重视教育,舍得花钱送孩子读书,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
有读者问了,八旗并不是行政省份,为什么会有3名状元呢? 清朝入关后,恢复了科举考试。
在最初的科举考试中,满人和汉人同科考试。
很明显,满人考不过汉人,连续3榜状元都被汉人收入囊中。
因此,1652年,清廷分设汉、满两榜科考。
汉人和满人分开进行考试。
于是,当年就产生了第一个满榜状元——麻勒吉。
1655年,继续分设汉人、满人两榜科考,因此又产生了一名满人状元——图尔宸。
从1655年之后,清廷不再分设汉人、两榜科考,就这样图尔宸成了最后一个满榜状元。
200多年过去后,到了1865年,终于又出现了一名八旗学子考取了殿试第一名,成为状元,他叫崇绮。
如果说麻勒吉、图尔宸能够考上状元,得益于分设汉、满两榜科考,算是“占了便宜”,成色多少显得有些不足,那么崇绮就是货真价实的状元。
就这样,八旗出现了3名状元:麻勒吉、图尔宸、崇绮。
顺便一说,崇绮的下场非常惨烈。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逃到陕西西安。
崇绮和荣禄奉命留在京城,主持大局。
不料,崇绮在保定时,留在京城的家人全部自杀。
崇绮在极度悲愤之下,留下一首绝命辞“圣驾西幸,未敢即死,恢复无力,以身殉之”后,自缢殉国。
在这114名状元里,河南省、陕西省和四川省,分别只占据了1个名额。
有意思的是,陕西省这名状元,是“捡来”的。
1761年,殿试结束后,皇帝亲自阅览试卷。
他发现第一名是江苏阳湖才子赵翼时,皱了皱眉。
前几次殿试的状元、榜眼、,多为军机、中书获得,有人便造谣,说殿试的前三甲都是为军机、中书们准备的。
考虑到赵翼以内阁中书的身份入直军机处这一点,便继续往下翻,到第三名陕西学子王杰的考卷时,眼前一亮。
陕西不是许多年没有出过状元吗?干脆就把赵翼和王杰互相交换。
于是,会试中考了第一名的赵翼,成了探花;会试中考了第三名的王杰,成了清朝立国近300年间唯一的陕西状元。
河南省、陕西省和四川省还算幸运,毕竟没有在状元上“吃鸭蛋”。
另外有3个省就可怜了,近300年间颗粒无收,1个状元都没有考取。
这3个省分别是山西、云南和甘肃。
山西在古代教育比较发达,产生了不少状元。
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第一次科考,到清朝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次科考,山西先后出现了25位状元,其中唐朝5人,4人,1人,14人,1人。
这就是说,从以后山西就不产生状元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