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炒鸡蛋的西餐叫法(做西红柿炒鸡蛋遇到的难题是)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7-21 点击数:
简介:1935年,36岁的老舍给青岛《民报》写了两篇散文,一篇叫《西红柿》,另一篇叫《再论西红柿》。

两篇发布时间仅隔一周,有种跟西红柿杠上了的意思。

*摄 | 扶霞 “想当年我还梳小辫,系红头绳的时候, 西红柿的价值…(就是)给小孩子们拿着玩玩而已 。

” 第一篇《西红柿》里,老舍先摆正态度,描述中国人“正统”对待西红柿的方式是什么: 玩儿 。

“这种东西, 特别是

【千问解读】

1935年,36岁的老舍给青岛《民报》写了两篇散文,一篇叫《西红柿》,另一篇叫《再论西红柿》。

两篇发布时间仅隔一周,有种跟西红柿杠上了的意思。

*摄 | 扶霞

“想当年我还梳小辫,系红头绳的时候,西红柿的价值…(就是)给小孩子们拿着玩玩而已

第一篇《西红柿》里,老舍先摆正态度,描述中国人“正统”对待西红柿的方式是什么:玩儿

“这种东西,特别是在叶子上,有些不得人心的臭味——按北平的话说,这叫作“青气味儿。

”他认为西红柿这个东西天生带臭味儿,跟中国菜比差远了。

“…近些年,“番茄”居然上了菜单,由英法大菜馆而渐渐侵入中国饭铺,连山东馆子也要报一报“番茄虾银(仁)儿”!文化的侵略哟,门牙也挡不住呀!

嗯,真·中国人不吃西红柿。

写完后意犹未尽的老舍,一周后又继续,“青岛是富有洋味的地方,洋人洋房洋服洋药洋葱洋蒜…海边上看洋光眼子…这就应当来到西红柿身上,此洋菜也。

” 并开始了对当时崇洋媚外风气的一顿指责。

民国时期的青岛广西路,当时的青岛繁华程度不亚于上海

*维基百科

是不是没想到,在老舍的年代,西红柿其实是西方文化入侵的代表?

如果吃西红柿都是不爱国的表现,就更别说西红柿炒蛋了—— 压根就不存在!这道中国人味蕾推选出的国民家常菜,真实年纪可能还没你爷爷大。

而且…最早是道西餐。

*JSTV

跟老乡辣椒一样,西红柿也是明朝末年先经由海路从中国南方登陆,而后多线齐下深入中国其他内陆地区。

虽然有,但不吃。

面对从没见过的物种,从陌生到熟悉需要时间。

二十年代的上海,报纸文章会专门介绍如何吃番茄(西红柿)

*豆瓣|丹阳

作为在华外国人的日常食材,西红柿从落脚的第一天就被种在了外国人聚集的城市周围,用来制作沙拉,红菜头汤等各式西方菜肴。

帮忙种西红柿处理的人里有普通中国农民,也有经历过海外留学,或直接了解过国外饮食文化的人。

他们成了西红柿最早的拥护者和推广者。

1933年,常州的《农牧月报》上就有新农人撰文,“番茄…初尝者每感其不快,然其在欧西也为蔬食上必需之品….”,同年北京,一个名叫李俊的人也撰写了本《番茄研究》,分享自己在北京东城区的菜园里种植,栽培和食用番茄的经验。

*《番茄研究》

“食用番茄是人类饮食文明的进步”,在书里他写道,“每一个中国人都要为增进文明,提高健康来努力吃番茄。

具体怎么努力吃呢?李俊介绍了做成果酱、罐头、凉拌沙拉等传统西式做法,以及…中西合璧,做成炒菜:

“炒菜也可以加番茄,一种是加番茄调味,适合肉类鱼虾;一种是把番茄切成块,比如肉丝番茄炒鸭子,最好吃是用肥牛片,炒的时候最后放,因为番茄是不易过熟的。

这些早年的推荐吃法里,完全看不到鸡蛋的踪影

*《番茄研究》

从这些做法里,倒看不出李俊是否是个烹饪高手,毕竟我想象不出“肉丝番茄炒鸭子”能是个什么味儿?但我们可以推断,至少在这个时间(1933~1936年期间),西红柿在中国的认知度还是极低的,跟鸡蛋的CP更是完全未出现。

并没有任何已存的报纸杂志调研报告能够准确的告诉我们,鸡蛋和西红柿是于哪年哪月的哪一天成功见面并坠入爱河的。

探寻鸡蛋和西红柿的故事,更像个福尔摩斯式的解密推演:

1940年前,中国各地存在很多租界区。

那里除了有纯正地道,只供应外国人的西餐厅,也有不少本中式西餐厅——它们拥有类似西方的用餐环境,菜肴却进行了中国口味的改良,从老板到厨师到服务员也是中国人,服务的也是对西方饮食文化感兴趣的中国客人。

清末上海和平饭店的厨房,基本都是中国厨师在制作西餐

*广东政协网

罗宋汤就是比较典型的本土西式菜肴,是由俄罗斯红菜头汤的本土化改良而来;上海辣酱油也是,它的前身是英国的伍斯特郡辣酱油。

这些改良后的中式西餐菜品,然后又发展出了属于自己的生命。

继续拿罗宋汤来举例,最初由那些给白俄罗斯人做饭的胶东厨师率先学会,离开租界后去不同城市开自己的餐馆,散播去全国各地。

而后更多的人来到他的小店学习品尝,进一步改良食材,降低成本,最终成了今天的模样,并且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

上海罗宋汤

*维基百科

所以西红柿和鸡蛋在中国土地上的第一次见面,应该也是某个租界区的餐桌上。

来自中国的厨师,或许是在给自己英国的雇主制作英式早餐,他用黄油炒着鸡蛋,锅里同时煎着西红柿,热着茄汁焗豆,并记下了这种组合搭配;或许是给自己法国的雇主制作欧姆蛋,最后完整的蛋饼浇上新鲜的西红柿丁。

传统英式早餐里是有西红柿和鸡蛋的搭配的,有的是煎蛋,有的是炒蛋

*wiki

总之,一个可能的推测,就是在那些只供应外国人的租界餐厅里,中国人学会了各种基于西红柿的食材搭配,并在离开租界后,把这些手艺揣在了身上,带去了之后他们迁徙去的中国各地。

等再有文字记载时,番茄鸡蛋已经是一道好吃营养的大众美味。

在汪曾祺回忆自己在西南大学教书的散文里,就有一篇名字是《炒鸡蛋》:

炒鸡蛋天下皆有。

昆明的炒鸡蛋特“泡”。

一颠翻面,两颠出锅,动锅不动铲。

趁热上桌,鲜亮喷香,逗人食欲。

番茄炒鸡蛋,番茄炒至断生,仍有清香,不疲软,鸡蛋成大块,不发死。

番茄与鸡蛋相杂,颜色仍分明,不像北方的西红柿炒鸡蛋,炒得“一塌胡涂”。

上世纪40年代的云南街头,已经可以看见“番茄炒蛋”的名字

*豆瓣@夜行者老金

汪曾祺是1939年来昆明读书的,在那一共住了七年。

他在的那会儿昆明街头已经可见看见番茄鸡蛋作为小炒的选择。

虽然长得更接近法式欧姆蛋,是个整的鸡蛋饼,但足以说,不到十年,西红柿和鸡蛋就从陌生变熟悉,成了(几乎)全国皆知的搭配可能。

成为家常菜,得是50年代以后的事儿了。

我曾经问过姑妈 —— 一个标准的中国50后 —— 她对西红柿炒蛋的记忆。

她模糊地记得更小的时候,西红柿是“水果”。

因为鸡蛋要凭借粮票买,家里一年也吃不上几顿。

西红柿炒蛋得是再往后,家里能更频繁吃上鸡蛋的时候。

*凤凰网

(读到这里的你,愿意问一下自己的父母或长辈,对家里吃西红柿炒鸡蛋的记忆么?分享在评论区吧,或许我们可以拼出一个更完整的时代画面)

姑妈的记忆倒也符合中国农业的发展状况。

建国后,我们从美国引进了化肥农药的制作工艺,温室大棚的技术也逐渐发展。

西红柿这个亩产量高,对环境要求相对没那么重的蔬菜,也成了农业部门主要的种植推广对象。

鸡蛋的产量也在这个时间逐渐增加。

我们先建造了大型国营养鸡场,随后引进西方的工业化养鸡体系。

国家统计局的官网上,我查到1985年全国鸡蛋产量还只有5亿多吨,到92年就已经翻倍,达到10亿多吨。

今天更是一个不可想象的数字,我国西红柿种植占了全球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番茄”不再“番”,已经顺利入籍中国土地,成为跨越我国南北的蔬果农作物主力。

鸡蛋价格的降低和西红柿产量的猛增,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这个已成为全国皆知的组合,进一步成为生活里的常客。

摄 | 琪琪

更不用说它做起来的简单,简直是…有手就能学:

铁锅烧热,加油,先鸡蛋还是先西红柿都没有问题;

先炒鸡蛋盛出来单独炒西红柿还是两个一起炒,也没有问题;

不同地方再依据自己口味加糖或加蒜。

只要不炒糊,这道酸酸甜甜的菜几乎不可能难吃。

于是逐渐地,中国人的餐桌上多了这么一道平平无奇,人见人爱的菜肴。

它是那么常见,以至于我们打心眼里认为它从来都是中国饮食的一部分。

而这种被彻底隐藏的身份,也使得西红柿炒鸡蛋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成功的一次“洋务运动”。

西红柿被誉为“男性保护神”,到底神奇在哪里?怎么吃才有效?

西红柿是餐桌上常见的食品,由于原产地在南美洲,因此又被称为番茄。

由于富含维生素和番茄红素,西红柿又被誉为水果型蔬菜。

关于西红柿怎么吃好,网上流传着诸多说法。

事实上,针对不同营养物质的吸收,生吃和熟吃各有利弊。

一、西红柿生吃还是煮熟,哪个更有营养?从番茄红素吸收的角度看,它属于脂溶性物质,如果生吃的话,难以被人体有效吸收。

而经过破碎、加热和烹饪之后,番茄红素充分的释放出来,相比于生吃,熟吃对于番茄红素吸收率能提高5倍。

番茄红素是一种天然色素,具有抗氧化作用。

番茄红素针对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损伤等疾病有很好的抵抗功效。

因此从保护心血管的角度出发,西红柿尽量熟吃才好,可以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除了番茄红素,西红柿当中还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C能够增强身体免疫力、保护皮肤、牙龈以及还能抑制细菌。

只是维生素C经过高温烹饪会被破坏,所以从维生素C摄入的角度考虑,西红柿生吃较好。

事实上,养分的摄入是量化和动态形式的,生活中吃西红柿,从来也不会仅仅局限于某一种吃法。

相比大多数人,西红柿生和熟都吃过,这也不会破坏其养分的摄入。

因此偏执的争论哪种食用方法好,本身就不可取。

日常适量的食用,而且不局限于某一种吃法就可以了。

再者,从西红柿自身的属性看,西红柿性寒,吃太多事实上对身体没有好处。

因此日常食用西红柿,可以和性热的食物混合食用,以降低其寒性。

此外,西红柿和牛奶一起食用,由于脂溶性物质易于溶于油脂类,可以尽可能提高番茄红素的吸收率。

在烹饪方式上,西红柿与肉类食物一起烹饪,过早加入会导致肉类的口感变差,需等到肉质软烂后再加入;与其他绿叶蔬菜烹饪的话,要先放西红柿,待到快出锅时再放其他青菜,这样既能保证青菜的口感,也能保证色泽。

二、西红柿号称“男性保护神”,能预防前列腺疾病吗?大众之所以对西红柿情有独钟,还源于它可能对男性前列腺的保护作用。

早在2000年的时候,美国芝加哥大学对1899名男性进行长达30年的研究结果显示:前列腺疾病的发生,跟人体内番茄红素的浓度有直接关联,浓度越高,罹患前列腺疾病的风险就越低。

此前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也证实,成年男性每周吃10个以上的西红柿,前列腺癌的患病率会降低45%。

具体来看,西红柿中的番茄红素具有以下功效。

首先,番茄红素能够清除细胞代谢物,从而增强抗氧化能力。

其次,番茄红素还能清除前列腺中的自由基,起到保护前列腺组织、预防和缓解前列腺炎的作用。

在西方,流行服用番茄红素胶囊,日服剂量小而且方便,针对男性的前列腺健康是有效的保健方式。

此外,也有相关的研究证实,经常吃西红柿,可以改善精子的活力与浓度。

最后,番茄红素能够抑制雄性激素的过度分泌,从而起到预防前列腺癌的功效。

不过,也有相关研究认为西红柿针对前列腺的保健被过度夸大了。

2000年,《癌症流行病学》期刊上就刊登了佛瑞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的相关研究,他们针对28000多人的分析发现,番茄红素并不能明显降低前列腺癌的患病几率。

这表明,针对某一种疾病的预防,不能太过于依赖单一的某种食物。

三、关于西红柿的4大疑问,一次性为你解答①西红柿真的可以美白防衰老吗?就像人们都知道番茄红素是最好的抗氧化剂,每天吃西红柿,似乎就能美白抗衰老。

可实际上,即便是经过烹饪被充分释放,一个西红柿里的番茄红素也只能被人体吸收0.05mg,生吃的吸收率就更低了。

再者,番茄红素属于类胡萝卜素的一种,不但在西红柿里,西瓜、李子、柿子、葡萄、柑橘等水果中也存在。

所以,吃西红柿确实可以起到一定的保健功效,但是否真的能起到美白抗衰老的效果,起作用的可不仅仅是番茄红素,还有其他多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②西红柿真的可以抗癌吗?至于说西红柿的抗癌作用,尤其是抵抗前列腺癌的功效,研究和实际的临床实践是两回事。

番茄红素其抗癌的功效,在以往的相关研究中被证实,但也有研究证实其功效并不明显。

这就说明研究不等于实际的临床实践,更不等于吃西红柿就能有效的抵抗癌症。

美国佛瑞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认为:对癌症的预防,不能迷信某种特定的食物,因为人体对营养的吸收、利用、反馈的效果以及受到的影响是动态变化的,不是单一的因素就能决定全局,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更应该关注自身健康平衡的生活。

③空腹不能吃西红柿?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西红柿中含有大量可溶性收敛剂等成分,在体内与胃酸发生反应后,凝结成不溶解的块状物,容易引起胃肠胀满、疼痛等不适症状。

所以,要尽量避免空腹生吃西红柿。

④痛风患者不能吃西红柿?而痛风患者是否能吃西红柿,只要关注西红柿的嘌呤含量就可以了。

每100g西红柿中含有的嘌呤含量为4.3mg,所以从含量来看西红柿属于低嘌呤食物,痛风患者食用,并不会引起高尿酸症。

西红柿作为常见的食品,在人们的餐桌上已经存在了很久,日常适量的食用,不过度迷信其某种功效,用保健的眼光来看待,才是对身体健康真正的负责。

换言之,它只是补充营养、预防疾病的一种方式方法,不能代替真正的医学治疗。

参考资料:[1]西红柿熟吃更有营养[N].河北日报,2010.12.27[2]西红柿对前列腺癌有奇效吗?[N].科技日报,2007.5.22[3]番茄红素,男人必不可少的生命元素[N].生命时报,2018.4.17

贵州发现2000年前汉朝鸡蛋是怎么回事?考古队头疼如何提取

8月24日,考古队员在赤水河边的黄金湾遗址发掘时,发现了一个作为陪葬物品的鸡蛋,推测其历史已有2000多年。

据介绍,这是贵州省首次在古墓中发现鸡蛋,因其十分脆弱如何完整提取成为棘手问题。

于习水县土城镇赤水河边的黄金湾遗址,是贵州境内迄今发现的最大古代聚落遗址。

当天,考古队员在清理一座2000多年前的墓葬时,发现了大量陪葬的陶罐,以及部分动物骨骼。

更令人惊奇的是,在墓内右侧的陶罐上,还有一个略呈黄色的圆球。

“毛刷轻轻一碰,圆球表面就破了。

”考古队现场负责人张改课说,大家仔细辨认破碎的圆球,并经过反复比对后,基本确定这是鸡蛋。

埋在地下时间太久,又曾受垮塌后泥土损伤,鸡蛋的蛋黄、蛋清早已不见。

不过,富含碳酸钙物质的蛋壳里面充满了泥土,蛋壳与周边融为一体,蛋壳得以相对完整地保存下来。

据介绍,古墓葬中发现鸡蛋,不仅是贵州考古史上第一次,在全国也不多见。

此前,河南、山西、重庆等地报道过发现陪葬鸡蛋,且均为汉代墓葬。

记者看到,此次发现的这枚鸡蛋,个头比现在市场上常见的鸡蛋小,跟真正的农村土鸡蛋大小接近。

为什么要在陪葬品里放鸡蛋?张改课认为,汉代人视死如生,生前的用具,会烧成陶制品陪葬。

同样,生前吃过的食物也会随葬,如酒、五谷杂粮等,鸡蛋也可能是陪葬品之一。

据了解,因这枚鸡蛋非常脆弱,稍微触碰就会碎裂,如何完整提取,目前还在研讨中。

“若用传统的石膏包裹法,提取后又很难做到无损分离。

”张改课说,即便分离成功,怎样保护这枚来自2000多年前的鸡蛋,也是一个问题。

另外,考古队员怀疑,在该墓陪葬的众多陶罐中,或许还有鸡蛋存在。

随机文章日本佛教的寺院生活戊戌变法的意义秦始皇的陵墓里有活人埋在里面陪葬吗?宋朝有哪些殿阁学士?野生壁虎有毒吗会咬人吗,壁虎不咬人/毒性也没有到毒死人的地步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西红柿炒鸡蛋的西餐叫法(做西红柿炒鸡蛋遇到的难题是)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