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常见汉字读法 一读就错的116个汉字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3-04-14 点击数:
简介:有一种自信,叫“我的普通话很标准”。

但你的“普通话”,可能并不正宗。

有些家长教孩子普通话,却把自己的错误读音教给了孩子,以至于影响了孩子的语文成绩。

下面这116个汉字我们经常用,却很容易读错!家长、老师们快给孩子看看,别让孩子读错了! 想要学好语文,不仅要勤于积累这些易错

【千问解读】

有一种自信,叫“我的普通话很标准”。

但你的“普通话”,可能并不正宗。

有些家长教孩子普通话,却把自己的错误读音教给了孩子,以至于影响了孩子的语文成绩。

下面这116个汉字我们经常用,却很容易读错!家长、老师们快给孩子看看,别让孩子读错了!


七个常见汉字读法 一读就错的116个汉字(1)


七个常见汉字读法 一读就错的116个汉字(2)


七个常见汉字读法 一读就错的116个汉字(3)


七个常见汉字读法 一读就错的116个汉字(4)


七个常见汉字读法 一读就错的116个汉字(5)


七个常见汉字读法 一读就错的116个汉字(6)

七个常见汉字读法 一读就错的116个汉字(7)

七个常见汉字读法 一读就错的116个汉字(8)


七个常见汉字读法 一读就错的116个汉字(9)


想要学好语文,不仅要勤于积累这些易错读音,更要经常查阅字典,时时温习。

在翻阅字典的过程中,孩子可以增长知识,查漏补缺。

汉字上的笔画笔顺格式 这些汉字的笔画笔顺

笔画笔顺易错字之二 三、撇 1、应该撇通下来:免兔、挽、勉、奂唤、换、涣、象像、鬼傀、愧、卑婢、碑——第六笔都是一撇通下来。

2、不是一笔通下来——麦七画、美九画、敖傲、熬、遨十画、象十二画。

3、不要多一撇——畏喂、偎、煨、展辗、碾、代、武、贰。

4、先撇与后撇——先撇:九、及。

后撇:刀、力、乃、万笔顺:横、横折钩、撇、方笔顺:点、横、横折钩、撇。

5、撇向左出头与不出头:出头——化华、花、讹右旁笔顺:〔先〕撇,〔后〕竖弯钩,两笔之间相交叉。

不出头——匕bǐ比、北、此、死、旨、尼、老、仑论、伦、论、轮笔顺:〔先〕撇、〔后〕竖弯钩,两笔不相交叉。

比左旁笔顺:横、竖提。

北左旁笔顺:竖、横、提。

此左旁笔顺:〔中〕竖、横、〔左〕、提。

写规范字 四、点 1、有点无点:有点——市shì柿、铈、闹。

无点——沛的右旁沛、肺、芾,,中间竖向上出头。

沛七画。

尧浇、挠、绕、烧,右上无点。

步涉,左下无点。

染右上不是丸。

琴下无点。

纸下无点低下有点。

2、先点与后点:先点点——义、为笔顺:点、撇、横折钩、〔内〕点。

后点点——叉、发、拔、成凡从戈者均末笔为点。

3、点点的顺序:母笔顺:竖折、横折钩两笔收尾处相交叉、点、横、点。

不要写完横再点两点。

凡从母者:拇、姆、毒、每、诲、悔、霉均如此。

舟船、航、后三笔笔顺:点、横、点。

丹彤的末两笔笔顺:先点、后横。

州的笔顺:点、撇、点、竖、点、竖。

鬯chàng的笔顺:撇、斜点、〔上〕点、〔左〕点、〔右〕点、〔下〕点、竖折、竖、撇、竖弯钩。

五、折提、钩 1、横折与竖折:片——末笔为横折,共四画。

牙——第二笔为竖折,共四画。

乐——第二笔为竖折,共五画。

舛chuǎn桀、舜、舞、降,末三笔为:横、竖折、竖末笔向上出头。

既——右旁为横、竖折、撇向上不出头,竖弯钩。

2、从区者末笔为竖折:区、匹、臣、匡、匠、医、匪笔顺:〔先〕横、〔再写〕里边被包围的部件,〔最终〕竖折一笔写完。

3、左偏旁末笔横改提:土培场、王玩球、止歧武、血衅衄、耳取、联、子孙、孩、马驰、驶、鸟鸵。

4、车字笔画、笔顺的变化:车做独体字时笔顺——横、竖折、横、竖。

车做左偏旁时轻、较、转笔顺——横、竖折、〔先〕竖、〔最终〕提。

5、注意竖提:切窃、砌、沏左旁不是土。

瓦瓯、瓷、瓶笔顺:横、竖提、横折弯钩、点。

6、发与拔的右旁不同:发泼、拨第一笔是竖折。

拔的右旁祓、绂第一笔是横。

7、有钩与无钩:有钩——七、儿、几冗、亢、机、秃、虎无钩——朵、殳没、投、沿、铅有钩——东、杀、条、杂、亲、余末笔均为点,不为捺。

无钩——不、木、未、末、禾、耒、来、束。

8、木字钩与捺的变化:木字做独体字时,竖无钩,末笔为捺。

木字构成合体字时:作左偏旁时:无钩、捺改为点、如枯、杆、树。

作右偏旁时:无钩,捺不变,如体、沐、林。

在上部或下部时:无钩,捺不变,如杏、李、杰;桌、案、荣、采。

但遇到有并行的捺时,为了避让,而将捺改点如:漆、茶、荼。

9“小”字钩的变化:在字的上部时无钩——尘、尖、少抄、纱、省、劣、雀。

在字的下部时有钩——尔你、叔菽、淑、京凉、就、忝、示宗、票、奈、捺。

注意“尔”字例外——玺、您,在字上部时也有钩。

龙的进化七个阶段,蛇/蟒/蚺/蛟/龙/角龙/应龙/龙王走蛟最关键

世界上时而会出现真龙现身的传闻,虽然大部分人不相信龙的存在,但是这些传闻中的事件却无法用科学来解释,比如06年真龙吃人、万祖之山万祖之山昆仑山冰封真龙等等,都在向人们传递着龙存在的信息,那么龙究竟是如何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传说中的龙的进化七个阶段,看看它们究竟是怎么诞生的。

龙的进化七个阶段第一阶段:蛇变成蟒。

虽然龙是传说中的生物,但是在世界上存在的动物身上,是可以找到它的影子的,我们知道龙的身形与蛇很相似,而它的第一个阶段,便是普通的蛇,菜叶网,经过上百年甚至千年的发育之后,它会变成蟒,这也是龙的进化七个阶段中的起点。

第二阶段:蟒变成蚺。

它是一种比蟒的体型还要大的爬行类生物,和蛇是同一种类型,它的猎物包括哺乳类动物和鸟类,可以将体型比它们还大的动物当做猎物吞入腹中,即使是骨头也会被消化掉,因为它们的胃液中有浓度超高的盐酸。

第三阶段:蚺变成蛟。

当蚺在发育数百年之后,它会变成蛟,此时是龙的进化七个阶段中最重要的阶段,也是龙的幼年时期。

它的脖子上可能有白色的花纹、身体两肢像锦锻一样有五彩的色泽、会长出四只脚,并且可以当做浆一样在水中滑行。

第四阶段:蛟变成龙。

蛟会经历一个走蛟的过程然后进入海洋中变化成龙,而所谓走蛟,就是指蛟沿着江河入海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它是不能被打扰的,并且还伴随着许多自然现象,有着巨大的破坏力,而一旦走蛟失败,它就可能死亡。

第五阶段:龙变成角龙。

龙在发育500年后会变成角龙,这个时候它才算是成年,是龙的进化七个阶段中时间较短的一个阶段,外观上它与龙相差不大,而在不同的时期对于它的外观会有不同的记载,比如在东汉时期,人们认为龙似虎形,身尾分明,个别有鳍;在南北朝,人们则有认为龙体较细长。

头角略似鹿角。

第六阶段:角龙变成应龙。

此时龙的身上会长出翅膀,它的头变得比以前更大,鼻子、耳朵和眼界则比较小,在商周时期的铜器上、战国时期的玉雕上、汉代的石刻上都曾出现过应龙的形象,战国的内蒙古曾在7400多年以前就出现带有双翼的龙纹。

第七阶段:应龙变身成龙王。

这是龙的进化七个阶段中的最后一个阶段,但并不是所有的龙可能都会经历这一个阶段,只有龙在达到一定的年龄和境界之后才会出现,此时的它可以变得不死,而成为所有龙当中的王者,龙王是极其稀少的。

结语:无论是在哪个进化阶段,它们都具备同一个特点,那就是听力不好,在中国神话中,龙是牛耳,而古人们认为牛耳是听力中最弱的,每一条龙在进化过程中并不会百分之百的顺利,有很多在进化的过程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失败,而失败后的下场是非常惨的,通常情况下会以性命为代价。

加入收藏
               

七个常见汉字读法 一读就错的116个汉字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