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已经大败匈奴,为什么还要和亲呢?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19 点击数:
简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小编一起走进了解的故事。

从和亲到反击,汉匈关系在汉武帝时期发生逆转 西汉初年,此时的北方

【千问解读】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小编一起走进了解的故事。

从和亲到反击,汉匈关系在汉武帝时期发生逆转 西汉初年,此时的北方匈奴已经逐渐强盛,而历经战乱的新生汉朝却极度衰弱,面对北方匈奴的不断南下,尤其是韩王信的叛变,刘邦亲率32万大军征讨匈奴,却因轻敌冒进而遭遇“”。

在娄敬的建议下,刘邦开始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送去公主的同时赠送对方大量嫁妆。

从刘邦时期开始 刘邦此举在于为汉朝争取恢复社会经济和军事实力的时间,然而和亲的汉朝和匈奴再未爆发大规模战争,但匈奴却仍然时常南下侵扰,而汉朝在汉高后、和的治理下,仍然坚持刘邦的基本国策,以恢复发展国力为主,同时积极充实边防和积蓄战略资源。

到汉武帝时期,经过七十余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社会经济得到极大发展,人口也比汉初增长了一倍多,堪称国富民强、社会安定,同时在军事装备和战马储备等方面也达到了巅峰,汉朝已经积蓄了足够对抗匈奴的力量。

于是,汉武帝废除和亲政策,开始决意对匈奴展开军事打击。

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汉武帝发动“马邑之围”,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汉匈关系自此开始恶化,就此拉开了汉匈百年战争的序幕。

为了报复“马邑之围”,匈奴多次南下侵略,而汉武帝则从元狩四年(前119年)开始,对匈奴发动战略反击。

在、等将领的统帅下,汉军多次大败匈奴,并从西域对匈奴从南方形成战略包围态势,至元狩四年(前119年)卫青、霍去病歼灭匈奴主力后,匈奴残余被迫北逃,以至“漠南无王庭”,西汉北部威胁至此基本解除。

后汉武帝时代的汉匈关系,时双方再度和亲 战败之后,匈奴远避漠北休养生息,并开始寻求与汉朝改善关系,为此被扣留的被释放。

匈奴希望继续与汉朝和亲交好,但由于形势逆转,汉武帝表示可以和亲,但匈奴必须臣服,并遣子入侍为质,但匈奴表示不能接受,为此双方僵持数十年。

汉武帝时汉匈态势逆转 不过,汉朝虽然在战争中取胜,但付出的代价同样极为惨痛,再加上此后为了征伐朝鲜、西羌及西南夷,因而也暂停了对匈奴的用兵,转而向东联合,向西联络、大宛,以和亲(嫁乌孙王)、通商的方式联合西域诸国,压缩匈奴生存空间。

汉武帝去世后,汉朝对匈奴的主动攻击基本停止,但有所恢复的匈奴竟然再度试探性南下,之后汉朝先后在本始元年(前73年)和本始三年(前71年)两次大规模攻打匈奴,匈奴元气大伤,再加上丁零、乌桓、乌孙的不断打击,匈奴被迫西迁,后西域再度成为汉匈争夺焦点。

汉宣帝时汉朝再度大败匈奴‍ 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内部发生内乱,虚闾权渠单于去世,屠耆堂单于继位。

屠耆堂上位后大肆,杀尽前单于所用旧人,掌管西域事务的日逐王被迫率部降汉,汉朝从而全面控制西域。

然而,屠耆堂的残酷统治很快引发了内讧,屠耆堂兵败自尽,而匈奴则就此陷入争夺单于的内战之中。

此后,匈奴由于“五单于争立”的内斗,势力继续衰减。

汉宣帝五凤四年(前54年),郅支击破,占据漠北王庭,呼韩邪逐南下投靠汉朝,并于次年遣子右贤王入汉作“质子”。

在汉朝的帮助下,逐步恢复元气,并于汉元帝初期重返北庭、恢复故土。

汉元帝建昭三年(前36年),为了清除匈奴在西域的影响,甘延寿、出使西域之时,远征康居的匈奴,击杀郅支单于。

呼韩邪得知消息后又喜又怕,喜的是老对头被杀,怕的则是汉朝下一个对付自己。

昭君出塞 为了避免遭受打击,呼韩邪于汉元帝竟宁元年(前33年)来到长安朝见,并提出愿意与汉朝通婚结为亲戚。

汉元帝应允后,以宫女、待诏掖庭的王嫱()赐予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封其为“宁胡阏氏”,这便是昭君出塞。

汉元帝时期的汉匈和亲,与西汉初期的和亲完全不同 虽然同为和亲,但汉元帝时期的和亲,与西汉初期的和亲,无论从和亲背景来讲,还是从和亲意义,亦或是和亲人员来讲,都完全不同。

从和亲背景来讲。

西汉初期,匈奴处于强势一方,汉朝并不具备全面打击匈奴的能力,此时的匈奴完全处于战略主动,他们可以随意南下侵扰,汉朝却只能被动防御。

而自从汉武帝对匈奴实行全面打击以来,由于多次败于汉朝,再加上周边少数民族的攻打以及内部战乱,匈奴已经迅速衰弱,汉匈局势全面逆转。

从和亲意义来讲。

西汉初期,鉴于双方的敌我态势,汉朝更多是一种被动和亲,是为了换取较为稳定的外部环境,从而为汉朝的全面恢复和发展争取时间和空间。

而随着汉匈局势的转变,汉元帝时期的汉匈和亲,则是匈奴处于弱势一方,是主动向汉朝臣服的一种表现,是呼韩邪为了避免遭到汉朝打击而做出的一种主动示好。

从和亲人员来讲。

汉初时期,汉朝远嫁匈奴的要么是真正的公主,要么是宗室女,不仅女子出身较为高贵,且往往要奉送大量的珍贵嫁妆。

而到了汉元帝时期,汉元帝送去的只是一个宫女,只是待诏掖庭的王嫱(王昭君),不仅出身较低,而且匈奴还得感恩戴德。

综上所述,虽然同样是和亲,但汉元帝时期的和亲与汉初时期的和亲却完全不同,而这取决于当时汉匈之间的战略态势,只要自身实力足够强大,那么必将掌握和亲的主动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2025高考志愿表样本图片 看已经填写好的模板

通过高考志愿样本图片可以初步了解高考填报志愿格式要求,包括志愿填报要求、专业填报要求等内容,为高考志愿填报做好准备。

本文整理各省高考志愿表2025正式版样本图片,包括已填好的志愿表图片模板,供2025年考生参考。

一、2025高考志愿表样本图片1、陕西2025年陕西新高考志愿模式为“院校专业组”,本科批和专科批均设置45个平行志愿,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选6个专业。

下面是陕西新高考志愿样表真实模板(适应性考试演练图片):2、河南2025年河南新高考本科批和专科批均设置48个平行志愿,志愿模式为“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设置6个专业,含有专业调剂选项。

下面是2025年河南高考志愿模拟填报样表示例(本科批、适应性考试演练图片):3、四川2025年四川新高考志愿模式为“院校专业组”,本科批A段设置20个平行志愿、本科批B段和专科批分别设置45个平行志愿,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选6个专业。

下面是四川新高考志愿样表真实模板(适应性考试演练图片):4、上海上海2025年普通类本科批次可以填报24个平行志愿,另外每一个院校专业组志愿内设置的专业志愿是四个,考生需要在每个志愿内选择是否服从志愿调剂。

具体的填报时间目前还没有公布。

上海2025年普通类专科批次可以填报8个平行志愿,每一个志愿内设置了6个专业志愿以及是否服从专业调剂。

本科志愿表:5、天津其余地区暂未公布2025年志愿样表图片,不过除了首次实行新高考的省份(云南、山西、青海、宁夏、内蒙古、四川、河南、陕西)外,其余地区志愿填报模板和2024年差别不大,各位考生可直接参考2024年的版本。

二、2024高考志愿表样本图片1、河北高考志愿表2、黑龙江高考志愿表样本图片本科提前批志愿表样本图片普通本科批志愿表样本图片2024年本科批可填报 24 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每个院校专业组内最多可填报 4 个专业志愿和一个专业服从调剂。

专科提前批志愿表样本图片普通专科批次志愿表样本图片2024年专科批可填报12个平行志愿,每每个院校专业组内最多可填报 5个专业和和一个专业服从调剂。

3、贵州高考志愿表样本图片本科批和专科批均可填报 96 个“专业+学校”志愿。

4、辽宁高考志愿表样本图片本科批可填报112个志愿、专科批可填报60个志愿,可以填满所有志愿,也可选择填报其中部分志愿。

5、重庆高考志愿表样本图片本科批和专科批均可填报 96 个“专业+学校”志愿。

6、吉林高考志愿表7、安徽高考志愿表8、江苏高考志愿表三、已填好的高考志愿表样本以上海为例(上海本科志愿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一个院校专业组即为一个独立的志愿):1、已填好的高考志愿表样本(普通本科批)上海本科普通批次设置24个平行志愿,最多可填报 24 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每个院校专业组内最多可填报 4 个专业志愿。

2、已填好的高考志愿表样本(本科提前批)上海本科提前批次设置4个顺序志愿,每个批次考生最多可填报 4 个院校专业组志愿。

每个院校专业组内最多可填报 4 个专业志愿。

汉朝时期,太子用棋盘砸死另一个太子

时期,作为人质居住在帝都长安的吴王太子与汉文帝太子下棋,不料发生争执,蛮横的当朝太子刘启毫不犹豫地抓起棋盘砸死诸侯吴王太子。

当时在位的汉文帝心里很是过意不去,毕竟吴王是自己的堂兄,于是派专门的部队和仪仗队护送吴王太子的灵柩回到江南。

悲愤的吴王刘濞,听说儿子惨死,现在看着儿子的灵柩回来了,地说:“大家都是皇室子弟,既然死在京城,那就葬在京城,何必运回来?”赌气之下,他竟然名人将太子灵柩又转回长安埋葬。

这种不嫌来回麻烦的行为,无异于是向汉文帝做了一次抗议和示威。

太子刘启是杀人凶手,也是汉帝国的继承人,他是政治地位上正确的一方,也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所以不用因为失手杀人而付出代价。

吴太子是被害者,刘濞是被害者家属,他们在情理上是正确的一方。

然而,情理上的正确不能取代政治上的正确,作为诸侯,他们忍受冤屈,不做任何抗争,才是应有的正确态度。

悲愤的刘濞只能以托病不上朝的方式进行抗议。

凶手的父亲汉文帝做了一次妥协,他御赐给自己的堂兄刘濞一根手杖,恩准他可以不进京上朝,这其实也就承认了堂兄抗议的正确性。

时光流转,父亲汉文帝去世,儿子刘启继位成为。

刘濞在南方的势力日益壮大,汉景帝想着要削藩了,晁错洞悉到了汉景帝的心思,提出必须消灭掉南方最大的“诸侯王”刘濞。

当年杀刘濞儿子的凶手,也就是现在高高在上汉景帝,立即采纳了晁错的建议。

已经62岁的刘濞自从儿子死了以后就有了谋逆之心,杀儿子的仇人、当今的皇上既然已经采取了行动,他也无所顾忌了,毅然牵头起兵反攻朝廷。

出兵之前,刘濞发表告全军书籍讨伐檄文,他说:“寡人年六十二,身自将。

少子年十四,亦为士卒先。

”这就是说,他的儿子多年以前就已经讨伐过朝廷,已经为此而牺牲。

如今, 想当年,作为父亲的汉文帝多少对侄儿子的死怀有愧疚之心,他的态度是“宽,不忍罚”。

然而,一旦凶手上台,刘启当年用棋盘砸死吴太子的狰狞面目就暴露了。

很多人认为,汉景帝是受了晁错的谋划才急于削藩,其实,晁错一方面从政治的高度看到了南方势力对中央政府的威胁,同时看到了汉景帝的心虚,他急于要清洗掉当年砸死吴太子的血迹。

汉景帝给前线的一份诏书,我们从中就可以看到他屠杀清洗旧罪的心态。

他命令,对于职位在三百石以上的叛军人员,一律格杀勿论,有敢质疑这项命令的,一律腰斩。

杀得越多,洗刷得越干净。

虽然中间经历了很多波,最终的胜利当然还是汉景帝的,以当政者皇家的胜利而告终。

这样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只是,刘濞父子的冤屈和血泪永远得不到伸张,这才是真实的悲剧。

太子党之争,这是一笔糊涂账,所谓正义和公正,在大的历史发展潮流中不值一提,根本不可能得到计算,也没法子做到“亲兄弟明算账”,注定是一场悲剧。

随机文章明朝皇帝朱允是谁?俄罗斯900年木乃伊出土,女木乃伊头发睫毛清晰可见如果有一天火星撞地球,两者都将毁灭(可能性为0)霍金为什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诺贝尔奖看不起搞理论研究的女妖洞在什么地方,壶关县太行山大峡谷内(世界第一无底洞)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汉朝已经大败匈奴,为什么还要和亲呢?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