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攻入长安后发生了什么?他为什么没有立即登基称帝?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19 点击数:
简介:晋阳起兵后,李渊率军攻入长安,彻底确立了李家在关中地区的统治地位。

掌握大权后,李渊没有立即登基称帝,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千问解读】

晋阳起兵后,李渊率军攻入长安,彻底确立了李家在关中地区的统治地位。

掌握大权后,李渊没有立即登基称帝,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整个关中地区, 彻底落入了李家的掌控当中,这对于李渊来说,这是一个阶段性的胜利,而且是一场大胜。

关中地区,在隋末唐初的时候,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

在以前,和,都是以长安为首都,以关中地区为统治核心。

时期,之后,也是占据了关中地区,得以雄踞一方。

后来因为建立西魏的这批高层贵族,都出自于关中地区和陇西地区,所以这些贵族,在历史上也被合称为关陇贵族集团。

再之后,西魏被篡权,北周又统一了整个北方,也就成了整个北方的统治阶层。

然后又篡了北周的皇位,统一了天下,关陇集团又成了整个隋朝的统治者。

总之,占据关中地区,就拥有了统一天下的根基。

得到了关陇贵族集团的支持,就等于拥有了隋朝旧有的统治阶层的支持。

自此之后,要兵有兵,要钱有钱。

而李渊本人,也是出自关陇贵族集团中的一个家族。

之前的施政,已经被传统的关陇集团厌恶,所以李渊出现之后,很多关陇贵族也开始纷纷投靠李渊,李渊也就成了关陇贵族集团的新代言人。

这里面的好处,是很难用文字说清楚的。

不过,李渊攻入长安之后,却并没有自行登基称帝,而是立的为帝。

至于李渊自己,则是自认为大丞相,掌握了实权。

李渊的这个选择,其实也不难理解。

因为当时还有很多人,尊隋朝为正统。

李渊的这个操作,可以得到这些人的支持,强化自己的力量。

得到足够的支持,这可比单纯的帝号要重要的多了。

占据了关中地区的李渊,已经俨然成为了天下最强大的割据势力之一。

不过,此时中原大地上,和李渊一样强大的,依然有好几家。

所以李渊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统一天下。

然而在这个时候,另一个问题又摆在李渊面前:派谁去统一天下。

派自己麾下的将军?这肯定不行!且不说当时李渊麾下,没有这样可以真正的帅才,就算是有,李渊也不敢用。

因为如果真有这样的人,帮李渊统一天下的话,肯定会导致一家独大的局面。

而李渊本人,当时则需要坐镇长安,居中调度,同样没时间外出征战。

至于长子,虽然身份足够,能力也足够,但当时则同样需要协助李渊,和关陇士族进行沟通,一样抽不出精力去统领军队。

如此一来,李渊可选择的对象,就只剩下次子李世民一个人了。

李世民是李渊的嫡子,可以完全信任,而且,经过李渊的多年培养后,当时的李世民,虽然仍是十分年轻,却已经足够胜任领兵征战的任务了。

放眼李渊麾下,再没人比李世民更适合率兵外出征战了。

于是,从这时开始,李世民成了李渊麾下最得力的统帅。

拿下长安之后,李渊首先将目光投向了洛阳。

洛阳是隋朝的另一个重镇,重要性丝毫不输长安。

一旦拿下洛阳,整个中原地区,就同样落入了李渊的控制之中。

不过,洛阳和长安不同,长安当时兵力空虚,洛阳却被隋炀帝调集重兵驻守。

守城的,更是极为难缠。

不过,当李渊盯上王世充的时候,却也正是洛阳最虚弱的时候。

就在这之前不久,王世充刚刚和的李密大战过一场,损兵折将。

原本洛阳城内有十万隋朝精锐,但在这场大战之后,却被李密打掉了,王世充只剩下了万余人的兵力。

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李渊令李世民主动率兵,进攻王世充,希望能够一战拿下洛阳。

然而遗憾的是,王世充的难缠程度,依然超过了李渊的想象,也超过了李世民的预料。

当李世民率领十万大军,抵达洛阳这边的时候,王世充已经抓紧时间,征集洛阳周围的残兵,兵力又恢复到数万人的规模。

依仗洛阳城的坚固城防,王世充丝毫不怕李世民的进攻。

反倒是李世民,因为粮草问题,无法长时间进攻。

而且当时隋朝的残余势力,依然强大,随时都有可能前来增援。

所以,在经过短暂的交手之后,李世民只能主动撤兵。

不过在撤退的时候,李世民却布下了埋伏,击败了前来追击他的隋朝军队。

此后,李世民硬是将洛阳西部的两个郡,抢到了手里。

这一战,李世民虽然没能直接打下洛阳,但却也为唐朝开拓了两郡之地,也算是不虚此行了。

就在李世民刚刚率兵返回长安之后不久,准备再次进攻洛阳的时候,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彻底打乱了李渊的布置:江都那边,竟然发生了兵变,杨广也被麾下的给杀死了。

杨广的死,对于当时的天下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杨广活着的时候,隋朝在北方的统治,虽然已经彻底,但南方还依然能够勉强维持统治。

而杨广一死,隋 朝在南方的统治,也就彻底崩溃了。

自此,天下也就彻底陷入了分崩离析的状态。

得知杨广的死讯后,李渊的第一反应,是自己要称帝。

攻入长安之后,李渊并未称帝,而是尊杨广的孙子为帝,自认为大丞相。

李渊的这些布置,原本是为了打着杨家的旗号,更好地得到关陇士族的支持。

但如今杨广一死,继续让杨侑做,似乎也就没了意义。

于是,公元618年五月,李渊正式逼迫杨侑禅位给自己,唐朝自此开国。

李渊登基之后,身为长子的李建成,被封为太子。

而次子李世民,则被封为秦王。

秦王为诸王之长,李渊给李世民的这个封号,也算是对得起李世民之前的贡献了。

从李家的这段经历当中,我们不难看出:李渊之所以没有称帝,主要还是出于审时度势的目的。

如果李渊贸然称帝的话,当时杨广还活着,很多尊杨广为正统的关陇贵族,恐怕就不会那么轻松地支持李渊了。

而等到杨广死后,杨家的正统性已经彻底消失,到了这个时候,李渊再称帝,也就不成问题了。

所以,想要有所成就,里子恐怕要比面子更重要。

如果李渊提早称帝的话,能不能得到传统关陇士族的支持,恐怕就是未知数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李渊是如何平定四方,一步步建立大唐的呢?

当作唐朝的开国帝王,我们理所当然认为,大唐的江山是唐太宗李世民打下来的,但是事实上,平定四方攻城略地,最大的功劳是李渊。

是哪位打下了唐朝的天下?是唐太宗李世民?答案是否定的。

唐朝的天下应该是唐高祖李渊打下的。

那唐高祖李渊是怎么样一步步打下唐朝天下的?我们接着往下看:李渊是唐朝开国帝王,杰出的政治家和战略家。

李渊出身于北朝的关陇贵族,七岁袭封唐国公。

隋末天下大乱时,李渊乘势从太原起兵,攻占长安。

公元618年5月,李渊称帝,国号唐,定都长安,不久之后便统一了全国。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退位成为太上皇。

李渊是唐朝开国创业的军队统帅,深谋多算、善于决断、既富远见、又善施行的政治家和军队家。

纵观李渊的一生,他有着因势借力、先取关中、后图天下的兴兵 起事思想、军政兼施、各个歼灭群雄、统一全国的战略指导思想、正确料敌、集智用长、先胜后战的作战指导思想、因势定制、严明赏罚、用人所长的建军思想。

李渊于武德七年(624年)颁布了唐的官僚制度,基本使用了隋的制度。

在农业方面他于武德七年(624年)颁布均田制;对税捐他也做了调节,减轻了受田农民 的负担。

在法律上他废弃了隋炀帝的许多苛政,颁布了武德律。

李渊对唐朝的措施,为唐太宗“贞观之治”打下了非常主要的基础。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退位,为太上帝王。

唐高祖李渊(566年1月13日—635年),字叔德,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唐朝开国帝王,杰出的政治家和战略家。

李渊祖先为陇西狄道人,凉武昭王皓七世孙,祖父李虎随北周建立者宇文泰入关中,西魏时为左仆射,封陇西郡公,赐姓大野氏,与宇文泰、李弼等八人同受佐命,皆为柱国,号“八柱国家”。

北周闵帝受禅后,李虎已经去世,故追封唐国公。

父亲李昞,周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袭封唐国公。

李渊七岁,父亲去世,李渊世袭为唐国公。

大业十一年(615年)李渊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大业十二年升为右骁卫将军任太原道安抚大使,大业十三年正月迁太原留守,7月正式开始起兵,于12月攻克长安。

他拥代王杨侑做傀儡帝王,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受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队、大丞相,进封唐王,不久进位相国,加九锡。

义宁二年(公元618年6月18日),隋炀帝在四月被叛军所弑后,李渊接受其所立的隋恭帝的禅让称帝,建立唐朝,隋朝灭亡。

李渊在他的儿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征讨下,先后消灭薛仁杲、薛举、李轨、宋金刚、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萧铣、杜伏威和梁师都等割据势力。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被迫将帝位内禅给唐太宗李世民,自己退位为太上皇。

唐高祖李渊起兵时,是太原留守,是一个地方的军政长官,因此他具有管理一个国家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并且有实践经验,因为他管理着相当于我们现在一个省的疆 域。

李渊还拥有世袭贵族公爵头衔,即李渊是唐公。

当时李渊正值盛年,从政治的角度来讲是从政的黄金时代,军政管理经验丰富。

另外,李渊和隋朝皇室是姻亲, 和隋朝将相关系密切。

所以,李渊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资源、有名望来夺取天下。

而唐太宗李世民那时才二十七、八岁,从生活阅历和政治经验来看,他还不成熟,不 足以担当夺取隋朝天下的重任。

你说唐朝的天下是李渊打下的,可是那么多大仗都是唐太宗李世民打的啊,这不矛盾么?本来,这很容易理解。

#p#分页标题#e#在隋末唐初那个时代,帝王对把兵权交给别人是不放心的,只有把兵权交给他儿子他才放心。

所以,李渊把兵权交给了他的三个儿子:李建成、唐太宗李世民和李元吉。

唐太宗李世民统帅的本来是李渊的精锐部队,而这些部队大多都是隋朝精锐的正规军即关中兵,而其将帅大多都是隋朝的名将或宿将,所以并不需要唐太宗李世民操太多的心。

所以结论应该是:是哪位打下了唐朝的天下?正解应该是:唐朝的天下应该是唐高祖李渊打下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坐享其成。

父亲转交国家大全给自己的儿子,代替自己管理国家,或许这个也是帝皇在古代中的一个必要选择罢了。

李渊与帝王宠妃误上龙床后,起兵造反,这才有了大唐

我们都知道古代都有很多的妃子,尤其是当朝的宠妃,那更是深得皇帝的喜爱,是很多朝中大臣想要巴结的对象。

而我们今天要说的是一位与皇帝的宠妃喝醉了酒,误上了龙床的故事。

这个人便是李渊,在建立后,他和当时的皇帝的关系是十分不错的,而且两个人还是表兄弟,因为李渊的母亲就是杨广皇后的姐姐。

而到了隋朝末年,局势开始发生变化,朝廷陷入之中。

而这时,李渊便看准了时机,出兵攻占长安,随后当时的皇帝便决定让出帝位。

于是,伴随着隋朝的灭亡,李渊胜利后,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朝代,便是历史上的。

说起李渊决定出兵攻占长安,局势的不稳定是一方面因素,这其中还有一个故事,恐怕是很多人不了解的。

而也正是这件事,才促成了李渊出兵的决心,也才有了之后的大唐盛世。

李渊当时是在太原当官,而他的好友裴寂也在太原,而那时候,皇帝的行宫也设在了太原。

一天晚上,裴寂在行宫摆好了酒席,准备招待李渊,李渊见识好友邀请,便打算前往把酒言欢,顺便叙叙旧。

还没喝几杯,李渊便觉得有些醉了,这时候裴寂就叫来了两个年轻的美女,让她们接着陪喝。

在美女与好友的轮番劝说下,李渊又多喝了几杯,早已醉得不知东南西北了。

酒席散去之后,李渊以为两个美女会把自己带到休息的地方去。

但是醉了的他早已没了方向感,只能任由两位美女带着,看到床便躺了下来,直到第二天早上,酒劲才散去,醒了过来。

而他这一醒,顿时就惊呆了,原来自己昨晚睡在了的床上,这可是龙床阿,等他再看边上的两位美女,更是一惊,她们可是皇帝的两位宠妃—尹妃与张妃。

而这时候的他才知道,这都是自己所谓的好友裴寂设计的局,将他治于不利的位置,现在的他是,而知道真相的他,也非常生气,于是考虑之后,便决定出兵造反了。

只能说,这是李渊的机遇,如果没有这次出兵,也就没有后来盛世的唐朝了。

随机文章诸葛亮为何一定要杀魏延?因为反骨吗 真相只有「4个字」日本三菱零式战斗机2012再飞,太平洋战争完败P51神仙为什么要香火,保佑主角人族可使自己修炼顺畅(香火成神道)俄罗斯超音速武器已列装,领先美国且无法被美航母拦截我国具有五种地形的省,地大物博的四川是唯一拥有五种地形的省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李渊攻入长安后发生了什么?他为什么没有立即登基称帝?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