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6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为什么会被人称作“无夏之年”呢

在这一年中出现了6月下雪,7月结冰,8
【千问解读】
在这一年中出现了6月下雪,7月结冰,8月霜冻的现象。
因此,1816年,也被人们称作“无夏之年”,甚至有人把这一年称作“冻死人的1816年”。
这一年夏天,低温席卷了全球。
最为严重的是欧洲、北美和亚洲,整个地球北半球的年平均气温因此下降了近3℃。
当时处于嘉靖年间的中国同样未能幸免,云南因此出现了大面积的饥荒。
(1816年的夏天) 在美国东北部,1816年的初春还相对正常,虽然,但大部分人家已经移除了取暖设施,熄灭了房间内的炉火,期待着一个的五彩季节如期而至。
2月的时候,虽也遭遇了长时间的倒春寒天气,但相较往年也还算正常。
3月间,气温逐渐回升,树木变绿,春花竞相开放,但大风天气明显多于往年。
到了4月份,本该的天气突然变冷,甚至下起了冻雨,天空中居然飘下了雪花。
5月的天气更加诡异,就像进入了冬天,不但天上继续纷纷扬扬地飘下了雪花,池塘和河里在低温中也结上了一层薄冰,庄稼被冻雨和霜雪蹂躏,大部分农作物被直接冻死。
6月份的时候,加拿大和美国部分地区出现了暴风雪,农民们不得不穿上冬装在田间地头忙碌,尽量让残存的庄稼能活下去,很多地方冻死了人畜。
更为奇怪的是,气温有时候会高达35℃,但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急剧下降到0℃。
夏日寒流席卷了整个美国新英格兰地区,并且向南蔓延到了美国的弗吉尼亚。
据当地的地方志记载:“在6月的数场大雪后,人们需要坐雪橇出行。
7月4日,正值美国独立日,这一天大雪纷飞,水塘里的水结了冰,参加独立日庆典的人们不得已拥入教堂,因为那里的火炉能够让大家得到一丝温暖。
” 8月的加拿大情况急剧恶化,地面上几乎看不到绿色植物的影子,全都被冰雪覆盖,一位市民用僵硬的手记载了当时的情况:“霜冻和冰雪冻死了地里所有的豆类和谷物,田里空空如也,像12月一样一片雪白。
” (异常气候下的灾民) 在欧洲,1816 年夏天的雨量,比往年要高出许多,大雨在爱尔兰无休无止地下了整整8 个星期,农作物全部毁于一旦。
低温和多雨的天气导致英格兰的农作物遭受了灭顶之灾,大片的草场和苜蓿被毁于一旦。
在中国,也有广大地区出现了极端的低温天气。
例如,在江西县的县志里就有如下记载:“六月下旬北风寒,二十九日夜尤甚,次早九都、浩山见雪,木棉多冻伤。
” 在东北黑龙江,双城在农历七月出现严重霜冻。
作物失收,垦丁逃亡。
在台湾新竹、苗栗等地发生了罕有的冬天霜冻,新竹出现“十二月雨雪,冰坚寸余”。
极端低温天气带来的后果就是庄稼大面积冻死,粮食减产严重,引发饥荒。
史料中记载了1816年云南的饥荒“是岁大饥,路死枕籍”,百姓,饿殍千里,甚至为了生存卖儿卖女。
在美国,因饥荒导致数万人死去。
研究此次低温气候的科学家韦伯说:“人们被迫以田鼠为食,甚至为了一块植物的根茎不惜大打出手。
”紧随饥荒而来的就是瘟疫流行,“大多数人都因罹患伤寒等流行病,以及和饥荒有关的病症死去”。
(坦博拉火山喷发) 那么,造成此次“无夏之年”低温天气的罪魁祸首是谁呢? 这是因为前一年的印尼松巴哇岛坦博拉火山喷发造成的。
这座并不著名的火山海拔有2851米,位于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北部。
在1815年4月5日,坦博拉火山开始隆隆发作。
驻扎在数百公里外爪哇岛上的士兵,以为发生了战争,立即全副武装集合,等待着上战场的命令。
这座火山强势喷发时,把多达150立方千米的尘埃和岩石抛到空中。
喷涌而出的火山灰和火山渣覆盖了巴哇岛方圆一百英里的区域,厚度达到了约3.7米。
炽热的岩浆以每小时上百公里的速度,顺着山势倾泻而下。
所过之处万物俱焚,山脚的森林和草场,都被焚烧殆尽。
这次坦博拉火山喷发和其后引发的海啸,是有记载以来损失最为严重的,共造成超过10万人死亡。
喷发的火山灰,冲上平流层,形成了一个大约4亿吨的巨大气体,将地球层层包裹。
这些气体中,包括水蒸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甲烷、氟和氯等,它们在大气层中经过反应后形成溶胶,阻挡和反射了太阳光,使得太阳的热量难以抵达地面,从而导致极端低温天气,最终形成1816年的“无夏之年”。
(参考资料:《坦博拉火山爆发带来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骊山到底是福地是祸源?秦始皇嬴政又为什么钟情于骊山
西周末年的周幽王与爱妾褒姒曾在这里演出了一场兴起烽火戏诸侯的古代惨剧,从而葬送了西周王朝。
秦始皇嬴政建陵于此,也造就了二世而亡的悲剧。
骊山到底是福地是祸源?秦始皇嬴政又为什么钟情于骊山,建陵于此呢?从中国历史的传统风水之说看,骊山绝对是一块福荫之地。
古人把墓地的选择看做一件造福于子孙后代的大事,尤其是秦始皇嬴政这个企图传之于万世的封建皇帝自然对墓地的位置更加重视。
《水经注》载:“秦始皇嬴政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丽戎之山,一名蓝田。
其阴多金,其阳多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
”骊山之南的蓝田玉着称于世,现代地质队曾在骊山北麓开凿金矿。
从视死如视生的传统观念分析,秦始皇嬴政死后还想把这里的金和玉占为己有。
此外,秦始皇嬴政陵园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其东侧还有一道人工改造的鱼池水。
按《水经注》的记载:“水出骊山东北,本导源北流,后秦始皇嬴政葬于山北,水过而曲行,东注北转,始皇造陵取土,其地于深,水积成池,谓之鱼池也……池水西北流途经始皇冢北。
”而《两京道里记》载:“始皇陵南有尖峰,名曰望峰,言筑陵者望此为准。
”根据勘察,秦始皇嬴政陵封土中心顶端以及外城垣的南北两门与其南边的骊山最高峰望峰南北相对在一条直线上。
而每一道峰脊似一个花瓣,秦陵就在花蕊位置。
民间称始皇陵为“莲花穴”就是这个道理。
由此不难发现秦始皇嬴政陵的风水特点是,南面背山,东西两侧和北面形成三面环水之势。
如此一块风水宝地,也就不难解释为何秦始皇嬴政会选中骊山为自己营造身后帝国了。
可以说秦代依山环水的造陵观念对后代建陵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汉帝陵如高祖长陵、文帝霸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等就是仿效秦始皇嬴政陵依山环水的风水思想选择的。
以后历代陵墓基本上继承了依山环水的建陵思想。
洋辣子到底好不好 在农村它被人唾弃
提起它的名字,在农村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所作所为更是用“臭名昭著”来形容也不为过。
但就是这样一个让所有农村人都唾弃的虫子,在城里人看来却是一种营养丰富的美味佳肴。
杏树上的洋辣子 洋辣子,又叫活辣子、刷木架子等,是农村夏季最常见,也是危害最大的害虫之一。
洋辣子外形奇特,身长在1-3公分之间,身宽在1公分左右,除腹部外全身都布满色彩斑斓的软毛刺,乍看像浮肿一般。
每年夏季的6、7月份,洋辣子就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不管是树林里还是农田旁都能看见其慢慢蠕动着的肥胖身躯。
因体形较小,且自带保护色,如不细心观察,很容易被它带有毒性的刺给蜇到。
说到被洋辣子蜇到的感受,相信只有被蜇过的人才知道,那种感觉似火烧火燎,像钻心一样的痛,难怪有的农村人更称其为“畜类”,可见对它的憎恶程度。
种类繁多的洋辣子 虽然洋辣子不被农村人所待见,但是在城市却受到追捧,,被城里人当成一种难得的美味佳肴。
当然,洋辣子的成虫无法食用,而藏在罐里面的幼虫是难得的高营养食品。
与成虫后带有“毒性”的洋辣子不同,幼虫可生吃,味带清甜,甚至还有比蚕蛹有更浓郁的香味,或者用盐巴炒一下,味道更佳。
在有些城市,洋辣子罐每斤售价竟高达200元一斤,是不折不扣的高档食品。
更多三农资讯请点击关注 洋辣子罐 虽然农村人和城里人对洋辣子的看法大不相同,但它确实是一种害虫,不仅能伤害人畜,对树木、花草和庄稼也有一定危害。
更多三农资讯请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