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灭亡是因为人才凋零 蜀汉后期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18 点击数:
简介: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蜀汉人才。

中的蜀汉,确实人才是最少的。

应该说,不管是从总体数量上还是后备力量上,蜀汉简直是被曹魏和东吴按在地上摩擦。

不单单是的问题

【千问解读】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蜀汉人才。

中的蜀汉,确实人才是最少的。

应该说,不管是从总体数量上还是后备力量上,蜀汉简直是被曹魏和东吴按在地上摩擦。

不单单是的问题,就连蜀汉后期最重要的大将,实际上都是曹魏培养出来的,被捡了现成的。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由于蜀汉的上层建筑是由荆州集团和益州集团组成的,所以要分开来分析。

荆州集团的没落,是从刘备入川之后开始的。

此前,武将有关羽、张飞、黄忠、,文臣有诸葛亮和、,可谓人才济济。

可是刘备入川之后,先是法正病死了,然后庞统莫名其妙的战死了,再然后是关羽贸然发动襄樊战役,被东吴所杀。

之后张飞督军引起将士哗变丢了性命,刘备为了夺回荆州发动了,结果不但自己死了,还捎带了一个黄忠。

曾经引以为傲的文武班底,只剩下了赵云和诸葛亮。

此后,赵云也病死了,诸葛亮于是重用、张苞等“官二代”,可没想到他们都是短命之人,年仅二三十岁就撒手人寰。

而诸葛亮自己也不善于培养人才,事必躬亲,不给部下任何锻炼的机会。

,原本生机勃勃的荆州集团就慢慢变得平庸了。

下面,要重点说一下益州集团的情况。

这一点,我们要从地理位置、政局构成和人才制度三方面来分析。

第一点:蜀汉的地理位置,注定了他不可能有大量的人才储备 蜀汉的位置,是今天的四川、重庆、陕西汉中以及云南和贵州的北部一带。

这一区域多山,地形险要,交通不便,且远离传统的中华文明发源地黄河地区,所以文化和生产力都相当落后。

就连最基本的农业,也是在西汉初年,由丞相推广起来的。

在末年之前,益州依然是一片蛮荒之地,完全没有所谓的文化底蕴。

可以说,益州缺少人才发展的基本盘。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的“益州疲弊”,便是说的这种情况。

所以在制定“”时,诸葛亮也明确地指出,要同时掌握荆州、益州。

而事实也证明,失去了荆州的人才支持,蜀汉就基本失去了活力。

而更要命的,蜀汉既没有人才基本盘,也没有人才突变发展所需要的人口基数。

据史籍记载,蜀汉在刘备刚刚建国时期,人口是139万左右。

而同一时期,东吴的人口是260万,曹魏的人口则有八百多万!虽然据现在一些专家的研究,认为蜀汉的记录仅仅是自耕农和地主人口数量,缺失大量的佃农,但这种情况在另外两国也普遍出现,所以可见,蜀汉的人口资源之少。

缺少庞大的人口基数,自然也就缺少更为优秀的人才,这是相辅相成的。

第二点:蜀汉的政治格局,注定了是荆州派干活儿,益州人坐享其成,没有人才发展的管理学基础 蜀汉的主要地盘在益州。

而益州这个地方,从来不是英雄用武之地。

完美的山河之险,既保证了别人想打打不进来,同时也束缚了益州向往发展的手脚。

有个几代人下来,谁都变得皮了,得过且过。

历史上出现在蜀地的三个政权:蜀汉、和,都只能支持两代,就是因为“皇二代”无一例外地失去了进取心。

这种情况,其实同样发生在益州的第一位州牧刘焉的身上。

原本刘焉来到蜀地,身边有一批班底,也算是有些实力。

但是随着他的逝世,儿子继位,马上就走上了蜀地发展的必然道路,每天不思进取。

甚至要和五斗米教争汉中之地,也是想到要借助外力刘备。

其实,不能说益州人没出息,实在是这个地方真的只适合蜗居。

而随着刘备而来的荆州集团,确实是有进取心的。

不管刘备是不是真的想兴复汉室,但是至少知道保住荆州是发展的必要条件,所以才会发动起夷陵之战;而诸葛亮为了报先主知遇之恩,也不停地倾力北伐。

那么,造成的必然情况就是谁想发展谁去干活儿,没有进取心的益州人继续安心的坐享其成。

而按照现在的管理学理论来讲,没有进取心,就意味着没有努力的方向,而不努力,又哪里能出得了人才呢。

而如果抛开了益州的基本盘,作为外来户的荆州集团则力量太过薄弱,又哪里能培养出人才呢? 第三等:蜀汉的政局衍生出了别扭的人才政策,变相造成了人心的离散,所有人出工不出力 三国之中,公认是蜀汉治理的最好,因为这里有个好丞相诸葛亮。

但是,如果说蜀汉治理的最不好,也是没问题的,因为只有蜀汉,是两大统治集团始终未曾携手合流的。

魏蜀吴三国,是具有正统性的,其下颍川、谯县的夏和以及后来的司,合作是比较顺畅的。

虽然是江北的集团和当地四大家族共治,但是使用权力分配的娴熟手腕,将江东豪族全部纳为己用。

本来,进入益州之后,刘备也曾拉拢过当地豪族,手段甚至比孙权还要老练,什么拉一派打一派(比如重用法正)、分配权力和利益(重用),甚至为此又多娶了一位夫人(益州大将吴曦的妹妹)。

但是一切却因为夷陵之战的失败而戛然而止。

公元223年,刘备在白帝城病逝,诸葛亮随后掌握了蜀汉的大权。

他一改刘备的政策,开始逐渐冷落和疏远益州集团,重新重用荆州集团。

这么说的证据有三点:诸葛亮排挤同属托孤重臣的李严、为后主选皇后时,两次都选择了张飞的女儿、北伐之中,使用的将领和官吏,也都是荆州人。

诸葛亮死后,他的接班人、、姜维也在继续延续这一政策。

以至于益州本地贵族对蜀汉集团离心离德,天天盼着曹魏来解放自己。

这种情况下,即使他们之中有些人才,也不会给蜀汉出力的。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蜀汉人才凋零的最大原因,就是在于他没有一个良好的人才生长环境。

最后蜀汉灭亡的根源,也正在于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玛雅人五大预言 预言了玛雅人自己的灭亡

玛雅文明因印第安玛雅人而得名,19世纪末发掘一批重要遗址,开始了玛雅文明的古学研究。

在考古研究中,关于玛雅文明的离奇消失至今仍然是个未解的秘密,而关于玛雅文明的预言更是令后人震惊。

是什么?玛雅人提前预言到了什么呢?玛雅人预言中国救世主又是怎么一回事?玛雅人预言中国救世主又是怎么一回事?下面听大老师细细讲来。

玛雅人五大预言:1、预言了玛雅人自己的灭亡如果说,人是按照历史,为传统而活的民族;那么玛雅就是按照预言,为未来而活的民族。

他们深深信《豹的预言书》的预言记载,安然接受既定的未来。

2、预言了我们这一代人有飞机有汽车这些高科技关于玛雅人预言在这这么一个特定的时代出现汽车飞机火箭等高科技产物,有两个版本,一说是玛雅人留下了碑文有清楚记载。

还有一说是汽车飞机火箭预言其实是出自16世纪的法国预言家诺查丹玛斯。

诺查丹玛斯写了一本叫《诸世纪》的预言书,里面是近千首四行预言诗。

作者故意使用外延极广的词语和描述,以便后人的多种解读。

而每个时代的人都能从这些模棱两可的诗句中“解读”出当下的重大事件。

这些事件包括飞机上天、汽车出现、希特特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盟军诺曼底登陆、德国战败、墨索里尼死亡、原子弹在日本爆炸、日本投降、美国总统肯尼迪被刺杀、苏联女宇航员进人大空、苏联入侵捷克、中东战争爆发、全球性污染与温室效应、“挑战者号”爆炸、戴安娜王妃身亡等等。

问题是这些全都是马后炮,都是在事件发生以后才回头从《诸世纪》中发现了“预言”,从来没有人能事先根据《诸世纪》做出准确的预测。

语义含糊的预言不是预言,只能在事后回顾的预言更不是预言。

事实上在《诸世纪》中并没有提及具体的时间,唯一一次提到的具体时间是一九九九年七月的世界末日,但这已经成为了一个笑话。

3、预言了我们这一代要出一个希特勒这样的人,并且预测了他的出生与死亡日期关于玛雅人对于希特勒出生和死亡日期的预言,菜叶网,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说法,一是说现实证明在玛雅古城的遗址上发现了希特勒的出生日期即死亡日期,所以认为玛雅人预测了希特勒的出生和死亡日期。

另一种说法认为大魔头(希特勒)的出生与死亡日期并不是玛雅人预言的,而是预言家诺查丹玛斯的预言。

4、预言了我们这一代人将会在第五个太阳纪终结毁灭性战争的爆发时期,也就是首次世界大战和二战,预言中用说打败狮子和老鹰,最后摘“日”,有人猜测其中“日”指同盟国打败日本,日本最后无条件投降,1943年9月8日,意大利无条件投降即是预言中用狮子比喻的。

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就是预言中用老鹰比喻的)。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预言中用日比喻的。

5、第五个预言就是2012年世界末日关于这个预言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一个,玛雅人预言,2012年12月21日11点11分,人类将面临空前的浩劫,当夜幕降临,第二天的黎明将永远不会到来,世界末日。

中南美洲危地马拉3名玛雅部落长老曾参加在古巴举办的一个关于玛雅文化的“圣火”仪式,他们澄清2012年12月21日不是世界末日。

其中一位部落长老表示:“世界不会结束。

”根据玛雅人的历法,一个纪元由13个周期组成,每5125年为一个纪元,从公元前3118年开始的本纪元将于2012年12月结束。

在这里需要提到的一点是,前面的预言也确实被印证了,因此才导致了地球上的很多人对2012的世界末日深信不疑,并且美国的科幻大片《2012》更加的渲染了这类的效果,为玛雅文明的五大预言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虽然说已经被确定这个预言是错误的,但是有一点大家需要知道的是,在2012年的时候地球确实发生了很多的异常现象,但是并没有造成人类的灭绝。

以上五个预言可以理解成3个意思:1:人类在精神和灵魂上脱离了物资,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人类因为地球太阳磁极的同时颠倒所造成的灾难而灭亡。

3:在2012年12月中旬,将有一颗小行星按逆时针方向朝地球大气摩擦而来,经美国专家科学预测,在玛雅人预言的2012年12月21日那天与地球最为接近,彼此之间的巨大的万有引力将使地球的自转时间大大增加,从而造成地球上部分地区3天之内没有太阳升起。

玛雅人的神话——用他们的话来说——一个宇宙命运的装置,选择了我们这个时代作为宇宙创造的经典时刻。

从上面可以看出虽然玛雅人的很多预言具有奇幻色彩,但是并没有关于中国救世主的具体预言,也许还有很多等待我们去发现和探索吧!

蜀汉棋局中的弃子:解码刘封之死的三重政治密码

公元220年的成都城内,一场关乎蜀汉政权存续的隐秘博弈悄然落幕。

养子在的泪眼中自刎而亡,这位曾以武勇震慑东三郡的将领,最终沦为权力天平上的祭品。

其死亡背后交织着继承危机、战略失误与派系倾轧的三重绞索,折射出时代最残酷的政治法则。

一、继承危机:下的身份困局 刘封之死本质上是宗法制度与现实政治的剧烈碰撞。

作为刘备在荆州时期收养的义子,刘封早年因 武艺气力过人 备受器重,甚至一度被视为继承人培养。

但公元207年的出生彻底改写了权力格局——这位具有汉室血脉的嫡子,使刘封的 养子 身份成为致命缺陷。

陈寿在《》中直言其身处 嫌疑之地 ,这种身份尴尬在刘备称汉中王后愈发凸显。

刘备的应对策略充满政治算计:通过册立刘禅为太子、派遣刘封远征上庸,看似重用实则疏远。

但人事安排的失衡埋下隐患——让年仅二十余岁的刘封统领孟达等老将,既无法建立威望,又陷入权力真空。

当败亡、孟达叛逃时,刘封既无能力力挽狂澜,更无法平息蜀汉内部对 废太子 的猜忌。

这种身份困境,使其注定成为政权过渡期的牺牲品。

二、战略崩盘:东三郡失守的连锁反应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襄樊之战,成为刘封命运的转折点。

关羽兵败被杀、荆州丧失的直接导火索,正是刘封与孟达的 见死不救 。

但深层原因在于刘备的战略误判:将东三郡这枚连接荆益的战略棋子,交给缺乏政治智慧的刘封镇守。

该地区作为新附之地,内部兄弟等豪强势力暗流涌动,而刘封非但未能安抚,反而以 夺达鼓吹 的侮辱性行为激化矛盾。

孟达的叛逃更具标志性意义。

这位东州派代表人物率四千部曲降魏,不仅使上庸防守力量锐减,更在蜀汉内部引发连锁反应。

东州派作为仅次于荆州派的第二大势力,其核心成员的叛逃迫使刘备必须有人担责。

当曹魏、联军压境时,申仪的背叛彻底击垮防线,刘封的败逃使 跨有荆益 的战略构想化为泡影。

这种战略层面的崩盘,为刘备的清算提供了合法性外衣。

三、权力博弈:诸葛亮的隐秘推手 在刘封之死的决策链条中,诸葛亮扮演着关键推手角色。

其劝谏刘备 封刚猛,易世之后恐难制御 的言论,暴露出蜀汉权力结构的深层焦虑。

刘封作为刘备嫡系,不仅在军中享有 气力过人 的威望,更与孟达、申氏兄弟等地方势力存在复杂关联。

若刘备去世,年仅十三岁的刘禅根本无法驾驭这位 假子 ,蜀汉极可能重演诸子争位的悲剧。

诸葛亮的隐忧更在于权力制衡。

当时蜀汉内部存在三大势力:以诸葛亮为首的荆州派、以为代表的东州派、以及等本土将领。

刘封的存在将打破这种微妙平衡——其养子身份可能获得部分将领支持,而刚猛性格又易形成新的权力中心。

通过清除刘封,诸葛亮既消除了潜在威胁,又强化了 尊刘禅、尊法度 的政治正确,为后续北伐扫清障碍。

四、历史镜像:权谋法则的残酷演绎 刘封之死绝非孤立事件,而是三国权力法则的典型注脚。

在袁绍废长立幼引发官渡惨败、确立门阀统治的对比中,刘备的选择展现出封建帝王的冷酷理性。

当刘封临刑前叹道 恨不用度之言 时,他或许已意识到:在权力漩涡中,个人武勇与战功终究难敌制度性安排。

这种悲剧性命运,在时期的 挥泪斩 、遇刺后的权力真空等事件中不断重演。

从现代政治学视角审视,刘封之死本质上是 预防性打击 的经典案例。

刘备集团通过牺牲边缘人物,既转移了荆州之败的舆论压力,又为新君登基铺平道路。

这种将个人命运与政权存续捆绑的权谋艺术,在后世王朝的 中反复上演。

当历史尘埃落定,刘封的悲剧早已超越个人层面,成为解读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切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加入收藏
               

蜀汉灭亡是因为人才凋零 蜀汉后期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