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和“太上帝王”分别指的是什么人?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3-29 点击数:
简介:“太上皇”和“太上”,是史料中经常出现的两个词汇。

因为仅有一字之差,所以经常被人们混淆,甚至通用。

事实上,“太上皇”和“太上皇帝”原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太上

【千问解读】

“太上皇”和“太上”,是史料中经常出现的两个词汇。

因为仅有一字之差,所以经常被人们混淆,甚至通用。

事实上,“太上皇”和“太上皇帝”原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太上皇”一词,最早见于《》。

平定天下后,除了规定最高统治者为“皇帝”,还特意“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

于是庄襄王,也就是秦始皇的赢异人,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拥有“太上皇”头衔的人。

太上,即最高、无上,形容极其尊贵。

不过,当时赢异人已去世多年。

刘邦 历史上,第一个活着的太上皇是刘邦的父亲刘太公。

刘邦称帝后,每次去拜见父亲刘太公,刘太公均用人臣之礼迎接。

在刘太公看来,“皇帝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君臣秩序不可乱。

刘邦心里很不是滋味,儿子成了龙,当父亲的总该有个与之相称的头衔,于是下诏:“诸王、通侯、将军、群卿、大夫已尊朕为皇帝,而太公未有号,今上尊太公曰太上皇”(《汉书》)。

秦汉时期的“太上皇”是一个尊号,一种荣誉,不是皇帝,不问政治。

对此,曰:“太上皇,不言帝,非天子也。

”初唐颜师古注曰:“天子之父,故号曰皇。

不预政治,故不曰帝也。

”可见,“太上皇”是当朝皇帝出于人伦对父亲的尊称,没有实际政治权力。

以后,开始出现了“太上皇帝”这个称号,也就是凌驾于皇帝之上的皇帝。

如十六国时期后凉、北魏时期献文帝、武成帝、等,生前退位后均自称“太上皇帝”。

从年代远近来看,“太上皇帝”源于“太上皇”,但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吕光提前退位,目的是想作为“太上皇帝”压阵,使权力平稳过渡;拓跋弘退位后,“国之大事咸以闻”(《魏书》);高湛退位后,“军国大事咸以奏闻”(《北齐书》);李旦退位后,规定“五日一度受朝于太极殿,自称曰朕,三品已上除授及大刑狱,并自决之,其处分事称诰、令”(《》)。

可见,“太上皇帝”禅位后依可以处理国家大事,是凌驾于当朝皇帝之上的皇帝。

在古代,“帝”的分量要远远大于“皇”。

二者比较,“皇”是虚幻缥缈,“帝”握有实权,所以皇帝也可以简称为“帝”。

“太上皇”中单一个“皇”字,原本只是一个象征性的、名誉上的虚衔。

大概是由于“太上皇帝”源于“太上皇”的缘故,在以后的史料中出现了“太上皇”和“太上皇帝”兼用、混用的杂乱现象,其中以《》最为突出。

史官在称呼同一个已经禅位的皇帝时,一会儿用“太上皇”,一会儿用“太上皇帝”,如《高宗纪》称宋高宗退位时提出“朕称太上皇帝”,而《孝宗纪》却称“太上皇帝即驾之德寿宫,……从太上皇幸天竺寺”,一篇本纪二者兼用。

又如,《光宗纪》称退位后被尊为“太上皇帝,……太上皇帝不豫”;而《宁宗纪》却称“太上皇违豫,赦。

辛卯,太上皇崩”,两篇本纪前后不同。

按“太上皇”和“太上皇帝”的原意,“太上皇”只是皇帝的父亲,不掌握大权;“太上皇帝”不仅是父亲,而且是皇帝,大权在握。

所以,皇帝对禅位后享受什么样的尊号很在意,退位前专门规定“归政后,凡有缮奏事件,俱书太上皇帝。

其奏对称太上皇”,意思是说,正式文件必须称“太上皇帝”,口头上可以称“太上皇”,一句话点明至死不肯放权(《》)。

从时期,“太上皇”和“太上皇帝”出现了一些别的叫法。

如被尊为“无上皇”(《北齐书》),宣帝自称“天元皇帝”(《周书》),被尊为“上皇天帝”,又尊为“圣皇天帝”(《新唐书》),被尊为“应乾圣寿太上皇”(《新唐书》),被尊为“道君太上皇帝”(《宋史》),西夏神宗李遵顼自号“上皇”(《宋史》),等等。

笔者考证,尊号中只带个“皇”字的,不掌权,属“太上皇”一类;带有“皇”和“帝”二字的,尚能染指权力,应视为“太上皇帝”。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二十多位“太上皇”或“太上皇帝”中,其中有三位比较特殊,即晋、宋赵构、清。

司马衷是辈分最低的太上皇。

太上皇,通常是指皇帝的父辈或祖辈,而司马衷却被叔祖立为太上皇。

西晋永康元年(300年),的第九子,也就是司马衷的叔祖赵王在“”中,逼司马衷下台,并将其幽禁于金墉城。

为了掩饰篡逆行径,堵住悠悠众口,司马伦不伦不类地给族孙司马衷送上一顶“太上皇”的冠冕,成为一历史笑柄。

不过,,司马衷复辟,司马伦被杀。

赵构是在位时间最长的太上皇帝。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五十六岁、正值壮年的宋高宗以“老且病,久欲闲退”(《宋史》)为由,下诏传位皇太子,自称“太上皇帝”。

后来,赵构又当了二十五年“太上皇帝”,直到八十一岁才。

其实,赵构盛年主动禅位,并非因为“老且病”,而是与赵眘、贪生怕死、改变抗金策略等因素有关。

弘历是最专权的太上皇帝。

乾隆皇帝弘历当了六十年皇帝后,内心十分纠结,想继续君临天下,又不敢跟当了六十一年皇帝的祖父皇帝比肩,故禅位于太子。

事实上,乾隆皇帝退位后,“军国重务仍奏闻,秉训裁决,大事降旨敕。

宫中时宪书用乾隆年号”,皇帝永琰除“尊高宗为太上皇帝”,还要朝夕听其“训政”,直到“太上皇帝崩,上始亲政”(《清史稿》)。

作为封建社会皇位终身制的一种补充形式,中国古代的“太上皇”和“太上皇帝”禅位制度相沿甚久,同时也对周边国家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越南的陈朝最为明显。

陈朝建立后,为避免争夺皇位发生内讧,于是实行太上皇与皇帝“二主共治”的制度,并作为有陈一代的定制。

越南古代史家吴士连称:“家法,……子既长,即使承正位,而父退居圣慈官,以上皇称,同听政,其实但传大器,以定后事,备仓卒尔,事皆取决于上皇,嗣主无异于皇太子也”(《大越史记》)。

其中提到的“但传大器,……事皆取决于上皇”,与中国的“太上皇帝”制度可谓如出一辙。

越南陈朝皇帝禅位后多数被尊为“太上皇帝”而不是“太上皇”,也能说明“太上皇”与“太上皇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随机文章无人机和遥控飞机的区别分析,无人机能自动控制飞行/性能超屌神奇心理学中的留白效应,某些场合思考比说话更有意义如何克服瓦伦达效应,患得患失是走向成功的最大阻碍(保持平常心)人被吸进龙卷风会怎样 ,99%的人当场死亡/就算不死也会被摔死海市蜃楼找到过实景吗,平行世界假说引猜测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解析长寿的秘诀“古中国的长寿谜团”

解析长寿的秘诀“古中国的长寿谜团” 2020-04-13 16:42:27 分类:未解的谜团 在中国5000年的古代中,在一个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有许许多多的神奇传说,里面有很多古中国人对长寿的看法也有秘诀,因为生命是万物之源所以历史的人很看重,即便到了现代社会也是还是有很多人看中的。

51区的小编来为大家解析?解析长寿的秘诀古中国的长寿谜团西方人的宗教信仰,核心是将来的幸福,比如临终审判,末日拯救,轮回转世等等。

意思是,你好好做人,等你死后会幸福的。

真相是,以两河流域为发源地的西方文化,核心价值观是优胜劣汰,极少数人优胜,极少数优秀的人有权享受幸福,绝大多数人不幸,所以,绝大多数人,只能寄希望于来世。

因此,“优胜劣汰价值观”与“来世幸福信仰”是配套的。

与西方人不同,中国人的信仰,更相信现世的福报,意思是,你好好做人,这辈子就会幸福。

真相是,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是“天下普遍幸福”,谁都收敛一点,谁也别太过分,这样的大环境下,虽然谁都会受些束缚,但谁也不会特别难受,普遍都说的过去,所以,不是特别强调来世的幸福,更多的是强调现世的幸福。

“普遍幸福价值观”与“现世幸福信仰”也是配套的。

相关文章阅读印度铁柱为什么屹立前年不倒 印度铁柱的原因是什么 关于秦始皇嬴政陵的四大未解的谜团 至今未解决 世界十大未解的谜团 黑魔法能让死者走进坟墓 中国十大未解的谜团事件 李庆远超过200岁

模拟揭示了恒星演化阶段的“前所未有的细

    左图:20 M 1D梅萨输入恒星模型的结构演化图,作为预测恒星坍缩前剩余时间的函数(以年为单位,对数标度)。

蓝色是对流区,绿色是煤层气区。

红色箭头表示3D模拟开始时的霓虹燃烧外壳。

右上角是霓虹灯外壳的放大图。

右图:放大用作3D模拟初始条件的模型。

横轴是相对于3D模拟开始的时间,以秒为单位。

纵轴是以108厘米为单位的半径。

在色标中,对流速度的平方。

异构体轮廓显示为黑线。

这些线表明壳层在氖燃烧阶段经历了显着的膨胀。

垂直的红色条表示流体动力学模拟的开始时间和径向范围。

鸣谢:uux.cn/皇家天文学会月报(2023)。

DOI: 10.1093/mnras/stad1572  据基尔大学:由于新的模拟技术,科学家们首次对恒星的整个演化阶段进行了3D模拟。

  由基尔大学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利用计算机处理和模拟技术的最新进展,以前所未有的细节和现实水平研究了恒星演化的“核燃烧阶段”。

  推进当前模型  我们对恒星及其生命周期的大部分科学认识来自一维模型,这些模型在准确性和所能提供的细节数量方面受到严重限制。

恒星内部的复杂过程也意味着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会使这些模拟不可靠。

  但是,计算机模拟技术的新进展使研究人员首次能够制作整个恒星阶段的3D模拟,连续显示恒星从这个阶段的早期发展到完全耗尽的一部分。

  他们的发现发表在《皇家天文学会月报》上,为恒星物理学中长期争论的问题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答案。

  “三维恒星演化的黎明”  主要作者、基尔大学的博士生费德里科·里祖蒂(Federico Rizzuti)说,“为了这份新出版物,我们对恒星内部进行了足够长时间的3D模拟,以观察一个完整的‘核燃烧阶段’的演变,这是以前从未做过的。

  “这使我们能够详细研究核燃烧阶段是如何发展并最终消亡的,特别是核反应和恒星层湍流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达到了新的精确度和现实性。

  “我们发现,在这个阶段,核反应非常有效,很快就耗尽了所有的燃料,也阻止了元素在恒星不同层之间的移动。

我们还能够研究在这个阶段消耗和产生了什么化学元素。

  “这将为我们提供恒星如何生存和死亡的新信息,以及它们在死亡时是否产生超新星爆炸、中子星和黑洞。

我们的工作还表明,最终有可能用3D模型模拟恒星生命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确信不久我们将看到更多的3D恒星模拟: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称之为“3D恒星演化的黎明”"

加入收藏
               

“太上皇”和“太上帝王”分别指的是什么人?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