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岳飞被害之后 南宋倚仗的王牌岳家军去哪了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3-17 点击数:
简介:说起,可能大家都不陌生,都知道其军纪严明骁勇善战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更是由民族大英雄领导着,故称其为岳家军。

那在岳飞被害后,这支军队又去了哪里呢?这事儿还得

【千问解读】

说起,可能大家都不陌生,都知道其军纪严明骁勇善战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更是由民族大英雄领导着,故称其为岳家军。

那在岳飞被害后,这支军队又去了哪里呢?这事儿还得从岳飞说起。

网络配图 岳飞(1103~1142年)字鹏举,北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菜园镇程岗村)人。

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战略家、军事家、民族英雄。

岳飞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则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同时又是两宋以来最年轻的建节封侯者、连结河朔之谋的缔造者。

位列中兴四将(岳飞、、、)之首。

网络配图 戎马一生,征战沙场,从一名普通士卒,到成为南宋中兴四將之首,一生征战汇集的军队便是岳家军。

是岳家军成就了岳飞的功绩,也是岳飞成就了岳家军的荣耀。

岳家军是民间的习惯叫法,官方正式番号是”御营后护军“。

岳家军至少有十二统制“军”:1.背嵬军;2.前军;3.右军;4.中军;5.左军;6.后军;7.游奕军;8.踏白军;9.选锋军;10.胜捷军;11.破敌军;12.水军。

其中背嵬军是绝对主力,名字学自韩世忠的同名统制军;游奕是巡回的意思;踏白是武装侦察的意思;其它军名都是增长士气的军号。

据绍兴九年(1139年)统计,这十二军共有22名统制、5名统领和252名将官分别率领,其中有正将、副将和准备将各84名。

王贵任中军统制,张宪任前军统制,这二人是岳飞的副手,岳飞不在时可代替岳飞指挥其他统制,主持岳家军全军的事务;徐庆、牛皋和董先三人最为善战,此五人是岳家军的中坚人物。

网络配图 岳飞死后,岳家军还存在了一段时间,直到宋金议和后,南廷裁军,才把岳家军正式裁撤。

其中最精锐的”背崽“”踏白“”游奕“等军以及其他的一些精兵被编入重建的国家正规军;”背崽军“甚至被编入了御林军。

至于其他的官兵则就地解散。

岳家军的官兵大多都是北方人,此时已经不可能回老家了,所以基本上就地安置,生活在了襄樊地区。

南宋末年,正是这批岳家军的后裔在襄樊地区与蒙古军血战十余年,保卫了南山。

名将虽死,军魂犹在。

与异族战斗从未停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屈突通简介 隋唐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屈突通生平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孤忠难挽狂澜:元末名将王保保的悲壮终章

在元明交替的乱世烽烟中,以 天下奇男子 之名载入史册。

这位蒙古,自幼在汉蒙交融的家族中成长,既承袭了伯也台部蒙古人的骁勇,又浸润着中原文化的谋略,其一生轨迹恰似元末政局的缩影--在军阀混战、皇权倾轧与外敌入侵的三重漩涡中,以孤忠之姿演绎着末代王朝最后的倔强。

一、乱世烽烟中的崛起之路 王保保的军事生涯始于察罕帖木儿遇刺后的权力真空。

1362年,其养父在镇压红巾军时遭叛将暗杀,年仅弱冠的王保保,以雷霆手段诛杀叛将、王士诚,剖其心祭奠亡父。

这场血腥镇压不仅稳固了河南、山东局势,更让元廷看到这位年轻将领的铁腕手段。

破格擢升其为河南王、中书左丞相,总领天下兵马,却不知此举将最后的精锐之师推向了党争深渊。

在皇太子与顺帝的权力博弈中,王保保被迫卷入 太子党 与 帝党 之争。

1365年通州之战,他联合辽东诸王击溃孛罗帖木儿,护送太子返京后获封左丞相。

然而元廷腐朽已深,、弼等地方军阀拒不承认其权威,元军陷入 挟天子以令诸侯 的困局。

当的北伐大军逼近大都时,王保保正被困于太原内战,待其回师救援,元顺帝已仓皇北逃,留给他的只剩破碎山河。

二、塞北孤城的血色残阳 定西沈儿峪之战成为王保保军事生涯的转折点。

1370年,面对徐达率领的明军主力,他以八万残兵对抗二十万精锐,虽以火器阵大破明军先锋部,却因部将叛变导致全线溃败。

史载其 仅与妻子数人北走,至黄河,得流木以渡 ,狼狈逃至漠北和林。

这场惨败不仅使元廷丧失关中根据地,更暴露出政权的致命弱点--缺乏战略纵深与后勤保障。

转机出现在1372年的岭北之战。

王保保采用 诱敌深入 之计,以贺宗哲部为诱饵,将徐达五万先锋引入漠北腹地。

当明军深入至漠南哈拉和林时,预先埋伏的元军铁骑突然合围,明军在零下三十度的严寒中粮道断绝,蓝玉部 死者数万人 ,徐达仅率残部突围。

此役虽重创明军,却未能扭转北元颓势--王保保始终未能建立稳固根据地,其麾下多为流寇式武装,难以与的度相抗衡。

三、孤忠难挽的王朝余烬 朱元璋对王保保的招降堪称历史奇观。

从1368年至1375年,他先后七次遣使劝降,甚至封王保保之妹为秦王妃,派北元降将李思奇持亲笔信赴漠北。

王保保的回应极具戏剧性:他礼遇来使却断其一臂,使其 伤重而亡 。

这种近乎偏执的忠诚,既源于对的效忠传统,亦因目睹元廷腐朽后的救赎心理--当察罕帖木儿遇刺、元顺帝北逃等事件接连发生,他选择以军事行动证明蒙古铁骑的尊严。

关于其死因,史学界存在争议。

《明实录》载其卒于洪武八年(1375年)哈剌那海之衙庭,而兰州地方志则称其晚年潜渡琼州,在万州北门终老。

但更多证据指向漠北病逝说:出土的《赛因赤答忽墓志铭》显示,王保保家族长期受困于高原肺疾,其晚年 咳血不止 的记载与漠北恶劣环境吻合。

其妻自缢殉节,更印证了其 宁死不降 的誓言。

四、历史回响中的文明碰撞 王保保的悲剧折射出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深层冲突。

他麾下既有装备火器的汉军炮兵,又保留着蒙古铁骑的轻骑战术;既在兰州修筑王保保城坚守关隘,又以 坚壁清野 对抗明军屯田。

这种矛盾性在岭北之战中达到顶峰--当明军以构建防线时,北元仍依赖的劫掠经济,注定无法持久对抗中原王朝的体系化战争。

朱元璋将其列为 人生三憾 之首,既是对军事对手的尊重,亦是对游牧文明韧性的警惕。

王保保死后十二年,蓝玉在捕鱼儿海大破北元,彻底终结黄金家族的统治。

但王保保城遗址的夯土层、兰州太平鼓的战鼓声,仍在诉说着那段文明碰撞的悲歌--当历史的车轮碾过,忠诚与背叛、铁血与柔情,最终都化作黄河岸边的苍茫暮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加入收藏
               

名将岳飞被害之后 南宋倚仗的王牌岳家军去哪了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