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耻诱因:一群道士被宋徽宗宠的无法无天

这一日,牛鼻子道士和宋徽宗对坐谈经论道,突然听到玉珮叮当,香气,便忽地站了起来,诚惶诚恐地伏拜在地,他
【千问解读】
这一日,牛鼻子道士和宋徽宗对坐谈经论道,突然听到玉珮叮当,香气,便忽地站了起来,诚惶诚恐地伏拜在地,他说:“九华安妃到了,九华安妃到了,她可是玉清观上真人转世啊。
”话音刚落,内侍官报,皇后驾到。
她?皇后是玉清观上真人转世?赵佶又惊又喜,刚要说话,牛鼻子道士又拜倒,口里高叫道:“神霄夫人来了。
”果然有贵嫔相继而至。
牛鼻子道士自言自语地说:“这些人在当日仙班和我平级等列,按照礼仪,我可不能拜她们。
”拍拍膝盖的尘土,起身坐了下来。
然而屁股还没沾板凳,又忽愕视唶地尖叫道:“大内皇宫,怎么会出现了妖魅气呢。
”这次进来的是。
众人瞠目结舌,天,这可是皇上最心爱的女人啊,且看这牛鼻子怎么收场。
只见牛鼻子道士“怒目攘袂”,将手臂上的袖子挽了起来,取过御炉中用来挟火炭的火箸跳起来就要打,内侍赶紧拦住。
牛鼻子道士悻悻然地说:“这个妖女是无尾狐变化而来,只要将她处死,就会显出原形,如果我说错了,我甘愿领受欺君之罪。
”赵佶只是微微一笑,将此事作罢。
这就奇了怪了,赵佶不是将李师师视若吗?为了她,竟然和大臣,不惜动用行政手段对大臣进行打击。
现在,这个牛鼻子道士满口胡柴,赵佶为什么不舍得和他翻脸呢?原来,赵佶爱李师师,但更爱这个牛鼻子道士。
这个牛鼻子道士,名灵素,原名灵噩,字通叟,温州(今属浙江)人,家世寒微,自称远游至蜀,学道于赵升道,数载苦练,善能妖术,辅以五雷法,神通广大。
曾经有一个叫刘混康的道士对赵佶说,京城东北角风水极佳,如果将地势增高,皇家子嗣便会兴旺。
赵佶按他说的做了,后宫的妃嫔们像鸡棚里的母鸡下蛋一样,一个接着一个。
赵佶由此对道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后来又听说,曾经有道士在他即位前说留下谶语:“吉人当继大统”。
这其实是一句混帐话,因为无论谁继承了帝位,都可以称之为“吉人”,反正都不得罪,就跟说“”差不多。
但赵佶非要固执地对号入座,说什么“‘吉’字和‘人’结合,正是‘赵佶’的‘佶’字”云云。
而且,道教里还有一种令天下所有男屌丝怦然心动的 “补阳大法”。
据刘道士说,采阴补阳能使人延年益寿,采得正,补得好的,还可以长生不老,与天地同寿。
哇,真是太神奇了!具体怎么操作呢?刘道士说,采阴的对象,最好二八少女,尚未破处,皮肤白嫩,骨骼伶珑,头发乌黑,五官标致,气色清奇,数量多多益善,采阴时,宜在山水花木之间,以吸天地之灵气,纳日月之精华,皇上,不妨试试。
赵佶一试,果然,畅乐无限。
从此,彻底地爱上了道教。
他年年广纳宫女,索取处女破瓜,以至后宫妃嫔日益增多,《稗史笺证青宫译语》记其:“五、七日必御一处女,得御一次,即畀位号,续幸一次,进一阶。
退位后,出宫女六千人。
”他大建宫观,鼓励人们奉道教。
在赵佶的大力倡导下,文武百官也争相效仿,以至于朝廷之上满眼黄服羽冠,真假道士,大行其道,江湖骗子,。
(《曲洧旧闻》上说,“政和以后,黄冠浸盛,眷待隆渥,出入禁掖,无敢谁何”)。
濮州临濮(今山东鄄城西南部)有一个叫王老志的神棍,自称得先生授予仙丹,得化为仙,抛妻弃子,结草庐田间,名气很大。
太仆卿王亶为了邀宠,三顾草庐,把他带入京师,先豢养在家。
选了一个合适的时间,进献给赵佶,给赵佶惊喜。
王老志见了赵佶,先不说话,呈上一个大信封。
弄什么妖蛾子呢?赵佶疑惑着打开了信封,一看,眼珠子差点掉了下来。
里面竟是几首极其肉麻的艳诗!说是艳诗还是客气的,也许应该称为淫诗更妥贴。
读到这些淫诗,赵佶满面通红,羞愧难当。
原来,那些诗,“乃昔岁秋中与乔、刘二妃燕好之语也”,全是自己写给乔、刘二贵妃的床头语、枕畔诗。
这个死道士,怎么知道了这些呢?一定是活神仙降临啊!想到了这儿,赵佶啪的一下子就了,拜的那叫一个投入。
拜过真神,奉过佳茗,赵佶正式宣布,赐王真人“妙观明真洞微先生”之称。
可惜这位“妙观明真洞微先生”竟是短寿之人,虽有仙丹护体,第二年竟然得了重病,死了。
不过赵佶没功夫遗憾,因为又有一名法力更高的得道高人降临了。
这位高人名仔昔,洪州(治今江西南昌)人,初隐于嵩山,据他说,他遇上了东晋年间的许逊许真君,得其真传,并授有《大洞》、《隐书》等道家七元秘籍,能知人前五百年和后五百年的生死事,赵佶大喜,赐号“冲隐处士”,又进封“通妙先生”,将之安置在上清宝箓宫居住。
赵佶推崇道教的最高潮,是林灵素的出现。
赵佶第一次见到林灵素,就有些眩晕,因为林灵素长了一副非常迷幻和抽象的脸,而脸上的两个小眼睛不避人,直勾勾地盯着赵佶看,看得赵佶内心直发毛。
按照封建礼节,林灵素这是大不敬,应该处斩。
可是赵佶出于对神仙的尊敬,不敢,反而很心虚地问:“先生过去当过官吗?曾经见过我吗?”“活神仙”林灵素从容答道:“我往年曾经在天上玉皇大帝那儿当差,侍奉过圣上您的大驾。
”赵佶更加眩晕了,您说您在玉皇大帝那儿当差,您还当您自己是太上老君啊?怎么?你一点儿也想不起来了?林灵素的目光锐利,像刀锋一样直逼赵佶。
赵佶机伶伶地打了个冷战,喃喃道:“那段事如今我还恍惚记得。
我记得你好像是骑一头青牛,咦?那青牛在哪儿呢?”“我把它寄牧在外国了,不久就会来的。
”林灵素神情严肃,一点儿也不像开玩笑。
哦——是这样。
赵佶使劲拍了拍脑袋,仿佛真的从遥远而又深邃的记忆中想起了什么,可是却又总是捕捉不到。
林灵素于是很负责任地帮助他,一点点地唤醒他那一直沉睡不醒的前世记忆。
他告诉赵佶,天有九霄,而神霄为最高,神霄中有一个玉清王,是上帝的长子,主持南方的工作,号称长生大帝君。
这位长生大帝君转世投胎就成了陛下,为了辅助陛下构建人间,还有不少仙官也跟着下凡了。
他板着手指头说,蔡京原来是天上的左元仙伯,王黼是文华吏,蔡攸是园苑宝华使,等一干人也都名列仙班,而他自己,则是原先神霄中名叫褚慧的仙卿。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赵佶如梦初醒,怪不得这么热闹,原来大家上辈子就有缘!欣喜之余,他将林灵素封为“通真达灵先生”, 赏赍无算,并赐予金牌,可以随意出入宫中,并筑通真宫供他修行居住。
为了让全世界都知道自己是上帝的长子,赵佶命林灵素在上清宝箓宫宣讲青华帝君月夜降宣和殿的秘密,那一场会议,有二千名道士参加,巨热闹。
为了扩大影响,赵佶又建了一座仁济亭,广施符水;开神霄宝箓坛,下令天下吏民都必须全部接受神霄秘箓。
不久,又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兴建神霄玉清万寿宫,没有道观,就将佛寺改建,一律在殿上设长生大帝君、青华大帝君等神霄系神像。
林灵素负责主修道书,改正诸经醮仪,校对丹经灵篇,删修注解;每逢初七,就召开会议,重复讲解三洞道经与玉清神霄王降生的故事。
每设大斋,动用费高达数万缗钱,称“千道会”。
赵佶在旁边设幄面带微笑地听讲,林灵素则升高正坐,所讲的内容并没有什么特别处,所幸林灵素语言诙谐,时时“杂以滑稽喋语”,经常笑场,会场也跟着哄笑,全无君臣之礼。
林灵素还伪造了好几起诸如“青华王昼临坛”、“火龙神剑夜降内宫”的闹剧,闹得,人心惶惶。
这一股妖风刮起,“京师士民信道者日众”。
赵佶又撺掇道箓院册封自己为“道君”,他降诏说:“我是上帝的大儿子,是太霄帝君,眼看中华被异化,才请求降生人世,令天下回归正道,你们赶快奉上表章,册封我为教主,执掌教门。
”同时,赵佶又让道箓院把后宫的郭皇后册封为金庭教主、册封华阳教主。
反过来,赵佶则册封林灵素为温州应道军节度。
此后,又加号为“金门羽客”、“通真达灵元妙先生”、“太中大夫”、“凝神殿侍宸”、“蕊珠殿侍宸”、“冲和殿侍宸”等。
林灵素更加强肆无忌惮,他出入呵引,很有派头,也很有排场,欺男霸女,甚至敢与王子抢路,老百姓称其是“道家两府”,意思是他的权势已经可以和宰相并列了。
他撺缀赵佶说“佛教专门残害道教,现在虽说不能将之全部铲除,但可以将他们合并入道教,佛刹改为宫观,释迦牟尼像改塑原始天尊,菩萨改大士,罗汉改尊者,和尚一律蓄发顶冠执竹简,改行做道士”。
这个想法太有创意啦!宣和元年(公元1119)正月,赵佶下诏,改佛教为道教,改换服饰,左右街道录院改作道德院,僧录司改作德士司,隶属道德院。
这样一来,林灵素的权势达到了顶峰,他的徒弟有两万多人,一个个美衣玉食,为害一方。
可以这样说,赵佶在位的二十六年时间里,他就生活在这样一大群奸佞宵小的社会蛀虫之中,朋辈为奸,无视民间疾苦,鼓吹“丰、亨、豫、大之说”,沆瀣一气,胡搞乱搞,滥增捐税,大肆搜刮民脂民膏,许多百姓为之倾家荡产,,而大宋政府历年的积蓄也被挥霍一空,朝堂上下,群魔乱舞,乌烟瘴气,败国之象毕现。
随机文章唐朝是否仍有古体诗?惹毛慈禧下场超惨!他被斩首受尽折磨遭钝刀狂砍30多下世界边缘的六大神秘古迹,24年打造地底的雄伟教堂解析第五代战斗机世界排名,歼-20力压美饿位列第三太阳系是否稳定,太阳系为什么很稳定(太阳系并没有那么稳定)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金国灭亡后的结局,比靖康之耻还要耻辱的青城之耻将金国打入深渊
因为来自北边的金国大军已经攻打到开封城外了,只喜欢画画不爱当的果断把皇位甩给自己的儿子。
一听到这个消息被瞬间被“感动哭了”,下被大臣扶 上皇位是为宋钦宗。
钦宗自然不想背锅,于是采纳李纲的主张预备抗金,并将罢用流放蔡京等人,不过再美好的外表都掩盖不了骨子里的孱弱,在面对城外的金国大军,钦宗的选择和他的父亲徽宗一致,割地赔款以求一时平安。
狼之所以为狼,因为他们有极强的贪念 ,绝不是一小块肉能够满足的,第二年,在大将完颜宗翰的带领下,金国大军再次卷土袭来。
两度包围汴梁城后,城破国灭,立国167年的北宋就此灭亡。
来自塞外的野狼将汴梁城内包括徽、钦而宗在内的皇族、后宫嫔妃、公卿贵胄一网打尽,北廷为他们的软弱付出了比鲜血还可怕的代价,连带着城内各工匠、内侍、百姓、利器、书籍、文物等等一同遭受牵连。
满载而归的金兵沿途无恶不作,掳掠百姓,所到之处生灵涂炭,是宋朝史上最大的耻辱,作为胜利的金朝皇室却没有笑到最后。
中国自古以来便流传着一句至理名言“天道好轮回”,北宋军民的悲惨经历还铭刻在所有将士们的心中,金过却迎来命运的轮回。
在金国长期民族压迫下的蒙古族,在首领铁木真的带领下步步崛起,时刻铭记先祖俺巴孩汗被金国钉死在木驴上的铁木真充满对金国的怨恨。
从一个小部落开始,逐渐带领蒙古成为金国最惧怕的对手,公元1223年,虽然已经病亡,但秉承遗志的蒙古并未放弃对金国的进攻,在蒙古大将的带领下围攻退守汴梁城的。
命运似乎再次重叠,百余年前的那一场战争再次重演,只不过曾经的进攻方已经变成了被围攻的角色。
在蒙古大军的团团包围下,自知不敌的金哀宗带头逃跑,剩余城内的金国皇室宗亲被汴梁守将崔立作为向蒙古投降的投名状送给蒙古大军了。
双方很快达成一致,崔立开门投降,并将城内所有防守器械全部拆除,而崔立借蒙古人威势,任由手下士卒在城内烧杀抢掠,折磨殴打金国官员,并帮助蒙古军劫掠金银财宝。
而后为了讨好蒙古皇室,主动将金国皇、妃嫔及所有皇室宗亲、公主、宫女全部打包送往北方,任由蒙古军肆意侮辱。
曾经乘坐着金国贵族的名贵车辇成为此行的重要工具,坐在里面的人再也没有以往的雍容华贵,几十人挤在车辇内等待未知的结局。
刚随意出汴京城外的车队便被速不台所阻止,直接将金国皇室所有男丁当场屠戮,所剩贵胄女子全部分配给军中各级将领随意凌辱,余下惶惶不安的金国百姓们在目睹此景时不知还记不记得百年前,他们祖辈在汴梁城对宋朝军民所犯下的累累罪行。
史书中对于此次蒙金之战的记载是:“道艰楚万状,尤甚于徽、钦之时。
” 同年八月,蒙古与南宋达成灭金协议,南宋军出兵寿州、唐州同时拒绝金哀宗的借粮之请。
蒙古大将塔察儿与南宋将领部将孟林之孙合围蔡州城,城破之时金哀宗完颜守绪自缢而死,继位的金末帝完颜承麟被蒙古军杀死,金国宣告灭亡。
不过弱小终究是原罪,复仇成功的南宋并没有因为当年北宋的灭亡而吸取教训,反而延续了北宋的孱弱,在与蒙古联合灭金后直接面对强大的蒙古帝国,最终仅仅坚持了四十余年后在崖山海战中失利,南宋也宣告灭亡。
随机文章尧舜禹汤的关系和其功绩牧师的蓝洞天坑,世界上最深的盐水天坑(深达202米)恶魔果实觉醒是什么,觉醒后爆锤草帽海贼团简直无敌揭秘产生海啸的主要原因,海底火山/海底地震/小行星撞击我国具有五种地形的省,地大物博的四川是唯一拥有五种地形的省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靖康之难中公主悉数被掳 宋仁宗之女为什么幸免?
四个公主寿命不一,老大活了三十三岁,老十一活了二十四岁,老十二活了五十多岁,然而,老十秦鲁国大长公主却活得非常长久,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钦宗,直至之难发生,她依然很硬朗。
靖康二年(1127年)春,金人铁骑踏破汴京,除了抢掠金银财宝、古玩名器,还大肆掳掠亲贵,徽钦二帝、太子、亲王、大臣、皇后、妃嫔、公主(帝姬),不论老幼均成为金人掳掠的重点对象。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浩劫中,皇室成员康王、哲宗第一任皇后躲过此劫,秦鲁国大长公主也得以幸免。
当时,赵构不在皇宫,听到风声后撒腿就跑了;孟氏虽在汴京,但她早已被废黜,被世间遗忘。
后来,赵构、孟氏成为王朝的两大主要人物。
秦鲁国大长公主得以幸免,原因不外乎两点,其一,她早已下嫁多年,在金人掌握的皇室成员花名单中没有她的名字,“以先朝女,金人不知”(《·公主传》);其二,她是仁宗之女,都隔了四五代了,人们大概也把她遗忘了。
秦鲁国大长公主生于嘉祐五年(1060年),初封庆寿公主,又改封惠国公主,治平四年(1067),神宗即位,封这位堂姑妈为许国大长公主。
公主成人后,下嫁右领军卫大将军钱景臻,相夫教子。
靖康之难时,公主已六十八岁,年近古稀,亲眼目睹了被金人劫掠一空的汴京的衰败和荒凉,难免。
南宋建立后,公主被高宗赵构改封为秦鲁国大长公主。
然而,金人不断南下侵扰,局势混乱,公主不得不带着两个儿子四处颠簸,期间盗贼,家中遭到抢掠,一个儿子也死于非命。
此后,公主几经辗转,从扬州到福建,从福建到会稽,从会稽到临安,总算安定下来。
因为辈分高,年龄大,高宗在她面前毕恭毕敬,“上以公主行尊年高,甚敬之,每入内,见必先揖”(《宋史·公主传》)。
靖康年间,宋廷为防止外戚干政,诏令外戚一律交还朝廷所赐的旌节,也就是让他们辞官,秦鲁国大长公主的儿子钱忱也在其列。
如今,公主仗着行尊年高,求高宗赏赐钱忱一个官职,高宗不好驳了这位资深公主的面子,便破例让钱忱做了沪川节度使。
过了几年,公主又求高宗给钱忱再多一些皇恩,高宗虽然心里不痛快,但还是答应了,“又为忱请优赐推恩,上重违之,加忱开府仪同三司”(《宋史·公主传》)。
应该说,高宗对秦鲁国大长公主还是很关照的。
然而,秦鲁国大长公主仍不满足,仍不断地替儿子要封赏,真有些欲壑难填。
十几年来,钱忱的头衔越来越多——秦延芑诸州团练防御使、宁武泸州二军观察留后承宣节度等使,右金吾卫上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少师、,累赠太师、汉国豫国公。
在两宋,钱忱作为公主的儿子,其爵位之高,官衔之多,还真是头一份。
绍兴元年(1131年),钱忱带着母亲徙居台州,颐养晚年。
按说,秦鲁国大长公主这下该满足了。
万万没想到,没过几年,公主又拄着拐棍进了临安,再次找高宗打秋风。
南宋考证学家、民俗学家庄绰在其著作《鸡肋编》中记载,秦鲁国大长公主通过奏表向高宗诉苦,“妾虽近于饥窘,不敢妄有干求。
但以年老多病,瘴疠之余,得一望清光,虽死不恨”,意思是说,我生活拮据,加上年老多病,日子不好过,如今又得了瘴疾,请陛下再赏点吧。
先前,高宗对秦鲁国大长公主可谓有求必应;这次,高宗就很不耐烦了,“长主寿考如此,乃仁宗皇帝四十二年深仁厚泽,是以钟庆于长主。
长主待遇诸子,宜法仁宗用心之均一”(《宋史·公主传》),说公主您活到这把年纪,都是仁宗皇帝深仁厚泽几十年带给你的福报,同你的兄弟姐妹相比,您该知足了。
您为儿子讨要封赏不要紧,但也不能偏心眼啊,其他的儿子您怎么不管呢? 秦鲁国大长公主为钱景臻生育钱忱、钱愕两个儿子,钱愕于建炎初年为盗贼所杀,只剩下钱忱。
钱景臻另与姬妾生了两个儿子,钱愐、钱恺。
由于不是亲生,公主对钱愐、钱恺不疼爱,心里只想着亲生儿子钱忱。
高宗那番话,把公主噎得没了脾气,“主感服”(《宋史·公主传》),从此再也不敢向高宗张嘴了。
不过,高宗也没亏待秦鲁国大长公主。
绍兴七年(1137年),高宗下旨赐给她一处位于台州府治白云山下的精美府第;念及公主、为子奔波,特赐给她一块“美德坊”的牌匾。
绍兴十五年(1145年),秦鲁国大长公主去世,享年八十六岁。
对于这位历经七朝皇帝的资深公主,高宗给了她莫大哀荣,“辍朝五日,幸其第临奠,诏子孙皆进官一等,谥曰贤穆”(《宋史·公主传》)。
秦鲁国大长公主是两宋最长寿的公主,在中国历史上也首屈一指。
仁宗众多子女不是夭亡,就是青壮年而逝,只有秦鲁国大长公主独领风骚,创造了两宋公主寿考记录。
仁宗的长寿基因不好,但秦鲁国大长公主生母周贵妃的长寿基因好,她活了九十三岁。
秦鲁国大长公主一出生就被封为庆寿公主,这个喜庆吉祥的封号,或许也带给她不少福气。
她的儿子钱忱也高寿,活了八十二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