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7年的一场黄河洪灾,把“同光中兴”打回了原形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3-15 点击数:
简介:很多人都不了解时期的黄河决堤,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人一首《登鹳雀楼》,将黄河的描写得淋漓尽致,令人拍

【千问解读】

很多人都不了解时期的黄河决堤,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人一首《登鹳雀楼》,将黄河的描写得淋漓尽致,令人拍案叫绝。

几千年来,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被中国人尊称为“母亲河”。

可是,黄河还有一个名字,叫“中国的悲伤”。

据统计,从公元前168年到1840年,2000年间,黄河流域一共发生了316起大小洪灾。

算一下,平均约6年就有一次洪灾。

如此高的洪灾频率,在世界各大河流中是极为罕见的。

其中,在1887年发生的一次洪灾,造成黄河决堤,一次性就淹死了100多万人,是有史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洪灾。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133年前吧。

1887年,中国正处于清朝年间,形势一片大好。

那时候,清朝早已平息了运动和,收复了新疆,西方列强暂时没有与中国进行大规模战争的计划,国内外形势较为稳定。

、、等人动的,正在轰轰烈烈进行之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

李鸿章奉命组建了,从国外购买了一批新式舰船,成为保家的坚强力量…… 从种种情况来分析,将这段时期称为“同光中兴”,都是的。

然而,谁能想到,仅仅是一次洪灾,就把“同光中兴”打回了原形。

1887年春天,,万物复苏。

随着积雪融化、河冰解冻、春雨增加,黄河上游、中游地带迎来了春汛。

由于水利不兴,河道管理不善,进入7月后,永定河、北运河、黄河等河流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决堤。

这些决堤带来的损失不大,没有引起清朝的重视,为后来的黄河大决堤留下了隐患。

9月30日,在经过连日暴雨后,积蓄了足够力量的黄河终于爆发了,在郑州出现决口。

开始,决口只有30余丈。

只用了3天时间,决口就迅速扩张到300余丈,相当于1000多米。

浑浊的黄河水,像一头咆哮的野兽,挣脱了堤岸的束缚后,向下游扑去。

堤外的城市、村庄,在极短的时间里,就被黄河水淹没…… 在这次洪灾造成的大决堤中,郑州、开封这两座大城市都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清朝时期开封是河南省的省会,郑州是一座新兴城市,人口稠密,经济活跃,这就使得大决堤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格外沉重。

按照正常的理解,发生洪灾之后,官府应该第一时间组织人力堵住决口,赈济灾民,开展灾后重建。

可是,清朝并没有这样做,而是着力调集人手,防范人民起义。

到了10月15日,清朝才发放10万两银子的赈灾款。

到了11月9日,清朝才派遣李鸿藻奔赴河南,督办河务,抢修河堤。

李鸿藻是清朝名臣,做过同治皇帝的老师,为官清正廉洁,却并不擅长河道治理,因此抢修工程进展缓慢,而且不够坚固,1888年6月又被洪水冲垮。

经过反复折腾,直到1889年1月20日河堤抢修工程才宣告完工。

光绪皇帝对李鸿藻的表现很不满意,以督率无方之名将他罢免,革职留任。

不久,李鸿藻回京述职,也未能恢复职位,直到1888年光绪皇帝大婚,才开恩让他官复原职。

在1887年黄河大决堤中,“受伤”最重的,当然是当地老百姓了。

清朝时期,国家没有建立灾害统计报告制度,因此难以知道精确的死亡人数。

但从各种州县志记载的数据显示,这次大决堤,至少造成了150万人丧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失散多年的三个兄弟重聚 平凡岁月多年以后三兄弟再聚首

曾经大宝、二膀子、宝库三人形影不离,做什么事都在一起,感情比亲兄弟还好。

大宝和朵朵刚结婚那会儿,为了留住朵朵,宝库和二膀子给他支招,先是让大宝把朵朵灌醉,虽然大宝没做成,还把自己喝醉了,但是结果是一样的,朵朵夜晚没有回去;然后第二天再去朵朵家门口放鞭炮发喜糖,把事情弄得人尽皆知。

他们仨儿一起在棉纺厂干了那么多年,感情是真好,可是后来宝库和二膀子都相继离开了,就剩下李大宝一个人还老老实实的在厂里干。

二膀子和赵红霞好了,然后两个人一起去了海南做生意,不被看好的两人混得也算是风生水起,现在两口子也回北京进展了,回来安顿好就约大宝出来聚聚,大宝看到二膀子现在混得这么好,心里总是有些失落,人家现在是大老板了,再也不是以前总在自己屁股后面的小跟班了。

宝库从厂里出来以后,一直也没结婚,自己做过很多分工作,都赚不了钱还老被警察教育。

二膀子和大宝一起去找宝库吃饭,二膀子看他那么辛苦,就叫他去考个驾照去给自己当司机,可是宝库拒绝了,他现在托张颗颗的关系进了胡同旅行社拉车,靠的是自己的力气吃饭,收入也还不错,他不需要好兄弟的同情。

分开了那么长时间,所有人都变了,大宝、二膀子、宝库都有了自己的生活,,再也回不去以前,不管是人还是事,都早已物是人非,就只有大宝还死死的守着以前的那份情,念着过去的种种好。

穿越千年的洞察者:读《资治通鉴》者的思维跃迁密码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加入收藏
               

1887年的一场黄河洪灾,把“同光中兴”打回了原形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