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重重的日本裕仁天皇:为什么未承担第二次世界大战罪责?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3-15 点击数:
简介:8月27日,针对中国新华社的评论文章要求日本天皇就过去的战争道歉一事,日本外务省以“对陛下非常失礼”为由向中方提出了交涉。

这一罕见的强硬口吻,让不少中国人感到一

【千问解读】

8月27日,针对中国新华社的评论文章要求日本天皇就过去的战争道歉一事,日本外务省以“对陛下非常失礼”为由向中方提出了交涉。

这一罕见的强硬口吻,让不少中国人感到一惊。

身为日本发动战争时的国家元首,昭和天皇在战后却继续统治日本达44年之久,更在死后倍享哀荣。

昭和天皇到底是傀儡还是元凶?向天皇问责,又为何成为了日本人讳莫如深的“禁句”呢? 的“美丽误会” 说起日本天皇对于战争罪责的认识,有一段不得不提的公案——也许在美国人眼中,昭和天皇裕仁在战败之初就已经正式就战争做过道歉了。

只不过这句道歉到底是否真实,其实十分可疑。

1945年9月27日,在驻日美军司令麦克阿瑟的要求下,被日本神话为“现世神”的裕仁不得不屈尊前往美国驻日本大使馆拜见麦克阿瑟。

据麦克阿瑟后来回忆,会见过程中,裕仁显得十分紧张,在握手后对麦克阿瑟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使得国民进行了战争,对政治和军事方面的全部决定和行动负有全部的责任,这次来访就是把我自己交给您,以及您所代表的诸同盟国进行审判。

” 在回忆录中,麦克阿瑟是对裕仁这段相当于“主动认罪”的发言表现出了相当的好感,甚至觉得天皇有点贵族范儿。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这段给天皇脸上贴金的佳话,却偏偏没有在日本人自己的记录中出现,根据随行翻译奥村后来给外务省提交的报告,裕仁当天到访后跟麦克阿瑟扯了一通有的没的,甚至连兴趣爱好都谈到了,但唯独没提战争罪责问题。

那么,天皇到底有没有在第一时间主动认罪呢?此事最终在麦克阿瑟回忆录的原版笔记被公开后才真相大白。

根据上面的记载,裕仁一开始是这么说的:“袭击是在宣战之前,但那不是我的意愿,我被东条(指时任首相的)骗了。

”也许是觉得此话太有推诿之嫌,裕仁接下来才又补充道:“说这话的目的并不是想推卸责任,我作为日本国民的指导者,对日本国民的行动负有责任。

” 麦克阿瑟原稿中的这段回忆,也许更接近事实的真相。

也间接解释了为什么日本对于裕仁的这段表态未做记录——这段将过错推诿于臣下的发言,的确算不上什么美谈。

不过,如此一来,问题就来了,既然原文如此,麦克阿瑟为何要苦心修改裕仁的这段发言,使它看上去像是认罪声明呢? 早决定放他一马 其实,麦克阿瑟之所以这么“马虎”,很可能是故意为之,意在为帮助裕仁逃避问责来造势。

作为占领军司令,麦克阿瑟一直极力反对废除天皇,他曾对美方的战后调查机构声言:“对他(昭和天皇)的控告无疑会在日本国民中引起巨大骚乱,其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天皇是日本人统合的象征。

排除了天皇,日本就会瓦解……很可能就需要供养一支百万人的军队,无限期地维持秩序。

” 麦克阿瑟“天皇能抵百万兵”的说法,今天听来十分耸人听闻,然而,在当时的美国却很有市场。

事实上,早在战争结束前,美国就已经打定主意放裕仁一马了。

首倡这一观点的,是战前曾任美国驻日本大使的格鲁,作为美国当时为数不多的“日本通”,他曾将天皇比喻成“女蜂王”,“若把女蜂王从蜂群中消除掉,那么蜂巢(指日本)也将崩溃”。

美国在1942年成立了以哥伦比亚大学胡格·博顿等远东问题专家为中心的研究团队,开始研究战后如何处置天皇和天皇制。

该研究团队在1944年向美国政府提交了名为《天皇制》的报告,建议在战后对日本天皇制度予以保留。

受该报告的影响,美国曾一度设想在《波茨坦公告》的草案中明确保留天皇制,只不过随着原子弹研制的完成,为了增加战后在外交上的回旋余地,美方紧急删除了草案中的这一段表态,而将其改为“日本国之最终政治形态,由日本国国民自由表明之意愿决定”。

这一闪烁其词的说法很快得到了日本方面的注意,在《波茨坦公告》发表后,时任日本外相的东乡茂德迅速致电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进行确认,电文称:“帝国政府注意到……公告所列举条款,不包含变更天皇统治国家大权的要求。

基于这一理解,帝国政府接受上述公告。

帝国政府相,上述理解正确无误。

切望即刻对此明示意向。

”在该电文得到了美方的承认后,日本才最终宣布投降。

美日在战争最后阶段的这一番你来我往,揭示了一个不为大多数人所重视的事实,那就是至少在美日双方看来,日本在二战中其实并非无条件投降,而是将保留天皇制作为前提的。

这一点,身为驻日美军司令的麦克阿瑟及其幕僚虽然从未明言,但其实心知肚明。

他的军事秘书费勒斯准将曾经在一份报告中提醒自己的“老板”:“如果一边利用天皇,一边将天皇作为战犯进行审判,对日本国民是一种违背承诺的行为。

因为,包括天皇在内的日本国民,接受了明确表示保存日本国体的《波茨坦公告》。

” 甭管裕仁有没有错,法办天皇都是违约行为,这就是美国对裕仁的态度。

天皇的心思你别猜 话又说回来,即便美国在二战后认真追究天皇在战争中的责任,是否又真能追出个子丑寅卯呢?恐怕也很难,因为天皇对于整场战争的态度,的确做到了“圣心难测”。

事实上,虽然在中,美国总检查长季南曾经以“使天皇免受审判是盟国的政治决定”为由拒绝对追责天皇一事作出回应,但检方的确曾对该问题进行过调查,可惜,调查者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不存在任何直接证据证明天皇对发动战争负有责任”。

天皇罪证的缺失,与日本战前所奉行的独特制度有很大关系。

根据日本战前所奉行的《明治宪法》规定,天皇有权过问国政,但没有义务对大臣的上奏进行回复,进而也就不必对政策施行所带来的后果负责,这就是所谓的“天皇无答责”制度。

这个制度的设立,为在战后带来了不小的便利。

因为至少从日本国内留下的史料来看,这位天皇似乎不仅没有主导发动战争,还一再扮演和平鸽的角色——至少1941年9月,当日本御前会议最终决定对美国宣战时,昭和天皇煞有介事地宣读了所作的和歌,表达了对和平的祈望:“,风波乱起为哪般?”在战后,这段发言却被拿来当做了为天皇开脱的挡箭牌。

正如日本历史学家井上清所说:“没有这个日本国唯一最高统治者的命令或同意,大日本帝国对外进行战争是不可能的。

”虽然“无答责”制度让裕仁不需要明确表明对战争的态度,但整个战争期间,几乎所有的战争决策和重大军事行动,这位天皇都密切地参与其中,或是得到天皇的暗示、默许、批准,或是天皇在御前会议上做出的决定。

很难想象一个真的希望“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人,会如此尽心战争服务。

争议天皇得善终 不管人们对于昭和天皇的战争罪责有多少疑问,裕仁最终在战后逃脱了被问责的命运。

不过,根据美国的要求,天皇在战后不能再以“现世神”的形象出现,而只能作为国家的象征得以保留。

1946年元旦,昭和天皇发表了《人间宣言》,一再向国民申明自己是“人”而不是“神”,不过,天皇在宣言中并没有直接否认自己的神格,而是使用了一种模糊暧昧的语气:“朕与尔等国民之间的纽带,始终由彼此之信赖和敬爱所结成,而非仅依神话和传说而生;也不是基于‘认为天皇是现世神、同时日本比其他民族更加优越从而被赋予应当成为世界的支配者的命运’这种架空的概念。

” 发表《人间宣言》后不久,昭和天皇便开始“巡幸”全国,鼓励国民。

视察活动持续了近8年,累计165天,行程3.3万多公里,足迹遍及冲绳以外的日本列岛各地,其目的还是宣扬天皇的权威性,并借此提高国民的凝聚力。

1947年5月,日本废除《大日本帝国宪法》,同时颁布新的《日本国宪法》,规定天皇由国家元首变为“日本国的象征”。

不过,丧失权力后的昭和天皇并没有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从20世纪50年代起展开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包括出访欧美,参加东京奥运会开幕式等。

1978年10月,邓小平应邀访问日本,行程中还特意会见了昭和天皇。

在会见中,裕仁首先伸出手去同邓小平握手,并表示两国之间“不幸的事情已经成为过去”,希望今后长期友好。

这番表态,不知能不能算作是这位天皇在对战争表示歉意。

1989年1月7日,昭和天皇去世,日本政府随即为其举行了名为“大葬之礼”的盛大国葬。

对于这位天皇的去世,世界各国的反应尤为积极,163个国家、27个国际机构派代表参加,其中仅元首、总理就有55人,连中国也派出了外交部长以“国家主席特使”的身份前往吊唁。

昭和天皇在位62年,终年88岁,生前备受争议,死后却备极哀荣。

如果从盖棺论定的角度说来,这位天皇在战后的“洗白”不可谓不完美。

然而,对于这位天皇的评价究竟是怎样的,人们心中自有一杆秤。

随机文章谁知道秦始皇与阿房女的故事?害死曹昂、典伟!被曹丕痛恨曹操却坚持重用这名大将中国飞豹战斗机的性能解析,比狂风战斗机稍弱(疑设计过时)火星土星双星会月,三者呈三角形位于东南方(肉眼可见)探寻空中猛禽的虎头海雕捕猎技巧,白头海雕vs虎头海雕谁更厉害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日本女人为什么非常害怕美国强壮黑人?

日本女人非常害怕美国强壮黑人,原因很简单 1945年,打了那么多年的二战,终于要结束了。

日本一直以来受到军国主义的熏陶,一直对外发动战争,不仅是中国、东南亚,还有印度语甚至美国的,都是日本挑起来的,日本想要凭借着这股力量霸占世界。

邪恶是压不过正义的,1945年日军投降了。

当时美国在日本的长崎和广岛投下两颗原子弹,最后日本投降之后,美国派兵进驻日本的本土。

可以这么说,当时日本已经被美国接管了。

因此当时的美国大兵可以的在日本的街头行走,见到谁都是高人一等,。

我们都知道,战时的日本是设有慰安所的。

这慰安所的日本女人是专门为日本士兵服务的。

1945年之后,日本已经战败了,也没有必要再为日本的士兵服务。

这对慰安所的女人来说,其实是一种非常好的解脱,但是等待他们的命运不止这样而已,还有更悲惨生活。

因为美国大兵大量进驻日本,久而久之,这些美国大兵就生理饥渴,非常难耐,急需生理上的安慰。

但这些美国大兵他们也不敢胡作非为。

虽然日本作为一个战败国,美国接管了日本,但是这美国大兵还是要遵守法律的,不然要接受军事法庭的制裁。

可是日本政府竟然做出了非常恶心的做法。

日本政府把之前的日本慰安妇找回来,并设立了慰安所,让这些日本女人继续为美国士兵服务。

西方人他们都是又高又壮,特别是美国人,他们生活水平比较好,所以美国大兵每个都长得雄壮威武。

这些可怜的日本慰安妇,在慰安所里面,每天都要接待非常多的美国大兵。

更为可怕的是,因为当时的美国士兵中有很多黑人士兵,这些黑人士兵,非常强壮,并且动作粗暴,对待日本女人很粗鲁。

日本女人遇到这些美国黑人士兵都。

想起来下场真的是很悲惨。

国家落后肯定是要受人欺负,整个世界的历史就是这样,因此,我们伟大的祖国要更加强盛,人民才能活得更加有尊严。

随机文章第31节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神秘莫测的间歇泉之谜,黄石公园间歇泉喷射高度达116米印度lca战斗机最新消息,开第2条生产线年产16架最高维空间是什么,或是无数三维空间的合集(无依据)法国斯卡普eg巡航导弹,射程400公里可打击机库和重要人物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面临一场没有胜算的战争是怎么回事?日本为什么仍然一意孤行发动战争

在日本偷袭之前日本的决策者包括领袖就已经预见到了由于资源匮乏导致的必败结局,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面临一场没有胜算的战争日本仍然一意孤行发动战争呢? 简单的说日本为了以战养战只能在没有希望的战争中狂赌一把,首先日本随着战线的不断拉长,导致美国不断收紧对日本的出口,石油、橡胶、粮食越来越匮乏,这种情况下日本只能铤而走险与美国开战,对于日本来说挑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传统强国,必须要冒着极大的风险,因为入侵中国,1933年日本只能退出,这让日本在国际上臭名昭著,因为再刚加入国联的一段时间里,日本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大国和强国的样子,曾经获得不少西方国家的好感,但现在入侵中国这一恶劣行径已经让日本撕下了和平使者的面纱,这样一来日本面临的国际环境也日趋恶劣,为了逼迫中国赶快投降,日本在中国的西南边境地区也加快了侵略步伐,中日开战后中国被迫切断了海上联络,国际对中国的资源主要是从西南边境通道进行,1940年7月因为英国对日本的,英国一度关闭了滇缅公路,当年9月23日,日本入侵法国控制下的印度支那北部地区,大致相当于今天的越南北部,目的是切断滇粤铁路,切断国际对中国的粮食供给线。

这件事迅速在国际上产生连锁反应,英国不仅恢复开通了滇缅公路,而且向中国的国民党政府提供了1000万英镑贷款,支持中国的。

而最让日本头疼的是日美关系的急剧恶化,从1938年年中开始美国对日本所有飞机进口实行道义禁运,1940年1月美国开始对本国供应日本的材料开始更加严格的管控,5月珍珠港被指定为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这让日本赶到遭遇美国攻击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这一切都让日本非常恼火,要知道日本一直是资源匮乏的国家,很多原料需要进口,1940年日本93%的石油都来自美国。

日本侵略印度支那北部也引起了美国的警觉,因为这里不仅是英国和法国,更是美国对中国提供支援的主要通道,美国立刻加大了对中国政府的援助,美国进出口银行向中国追加了5000万美元的财政援助,同时对日本实施金属材料禁运,为了跟美国对抗日本在入侵印度支那北部4天后,就与意大利德国签订了同盟条约,日本认为与两国尤其是与德国的签约能对美国形成遏制力量,逼迫美国结束对中国的援助,让日本更快结束战争。

其次当时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也让日本决定向南发动的决定,日本政府认为向南开战获取资源虽然是一招险棋,但还是有一线生机的,在日本和美国斡旋期间还发生了一些事件,1941年4月13日,日本和苏联签订了中立条约,在日本看来,加上此前的德国和意大利的条约,整个欧亚大陆都成了同盟,日本也沉浸在虚幻的外交胜利当中。

同时这也可以让美国考虑与日本的关系,不会轻易的跟日本开战,另外1941年6月22日德国对苏联不宣而战,而这场战争德国根本没有和日本打招呼,这让日本非常气恼,同时日本与苏联也在不久前签订的条约也显得非常尴尬,在日本看来到底是支援德国攻击苏联,还是向南在太平洋扩张,成为了两难的选择,7月2日日本举行御前会议,在有天皇参加的会议上,日本做出了向南发动战争的决议,日本做出这种决定基于各种考虑,首先日本认为,当时主要的西方国家,包括美国在内,主要的精力都在欧洲,太平洋地区成为了一个真空地带,东南亚地区大米、石油和橡胶等资源非常丰富,占领这个地区可以大大缓解日本资源短缺的困境,这是最重要的原因,其次日本认为刚刚与苏联签约,如果这时跟苏联发生战争,会让国际社会认为日本这个国家太没有信义,如果连这个信义都没有了,也就没有了与美国谈判的基础。

另外日本认为,在中国东北地区,与苏联开战日本还不具备这样的实力,1935年5月至9月,日本向中蒙边境诺门罕地区的苏蒙联军发动了大规模试探性的战略进攻,双方动用了数十万精锐部队和现金军事装备,展开了一场长达4个多月的激战,结果日本遭到了至以来的首次失败,日本一边跟美国谈判另一边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侵略步伐,先是威胁法国在6月22日接受日本所谓的和平占领印度支那南部的要求,又在该地区得到了八个空军基地和两个海军港口,两天后美国冻结了日本在美国的资产,面对美国的反应,日本没有停步,反而在7月28号日本正式进驻印度支那南部,作为回应,美国8月1日开始对日本实施石油禁运,到了这个地步日本已经走投无路了。

迫切需要发动战争来获取资源,而方式这些西方强国的精力主要在欧洲对付,日本此时在不动手可能就会丧失最后的机会。

日本由于长期战争消耗和美国的物资禁运,面临资源的嫉妒匮乏只能铤而走险,趁着西方强国深陷欧洲战场的的时机,挑起太平洋战争,赌一把输赢。

随机文章溥仪吃个「开胃菜」!为何宫女也会害羞?这嗜好不寻常挪威NSM精确制导导弹,曾受到F35青睐(制导方式奇特)地球上13.8亿立方公里的海水从何而来,岩石中水分被重力挤出来神仙转世的女生面相特点,单身狗遇到了绝对不要放过(旺夫又漂亮)卡灵顿事件,再次发生卡灵顿事件/造成灾难性混乱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争议重重的日本裕仁天皇:为什么未承担第二次世界大战罪责?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