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病入膏肓讲的是什么样的故事?指的是什么病?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3-04 点击数:
简介:说到病入膏肓,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病入膏肓,应该是大家比较耳熟能详的一句。

一般常年卧病在床的老人,会在临终之前和儿女们说:“我已病入膏肓,你们可迅速安排后事,千

【千问解读】

说到病入膏肓,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病入膏肓,应该是大家比较耳熟能详的一句。

一般常年卧病在床的老人,会在临终之前和儿女们说:“我已病入膏肓,你们可迅速安排后事,千万不要悲伤。

” 一旦病入膏肓,就代表这个人无药可救,很快就会去世。

然而,病入膏肓中的“膏肓”,具体的是指人体哪个部位? 《左传·成公十年》记载过这样一则故事:晋景公姬獳听信奸臣谗言,无辜杀害忠臣赵盾的后代,赵同全族(孤儿原型)。

杀害赵括全族之后的两年,晋景公梦见一只厉鬼,披头散发,前来向自己索命。

从此,晋景公身患重病,他赶忙派人前往秦国求医。

派遣名医缓,来到为晋景公治病。

晋景公对缓这么说道:“我前不久梦见两个童子,其中一个童子说,缓是医术高明的大夫,他来治病,恐怕会伤害到我们。

另一个童子回答道:“我们躲避在肓之上,膏之下,虽有良医,也不能把我们怎样。

” 后来,缓为晋景公详细诊断后,对他说道:“大王你这病已无可救药,病灶已达到膏肓之上,即使采用针灸、药物治疗,也无法将其去除。

” 听到缓这么说,晋景公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便派人备上厚礼,送缓返回秦国。

六月丙午日时,晋景公还没吃上新麦,便跌入厕所,溺于粪池中而死。

从此,病入膏肓这个词语便流传开来,多用来形容这个人已无药可救,很快就会大限将至。

虽然《左传》是正统历史典籍,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可病入膏肓中的“膏肓”,是人为杜撰的,还是真实存在的人体某个器官部位或者是穴位呢? 《灵枢》记载,膏肓属于人体第43个穴位,其学名叫做“膏肓俞”,位于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紧邻背俞穴(后背肩胛骨旁)。

除《灵枢》之外,《素问》也曾记载过膏肓的具体位置。

《灵枢·五癃津液别》:“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

阴阳不和,则使液溢而下流于阴,髓液皆减而下,下过度则虚,虚故腰背痛而胫酸。

” 《素问·腹中论》曰:“帝曰:‘人有身体髀股箭皆肿,环齐而痛,是为何病?’岐伯曰:‘病名伏梁,此风根也。

其气溢于大肠而着于肓,肓之原在齐下,故环齐而痛也,不可动之,动之为水溺涪之病。

’ 按照医书介绍,由于膏,肓是包裹心脏(其他脏器)的重要软组织。

膏源于饮食,会包括覆盖人体脏器。

与骨髓、体液融合之后,渗入到皮下,成为肓。

按照中医学说,膏能积蓄能量,保护脏器,肓可以转变成能量,温养内脏。

一旦病入膏肓,意味着病邪侵入到人体最后一道防线,针灸、火攻、服药等方法,也无法完全去除病灶,这就是典型的无可救药。

再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河蟹肥,每年10月底至11月上旬是螃蟹成熟的季节。

我们都清楚,公螃蟹腹部两边白色的固体叫做“蟹膏”,母螃蟹的卵黄便是“蟹黄”。

蟹膏和蟹黄是一只螃蟹中,最为精华的部分。

大家可以这么理解,膏是属于公螃蟹体内白色的蟹膏,还没有和体液融合。

融合之后的膏成为液体,就成为肓。

蟹膏和蟹黄都是螃蟹身上产物,其营养价值差不太多,膏肓也同样如此。

当然,这个例子并不恰当,可大致是那么回事。

后世专家是这么认为,时期,上至诸侯王军,下至黎民百姓,他们遇上些疑难杂症时,总是会将其归咎于鬼神之说。

《左传》这段对病入膏肓的记载,便能深刻地反映出,中医慢慢对“医术”和“巫术”有了详细的认识与了解,这也为今后推动科学、医学等方面的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上这些,就是对病入膏肓这个成语与膏肓具体指的是人体哪个器官的详细介绍。

最后,我们再从旁延伸,古人所说的病入膏肓,真的全指身体上的疾病吗? 唐末著名诗人罗隐,一生屡试不第。

30岁那年,罗隐再一次落榜,心情十分郁闷,写了首七律《投所思》,其中有一句:“雕琢只应劳郢匠,膏肓终恐误秦医。

” 罗隐引用晋景公病入膏肓的典故,以此讥讽当权者碌碌无为,官场环境黑暗,有才之人得不到重用,反倒是那些奸佞小人,为虎作伥。

如此看来,病入膏肓并不单单指的是人体疾病。

每逢朝代末期,天下就会大乱,社会制度颠倒,奢靡之风日益猖獗。

所谓的“清流”,不去想如何匡扶社稷江山,反而一门心思的追逐功名利禄。

而那些坚守道义,身怀救世理想的人才却被埋没,更敌不过现实残酷。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罗隐的这首诗,向后人原原本本诉说了末年,那个腐朽又最终无可救药的时代。

也就是说,病入膏肓原本多指一个人身患重病,很快就会去世。

可在文人的笔下,病入膏肓还代表盛世表面下的腐朽。

当选拔人才制度被贵族门阀所把持,朝堂上的皇帝又被眼前繁华的假象蒙住双眼,那便证明,这个朝代即将走到尽头。

膏肓,原是可以保护人体器官的重要组织,后来发生了恶变。

即使是在世,也难以拯救。

故此来说,病入膏肓并不简简单单指的是生病。

总之,这个成语大多还是代表着贬义。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这是罗隐一生中最著名的代表作,既然都已病入膏肓,那还在乎什么荣华富贵?不如过好现在,不畏将来,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也无所谓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长恨歌讲的是什么故事 主人公是谁

《长恨歌》讲述了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

这部作品通过艺术手法,展现了两位主角之间深厚的感情以及他们爱情的悲剧结局。

诗中不仅描绘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深情厚爱,还反映了他们在安史之乱期间的流离失所和高潮时分的生离死别。

《长恨歌》讲了什么故事唐玄宗喜好美色,杨家有女玉环天生丽质,玄宗选中后极尽宠爱,终贪色误国。

安禄山兵叛乱权,无奈于逃亡,途中迫于群臣压力将玉环赐死。

后玄宗每每思念,辗转难眠。

临邛有一道人能乱晓阴阳,有感于玄宗情义,愿为天上地下寻玉环魂魄。

后寻得海上仙山太真仙子,仙子得闻玄宗消息,悲喜难名,将一簪带于帝王,以约为誓。

惜仙人永隔,此情难续,是为长恨歌。

长恨歌第一部分是开篇至“惊破霓裳羽衣曲”,描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生活,和君王不早朝带来的后续安史之乱的爆发。

长恨歌第二部分从“九重城阙烟尘生”到“魂魄不曾来入梦”,描述马嵬坡之乱,杨贵妃在马嵬驿兵变中被杀,以及此后唐玄宗对她的思念。

长恨歌第三部分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结尾,讲道士帮唐玄宗到仙山寻找杨贵妃并寄托哀思的故事。

《长恨歌》的主人公是谁描写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其实诗中说的挺明白的,像“杨家有女初长成”、华清池、霓裳羽衣曲、马嵬坡什么的都说明了这一点,只不过白居易要避讳一下,毕竟他是唐朝人不能直接评论皇帝,所以他在片头用汉皇掩饰了一下,说是“汉皇重色思倾城”。

李隆基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称唐明皇,公元685年出生在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712年至756年在位。

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侫臣,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

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

762年病逝。

杨玉环杨玉环(公元719年6月22日-公元756年7月15日),号太真。

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

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她先为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后,又被公爹唐玄宗册封为贵妃。

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发动叛乱,随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杨玉环于六月十四日,在马嵬驿死于乱军之中,香消玉殒。

守株待兔的意思解释?守株待兔的出处及成语典故

  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为了帮助大家了解成语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下面准备了守株待兔的意思解释、出处及成语典故,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守株待兔的意思解释  ▶株:露出地面的树根。

比喻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也讽刺妄想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

  守株待兔的拼音:【shǒu zhū dài tù】  守株待兔的出处  ▶汉·王充《论衡》:“犹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置之路也。

”  守株待兔的近义词  ▶好逸恶劳 刻舟求剑 墨守成规 缘木求鱼 坐享其成  守株待兔的反义词  ▶除旧布新 通权达变 借坡下驴 随机应变 见风使舵 标新立异  守株待兔成语典故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

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

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

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

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妄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守株待兔成语接龙参考  ▶守株待兔→兔起凫举→举踵思望→望尘靡及→及第成名→名标青史→史无前例→例直禁简→简明扼要→要价还价→价廉物美→美如冠玉→玉昆金友→友风子雨→雨沾云惹→惹事生非→非分之念→念念不忘  每日成语推荐无边无际 心满意足 一心一意 一鸣惊人 异口同声 自作多情 心惊胆战 喜新厌旧   守株待兔的意思解释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如果想了解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成语故事、成语典故、成语接龙、看图猜成语等内容,请大家访问成语大全栏目。

  推荐阅读:  1、一唱一和的意思解释  2、特立独行的意思解释  3、心高气傲是什么意思?  4、与众不同是什么意思?  5、心照不宣的出处及成语典故  6、一生一世的出处及成语典故

加入收藏
               

成语病入膏肓讲的是什么样的故事?指的是什么病?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