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帝王明太祖朱元璋如何养兵百万不废民粮?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3-29 点击数:
简介:是为从农民走上权利巅峰的民间,他深谙民间疾苦。

他曾养兵百万且不征收一粒民粮,这与那些作威作福的皇帝肆意搜刮民脂民膏的作法鲜明的对比。

那么,朱元璋是如何做到的呢?

【千问解读】

是为从农民走上权利巅峰的民间,他深谙民间疾苦。

他曾养兵百万且不征收一粒民粮,这与那些作威作福的皇帝肆意搜刮民脂民膏的作法鲜明的对比。

那么,朱元璋是如何做到的呢? 为农民起义军,面对着周边十数个敌对势力,更有着当时世界最强大军事力量的,底盘小、人数少的朱元璋除了在所占地区的正规收粮以外,如果军粮不够会怎样?答案只能是抢。

要不然,人家给你当兵为什么?不就为了吃饱喝饱为了肚皮嘛。

所以,这很正常。

网络配图 大凡农民起义都要经过这一过程,因此,只要理性的人就不会反感。

朱元璋政权随着地盘和被统治地区越来越大、精英人物地逐渐加入等,纵兵掠夺的行为越来越少。

特别是渡江之后于1364年在南京建立了吴政权(史称西吴,1363年在苏州建立吴政权,史称东吴),朱元璋开始在军事经济上主推:税收与屯田。

对于过去的纵兵掠夺百姓粮食的行为开始进行有目的的主动约束。

1.朱元璋纵兵抢掠的历录 1355年6月,朱元璋命渡江多去金陵(南京)等地后,其势力逐渐增大,为了使其最终成功,徽州儒士朱升提出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其实在这背后就是将占领区整体变成了军事管制区,其政府的主要职责就是保证军需,政府的职责一方面是保证军需正常供给、一方面保持和平稳定安心生活为吴政权做事。

1356年,朱元璋设立“营田司”希望用军屯的形式,尽早地能够军粮自给自足。

同时,开始着手进行人口普查、田地勘查和登记等,这些我们在上文“”已经进行了评点。

然而,即使如此,因为自然灾害、战役大小等原因,军需供给仍然会出现问题。

为此,“寨粮”“检刮”“增租”“借粮”等形式仍然采用。

刘辰的《国初事迹》就如此记载: 针对自己的百姓:除守城军士四十日支粮一次,准作一月口粮,出征军事不支,总兵官给榜,听于敌境远近乡村山寨,招安百姓,送纳粮草供给。

针对不肯投降的百姓:凡入敌境,听从捎粮。

若攻城而彼抗拒,任从将士检刮,听为己物;若降,即令安民,一无所取。

随着,朱元璋的地盘逐渐广阔,为了更好地让敌方势力屈从,更好地收拢人心。

1359年闰五月,朱元璋正式宣布“罢各郡县寨粮”。

网络配图 军队除了吴政权给予的正规配给外,军队自身也会有更高的需求,统兵将领为了军心问题、更好地杀敌,也会“增租”就是要求百姓多给一些粮食,也会以“借粮”的名义要求没有余粮的地区用银两替补。

所以,1362年,胡深就像丽水等七县大户征科银两;1365年,夺取福建时,在屯浦强征百姓纳粮。

2.朱元璋军费 军屯是明初朱元璋、父子时期最重要的解决军费的途径。

对百姓,无论是自己阵营还是敌对阵营的巧取豪夺乃至强行摊派,无论如何都会伤害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朱元璋自然不愿意去做。

但1370年以前的一些行为,也是情非得已。

所以,我们在此主要介绍一下军屯的管理。

(1)军屯属于多头管理。

军屯的土地、屯田粮食作物上交给官府的粮食归户部管理;军屯人员归属五军都督府和兵部; 军屯所需要的种子、牛、耕种工具等归属工部;军屯的管理更是,例如军队方面的中央兵部、地方提督总兵等;监察系统的御史;行政系统的中央户部、地方的布政使等。

因为,本身是多头管理,屯田的军粮储备,也是户部、兵部、工部都有自己的粮库,例如管理的内库有十个,户部六个、工部三个、兵部一个。

同样,中央南京也要有自己的军储仓、地方也要有。

在1370年时,全国各地共有军储仓、屯田仓22。

屯田仓更多,由此,保证了军事供给,纵兵抢掠的事情已经并不多见,对其处罚也越来越大。

网络配图 (2)朱元璋对于屯田的支持 1376年,宋纳根据历史上的军屯经验教训和朱元璋政权的实际操作经验写出了《守边策略》,边军军屯和营吞两种形式形成了制度。

边军军屯就是边防要地的屯田、营屯就是各地区卫所的屯田。

营屯在前,度形成之初,就已经有屯田了。

所以,凡卫所附近,有官田必有军屯。

为了支持军屯,朱元璋要求国家不征收军屯的田赋。

如果遇到大仗、天灾等,国家财政还会对军屯进行补贴。

到了洪武二十五年(1387年),军屯才开始被征收田赋。

标准是田五百亩,一年纳粮五十石。

税率是十而税一。

洪武三十五年(其实是建文帝四年)的标准统一:军队自己的军饷十二石,上交国家的余粮为十二石。

税率是百分之二十四。

朱元璋时期对于屯田的支持,保证了军队给养出于军队而不劳民,为此,朱元璋自夸道“朕养兵百万,不费民间一粒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古代男人有多怕老婆?杨坚被称quot;惧内皇帝quot;

  中国男人的怕老婆情结,可谓古代悠久,著名的"河东狮吼"指的就是惧内。

到底历史男人有多怕老婆呢?今天517小编就带你们去见识一下。

  怕老婆鼻祖:伏羲  可是怕老婆的男人最早追溯到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伏羲那里。

在中国的上古传说里,伏羲与女娲的结合孕育了出整个华夏民族。

但伏羲先生的战斗力却明显不如他的妻子女娲。

女娲可是能够炼石补天的女强人,而伏羲却是个玩八卦、教人结网捕鱼的小资。

所以两口子一闹矛盾,这就是“龙战于野,血色玄黄”,场面相当惨烈。

可这还没完,伏羲先生被老婆打了个满地找牙之后,还得被罚为老婆拉车,想想真是够可怜的。

祖宗都是这么过来的,后面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惧内帝王”:隋文帝杨坚  隋文帝杨坚被人称"惧内帝王",这个称呼源自他对自己妻子独孤伽罗的承诺。

刚一结婚,隋文帝杨坚就宣誓今生只娶独孤一人。

等到当了帝王之后,隋文帝杨坚的花花肠子也开始活泛了。

可能是平时被独孤盯得太紧,管得太严,独孤皇后可是连皇上上朝都跟着的,所以隋文帝杨坚能接触到其他女人的机会非常少。

好不容易碰到了一位,便忍不住了。

可这事儿被独孤皇后发现了,隋文帝杨坚前脚刚一离开,后脚独孤皇后就带着一群宫女太监赶来了,二话不说直接将女孩儿给打死了。

等帝王上朝回来,人已经没了,隋文帝杨坚气得是暴跳如雷,但是却拿皇后没辙,又找不到发泄的出口,于是来了个离家出走。

大臣们一看皇上离家出走了就赶紧去追,结果在城外30里找到了隋文帝杨坚,经过大臣们一番苦劝,隋文帝杨坚最后还是回去了。

要说隋文帝杨坚这帝王也真不容易,遇到老婆发飙,也只能玩玩离家出走。

隋朝有多强?来看完美帝王隋文帝隋文帝杨坚就知道  怕老婆怕得直冒冷汗:王导  与隋文帝杨坚有得一拼的人当属被称为“王与马共天下”的东晋著名宰相王导。

王导在东晋朝那可谓是权势熏天,与皇上比肩的人,可王导怕起老婆来,那也跟老鼠见了猫似的,怕得要命。

王导这人平时总是一副名士风度,也难免有在外面包二奶这种丑事,并且还让自己的正牌老婆给知道了。

于是,正牌老婆闻风赶来,他听说老婆要抄家,吓得赶紧坐着牛车跑掉,怕牛车跑的慢,用鞭子打,还嫌慢,就拿着拂尘也去打,奈何拂尘柄太短,又打不到,给急得直冒冷汗。

刑场惊变:李绂生死谜局中的帝王权谋与清流命运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加入收藏
               

民间帝王明太祖朱元璋如何养兵百万不废民粮?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