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中法两国建交背后秘闻:戴高乐曾试图访华

【千问解读】
戴高乐派前总理富尔到中国谈判 20世纪60年代,正是美苏两大阵营争夺世界主导权的时期。
在这两大阵营中,都有主张推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国家,那就是在西方阵营里的法国和在东方阵营里的中国。
中国与法国一样,不甘于成为其他国家的附庸,在很多问题上有着共同点,如两国都拒绝在美苏一统之下的防止核扩散条约上签字。
共同的外交原则和对国家利益的看法,使两国开始走到了一起。
法国是北大西洋集团的重要成员国之一。
美国想在北大西洋集团中当盟主,常常以盟主的身份发号施令,这引起了欧洲一些成员国,特别是法国的不满。
他们同美国在政治、军事、经济上的矛盾逐渐增多,争论和分歧也不断加大。
1958年,戴高乐在法国重新上台执政。
他一上台,就重提维护国家主权、民族利益、独立自主等口号,把矛头直指美国,法美之间的矛盾与争执不断加大和升级,控制和反控制的较量在暗中进行。
美国要推行其“在美国领导下的大西洋共同体的欧洲”的计划,与英国结成特殊的盟友关系,力图把西欧置于美国的绝对影响和控制之下。
而以法、德等为主的欧洲派,则提出了“欧洲人的欧洲”的主张,作为反对美国控制西欧的纲领性口号。
60年代初期,两派矛盾发展到白热化的地步。
法国从实力地位出发,为了打破美国的核垄断地位和核讹诈政策,一边积极建立自己独立的核力量,一边大力团结除英国之外的西欧五国(意大利、联邦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试图在欧洲形成一个反苏抗美的第三种势力。
看到欧洲一天天失去控制,美国十分恼火。
面对法国的挑战,美国军事、经济双管齐下,向法国施加压力。
美国首先抛出所谓的多边核力量计划,迫使法国交出自己的核武器;其次向欧洲共同市场内“掺沙子”,力促英国挤入欧洲共同市场,以牵制和削弱法国在欧洲共同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拉拢意大利、荷兰等国;向联邦德国施压,破坏法、德一体化合作计划。
戴高乐也不示弱,先是在1963年春,拒绝了美国炮制的多边核力量计划,后又在英国加入共同市场的布鲁塞尔谈判中,以强硬的态度迫使这场潜藏着美国阴谋的谈判破裂。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内部分裂日益公开和深化。
在这种情况下,戴高乐不得不调整他的外交政策,以抗衡美国。
这时,他想到了东方社会主义大国———中国,打通与中国的正常关系之路,就可以提高法国的战略地位,因而与中国沟通,便成为戴高乐全球战略中重要一环。
虽然戴高乐有意同新中国发展关系,但在当时,法国政府仍在阿尔及利亚进行殖民战争,而中国必须支持阿尔及利亚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直至最后胜利。
因此,中法建交一直无法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1962年2月,法国同阿尔及利亚签署了《埃维昂协定》,结束了战争,从根本上扫清了中法关系中的障碍。
1963年,戴高乐认为正式建立中法外交关系时机已经成熟,遂派老牌政治家、法国前总理埃德加·富尔作为他的代表,到中国进行谈判。
这年,中国外交部接到了富尔的,信中提出他希望来中国访问。
经过研究,中国同意了他的要求。
但是,由于两国尚未建交,不可能通过外交部进行邀请,于是中国就按照当时的惯例,交由中国外交学会来处理此事。
中国外交学会是一个半官方的民间机构,隶属于外交部,当时的会长是张奚若。
张奚若立即向富尔发出了正式邀请函。
富尔曾于1957年来华访问过,亲眼看到过中国的实际情况,并对中国的内外政策做了认真的研究,曾对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反华势力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提出不同的看法。
他认为法国不应当奉行“两个中国”的政策,戴高乐在不同程度上也同意他的看法。
为避免外界注意,富尔将这次访问对外宣称为私人访问。
富尔向中国政府提交了法中建交的3个方案 10月2日,富尔携夫人到达北京和中国领导人会面后,立即向中国政府提交了法方拟订的法国政府和中国政府建立正常外交关系的3个方案: 1、 无条件承认方案。
法国政府正式宣布承认中国,中国表示同意。
2、有条件承认方案。
法国政府表示愿意承认中国,中国提出接受承认的条件。
3、近期承认方案。
法国政府对中国先不作政治上的承认,但两国形成特殊关系的局面。
在这些方案中,有积极的正视现实的方面,正如富尔一再表示的那样:“戴高乐总统已经答应,我们法国政府在和中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的时候,决不采取英国式的拖泥带水的半建交方法。
”但也有消极的方面,如它同样保留着一个像小羊尾巴似的台湾问题:法国希望在台湾保留一名低级职位的人员。
在这个问题上,富尔也自知理亏,虽然一再企图辩解,但仍漏洞百出,一会儿说这是戴高乐的希望,一会儿说这是法国政府处理外交事务的传统,一会儿又说这是纯技术问题,绝不涉及“ 两个中国”。
富尔对上述3个方案解释说,戴高乐希望能争取立即实现第一个方案,至于第三个方案,法国政府只是把它当作备用方案,根本无意采取。
从富尔的解释中不难看出,一方面法国政府对同中国建立正常外交关系的要求是急迫的,但另一方面它又想避免正式公开声明同台湾断绝外交关系,而想以法国政府自以为冠冕堂皇的无条件承认方式绕开这个矛盾。
法国政府这样做的意图是,既可取得同中国建立正常外交关系的实际结果,又可对法国统治集团内的反华势力和亲蒋分子作点妥协,并给台湾一些安抚;此外在对美、英关系方面也留下适当的回旋余地。
富尔一再以戴高乐的口气强调实现第一方案的重要性,反复声称法国政府绝不是以此办法搞“两个中国”,而是法国政府认为法、中两国无条件建交就意味着和等于法国政府断绝了和台湾的外交关系。
同时他又说,戴高乐在发展同中国的关系方面无任何顾虑,法国是自主的,不需要顾及与别国的关系,也没有必要看美国的脸色行事。
富尔的这些解释恰恰从另一个方面暴露了法国政府的内心所想。
但富尔也知道中国政府绝不会拿原则做交易,所以又准备了第二方案,留下可进可退的机动余地。
中、法建立正常外交关系的谈判在形式上是比较和平的,气氛是比较轻松的,最后达成协议的时间也是迅速的。
但是,在谈判桌上,中国反对“两个中国”的态度也是坚决的。
中法建交与富尔的出尔反尔 富尔这次访华,中国给予了最高规格的礼遇。
毛泽东和刘少奇分别接见了他。
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单独或共同和他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地会谈了6次。
对一些重大国际问题的看法,双方基本一致或比较接近,有着较多的共同语言。
富尔虽曾表示过在对华关系上玩弄“两个中国”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并认为法国政府没有理由奉行这一政策,但是当他正式受命与中国进行建交谈判时,却又以变相的“两个中国”的方案作为了同中国讨价还价的底牌。
当然在中方的坚决斗争下,法国政府不得不面对现实,最后解决问题。
在这次谈判中,中方始终本着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克服了法国方面带来的一些障碍,速战速胜达成了两国建立正常外交关系的协议,在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关系上,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突破。
针对法国政府提出的3个方案和其中存在的问题,周恩来在详细地阐述了中国政府的立场后,提出了积极的有步骤的直接建交方案。
中、法两国政府建交声明的内容有3点: 1、法国政府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正式照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并立即建交、互换大使。
2、中国政府复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作为代表中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欢迎法国政府的来照,愿立即建立外交关系,互换大使。
3、双方同时发表上述照会,立即建馆,互派大使。
中国政府提出的建交方案非常合情合理,对于这样一个合情合理的建交方案,就连能言善辩的富尔也觉得提不出任何异议,只是说,由于他未被授权签署正式协议,他将携此方案返法向戴高乐复命后,立即答复我方。
中、法两国政府关于建立正常外交关系的初步的但又是实质性的重要谈判至此告一段落。
富尔回到法国,中法两国建立正常外交关系的谈判事宜就交给两国外交部来办理了。
经过双方协商,法国政府外交部指派了专门的官员负责此事。
当时中国指定的是驻瑞士大使李清泉出面和法国方面的代表接触。
经过磋商,中法两国于1964年1月18日达成协议,决定于1月27日同时发表建交公报,并于3个月内交换大使。
但在继续磋商的过程中,富尔却于1月11日以他个人的名义在法国报刊上发表了一篇重弹“两个中国”滥调的文章。
文章说什么法国不承担撤销对蒋帮承认的义务,法国在台湾设立领事官员纯属法国之事,甚至还说台湾一旦独立,法国仍可对其承认等。
针对富尔的谬论,中国政府决定于两国建交公报发表的次日即1月28日,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声明的形式表明中国的严正立场。
声明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作为代表全中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同法国政府谈判并且达成两国建交协议的,按照国际惯例,承认一个国家的新政府,也意味着不再承认被这个国家的人民所推翻的旧的统治集团。
中国政府是根据这样的理解,同法国政府达成中、法建交和互换大使的协议的。
中国政府认为有必要重申,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任何把台湾从中国的版图割裂出去或者其他制造“两个中国”的企图,都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绝对不能同意的。
中国政府这个声明发表后,法国政府没有再提出新的说法,富尔也变得沉默起来,因为他发现拿台湾问题做文章不是一个有建设意义的策略。
戴高乐访华的愿望一直未能实现 戴高乐对中国一直神往不已,对毛泽东和周恩来怀有很深的敬意,在他生前,多次流露想来中国访问的愿望。
中国方面也非常欢迎他访华。
他的访华愿望一直未能实现,这有多方面的原因。
主要的是戴高乐作为一代伟人,他有着异乎常人的自尊心,不愿先来华,而希望中国领导人先迈出第一步,率先访问法国,以免给人留下屈尊就驾的印象。
可是,在当时,中国也有一条类似的原则,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中国领导人同资本主义大国领导人进行互访,必须“他先我后”。
1964年8月,法国驻印度尼西亚大使对我国驻印尼代办说,戴高乐最近要到拉美各国访问,他想去中国访问,以加强同中国的关系。
10月,西哈努克亲王向陈毅副总理建议邀请戴高乐访华。
12月,富尔向我国驻法大使黄镇也提出了相同的建议。
1966年2月17日,法国外交部亚欧司司长马纳克向我方表示,欢迎周总理访法,同时欢迎陈毅副总理出国访问时顺道访问法国。
5月16日,戴高乐接见黄镇大使时又亲自重申邀请周总理访法。
法国此举除了要求法中应在政治上保持经常、密切的往来以加强彼此的关系外,另一个羞怯的意图其实也很明白,戴高乐总统是想先让周总理访法,以便他下一年访问柬埔寨和日本时顺便回访中国。
6月22日,黄镇大使对法国蓬皮杜总理说,周总理表示愿意访法,并感谢法国总统阁下的邀请。
但遗憾的是,由于该年下半年周总理的日程已有安排,不能应邀访问贵国。
周恩来认为,两国领导人的相互访问对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和增进两国之间的相互了解是有益的。
他愿意邀请蓬皮杜总理于今年下半年访华。
蓬皮杜总理说,如周总理在时间允许的时候来法访问,他将受到同我们两国关系相称的接待。
我很满意地听到中国政府和周恩来总理邀请我访华,但我的日程也很紧,下半年议会要讨论预算,1967年初要举行大选,选举期间,政府首脑不能出国访问。
1969年4月28日,戴高乐因“建立区城”和“改革参议院”两项法律草案举行公民投票失败而不得不宣布辞职,从此退出政坛,隐居科龙贝教堂,潜心写作自己的回忆录,不再和公众见面。
戴高乐以总统身份访华的愿望终于未能实现。
戴高乐去世后,中国政府决定以最高规格吊唁 即使是在下台后,戴高乐的访华愿望仍然很强烈,并多次在不同场合表示了希望访华的愿望。
1970年6月,美国《新闻周刊》曾有一篇报道提到,戴高乐曾向其友人表示,希望自己在会见毛泽东。
但是,正在为自己的回忆录而辛勤工作的戴高乐却不幸于1970年11月9日因心脏病发作骤然辞世了。
由于戴高乐为中法建交做出了重大贡献,所以在他去世后,中国政府决定以最高规格吊唁,以表达对这位法国国家首脑和世界著名的将军的敬意和深切悼念,并推动中法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
毛泽东主席、董必武副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分别给戴高乐夫人和法国总统蓬皮杜发去唁电。
毛泽东在唁电中写道: “获悉夏尔·戴高乐将军不幸逝世,谨对他,反对法西斯侵略和维护法兰西民族独立的不屈战士,表示诚的悼念和敬意。
” 董必武和周恩来在唁电中表示,相信“在戴高乐将军推动下建立起来的中法两国的良好关系,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将会继续得到发展”。
戴高乐将军的宗教悼念仪式在著名的法国巴黎圣母院举行,中国政府任命黄镇大使为中国特使参加了法国政府举办的这次悼念仪式。
在北京,董必武副主席、周恩来总理、李先念副总理、郭沫若副委员长等领导人到法国驻华使馆参加了使馆举行的吊唁仪式。
中国还在天安门、新华门和外交部下半旗以示哀悼。
中国对戴高乐逝世的隆重悼念,在法国官方和各阶层人士中特别是戴高乐的生前友好和家属中引起强烈反响。
11月14日,法国驻华使馆给中国外交部来照,转达法国领导人对中国领导人的深切谢意,说法国政府和人民高度评价中国政府和人民为戴高乐将军的逝世而举行的哀悼,因为这不仅珍贵地表明了对光荣的死者的敬意,而且也进一步证明了中法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12月1日,毛泽东收到了戴高乐夫人给毛泽东发来的感谢电,电报说:“您友好的来电和悼念戴高乐将军的话使我十分感动,我真诚地感谢您在我的痛苦之中对我表示的同情。
” 法国新闻媒介对毛泽东所发唁电非常重视,法国电台一收到毛泽东的唁电,立即全文播发,并发表评论认为,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态度”。
戴派青年组织“争取进步青年联盟”主席格罗斯曼说:“正如毛主席永远是正确的一样,他在唁电中对戴高乐将军的评价也完全是正确的。
”他们还热情地认为,毛主席的唁电“是所有唁电中最好的”。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戴高乐总统生前为实现中法关系正常化而做出的努力。
随机文章1998年大洪水出现龙尸真相,疑似数百米巨龙翻身所致传闻2017天空出现一条巨龙,专家称龙两次出现3分钟消失世界上最大战斗机图128,长30米是狂风战斗机3倍东风5b洲际弹道导弹详解,可携带10枚50万吨当量核弹头一尾守鹤为什么恨九尾,一尾老实常被九尾怼/尾巴数量决定实力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两国竟然约定合伙瓜分波兰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苏联动手比德国晚了半个月
战争爆发前,德国和苏联已经进行秘密谈判,两国在谈判桌上约定共同瓜分波兰。
不过9月1日战争爆发后,苏联并未如约向波兰发动进攻,直到9月17日德国已经占领了大半个波兰的时候苏联才动手,比德国晚了半个月。
那么两国约定合伙瓜分波兰,为何苏联动手比德国晚了半个月? 第一,苏联和波兰在战前曾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碍于互不侵犯条约,苏联不便动手,所以苏联人在入侵波兰的问题上一直制造矛盾寻找借口。
德国入侵波兰后,波兰政府出逃,在英国组织流亡政府继续抵抗。
苏联借口波兰政府已经不复存在,两国签订的条约已经无效,以保护波兰境内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少数民族利益为借口,堂而皇之的向波兰发动进攻,和德国瓜分了波兰。
第二,波兰是世界第七大军事强国,其军事力量很强。
二战前,波兰拥有上百万装备精良的部队,拥有数百辆坦克和400多架飞机以及一支实力不错的海军,还拥有较为完整强大的工业体系,不是一般的小角色,实力很强,非常不好对付。
苏联人知道波兰人不好惹,所以坐山观虎斗,等到德国把波兰军队收拾的差不多了才动手,这样苏联以最小的代价获得了最大的利益。
此外,德国人先动手,吸引了来自英法的注意力,大大缓解了苏联入侵波兰带来的外交压力,这也是苏联人参战较晚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德国入侵波兰时,苏联正在远东的诺门坎地区和日本作战。
1939年5月,日本在满蒙边界挑起了诺门坎事件,苏联和日本在诺门坎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双方投了二十多万兵力,战争一直持续到9月。
而苏联和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及秘密协定是在8月,当时苏联正和日本打的不可开交,根本没有精力对付波兰。
德国人动手在即,而苏联人又被日本人拖住,所以苏联人才的要与日本人和谈,试图尽快结束战争。
因此,虽然苏联人在中获得了胜利,但苏联人没有对战败的日本提出过分的要求,而是匆匆和日本进行和谈,草草结束了战争。
9月15日苏联和日本签订停战协定,9月16日两国停止了军事行动。
9月17日,从远东解放出来的苏联人迫不及待的入侵了波兰,和德国瓜分了波兰。
随机文章隋恭帝杨侑简介,被逼退位死因不明的傀儡皇帝隋朝攻打高丽中国无法挖的三大墓,秦始皇陵发掘44年无人敢挖(技术菜)马尔代夫属于哪个国家,马尔代夫共和国/索尼娃贾尼岛网红岛王下七武海实力排名,新老王下七武海谁堪称第一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苴国与古蜀国有着怎么样的恩怨?两国之间的关系如何样
或许是后人对于历史的怀念吧?不过,由于‘苴’字用的少,加之年代久远,苴国(Chá Guó)的本音已被后人读作苴(jū)国路了。
2009年,这条路建成了广元的桂花大道。
五百余株桂花映道,两千多年历史悠长。
苴国广场 位于苴国路附近。
苴国后人 苴国之地,自秦、汉可考盛产茶叶。
国人在国灭后,不堪秦法的南下逃亡者有以“葭萌”、“苴”(后改为”茶“)为姓氏者,特别是在由古演化出的人中,茶姓更是为多。
如明、清时期云南大理府保山县鲁掌土千总的茶氏,即系该支彝族茶姓人。
氐族人则往西北迁移,如今的白马实则氐族直属后裔,聚居地点正好符合。
本是人数最多的蜀族人没有记录,由于元初和清初的两次四川大屠城,四川土著族人已很少。
蜀苴两国的恩怨 有些历史作品因为年代间隔的原因记载不一定准确,因为有些史料都不一定是当时记录下来的,因此我们总会发现存在矛盾。
有少数史料记载苴(Chá)人是巴人的一支,这不准确,因为我们知道苴国跟蜀国更有渊源,大部分史料都记载苴国是开杜尚封其弟为汉中侯置藩属苴国,由此苴国君主也,对蜀国称臣,为苴侯。
后来蜀苴关系恶化也未曾称王,所以说苴人是巴人的一支,这不准确。
蜀国扶持起的苴国 蜀王杜尚(开明九世)可以说是一位在历史上蛮有作为的君王,他看到忙于攻打南方小国,于是果断派兵在很短的时间内灭亡昔阝、平周二国,控制了四川北部地区,遏制了东部日益强大的巴国向西扩张。
自古以来占据水源就算是占据天时,川甘陕交界一带是水源充沛之地,地缘上北接秦国、东可抵达,南邻巴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商业及军事要地,因此他攻占此地对蜀国来说是英明的。
公元前611年,楚与秦、巴联军大举破庸,庸国遂为三国所灭。
此后,秦蜀在南郑展开长期争夺。
对蜀国来说,如何既守住领地,又不枉费军力开支,且避免与愈加强盛的秦国碰面,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东方诸国就因连年的混战才日渐国力衰弱的。
因此杜尚决定封其弟杜葭萌为汉中侯置藩属苴国,这样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蜀王打下的土地有汉中(《华阳国志·蜀志》载:“周显王之世,蜀王有褒、汉之地,因猎谷中,与遇,惠王以金一笥(音四,盛饭或衣物的方形竹器),遗蜀王,王报珍玩之物。
”又载:“周显王二十二年,蜀侯使朝秦。
秦惠王数以美女进,蜀王感之,故朝焉。
”),封其弟为汉中侯是想把弟的视线引到汉中方向不窥唾自己蜀国王位,也是想鼓舞王弟去守住汉中褒地。
杜葭萌被封的领地上,有很大一部分是原住民氐族和羌族,因为挨着强大的巴国和秦国,也有部分巴人、秦人。
因此这么多样的民族结构和复杂的地理环境,正是蜀王杜尚分封其弟代管苴国,而不自己直接兼并的真正原因。
就在苴国建立次年,为方便与苴国的联系,蜀国从郫邑(即今天的郫都区)迁都成都。
蜀王兄的账,苴侯弟是明白的,但还是很荣耀。
在当时有自己的一块国土,苴侯还是很高兴赴任的。
而且不负所望,领土有所扩张,到开明十一世时,苴国辖管范围大致今四川绵阳的梓潼县、广元的剑阁县、青川县、利州区、昭化区、朝天区、旺苍县、苍溪县、甘肃陇南的康县、陕西汉中的宁强县、略阳县、南郑县等。
周慎靓王五年,即后元九年(前316),秦灭蜀及苴、巴国,褒汉之地尽归秦。
苴国挑战宗主蜀国 问题出在开明十一世时,时任苴侯要求被纳的贡和税日益频繁,苴侯觉得做的这汉中侯窝囊,于是在巴国的拉拢下多次联合抗蜀,交到蜀国的贡和税也少了,这下子惹恼了蜀国,但碍于苴国存在的重要性,以及苴侯是同宗族人,蜀王十一世只是派人回应了句“往后若有秦兵至,自退之”(就是说“以后要是有来攻打苴国,你自己想法子退兵”)。
自此,苴侯一度中断了与同宗蜀国的来往。
到蜀王杜芦(开明十二世)时,巴国被庸国的侵略弄得很头疼,于是把移居目标定在了西邻的蜀国,蜀巴两国的交战很频繁,蜀国由于开明十一世起国力渐衰,十二世蜀王杜芦准备集中力量打败巴国以振奋蜀国人心,于是有了巴蜀最大规模的一次战役,苴国在这次战役中依然是靠向巴国一边,不过为了不与蜀国撕破脸皮,只派了一队为巴国引路的士兵。
蜀王杜芦早得到苴巴合流的消息,于是秘密差由蜀军差老弱兵做诱饵,引巴军主力深入,然后顷巢围剿,战役以蜀,斩敌大将告终。
秦国张仪的石牛计 秦惠王垂涎蜀国富饶,欲派兵攻打,但秦将对蜀地道路不甚了解,张仪出谋制作五头石牛,将黄金镶在牛尾下,由其子张若护送给苴国,苴侯高兴的承诺愿助秦国借道伐蜀,张若又到苴蜀边界向人们大肆宣传说”秦惠王愿与苴国结,送给苴国了五头石牛。
这可不是一般的石牛,这是秦国才有的石料做的,而且石牛还有灵性,晚上会偷偷的吃草,吃饱了也会拉屎,但它们拉的屎是黄金“。
蜀王杜芦是一位在年轻气盛的君王,但有时候气盛太过了也未免是好事,击退巴国来犯军队的他,决定伐苴另立新苴侯,他忘了上几辈为什么要建苴国,他更忘了上一辈为什么对苴侯忍气不发,他没有思考,或许没想去思考,也没想听廷上百官对他的进谏,他令五组劳工限期开凿蜀国至苴国的道路,以便快速出兵打击越来越不听话的苴国,另外要夺来秦惠王送给苴侯的五头能拉黄金屎的石牛。
苴国连累了蜀与巴 张若在苴国关注着蜀国至苴国的道路修拓进展,终于等到蜀王杜芦亲自率兵,令“五丁力士”(即五组劳工)引路攻打苴国,这条路就是后来的蜀道。
苴侯急忙请张若回秦国求秦王出兵援救。
蜀王杜芦也派使者与秦结盟。
但狡诈的秦惠王还是派张仪、张若、率队攻打蜀国。
苴侯为表诚意大开城门,秦兵蜂拥而入走石牛道(今剑阁金牛道/剑阁道)灭蜀吞苴,蜀王身死,苴侯被废,蜀太子逃到彭乡(今彭州)被捉。
蜀、苴二国同年灭亡。
苴侯或许不记得春秋时期“假道伐虢“的故事了。
就这样,刚吃了蜀国败仗而元气未复的巴国被秦军势力包围,秦惠王嬴驷采纳司马错“先灭蜀,继灭楚,而得天下”的建议,同年时隔两月后灭亡巴国。
之后屯兵江州城(今重庆),一步步向东蚕食。
由此我们也大概可看出中原六国为何全被灭国的原因了。
正如所言,多年后中原六国也是这样相互残杀共同衰弱,秦国独做大。
随机文章自然界神奇形成的风动石,小身躯支撑200吨的巨石(屹立不倒)NASA和spacex火星计划对比,NASA将在2033年实现人类登陆火星揭秘各国为什么都取消登月,载人登月的实验通过探测器都可以实现揭秘蜜蜂的飞行之谜,高频振翅达到快速飞行的目的(每秒240次)揭秘海市蜃楼形成的原因,光折射形成的仙宫和神仙(以假乱真)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