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帮助秦国有功 最后为什么落到五马分尸的下场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20 点击数:
简介:对和秦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商鞅对秦国有功,为何落得的下场? 《商鞅》诗云:“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商鞅徒木立信的故事

【千问解读】

对和秦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商鞅对秦国有功,为何落得的下场? 《商鞅》诗云:“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商鞅徒木立信的故事流传至今,他的变革之法令秦国强大,然而却落得个五马分尸的下场,令人唏嘘不已。

秦国地处边陲,最终能取得一统天下的伟业,除了历代君主的励精图治之外,也得益于秦国采取的人才招揽政策。

六国人才前来相助,秦国不强大都不行,其中有一人的到来奠定了秦强盛的根基,他就是商鞅。

商鞅来到秦国之后协助进行改革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大增强,为后面征伐六国,一统天下奠定了坚实基础。

不过,商鞅本人却不懂得变通,太拘泥于严罚,最终遭人陷害,落得个五马分尸的下场。

商鞅对秦国有大功,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此外,据说在商鞅行刑那天,秦国百姓,仿佛报了血海深仇一般,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商鞅入秦,怀揣着强国之法 在战国中期,法家思想已经逐步发展完善,而各国在法家的指导下纷纷开始强国之路,然而从列国采取的变法举措中,可以明显看出有两派,一种是李悝、、商鞅为代表,另一种则是以为代表。

两种派别主张实施解决问题的手段有着天壤之别,前者认为法令高于一切,任何贵族,包括皇族都不能凌驾于制定的法令之上;后者则通过扩大君主的权力来限制贵族,使国力发展最大化。

长期处于蛮荒之地的秦国向来不受中原各国待见,所以秦孝公地招揽人才,欲要强秦,他在《求贤令》中明确表示想要收复失地,扩张领土: 复缪公之故地,修缪公之政令。

秦孝公需要的就是拥有强国之术的人才,他想要“强秦”,而商鞅的主张则得到了秦孝公的欣赏,商鞅认为实现霸道必须依靠强而有力的法令。

为了增加百姓对法令的信服度,商鞅特意表演了一场“南门徙木”的把戏。

为了使法令更具有威慑性,商鞅不顾犯法太子的求情,坚持对其师傅进行惩罚,法令的公正、公平得到百姓们的认可,在全国推行法令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这也成为秦国强盛的根基。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商君列传》 商鞅成也变法,败也变法 商鞅主持的变法可以说颠覆了秦国以往实施的所有制度,特别是贵族集团成为最大的受害者,一个贵族子弟成年后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在家族的帮助下在朝堂谋取一个职务,晋升的唯一途径就是立功。

秦国贵族们对商鞅是恨之入骨,那么平民百姓就一定是支持商鞅的吗?也不尽然,百姓们对商鞅的态度也是不服居多。

首先是因为商鞅并不是秦国人,在秦国没有任何威望,其次,商鞅在开始主持变法时,不仅秦国朝廷大臣们反对,民间百姓对此也是怨言颇多。

商鞅可以不重视贵族们的看法,没想到对秦国百姓也持看不起的态度,他十分傲慢地说: 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

商鞅认为老百姓什么都不懂,看不懂他的做法很正常,等到成果出现,这些百姓就该开心了。

之后,商鞅发扬法家酷刑,在担任秦国国相时,用刑手段就非常残忍,他曾经亲自前往渭水处决一批触犯法令的犯人,然后命人将尸体扔进渭水,导致这条河都被染成了红色。

所以在秦国,对商鞅爱戴的人是少之又少,恨他的人则非常多。

随着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卓见成效,秦国也逐步成为战国中的强国,商鞅在秦国的声望也日益升高,秦国人畏惧法令,无人不晓商君。

这样一来,秦国新任国君就对商鞅产生了不满,加上当初商鞅执意处罚他的老师,新仇旧恨一起,就将商鞅打入之地。

也是秦国功臣,两人下场截然不同 相比于商鞅五马分尸的悲凉下场,张仪的显然是美满结局。

张仪对秦国的贡献可不比商鞅小,他在外交方面凭借一张,为秦国化解了六国合力伐秦的危机,促使六国互相攻伐,为秦国发展壮大自身争取了很多时间。

那么他为什么最后就能寿终正寝呢? 主要原因还是商鞅太过“耿直”。

商鞅为了维护变法尊严,坚持对当时还是太子的秦惠文王进行处罚,虽然最后是秦惠文王的师傅代为受刑,但仇恨的种子已经扎根在秦惠文王心中。

当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继任后,曾经的太子怎么会放过他呢。

而且商鞅还曾经欺骗过,导致他与魏国之间的关系成了水火不容的态势,也正因为如此,当商鞅遇难时,魏国人不愿因伸出援助之手。

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印,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兵数破于,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

——《史记·商君列传》 魏王更是将商鞅送回了正在追捕他的秦国,商鞅至此还想挣扎,组织起一支大军想要进攻以谋取生路,最后还是被秦国大军打败,押解回国都,被判处车裂之刑。

而张仪面对不喜欢自己的君主,采取的方式就委婉很多,为了给自己留退路,张仪主动请辞,并为君主出主意攻伐自己的国家,将出逃伪装成为国尽忠,做事相当圆滑。

这种处处维护君主利益的做法自然是君主很满意,这就是张仪为何能顺利到达魏国的原因。

结语 以现在眼光来看,商鞅之死是必然事件,虽然他大无畏的变革精神令人敬佩,但其为人处世的方法和教训值得我们深思。

法与情永远无法割裂开,法令再完善也需要人去执行,脱离情的法只能是严刑峻法,不得人们理解与拥护,所以说商鞅被车裂的下场正是当初他所导致的恶果。

参考资料:《史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全国

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准备开学考试,我们特别汇总了全国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联考试题及答案。

这份资料涵盖了多个学科,供大家参考!为了协助全国高二年级的学生们在新学期伊始的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自主选拔在线精心汇编了一套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联考试题及答案。

这份综合性的资料跨越了多个学科领域,包括但不限于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资料,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的学习和复习资源。

推荐阅读:全国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大联考试题及答案汇总全国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联考试题及答案汇总地区试卷考试类型试题及答案河南天一大联考2024-2025学年(下)高二年级期中测试试题及答案新高考试题及答案广东广东省八校联盟2024-2025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一)新高考试题及答案湖南湖南省炎德英才名校联考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下3月月考新高考试题及答案河南天一大联考2024-2025学年(下)高二年级阶段性测试(三)新高考试题及答案安徽安徽省天一大联考2024-2025学年(下)高二3月调研新高考试题及答案多地区2025年九师联盟高二3月质量检测新高考试题及答案安徽2025年安徽A10联盟高二下学期3月阶段考试新高考试题及答案湖北2025年湖北云学名校联盟高二年级3月联考新高考试题及答案重庆重庆市秋高二(上)期末联合检测新高考试题及答案湖南湖南天壹名校联盟2024 年12 月高二大联考新高考试题及答案河南陕西天一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阶段性测试二新高考试题及答案河北金科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12月质量检测新高考试题及答案安徽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二年级12月份阶段联考试题答案新高考试题及答案-百师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12月联考新高考试题及答案江西江西九师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第一次联考新高考试题及答案安徽安徽省1号卷A10联盟高二11月期中联考试题及答案汇总新高考试题及答案安徽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天一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11月期中试题答案新高考试题及答案河南河南天一大联考2024-2025学年(上)高二期中联考新高考试题及答案广东广东深圳盟校联盟高二上11月期中考试题及答案汇总新高考试题及答案辽宁2025大连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各科试题及答案汇总新高考试题及答案江苏11月江苏省南通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汇总新高考试题及答案浙江11月浙江七彩阳光联盟高二期中联考试题及答案汇总新高考试题及答案浙江2024学年浙南名校联盟高二期中联考试题及答案汇总新高考试题及答案湖北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期中联考新高考试题及答案江西2025江西稳派上进高二11月联考各科试题及答案汇总新高考试题及答案辽宁辽宁省重点中学协作校高二期中考新高考试题及答案江苏11月江苏南京高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汇总新高考试题及答案湖南长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汇总新高考试题及答案江苏11月江苏省苏州市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汇总新高考试题及答案河南河南天一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阶段性测试(一)新高考试题及答案辽宁辽宁省名校联盟高二9月联考试题及答案汇总新高考试题及答案-天一大联考2025年高二开学考试题及答案新高考试题及答案湖南下学期天壹名校联盟高二入学联考新高考试题及答案湖南湖南炎德英才名校联考联合体2025届新高三入学摸底考试新高考试题及答案温馨提示:高中任何一场考试对于学生来说都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特推荐大家扫码进入:2025年高二学习交流群,获取更多优质试题、升学资讯、招生政策、升学规划~~~!扫码进群吧!如无法加群,可添加青桐老师微信(微信号:15321584635)白杨老师(微信号:15321584637)备注:省市-高考年份-领试题。

卫国出了商鞅吴起这样的文臣武将,为什么还是无法成为强国

众所周知,在战国时期,秦、楚、赵、魏、齐、燕、晋这七个国家因为实力雄厚被称为“”。

殊不知,在春秋初期,卫国也算得上能够称霸天下的头号种子选手。

卫国人才济济,不仅有这样的政治人才,还有这样的商业大亨,军事上也有这样的战神,那么为什么后来沦落为虾米之国呢? 卫国在西周建国时候是大国,是周王朝大国,地位非一般。

并且卫国是生存时间最长的周代诸侯国之一,立国前后共计838年,传35君,和等同为周王室后裔,建国时间且比秦国还要长远。

时期,烽火不断,礼乐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各国之间明争暗斗,即便像这样的小诸侯国,也不遗余力地参与其中,各国都企图在这乱世分得一杯羹。

但是卫国却无欲无求,竟仿佛像个苦行僧。

卫国不仅不参与战国纷争,反而还不断地自贬封号以求安居一隅。

公元前346年,当时的卫国国君遬,把自己的封号由“卫成公”自贬为“卫成侯”。

公元前320年,卫国国君嗣又把自己的封号由“侯”贬为“君”。

与此同时,国家领土不断被周边国家侵占,卫国的历任国君却无动于衷,整个国家最后仅有濮阳一地。

自进入战国之后,卫国除了在战国前期内部外,便一直处于半死不活、苟延残喘的状态。

公元前343年,魏国废姬君。

公元前254年,卫国终被魏国兼并,成为其附庸。

在这一年卫国在实际上已经灭亡。

公元前241年,秦攻魏,把卫国原有的濮阳一带归入东郡,卫又成了秦的附庸。

此时的卫国仅剩下一城的名义上的城邦国家。

但是一直到公元前209年卫君角被废为庶人,卫国才彻底灭亡。

卫国的“窝囊废”做法似乎也获得了他们想要的结果,虽然最终被灭,但是在战国时期,它确实存活时间最长的一个国家。

公元230年,秦灭韩;公元228年攻破邯郸俘虏赵王,赵国灭亡;公元225年,魏国灭亡;公元223年秦军攻下都城寿春,楚国灭亡;公元222年,燕王被秦军俘虏,灭亡;公元221年没有抵抗就像秦国投降,齐国灭亡。

从公元230年到221年只用了十年时间就灭亡了六国,从此天下尽归秦国所有,但有卫国却始终没被秦国盯上。

看来,以次求退也不失是个好方法。

随机文章解密:宋代变法名臣王安石为何会一直刁难苏轼?法国圣女百年不腐尸身,126年宛如活人海因里希概率安全法则,从55万起机械事故中得出的科学结论什么人可以葬在龙脉上,十世善人/紫薇命格才能葬在龙脉上(出皇帝)卡灵顿事件,再次发生卡灵顿事件/造成灾难性混乱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商鞅帮助秦国有功 最后为什么落到五马分尸的下场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