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军队思想:解析其一生最经典的十大战役

主持军事的完颜承裕将兵力遍布野狐岭长城各个地方,他
【千问解读】
主持军事的完颜承裕将兵力遍布野狐岭长城各个地方,他则坐镇中央,凭借山势和长城之险要,阻挡蒙古人。
山势和长城固然能加强军队的防御能力,但同时也分散了兵力。
成吉思汗大军一抵达野狐岭就发动了进攻。
蒙古骑兵全部下马,木华黎亲自率领敢死队冲锋在前。
成吉思汗采取的是集中突破战术,所有力量都用到了完颜承裕的中军大营。
完颜承裕面对成吉思汗的猛攻,意识到了自己的布阵失策,然而要挽回已来不及,因为兵力过于分散,联络调度已大成问题。
二、兀剌海城之战——心理战,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 建国后的第二年夏末,成吉思汗命人给西夏李安全写,却受到了李安全的嘲讽。
成吉思汗先是暴跳如雷,但很快就冷静下来,他开始进行周密计划,调动二十个千户和怯薛军,用一个月时间对军队进行攻城训练,同时派出数个侦察小组,离开主力几十里进行情报搜集和武力侦察。
秋季的第一个月结束后,他的兵团如同神兵天降,兵临西夏国兀剌海城下。
在此之前,他的侦察小组把一个西夏牧羊人放进了兀剌海城,传播这样的消息:成吉思汗兵团对于坚守不降的城池,破城之后必屠尽城中之人。
这是成吉思汗惯用的攻心战,传播恐惧,以达“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三、初战摩诃末——机动、灵活的闪击战,出其不意 摩诃末采用他的传统阵法,自己指挥中军,他儿子札兰丁在右翼,速不台一眼就看出摩诃末的中路军是主力,右翼也不可小觑,只有左翼力量弱小,可以攻击。
号角一响,速不台的一支偏师直奔摩诃末中军,吸引摩诃末的注意力,而他本人则率领主力发挥蒙古骑兵的快速能力,直攻摩诃末的左翼。
摩诃末的左翼还没有来得及作出反应就被击溃,摩诃末急忙分出一支中军去救援左翼,这正中速不台下怀。
他的主力在击溃摩诃末左翼后,穿过乱哄哄的战场,绕到了摩诃末中军背后,发动猛烈穿插式攻击。
摩诃末中军大乱,他本人也急忙向他儿子的右翼逃跑,幸好他儿子札兰丁是个英雄人物,迅疾调动机动部队及时阻挡了速不台兵团的强烈攻势。
四、攻占居庸关——诱敌法,以少量的部队做诱饵,干扰对方判断 哲别对居庸关做了一次试探性进攻后,立即断定居庸关绝不能硬攻,只能智取。
智取的办法是诱敌人出关,打野战。
要完颜福兴出居庸关,难度系数很低。
完颜福兴傲慢,浮躁,没有头脑。
哲别在发动了几次小规模的进攻后,就扔下些兵器和马匹,向东“逃跑”。
完颜福兴在城上看到蒙古人逃跑的风姿,豪情万丈地下令:“出关!”正当他洋洋得意、自命不凡时,猛地听到一阵马嘶声,鸡鸣山如同被掀翻的蚂蚁窝,突然从山腰冲下来无数蒙古人,完颜福兴派头顿失,像个强盗头子遇到政府军一样,掉马就逃。
哲别兵团轻而易举地在追击途中将他们歼灭大半,剩下的人恨不得生四条腿,闭着眼睛向居庸关逃。
五、合阑真沙陀之战——斩首战术,扑灭对手士气 札木合的情报指出,王汗这次是倾巢而来,主攻分为四个梯队,作战计划则是以攻为主,各个梯队陆续上阵,把敌人压缩到固定地点后,中军分出四路从四个方向包围,打歼灭战。
想了想,对两个争先恐后的先锋官说,先不要冲锋,全力抵挡他们的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攻他的第三梯队。
第三梯队的部族擅长横排一字形进攻,比较容易冲破,一旦冲破,就要不遗余力地向前攻击第四梯队,王汗的卫队,只要破了王汗的卫队,克烈人必然士气大减,这样就能一鼓作气,打败他们。
六、布哈拉城之战——“围三缺一”战术,防止困兽犹斗 成吉思汗一抵达布哈拉城下就发动猛烈的攻击,昼夜不停,连续七天。
布哈拉城中守将阔克汗决定死战到底。
奇怪的是,蒙古人突然停止了攻击,而且还撤走了一个城门的军队。
布哈拉城的将军们纷纷跑路。
当得知计谋成功后,成吉思汗命令带领主力追击布哈拉逃兵。
拖雷急行军追到阿姆河畔时,布哈拉城的逃兵正准备渡河,拖雷发动全面攻击,一万余花剌子模士兵被屠杀在阿姆河畔,鲜血染红了阿姆河。
七、阔亦田之战:大迂回战术,避免正面交锋 成吉思汗决心采用大迂回包围战术,派出主力渡河绕到泰赤乌的后方,他自率少量分队在正面进攻,吸引泰赤乌人的注意。
这种战术的优势是,可以天降奇兵,突然出现在敌人的地方,不过有个弱点,一旦敌人主动攻击,担任正面进攻的少量分队会受到重创。
成吉思汗大致算了下时间,估计博尔术等人已经绕到了敌人后方时,下令开战。
大迂回包围战术成功实施,泰赤乌人被夹攻得,四散而逃。
八、之战——情报战,获取情报优势 几天后,准确的情报送来。
札木合已集结了十三个部落三万人马,分为十三个战斗单位向兰湖开来。
情报指出,札木合的主力是其本部札答阑部和铁木真的死对头泰赤乌部,两支特种攻击部队则由蒙古部落兀鲁兀部和忙兀部担任,这两支部落和铁木真阵营中的主儿勤部号称蒙古三打手,都是骁勇善战的部落。
有了情报,他开始和他的同事们制订作战计划。
他的计划是模仿,既然札木合分成十三个战斗单位,他也把部队分为十三个战斗单位,也称为十三翼。
九、讹答剌城之战——利用矛盾,各个击破 摩诃末和他的将军们又犯了不明敌情的毛病。
就在开战之前,成吉思汗让人写出了两封信,一封是给身处报达的哈里发的,一封是给摩诃末母亲秃儿罕的。
给哈里发的信让成吉思汗避开了伊斯兰世界大联合的风险。
给秃儿罕的信中,成吉思汗说:“您与您的儿子常有政见和人事上的冲突。
我们无意进攻您的居住地玉龙杰赤,待我完成花剌子模各地征服后,当以富裕强大的呼罗珊奉献给您。
” 秃儿罕没有回信,可成吉思汗确信这位老女人不会对摩诃末伸出援手。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这封信让成吉思汗避开了进攻布哈拉城时可能受到的来自玉龙杰赤的背后袭击。
十、大战蔑儿乞——,扩大己方阵营 横祸来时,天方欲明。
蔑儿乞部的首领带着部下席卷而来,扫平了铁木真的地盘,并抢走了铁木真的老婆孛儿帖。
第二天,铁木真和兄弟别里古台、合撒儿去了黑森林,请求义父脱斡邻勒帮他抢回老婆。
脱斡邻勒抚摸着穿到身上的黑貂皮袄说:“你放心,你我曾有契约,蔑儿乞人居然敢抢我儿的媳妇,我必尽灭蔑儿乞人,。
” 铁木真感激地拜谢,脱斡邻勒又说:“蔑儿乞有三大部落,其实他们的祖先也是你们蒙古人,这些人和你们一样,骁勇善战,不可小觑。
所以保险起见,你应该再找个人。
” 铁木真面露难色,因为整个蒙古草原上,他的帮手只有脱斡邻勒。
脱斡邻勒看出了他的心思,笑道:“放心,这个人肯定帮你。
因为他曾被蔑儿乞人俘获当过奴隶,吃尽苦头,这样好的机会,他肯定不会错过。
” “谁?” “现在的札答阑部落酋长——札木合。
” 随机文章欧门尼德斯Eumenides简介卫青,霍去病和汉武帝有亲戚关系吗?罕见的巨型奇虾化石,长达1.8米的寒武纪最大生物全球最先进agm158巡航导弹,376万美元一枚隐身性能超强带土召唤外道魔像,揭秘宇智波带土会什么忍术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王守仁“知行合一”思想:理论与实践的深度交融
它不仅对当时的学术思想和社会风气产生了深远影响,更在后世不断被传承、发展,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
一、“知行合一”思想的提出背景 王守仁所处的中叶,社会风气浮躁,阶层中普遍存在着知行脱节的现象。
许多人满口仁义道德,高谈阔论,但在实际行动中却违背道德准则,虚伪之风盛行。
这种社会现实与所倡导的言行一致、身心健全的理念背道而驰。
同时,在学术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其“知先行后”的观点深入人心。
认为,人们必须先获得对事物的知识,然后才能去实践,将知行分为两个独立且顺序分明的阶段。
这种观点导致了重知识而轻实践、空谈理论而不注重实际行动的学风。
王守仁为了纠正这种社会风气和学术弊端,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思想,旨在正人心、息邪说,让人们将道德认知真正落实到行动中,恢复儒家道德的本真。
二、“知行合一”思想的内涵解析 (一)知中有行,行中有知 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
“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从道德层面来看,知是一种道德意识、道德认知,行则是道德实践。
例如,一个人知道应该孝顺父母,这是知,而当他切实地去关心父母、照顾父母,这就是行。
道德意识离不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也离不开道德意识,二者,不可分离。
真知必然会导致行,不行不能算真知。
王守仁以“如好好色,如恶恶臭”为例,见到好色属知,而好好色属行,见色时便已自然地喜好,并非见后才立心去好,说明知与行是同时发生的,不可分割。
(二)以知为行,知决定行 王守仁提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这意味着道德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良知”的工夫。
在道德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符合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是“良知”的完成。
例如,一个人内心产生了帮助他人的善良意念,这是知的表现,而当他真正去实施帮助行为时,就是行的体现,同时也是对知的践行和完成。
三、“知行合一”思想的现实意义 (一)对个人修养的提升 在个人修养方面,“知行合一”思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提醒人们要将道德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给自己设定一些道德准则,如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等,但真正要做到言行一致却并不容易。
“知行合一”思想促使我们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将内心的道德良知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从而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境界。
(二)对社会发展的推动 当社会中的大多数人都能够做到“知行合一”,将道德规范、法律法规等付诸实践,社会秩序将会更加和谐稳定。
在各个领域,如教育、科技、文化等,人们积极践行“知行合一”,能够推动社会的创新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
例如,在教育领域,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还要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在科技领域,科研人员要将科学理论转化为实际的技术创新,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对学术研究的示 在学术研究方面,“知行合一”思想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它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反对空谈理论而不注重实践的学风。
学者们在进行研究时,不仅要深入研究理论知识,还要关注实际问题,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只有这样,学术研究才能真正具有价值和意义。
四、“知行合一”思想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在现代社会,“知行合一”思想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许多企业和组织将“知行合一”作为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鼓励员工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同时,一些教育机构也将“知行合一”思想融入到教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行合一”思想也在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
例如,在面对全球性问题如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时,人们需要将环境保护的知识和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共同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瑰宝,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智慧。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深入理解和传承这一思想,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实践能力,为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2024陆军军队交通学院录取分数线表:重庆物理类581分、江西物理类567分
一、2024陆军军事交通学院录取分数线506分-620分。
2024陆军军事交通学院在全国各省最低录取分数线:1.安徽:物理类565分2.北京:574分3.广东:物理类573分4.广西:物理类548分5.贵州:物理类508分6.黑龙江:物理类506分7.湖北:物理类564分8.湖南:物理类571分9.江苏:物理类586分10.江西:物理类567分11.辽宁:物理类564分12.四川:理科587分13.天津:583分14.重庆:物理类581分2024陆军军事交通学院各专业(组)在全国各省录取分数线: 省份 首选科目 最低分 江苏 物理 620.0 安徽 物理 619.0 辽宁 物理 614.0 天津 — 614.0 湖南 物理 609.0 四川 理科 607.0 重庆 物理 605.0 广东 物理 601.0 江苏 物理 598.0 湖南 物理 598.0 湖北 物理 597.0 江苏 物理 596.0 天津 — 596.0 江苏 物理 594.0 四川 理科 587.0 江苏 物理 586.0 安徽 物理 585.0 广东 物理 585.0 天津 — 583.0 重庆 物理 581.0 江西 物理 579.0 湖南 物理 578.0 广东 物理 578.0 湖南 物理 577.0 安徽 物理 576.0 北京 — 574.0 湖北 物理 574.0 广东 物理 573.0 广东 物理 573.0 安徽 物理 572.0 湖北 物理 571.0 湖南 物理 571.0 贵州 物理 571.0 湖北 物理 570.0 江西 物理 569.0 广西 物理 568.0 江西 物理 567.0 贵州 物理 566.0 贵州 物理 566.0 安徽 物理 565.0 辽宁 物理 564.0 湖北 物理 564.0 广西 物理 556.0 广西 物理 548.0 贵州 物理 545.0 贵州 物理 533.0 贵州 物理 521.0 黑龙江 物理 515.0 贵州 物理 508.0 黑龙江 物理 506.0 二、陆军军事交通学院2024招生计划2024陆军军事交通学院面向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339名,招生专业包括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招生计划最多的三个地区是河北(24人)、辽宁(19人)、山东(28人)。
陆军军事交通学院2024年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数如下:三、陆军军事交通学院实力简介陆军军事交通学院是一所面向全军和武警部队培养军事交通运输人才的高等教育院校,具有显著的综合实力。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紧跟陆军转型建设步伐,更新教育理念,打造课程体系,探索形成为战育人的一体化培养新模式,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交通人才。
毕业生就业方向广泛,不仅可以选择进入军队从事交通运输和通信指挥等工作,还能进入物流、交通运输、汽车制造等与军事交通相关的行业,薪资待遇优厚。
在院校合作方面,陆军军事交通学院积极与南开大学等地方综合类大学签署军民融合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促进两校教育科研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此外,学院设备设施完备,占地总面积5000余亩,拥有4个教学区和3个训练基地,环境优美,是全军首批绿色军营达标单位之一,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军事交通人才提供了优越条件。
综上所述,陆军军事交通学院在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院校合作和设备设施等方面均表现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