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是一个好帝王 却因为纵容武则天而毁誉参半

武则天从他的手中夺走了政权,建立了短暂的大周王朝,让男人们着实丢了一把脸。
因此,历史上对唐高宗的评价是“昏懦”。
最晚从撰《新
【千问解读】
武则天从他的手中夺走了政权,建立了短暂的大周王朝,让男人们着实丢了一把脸。
因此,历史上对唐高宗的评价是“昏懦”。
最晚从撰《新唐书》以来,就把他当作“昏懦之主”。
那么,高宗果真是一个“昏懦”之君吗?不尽然。
网络配图 唐高宗是掩盖在李世民和武则天光环之下的一个男人:不争气的儿子,懦弱的丈夫。
对于高宗,自古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把他放在太宗的光环中考察,即使对他在位期间的政治评价,也会和联系起来:“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
”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明了高宗的政绩。
那么,究竟是他本身懦弱,还是历史学家把他写懦弱了?答案应该是后者,有几点可以证明。
其一,唐高宗做太子的时候已经跟武则天发生了不正当关系。
那时候武则天是庶母,是母子关系。
如果二人暧昧之事被唐太宗知道了,后果不堪设想,至少要被废掉太子之位。
他敢做这件事,可见他不胆小。
其二,唐高宗继位之初,他的舅舅把持朝政大权,唐高宗不服,要夺权。
当时唐高宗的势力还无法与长孙无忌相抗衡,但是他经过不懈的努力还是夺了权,最后把长孙无忌贬至外地,致其自杀而亡。
其三,从高宗时期的历史发展来看,他的功绩一点也不逊色于其他任何一个,包括他的父亲。
网络配图 他也很善于听从劝谏。
有一次,他出外打猎遇雨,就问臣下:“用油布做的雨衣怎么样才能不漏一点水?”臣下说:“要是用瓦做,就不会漏雨了。
”言外之意,是不应出来打猎游玩。
高宗愉快地接受了批评。
李治被冠以昏懦的主要原因就是委政于武则天。
历史学家们为了说明武则天的强势,就必须把李治描写成一个很懦弱的皇帝。
那么,高宗为什么把政事委托给武则天?应该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由于他的身体状况不佳,不能不倚靠他人处理国政;二是因为武则天与高宗在许多政事处理上观点相同,从而取得了高宗的信任。
《》的记载,自从麟德元年(664年),高宗处置了宰相以后,每逢上朝,武则天都垂帘于后。
无论政事大小,高宗都会与她商议,中外谓之“二圣”。
从高宗上元元年(674年)起,皇帝称“天皇”,皇后称“天后”。
而此时距高宗撒手人寰还有约十年,可见,这种帝后同尊的政治格局是在高宗思维清晰之时确立的。
网络配图 高宗虽然委托政事于武则天,但不是完全放任。
在他身体允许的情况下,一直亲自处理国政,即使是临死前的几个月,仍然关注朝廷宰相的任职状况,并罢免了欺凌舅家的宰相李义琰。
与此同时,他还常常命令皇太子监国,代他处理国政,而不是完全依赖武则天一个人。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断定,说唐高宗是个窝囊废是政治的需要,是后世史官的曲意刻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