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剪刀布是谁发明的?起源是什么?

那大家有没有想过石头剪刀布这个游戏到底是谁发明出来的呢?其实石头剪刀布的原理非常的简单,就是三个手势相互克制,石头赢剪刀、剪刀赢布、布赢石头。
算是一种纯拼运气的游戏,其实明朝时期就有记载石头剪刀布的出现,当时主要是酒桌上的游戏,就和现在的划拳差不多。
具体石头剪刀布是如何发展的
【千问解读】
石头剪刀布算是全国家喻户晓的游戏了,几乎每一代都从小玩到大。
那大家有没有想过石头剪刀布这个游戏到底是谁发明出来的呢?其实石头剪刀布的原理非常的简单,就是三个手势相互克制,石头赢剪刀、剪刀赢布、布赢石头。
算是一种纯拼运气的游戏,其实明朝时期就有记载石头剪刀布的出现,当时主要是酒桌上的游戏,就和现在的划拳差不多。
具体石头剪刀布是如何发展的一起来看看吧。
你一定玩过“剪刀、石头、布”的游戏,这其中有随机的运气, 也有博弈的智慧。
剪刀、石头、布又称“猜丁壳”,古老而简单,这个游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争议,因为三者相互制约,因此不论平局几次,总会有胜负的时候。
关于这个游戏的起源,有很多说法。
第一种是中国起源说。
明朝人谢肇涮在《五杂俎》中说,最早的剪刀、石头、布的起源是汉朝的手势令与豁拳。
后来,这种游戏演变为今天的剪刀、石头、布的猜拳游戏。
这个游戏是在日本江户时代由中国传入长崎,故称为“长崎拳”。
主要作为酒席上大人玩的游戏,后来被广泛使用,改称为“石头、剪刀、纸”。
另 外 一 种 是 日 本 起 源说。
这种说法认为石头、剪刀、布起源于 19 世纪的日本,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所出版的文中甚至摆出了许多相关资料。
后来到了明治时期,这种游戏传入中国,到了 20世纪,开始传到了欧洲与美国。
欧美都称剪刀、石头、布的游戏为“日本游戏”。
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到了20 世纪,日本人大量西化,同时到世界各国游历,向欧美推广了这个游戏,这使得很多欧美人都认为剪刀、石头、布就是日本的游戏。
然而,这并不能说明这个游戏的起源就是日本。
只不过,这两个说法都不是很确定,到现在也没有个结论。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中国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有了猜拳的游戏,这猜拳一般与行酒令差不多。
《全唐诗》卷八七九有“招手令”的描写:“亚其虎膺,曲其松根,以蹲鸱间虎膺之下,以钩戟差玉柱之旁。
潜虬阔玉柱三分,奇兵阔潜虬一寸。
死其三洛,生其五峰。
”
王昆吾先生对此作了注解:“先把手掌(虎膺)张开,然后把指关节弯曲。
然后将大拇指(蹲鸱)折放在手掌下面,将食指(钩戟)指尖折放在中指(玉柱)旁边。
然后分开无名指(潜虬)和小指(奇兵):无名指距中指三分,小指距无名指一寸。
然后垂下手腕(三洛),伸张五指(五峰)。
”
《资治通鉴》卷二八九“五代·后汉乾佑三年注”中,记载了当时人行手势酒令的事例:
“癸丑,王章置酒会诸朝贵,酒酣,为手势令。
史弘肇不闲其事,客省使阎晋卿坐次弘肇,屡教之。
苏逢吉戏之曰:‘旁有姓阎人,何忧罚爵!’弘肇妻阎氏,本酒家倡也,意逢吉讥之,大怒,以丑语诟逢吉,逢吉不 应 ,弘 肇 欲 殴 之 ,逢 吉 起去……”
《新五代史·史弘肇》中也有相应的记载:
“他日会饮章第,酒酣,为手势令,弘肇不能为,客省使阎晋卿坐次弘肇,屡教之。
”
但诸家并没有说明这种招手令如何相搏、判定输赢,有些说法是其可能起源于佛教手势,尚无直接记载。
但一致认为“手势令”就是后来的“豁拳”,而“剪刀、石头、布”就是“豁拳”的一种形式。
明李日华《六研斋笔记》中有这样的记载:
“‘俗饮’以手指屈伸相博,谓之豁拳。
盖以目遥觇人,为己伸缩 之 数 ,隐 机 斗 捷 。
余甚厌之,以其启迁坐号之渐也。
然唐皇甫 松 手 势 酒 令 皆 有名,大指名蹲鸱,中指名玉柱,食指名钩戟,无名指名潜虬,小指名奇兵,掌名虎膺,指节名私根,通呼五指名五峰。
则当时已有此戏矣。
”
明清小说中有很多关于猜拳的记载,《红楼梦》第六十三回道:“彼此有三分酒,便猜拳赢唱小曲儿。
”《水浒传》第一百零九回写道:“猜拳豁指头,大碗价吃酒。
”清朝人赵翼也有诗云:“老拳轰拇阵,谜语斗阄戏。
”
今日之“豁拳”,有许多种方式:除了我们通常所说的以博猜两人所出指头数量判定输赢者外,还有一种“小拳”,即按五个或三个(大拇指、食指、小拇指)手指头的循环大小来比输赢。
“石头、剪子、布”自然也是其中一种。
而从此方法派生出的“石头、沙锅、水”(石头打沙锅、沙锅舀水、水冲石头)等方式,均是以手势作为判定输赢的标准,可完全称之谓“手势令”。
其它的还有诸如“杠子、老虎、鸡、虫”(谓之“打杠子”,其循环顺序是杠子打老虎,老虎吃鸡,鸡吃虫,虫蛀杠子),虽然不以手势代替动物或工具,但原理相同。
类似的豁拳方式还有一些,而这些又都是民间最流行的方式。
对于一个世界流行、又缺乏文献记载的游戏,要想弄清它的起源是很困难的。
虽然我们可以从记载中得知,汉代时已经有了行酒令猜拳,但具体形式却不得而知。
但这可能从侧面证明了剪刀、石头、布这种形式大多流传于孩童间,否则不会一点文字记载都没有的。
这项游戏普及率很高,在全 国 各 地 也 都 有 不 同 的 叫法。
北京人叫“cei 丁壳”,上海人叫“猜咚猜”,成都人叫“实拳儿”,西安人叫“猜咚吃”,天津叫“笨桥裹”,长春人叫“竞钢浪锤”,杭州人叫“琴棕绷”,广州人叫“包剪揼”。
全国各地的叫法可谓五花八门,但酒桌上划拳、猜拳的叫法却差不多统一,可见这个形式的豁拳出现的时间不会太早。
为何会没有详细的记载呢?或许那些写书的文人们觉得,这只是市井孩童间的游戏,他们万万没想到会如此流传下来。
因此也就没有花心思去记述。
1842年,英国人在伦敦成立了“石头、剪子、布俱乐部”(The Paper Scissors Stone Club),随着来自世界各国会员的增多,1918年改名为“国际石头、剪子、布俱乐部”(World RPS Club),与此同时,总部也从伦敦搬到了加拿大的多伦多市。
1925 年又改名为“国际石头、剪子、布协 会”(The wbdd RPSSociety)。
该协会从 2002 年开始每年举办“剪刀、石头、布”国际比赛,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选手,引起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
真正的“剪刀、石头、布”比 赛 是 一 个 有 趣 的 心 理 较量。
剪刀、石头、布的策略是随机地选一个,但是人类不能达到真正随机,所以比赛的技术在于利用对手的非随机性,因此这个游戏其实是双方博弈的过程,也是双方心理较量的过程。
根据博弈论,最优玩法其实就是一种随机的选择。
因此,当排除心理因素后,这是一个简单并且直观的游戏。
事实上,如果对手是人或者非随机程序的话,那么几乎可以肯定他采用的是某种“次优”策略,这种情况下,针对对手的弱点可以设计出一个更好的策略。
这种一物降一物的对弈,双方出结果的过程,也是一种你来我往的算计过程。
表面上,这只是一种孩童间的游戏,但它却是基于手势令这种成人间的对弈,所展现的智慧,恰恰是由古至今的博弈文化。
小鹏p7车门都是剪刀门吗
小鹏p7车门都是剪刀门吗小鹏P7分为常规版和鹏翼版,其中鹏翼版是有剪刀门的,与 P7 常规版相比,鹏翼版主要是在前排配备了剪刀门,车门开启方式更加炫酷,并提供超闪绿、天辰灰及曜日红三种配色。
小鹏 P7 鹏翼版预售价格为 36.69 万元 - 40.99 万元。
小鹏p7车门是铁的还是铝的铝。
热成型钢是将钢板在950℃左右的高温下加热一次成型,然后快速冷却,从而全面提高钢板强度的钢板。
一般高强度钢板的抗拉强度在400-450MPa左右,而热成型钢的抗拉强度可以达到1300-1600MPa,是普通钢的3-4倍。
根据钢材强度与厚度的等价关系,1mm的热成型钢板相当于1.73mm的普通高强度钢板。
比如小鹏P7的B柱采用了1.6mm厚的双层热成型钢板,相当于使用了2.7mm厚的高强度钢板,并且具备抗碰撞能力 比大多数型号高出 70%。
小鹏p7是不是无框车门小鹏p7是无框车门,小鹏P7车身的长宽高分别为4880mm、1896mm、1450mm,轴距为2998mm。
在小鹏P7极简的车身上,基本看不到什么硬朗的线条,无框车门、隐藏式门把手以及超大轮毂在犹如一张白纸般的车身侧面显得异常亮眼。
搭配车尾的贯穿式尾灯,带来1+1>2的整体视觉感。
值得一提的是小鹏P7的鹏翼版,剪刀门十分亮眼,加上无框车门,酷炫值100%,拥有“超跑梦”的青年不可错过。
三年级纸的发明的主要内容(三年级语文纸的发明)
紧接着联系把字写在竹片上、木片上和写在帛上的不足,以及用麻来造纸的缺点,说清蔡伦改进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
从而更好的体会造纸术这一发明的价值和意义,深入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二类字认读 这篇文章中二类字还是挺多的,去除几个需要会写的字之外,还有四个多音字需要孩子记住,所以相对于之前的几篇文章,这篇文章的认读任务会相对比较困难。
其中注意"创、制"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累、切、便、鲜"都是多音字,在我们在本篇文章中分别读作lěi、qiē、pián、xiǎn。
一类字书写 二类字不少意味着一类字也绝对不会少,我们本篇文章一共有12个一类字,书写这里家长要严抓,毕竟考试中都是由书写构成,不要在基础字词上丢分,不然90会很难达到。
其中注意"册"横在横中线上,右边的部分稍高一些。
"验":"马"当偏旁时 ,底下的一横变成提。
"洲"右边的部分,三个点的方向不一样,左边的点朝左下,右边的两点都朝右下。
中间的竖稍短,右边的竖稍长。
了解蔡伦以及四大发明 蔡伦,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
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终于制成了"蔡侯纸"。
元兴元年奏报朝廷,汉和帝下令推广他的造纸法。
蔡伦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
被纸工奉为造纸鼻祖、"纸神"。
四大发明,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
课文部分内容学习 1.整体感知 我们本篇文章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向我们介绍纸的发明。
总写是文章的第1段,直接点明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分写是文章的2-4段,这三段主要向我们简述了几千年前由于没有纸人们用文字记录事件的不便,又向我们介绍了蔡伦改进造纸术的经过。
总写是文章的第5段,文章的最后再一次的总写,向我们介绍了造纸术传播路径,说明它具有世界性的影响,照应了开头。
小朋友最起码要知道文章是按照什么结构来写的,还要知道文章的写作顺序,先是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家长可以对此进行提问预习或复习。
2.造纸术发明以前 问题1:人们是用什么来当纸的? 答:①古时候,纸没有发明之前,我们的祖先把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上,或把字刻在青铜器上。
②书是用竹片、木片做的,很笨重。
③后来人们就把字写在帛上,这样就轻便了,可是这样的书价钱太贵,很少有人用,不能普及。
④西汉时期,人们懂得了用麻造纸,但是麻纸比较粗糙,不好书写。
3.东汉时期 问题1:东汉的蔡伦是怎么制造出纸的? 答:"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张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 问题2: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答:①因为这种纸"既轻便又好用"。
②因为这种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
" 4.后来 问题1:为什么说"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伟大贡献之一?" 答:因为造纸术的发明和传播,"极大的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 问题2:文章1、4段在行文结构上是什么关系? 答:一个总起,一个总括。
是前后呼应的关系。
《纸的发明》就讲到这里,有什么问题,欢迎写在评论区哦。
我是橙子老师,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别忘了点赞、评论、关注我哦! #语文三年级# #语文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