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崩瓦解典故出处介绍

从周瑜、鲁肃到陆逊,个个都是能比肩顶级军师的人选。
特别是陆逊,东吴能在夷陵之战中大胜刘备,就是多亏陆逊的计谋,当然陆逊其实早就显露才华,但当时周瑜的光芒实在太过耀眼。
今天将的这个成语土崩瓦解就和陆逊有关,一起来看看是发生了什么故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陆逊传
【千问解读】
实际上在三国中,东吴一直被大家小看,其实孙权身边也是人才辈出。
从周瑜、鲁肃到陆逊,个个都是能比肩顶级军师的人选。
特别是陆逊,东吴能在夷陵之战中大胜刘备,就是多亏陆逊的计谋,当然陆逊其实早就显露才华,但当时周瑜的光芒实在太过耀眼。
今天将的这个成语土崩瓦解就和陆逊有关,一起来看看是发生了什么故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陆逊传》,时间是在蜀汉章武二年(公元222年),主人公是刘备和陆逊。
原文如下:
(陆逊)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
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余营。
备将杜路、刘宁等穷逼请降。
备升马鞍山,陈兵自绕。
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万数。
备因夜遁,驿人自担,烧铙铠断后,仅得入白帝城。
其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
备大惭恚,曰:“吾乃为逊所折辱,岂非天邪!”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陆逊于是下令让士兵们都手拿一把茅草,用火攻对付刘备。
蜀军营寨顿时火起,各路东吴大军同时向蜀军发动总攻,斩杀蜀军将领张南、冯习和胡王沙摩柯等人,一举攻破蜀军四十多座营寨。
蜀军将领杜路、刘宁无路可逃,不得不向东吴大军投降。
刘备带着残部抢占马鞍山,负隅顽抗。
陆逊又率部展开四面围攻,蜀军防线像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一万多名士兵阵亡。
刘备趁黑夜冲出重围,靠沿途驿站烧毁将士们丢弃的乐器、铠甲来阻挡东吴大军的追兵,这才仓皇逃至白帝城。
蜀军所有的舟船、军械等军用物资丧失殆尽,将士们的尸骸漂满江面,顺江而下。
刘备非常悔恨地说道:“我居然被陆逊这个小子所羞辱,这难道是天意吗?!”
本文要介绍的三国成语,便是这段记载中所提到的“土崩瓦解”,意为像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形容彻底崩溃。
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见于司马懿所著《史记·秦始皇本纪论》当中的“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
”
这则成语故事中所介绍的战事,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这便是决定三国疆域的一场重要战役——夷陵之战。
这场战争因关羽被杀、荆州易主而起。
刘备亲自挂帅,以数万大军发动东征,孙权则任命陆逊为前敌统帅对抗留别。
尽管在战争开始阶段刘备取得了一些战国,但随后在战略、战术上犯下了很多错误,被东吴主帅陆逊抓住机会,火烧连营,终于兵败夷陵,不但未能夺回荆州,还使得蜀汉帝国大伤元气。
阳和启蛰,品物皆春的意思是什么含出处,揭秘,典故,全诗赏析
2、阳和启蛰 品物皆春全诗《景德以后祀五方帝十六首其一》作者:佚名条风斯应,候历维新。
阳和扈蛰,品物皆春。
篪簧协奏,簠簋毕陈。
精羞丰度,景福攸臻。
3、阳和启蛰 品物皆春的出处典故这句话是出自《宋史·乐志》。
4、阳和启蛰 品物皆春揭秘和赏析阳和启蛰,品物皆春的意思是蛰虫始振,,蛰虫,是冬藏之虫,春天来了被惊醒,动而未出,春回大地,一片生机,也是比喻恶劣的环境过去,顺利和美好的时光开始了的意思。
这句话是出自《宋史·乐志》,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春天当作一年的美好开端,代表着新生与希望,预示着圆满顺利的未来,预示着新的希望。
沧海桑田是什么意思 典故由来是什么
意思是大海变成农田(桑田: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巨大。
现在通常用来比喻人事物的变迁或岁月的更迭。
沧海桑田是什么意思沧海桑田意思是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
比喻人世间事物变化极大,或者变化较快。
,桑田:农田。
沧海桑田读音是cāng hǎi sāng tián,简拼 chst,为联合式结构,沧海和桑田为并列词语,沧海桑田通常在源物备句子中作谓语、宾语、分句。
造句参考:离开几十年,今日重回故乡,已是人事全非,颇有沧海桑田之慨。
“沧海桑田”典故中所谓的“沧桑之变”是发生在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
由于地球内部的物质总在不停的运动着,所以会促使地壳发生变动,有时上升,有时下降。
挨近大陆边缘的海水比较浅,假如地壳上升,海底便会露出,而成为陆地;相反,海边的陆地下沉,便会变为海洋。
有时海底发生火山喷发或地震,形成海底高原、山脉、火山,它们如果露出海面,也会成为陆地。
但“沧海桑田”主要还是因为气候的变化。
沧海桑田的典故来源沧海桑田出自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意思是麻姑自己说道,自从到这里以来,已经眼见东海三次变为农田。
葛洪,晋句容人,字稚川,自号抱朴子。
好神仙导养之法,着《抱朴子》一书,述炼丹之法,建立长生理论。
而成书时间较晚的《神仙传》,收录数十位道教神仙的传记,书里记载这么一段故事:传说中的仙女麻姑,在和仙人王方平谈天叙旧时说道:自从上次接待你之后,东海已经三次变成农田了,时间过得真快。
刚才到蓬莱仙山去巡视时,看见周围的海水,比我上次去时又浅了一半,难道又将再度乾涸变成陆地?王方平于是感叹地说:一旦变成陆地后,行经东海,又要满是飞扬的尘土了。
后来这个故事演变成沧海桑田这句成语,桑田就是种农作物的田,也就是陆地。
沧海桑田原用来比喻环境变化很大,后也可用来比喻世事无常,变化很快。